急诊分诊综述指导
急诊病人分诊与处理指南

急诊病人分诊与处理指南急诊科作为医疗机构中人流量最大的科室之一,肩负着快速诊疗病人的重要职责。
良好的急诊病人分诊与处理是保证急救病人得到及时准确诊治的关键。
本文将就急诊病人的分诊与处理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一、分诊的重要性急诊病人分诊是在众多病人中筛选出需要紧急处理或高风险患者的过程。
分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急救结果。
下面将列出一些分诊的基本原则。
1. 根据病情程度进行分级病人的病情程度是医生判断病情轻重的依据之一,可以根据病人的主诉和体征进行判断。
为了方便我们根据病情程度进行分级,我们可以使用著名的Triage五等级(Level 1 - Level 5)进行分级。
Level 1代表有生命威胁的急救病人,需要立即抢救,而Level 5则代表轻微或可自行处理的伤病病人。
2. 准确记录病情信息在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信息进行分诊,因此准确记录病情信息非常重要。
医生应询问询问病人主诉、现病史、过敏史等,并进行体格检查以了解病情全貌。
二、急诊病人处理流程急诊病人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等。
下面将介绍简单的流程原则。
1. 初步评估初步评估是急诊病人处理的第一步,通过初步评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病人的病情程度。
在此阶段,可以进行以下操作: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等;进行初步体格检查,例如测量血压、心率、体温等。
2. 实验室检查在急诊科,实验室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病情信息,以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尿液分析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急诊科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CT扫描、X射线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病情,协助诊断。
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4. 治疗方案制定与执行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外科处理、普通护理等。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

急诊分诊的流程及技巧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的门面工作,旨在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及时确定治疗优先级和相应的医疗资源。
以下是急诊分诊的常见流程和技巧。
流程:1.接待登记:患者进入急诊科后,接待人员需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主诉、病史等,以便后续进行分诊。
2.病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或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情初步评估,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并配合分诊医生进行分级。
3.分级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级和医疗资源情况,分诊医生将患者进行分级分诊,通常分为五级:重症、急症、加急、一般和轻微。
重症患者通常优先就医,而轻微患者可能需要等待。
4.科室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技巧:1.快速判断病情: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急诊分诊的重要技巧。
通过询问病史、主诉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等,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
2.提供急救措施: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急诊分诊医生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疾病科普宣教:在分诊过程中,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疾病的科普宣教,告知患者相关病情知识、治疗方法等,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4.合理调度资源:根据医疗资源的分布和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合理调度资源,将危急病例迅速安排就诊,保证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
5.与患者沟通:分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帮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6.多学科合作:急诊分诊是一个团队协作的工作,医生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等进行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7.分诊记录和追踪:医生应及时记录分诊情况和治疗方案,方便后续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需与分配科室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急诊分诊工作总结优秀5篇

急诊分诊工作总结优秀5篇在写工作总结时我们个人思想方面一定都有所提高,当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收获之后都是需要认真写工作总结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急诊分诊工作总结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急诊分诊工作总结篇1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有着急、忙、杂的特性。
面对危重急症的首诊和抢救,急诊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急诊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急诊,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
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急诊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东西。
XXX说:护理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
首先,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
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
其次,要学会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
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交予诊室的护士;对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疗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
