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通信行业全球产业链研究专题:5G基建+云计算全球产业链

合集下载

2020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行业研究报告

互动直播
视频会议
景,强调低延时和接通率
4
互联网通信云在通信云产业中的位置
面向具有开发能力的客户,更强调技术服务而非运营商资源
通信云服务旨在解决企业运营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沟通问题,根据服务模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软件应用形式提供的 SaaS服务和以API/SDK形式提供的PaaS层通信能力。PaaS服务允许客户进行自主的二次开发,面向的是具有一定开发能 力的客户群体。不同于SaaS服务的标准化程度高,直接面向终端的企业客户,PaaS层的通信云可以面向TO C应用开发者 和TO B的ISV,在终端企业客户方面,也更倾向服务大型企业的IT部门,以定制化能力、私有部署同SaaS厂商区分开来。 PaaS层服务包括对传统短信和语音能力的云化和对互联网通信的云化两类。短信和语音PaaS厂商采取资源转售的商业模 式,核心能力在于运营商资源,而互联网通信云厂商更强调技术服务,在IM和实时音视频领域的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
疫情背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直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需求激增。 无接触服务的概念向在线庭审、金融面签、在线招投标、云会展等企业级应用场景延伸,用户 习惯加速养成,对互联网通信的短期需求将有望演变为长期趋势。 市场规模: 2019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PaaS市场规模为24.5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50.7%,中 国以外的亚太市场受益于4G网络渗透带来的人口红利,亦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能力。新冠疫情 大流行导致互联网通信需求激增,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实现67.1%的同比增长。
协同发展:拥有IM和RTC复合能力的厂商可以保证指令不丢失且及时到达,有效解决音视频传 输不稳定的问题。考虑到需求方之间的高度重合,提供IM+RTC完整的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带 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从而构筑厂商的竞争壁垒。 生态策略:除传统的渠道销售伙伴外,因与底层IaaS厂商及上层ISV/SI之间的优势互补,领先 的互联网通信云厂商正积极通过布局产业生态,拓展自身服务范畴。

通信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云计算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新基建”助力行业发展

通信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云计算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新基建”助力行业发展

[Table_Title]通信设备行业专题研究云计算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新基建”助力行业发展2020 年 11 月 18 日【投资要点】◆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23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IaaS、PaaS、SaaS市场规模分别达到971、749、1877亿美元。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为453亿元,同比增长67.4%;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为42亿元,同比增长87.9%;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194亿元,同比增长34.2%。

我国云计算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SaaS是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市场,我国SaaS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19年,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34.2%,仍与全球整体市场(1095亿美元)差距明显。

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未来市场的接受周期会缩短,将加速SaaS发展。

目前中国SaaS 行业的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包括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件公司。

其中,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公司更多参与相对细分的市场以获取壁垒,而互联网公司更多从IM(Instant Messaging)协同功能入手打造平台化的生态系统,在自己核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培育移动办公应用生态圈。

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件公司以用友、金蝶、麦达数字为代表,创业阵营以北森、销售易等为代表的SaaS服务商,在各细分领域已崭露头角。

◆云计算安全已经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需求将会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快速增长。

根据Gartner统计,2019年全球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74.1亿美元,到2021年将会超过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中国方面,根据赛迪统计,2019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5.1亿元,同比增长45.8%,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5G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

万联证券证券研究报告|通信5G 新基建带动行业发展,聚焦高景气赛道强于大市(维持)——通信行业2020年中报综述日期:2020年09月14日行业核心观点:受到疫情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影响,通信行业在2020上半年整体表现有所走弱,但随着第二季度中5G 、IDC 等相关项目的建设逐步推进,行业整体业绩明显改善,上行拐点明显。

在整个行业逐步走出疫情的阴影之后,通信行业未来的走势将会伴随着5G 行业的逐渐成熟而持续走强,相关产业链中的优势企业如光通信领域的中际旭创、光迅科技与5G 主设备商领域的中兴通讯等公司将迎来良好的配置机会。

投资要点:⚫ 通信板块Q2反弹明显,5G 新基建产业带动行业快速复苏。

2020H1通信板块营收3317亿元(YoY+0.05%),2020Q2营收1827亿元(YoY+9.03%、QoQ+22.55%);除中兴及联通后,2020H1营收1341亿元(YoY-5.53%),2020Q2营收804亿元(YoY+9.63%、QoQ+49.56%)。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双重影响,整个通信行业第一季度营收下跌明显,但随着国内经济在第二季度的复苏,整体业绩有明显改善。