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
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从而便于我们开展下面的护理工作。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

急诊预检分诊指南简介急诊预检分诊是在急诊医院中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该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一套简单且高效的分诊策略,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急救和治疗。
分诊原则初步评估: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生命体征等。
分类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急迫性和复杂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决定其接受急救和治疗的顺序。
快速决策:医务人员应迅速作出分诊决策,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急救和护理。
分诊指南以下是一套简单的急诊预检分诊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高效地进行分诊:优先级1:危重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危急,存在立即危及生命的危险。
急救措施:立即呼叫急救队伍,进行紧急抢救。
示例病例:心肺骤停、严重创伤、严重呼吸困难等。
优先级2:急诊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较重,需要紧急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迅速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确保患者稳定后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示例病例:心绞痛、中度创伤、呕吐性腹痛等。
优先级3:急诊非重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不重,但需要紧急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示例病例:轻度创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优先级4:急诊非急症患者病情描述:患者病情轻微,不需要立即急救和治疗。
急救措施: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治疗,安排合适的诊疗时间。
示例病例:轻微擦伤、未破裂的皮下血肿、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总结急诊预检分诊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以确保及时提供急救和治疗。
该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且易于实施的分诊策略,有助于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资源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分诊护士需要为医生提供患者 的基本信息和初步评估结果, 以便医生更快地做出诊断和治
疗方案。
分诊中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询问技巧
在询问患者时,分诊护士需要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并注意避免引导性问 题。
观察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 和生命体征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 者的病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
2. 根据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急患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救治效 果最大化。
4. 与其他科室和部门密切协作,形成 救治团队,共同完成救治任务。
02 急诊分诊标准
紧急程度评估
生命体征不稳定
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指标异常,需立即采取
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分诊护士需要优 先为其安排诊疗,因为这类患者的病 情往往更加复杂和严重。
04 急诊分诊的挑战与对策
患者流量大时的应对策略
建立多渠道分流机制
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患者预约,减轻现场分诊 压力。
优化流程
简化挂号、缴费等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高急诊科处理能力。
患者病情复杂时的处理方法
1 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医患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理 解和配合。
3
提供紧急抢救措施
对于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生命安 全。
提高分诊准确率的措施
小讲座徐:急诊分诊(1)

小讲座徐:急诊分诊(1)
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对于来院的急危重症
患者进行快速的分诊,将重症患者优先处理,提高救治效果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急诊分诊的一些讲解。
1.分诊目的
分诊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筛查、分级,并快速确定治疗优
先级别,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将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处理,尽快安
排治疗,而不是一味地依照到院时间安排治疗顺序。
2.分诊的内容
分诊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初步的病情评估和分级、确定治疗优先级别,以及根据医院的规定不同,可以包括相关检查、常规处理等。
在分诊
过程中应当做到快速、精准、科学,并将患者的重症程度评估得尽可
能详细。
3.分诊的准则
急诊预检分级是基于患者的情况以及医院条件而制定的预检流程。
据此,患者的重症程度及诊治需求在分级时被科学判断,最终确定治疗
优先级别。
此外,患者到院的时间不是决定治疗顺序的唯一标准,因
此分诊时更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院的条件来科学而准确地分诊。
4.分诊流程
分诊流程一般分为初诊、分号、待诊、诊疗四个步骤,其中初诊是快
速筛查患者降低等待时间、加强信息收集的环节;分号是根据患者的
重症程度进行分级的步骤;待诊是为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在轻型病
房等专门区域等待治疗的环节;诊疗则是对患者进行诊治、观察病情
进展等流程。
急诊分诊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它通过对患者的快
速初步评估和严格的分级,将患者的治疗优先级别确定,并将重症患
者优先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

急诊分诊的概念分诊及沟通技巧急诊分诊是指在急诊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分类和筛查,以便更好地安排患者的治疗优先次序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从而提高医院急诊科医疗效率和满意度的过程。
1.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病情描述、体格检查等,了解患者的主诉、病程、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等相关信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应急分级。
2.分类筛查:根据急诊科的标准和急诊科医生的经验,将患者分为急诊、非急诊和拒诊三类。
急诊患者指病情危重、需立即救治的患者;非急诊患者指病情相对稳定、可在等待时间内延迟诊治的患者;拒诊患者指不需要急诊治疗的患者。
3.安排治疗优先次序:急诊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迫切性和资源分配等因素确定治疗优先次序,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治疗;非急诊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先后次序进行排队等待治疗。
4.医疗资源分配:根据急诊患者的分类和病情,将适当的医疗资源分配给患者,包括医生、护士、设备、药品等,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患者的及时救治。
急诊分诊中的沟通技巧:1.倾听和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策,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2.温和和耐心:在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保持冷静和沉着,采取温和礼貌的语言和态度,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耐心回答患者提问。
3.信息共享:医务人员要向患者提供准确、清晰和易懂的信息,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和行业黑话,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情绪安抚:有些患者在急诊时可能会感到恐慌、焦虑或担忧,医务人员应扮演情绪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安抚和鼓励,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
5.协调解释:在急诊分诊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患者与家属之间的矛盾、纷争和不理解,医务人员应积极协调和解释,协助患者和家属理解并接受分诊结果。
急诊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筛查,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提高医疗效率: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和入口之一,急诊分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优先级,及时安排患者的治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急诊科)急诊分诊

胸痛患者分诊处理
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胸痛发作的诱因、疼痛性质、持 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心电图检查
对于疑似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应及时进 行心电图检查。
分诊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诊至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等相应科室进一步诊治。
呼吸困难患者分诊处理
观察症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 的分诊纠纷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 应对措施和处置流程。
06
急诊分诊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化分诊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能够自 动识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分诊 系统,提高分诊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挖掘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挖掘和分 析,发现潜在规律和趋势,为急 诊分诊提供更科学的决策支持。
医护人员因素
系统因素
医护人员经验不足、工作态度不认真 或疲劳等因素可能导致分诊失误。
分诊流程不合理、医疗设备故障或信 息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可能影响分诊准 确性。
患者因素
患者提供信息不准确或隐瞒病情,以 及病情复杂、变化快等因素也可能增 加分诊难度。
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对 常见疾病的认知和分诊技能, 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工作态度和
02 观察症状
注意患者是否伴有抽搐、呕吐 、瞳孔变化等症状,有助于判 断病因。
03 紧急处理
对于意识障碍严重的患者,应 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如保持呼 吸道通畅、吸氧等。
0 分诊建议 4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诊至神
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应科室 进一步诊治。
Hale Waihona Puke 05急诊分诊中的风险防范与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关键词】急诊;护士;分诊流程The Emergency triage process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Key word】Emergency Department;Nurse;triage process 急诊分诊是指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1]。
急诊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是急诊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急诊患者只有经过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准确救治,但是急诊患者具有病情紧急、疾病谱广、医疗纠纷多等特点,如果分诊错误,则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直接影响到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对整个急诊工作的运行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2]。
但现阶段我国急诊分诊的管理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不同程度地妨碍了分诊工作质量的提高[3]。