预计下半年在5G 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之后,通信行业整体营收将有望突破新高。

⚫ 通信运营:板块2020H1营收1523亿元(YoY+3.37%),2020Q2营收776亿元(YoY+6.3%,QoQ+3.9%)。

今年是5G 建设的投资高峰期,上半年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完成超预期,资本开支上调。

未来5G 用户的规模化将推动创新业务的未来发展,运营商所提供的5G 相关新业务如云、大数据等有望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新驱动力。

⚫ 5G 主设备商:板块2020H1营收658亿元(YoY+0.25%);2020Q2营收377亿元(YoY+8.67%,QoQ+34.25%)。

2020H1 5G 主设备商板块内各公司营收均出现不同比重的下滑,但板块内部分公司仍能受益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5G 建设的全面铺开迅速恢复,板块内的龙头企业依旧存在较大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关注新基建持续发展与后端应用落地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关注新基建持续发展与后端应用落地

行业报告|行业研究周报通信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11月07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唐海清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30002 ********************王奕红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4 *******************容志能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100003 ********************王俊贤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80002 ********************姜佳汛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50001 ********************林竑皓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40001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政策再提“加快推进5G 网络建设”,真金白银加大支持力度》 2020-11-01 3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国内5G 手机出货保持高占比,我国持续推进车联网发展进程》 2020-10-18 行业走势图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关注新基建持续发展与后端应用落地本周行业重要趋势:一、C-V2X 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发展新机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规划》指出,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提及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 )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

二、工信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华为、科华恒盛等企业产品入选从公布的文件内容看,此次公布的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包括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技术产品,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供能和微电网建设技术产品,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布式供能和微电网建设技术产品,以及绿色运维管理技术产品等四大类,共计62个产品。

2020年中国5G产业链五大发展趋势

2020年中国5G产业链五大发展趋势

2020年中国5G产业链五大发展趋势疫情之下,中国5G产业链面临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国内5G建设目标不改,投资确定,当前进展符合预期。

5G技术带动通信产业链进入景气周期,下半年即将迎来的5G手机换机潮也让产业链各方满怀期待。

5G正在从政策和技术驱动逐步向业务驱动转换,焦点逐步从建网向应用转移。

同时需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目录1. 5G产业链基本构成2. 趋势一:疫情不改增长态势3. 趋势二:5G大幅拓展基站射频市场空间4. 趋势三:国产替代日益加速5. 趋势四:5G换机大潮即将到来6. 趋势五:焦点将从5G建网逐步转向5G应用5G产业链基本构成从网络发展的角度,5G产业链包括网络规划设计、建设、优化、运营几大类,其中网络运营包括运营商、终端及相关5G应用。

在网络规划设计方面,主要厂商包括: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通信服务,恒泰实达,吉大通信,国脉科技,杰泰科技等。

网络建设上,中国铁塔提供站址资源,主设备商为运营商提供完整端到端的5G解决方案,包括无线部分的宏站和小基站,以及传输设备等。

目前主设备核心厂商为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等。

上游元器件方面,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PCB和光模块/光器件、光纤光缆和配套产品等细分领域5G终端方面,从事芯片制造的企业仅剩下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

其中华为、三星5G芯片往往用于自家产品,真正面向市场出售5G芯片的仅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家。

此外还包括电池、声学模组、射频器件、天线、摄像头等细分领域趋势一:疫情不改增长态势5G建设提速,未来三年增长趋势确定据GSA的最新报告显示,截⾄今年5月,全球已有80家运营商在42个国家和地区推出了符合3GPP标准的商⾄5G服务。

全球有384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络,95家运营商已宣布在其⾄络中部署了符合3GPP标准的5G 技术。

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的商用加速,通信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通信电子行业作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对于全球乃至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通信电子行业的概述通信电子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技术门槛高的细分市场,其产品种类涵盖通信设备、半导体芯片、电子元器件、通信软件等多个领域。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它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迭代,加速了整个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

二、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四个阶段:原材料阶段、组件制造阶段、设备制造阶段和运营商服务阶段。

以下将分别进行分析。

(一)原材料阶段原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金属原材料,例如化学原料、塑料材料等;另一类是金属原材料,如铝、铜、镍、锌等。