如何提高急诊分诊的准确率,如何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现将急诊分诊工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国外急诊分诊现状美国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采用敏度等级系统确定患者的优先就诊权,其中3级分诊法的使用最为广泛,其根据患者来诊时的表现分为危急---需立即处理、紧急---需在1h内处理、不紧急---可等待2h以上,其它还有4级法、5级法[4]。
而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5级预检流程/敏度系统是美国急诊医护人员在90年代末创立的,现已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医院成功实施[5],ESI可以精确的预测急诊资源消耗以及患者的预后,如入院率、急诊就诊时间、死亡率等。
1994年,澳大利亚的急诊医学院创立了国家预检标尺(NationalTriage Scale,NTS), 即现在的澳大利亚预检标尺(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5],它是根据患者等待诊治的时间分为立即复苏、危急---10min、紧急---30min、亚紧急---1 h和不紧急---2 h,共计5个级别,它可以和资源消耗相联系,对急诊科的资源利用率、运行效率、开支等执行参数进行分析。
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 The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是90年代中期在ATS的基础上创立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把患者分为5个级别[6]。
法国《分诊指南》将病人的病情划分为5个等级:1级:病人病情危及生命,需立即采取复苏措施,马上进行诊治;2级: 病人已存在或预计将出现脏器功能的障碍,但不必及刻采取急救措施,等待时间在20min之内;3 级:病人可能或潜在存在脏器功能障碍,但病情相对较稳定,等候时间可在60min之内;4 级:诊断已明确或治疗措施已确定的病人,等待时间可在120min之内;5 级:普通的病人,等候时间可在240min 之内。
在以上的分级系统中,护士以病人客观资料的具体数值为依据,采用明确的量化标准,并结合患者主诉进行病情分级,既保证了较重患者得到优先救治,又能让其他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它的可靠性经过实践已经得到了证实[7]。
2 国内预检分诊工作概况目前国内急诊分诊还没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统一的成文规定和操作程序也尚未形成,然而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医院现有的急诊分诊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虽然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急诊分诊方法的差别却并不大[8],具体可概括如下:2.1一般急诊患者的分诊患者来到急诊科后,分诊护士通过―一看、二问、三查、四分诊‖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及所属专科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为患者登记挂号,同时通知病房医生,引导患者到相关专科接受医生的诊治[9]。
2.2急危重症诊分诊对于危重患者国内目前采用―绿色通道‖方式进行救治,采用―先抢救后挂号,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
对于危急、濒死等需要立即救治的患者,分诊护士采用―边问、边查、边抢救、边护送至抢救室”的方法,判断患者病情、进行早期抢救并组织协调抢救工作,等和抢救室的医生和抢救班护士交接完毕后再返回分诊台为病人挂号、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到达急诊科,期间做好协助患者家属的工作[10]。
2.3急诊分诊新发展随着急诊学科的发展,国内少数医院把国外成熟的急诊分诊系统与国内现状相结合,逐步开发出适合各医院实际情况的急诊分诊系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设立了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导向型分诊,护士根据病情把患者分为危重、危急、一般急诊患者和复诊患者共4类,危重和危急患者直接进入绿色通道[11]。
北京协和医院将急诊患者分为Ⅰ类---危急,直接进抢救室;Ⅱ类---危重,即刻监护生命体征,安排患者优先就诊;Ⅲ类---紧急,安排按急诊流水顺序优先就诊; Ⅳ类---不紧急,安排患者按急诊流水顺序就诊;Ⅴ类---非急诊,建议患者到门诊就诊,该流程实施1年后,在就诊患者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患者就诊满意度有所提高,纠纷有所减少,效果较为理想[12]。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自行研制出一种急诊分诊护理管理程序软件,对急诊患者进行评估、评分,确定患者的危重等级,危重患者优先就诊,结果显示效果良好[13]。
3 国内、外预检分诊的比较3.1国际分诊系统的优点:(1),改善急诊患者流量。
由于工作时间和门诊时间的冲突,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最近两年,国内急诊患者数量大幅增加。
然而国外文献报道及国内急诊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所有急诊患者中,大约只有20%的患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急诊患者[14,15],如果采用5级国际预检系统,则―非急诊患者‖或病情越轻的患者等待就诊时间就越长,这一部分患者会主动流向门诊使得其数量越来越少,这样就可以改善急诊的患者流量,使急诊成为真正的―救命之地‖ [16],然而国内的分诊体系将危急患者除外的所有患者不加区分的在一起就诊,使本该得到紧急处理的患者无法获得应有的处理,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急诊资源,同时亦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2),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Partovi 等[17]通过研究发现,应用专业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和不用专业分诊系统的患者相比,平均医院停留时间(length of stay,LOS)可缩短82 s,一个好的分诊系统能有效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缩短LOS,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因会诊、检查而耽误的时间,避免在会诊、检查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而导致治疗延误的状况发生。
(3),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一般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样,有的患者甚至在等待就诊过程中发生病情恶化,但由于没有对他们区分等级,也没有专门的护士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再次评估,他们只能按挂号顺序就诊,而国际预检系统把相当于国内一般急诊的患者又细分为3个等级,给予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较高的等级,缩短了他们等待救治的时间,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8],真正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但国内现行的分诊制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无法体现出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或者等待过程中病情出现恶化的患者进行优先救治的原则。
3.2 国内分诊的优点国内的危急患者大致相当NTS中的(1)级和(2)级患者,对这部分患者的救治,国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通道‖ , 有效提高了危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挂号,先抢救后付费‖的制度,以安全、畅通、规范、高效为目标,做到快速反应、连续救治、全程无阻、优质高效。
分诊护士第一个接诊患者、第一个判断病情、第一个给予紧急救护,在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2]。
4 措施:分诊作为急诊工作的第一关,关系到整个急诊科的运行和发展。
如何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合理地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门课题[19], 在如何为患者提供最快捷、最有效的服务方面,国内外的许多成熟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4.1 建立有效可行的等级分诊体系采用―判断、分流、抢救或分级、再判断‖的循环分诊系统,由权威专家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制定每个等级的统一的分诊标准,将一般的急诊患者分为3级,分别采用3种颜色或数字来进行标记,患者分诊后得到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的就诊卡,每位急诊医务人员都应该熟悉颜色分类的意义,然后在各医院统一实施[20],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论患者来就诊时间的早晚,等级高的患者永远在等级低的患者之前得到诊治。
通过建立患者就诊的优先顺序,可以充分利用急诊室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21]。
4.2分诊系统数字化应用分诊系统软件,处理患者的登记挂号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为规划急诊工作、统计工作量以及科研提供数据资料[22]。
电子分诊叫号系统和电子智能叫号系统可以有效改变原来的急诊分诊模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缩短急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改善就诊秩序及环境,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受到医、护、患三方的欢迎[23]。
4.3设置预检巡视员预检巡视员要严密观察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作出病情评估[24]。
对于Ⅲ类、Ⅳ类患者,分诊护士应做到间断对患者进行评估, 因为患者的病情可能在候诊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多次间断评估对确保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安全就变得至关重要[25]。
4.4制定规范、统一的分诊标准这种做法对急诊科全面的医疗、护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26]。
急诊医学如果能把急诊分诊工作作为自己学科内的一个专业来发展,结合具体国情,建立规范、统一的分诊理论体系,制定统一的分诊标准,建立完善的急诊分诊临床路径,使急诊护士的分诊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能够准确地掌握具体的量化指标,使分诊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进而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27-28]。
4.5 建立分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系统学习急诊分诊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分诊技术是分诊护士的首要任务[29]。
完善急诊专科护士认证培训,建立分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是急诊护理工作向专科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护士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使护士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护士的自我价值,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急诊分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30,31]。
5 小结综上所述,我国的急诊分诊模式和医疗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需持续的改进和完善。
而单就急诊分诊工作而言,使分诊标准统一,分诊器材完善,持续的进行专业化的岗位培训,不断的改进分诊流程,实行分诊资格的准入制度;通过专业分诊护士对患者的快速评估,把实际测量指标和具体的临床表现相结合,以准确判断病情和分科,从而使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进而为公众提供科学、便捷的急诊医疗、护理服务,应是急诊分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1]Gerven R,Delooz H, SerJneus W, et al.Systematic triag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Using the Ustralian Triage Scale : A pilot project [J].Eur J Emerg Med ,2001,8 ( 1 ): 1-2.[2]杨珂欣. 对改善急诊分诊模式的思考[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 1 ): 103 -104.[3]Christopher M , Paula T, Nicki G, et al. Five- level triage: a report from the ACEP/ ENA five-level triage task force[J].J Emerg Nurs,2005 (31) :39 -50.[4]Karen T ,Linda L ,Lynn- Ann M.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 level emer 2 gency severity index in alevel1 trauma cen 2 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 three tiered triage scheme[J]. J Emerg Nurs, 2005, (31):259 - 264.[5]M ichael M , M ichaelB , Eric G. Revisions to the canadian emergency de 2 partment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implementa 2 tion guidelines[J]. Can J EmergMed,2004,6 (6):421 - 427.[6]张杰. 中法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对比及借鉴[J]. 护理学报, 2009, 16 ,( 9A):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