这些原材料主要用于半导体、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制造。

(二)组件制造阶段通信电子组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板卡、电源、天线、数据通道等,其中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是最具技术门槛且制约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设备制造阶段设备制造是通信电子行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手机、路由器、通信基站等。

通信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需要不断吸收前沿技术,以保证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运营商服务阶段通信电子行业的最后一环是运营商服务,主要作用是连接用户和网络,提供有线或无线通信服务。

运营商通过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增值业务等多个方面提高用户黏性和收益。

三、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一) 5G时代的到来5G网络的商用一直是通信电子行业的重头戏,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一系列新的通信设备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市场中迅速崛起,这有望进一步推动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

(二)技术领先企业的崛起在通信电子行业中,技术领先企业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在未来市场中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运营商加码5G+工业互联网 有望率先规模商用

通信行业研究周报:运营商加码5G+工业互联网 有望率先规模商用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周报运营商加码5G+工业互联网 有望率先规模商用 ——通信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运营商加码5G+工业互联网 有望率先规模商用 中国联通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落地。

8月18日,中国联通召开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大会。

工业互联网与5G 的融合发展已成为5G to B 业务的重点应用领域。

中国联通计划与全国31省工信厅和重点工业城市联合打造50个全连接工厂示范标杆,覆盖数据采集与感知、远程控制、AI 机器视觉、远程辅助及产业协同五大场景。

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亦早有布局。

网络基础层面,针对工业互联网的5G 专网服务现已成熟。

中国联通已发布三款5G 专网产品和5G 专线产品。

通过与公网的隔离,可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对于工业互联网不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求。

同时,网络解决方案的成熟也为“5G+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商用打下良好的网络基础。

政策层面加速5G 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

在运营商加码工业互联网的同时,政策层面亦逐步加大产业推进力度。

自2017年以来,相关政策力逐步落地。

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将持续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5G 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有望率先商用落地。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二者的融合发展将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局部信息化向全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5G 下游应用中,To C 领域的AR/VR 技术、需求、产品均尚不成熟。

To B 领域方面,“5G+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明晰,在产业端与政策端的共同加速下,有望成为最先商用落地的5G 应用领域。

运营商已开始向To B 市场转型,打开新的用户及收入增长窗口。

从运营商2019年及2020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除了个人及家庭宽带业务外,物联网及DICT 等To B 业务的增长成为了运营商在传统业务发展瓶颈下新的增长动力。

2020年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通信行业研究报告

2020年通信行业研究报告2020 年对于通信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

在全球范围内,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新的需求。

这一年,5G 网络的建设和推广无疑是通信行业的核心焦点。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等显著优势,为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各国纷纷加快 5G 网络的部署,运营商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站建设和频谱资源的获取。

然而,5G 网络的全面覆盖并非一蹴而就,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比如,基站建设的成本较高,选址困难,以及部分地区的频谱资源紧张等问题。

在通信设备领域,竞争依然激烈。

一些传统的通信设备巨头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也有新兴企业崭露头角。

通信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加速,以满足 5G 网络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压力。

例如,新一代的基站设备更加小型化、节能化,同时具备更强的信号处理能力。

随着 5G 网络的逐渐普及,相关的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智能手机市场,5G 手机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

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支持 5G 网络的新款手机,不仅在通信性能上有所提升,还在摄像头、屏幕显示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吸引消费者。

此外,5G 网络的出现也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教育、娱乐、旅游等领域,基于 5G 的应用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沉浸式和个性化的体验。

然而,通信行业在 2020 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5G 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更多的设备和数据连接到网络,这也增加了网络安全的风险。

其次,通信行业的发展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疫情的冲击下,一些企业和消费者减少了在通信领域的投资和消费,这对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对于通信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无源器件
天孚通信、光迅 科技、日海通讯 、三环电子、特
发信息等
湖北星晶 长飞光纤
四氯化 硅
氢气
⚫ 光纤石英套管 曾高度依赖进 口,但目前国 内公司已经完 成了技术突破 ,实现了部分 替代
套管: 日本信越 德国赫劳斯 石英股份
菲利华 鑫茂科技
北京英格兰 菲利华
太平洋石英
挟持棒
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 新易盛 海信宽带 中际旭创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
移动终端
华为、中兴、 小米等
终端射频
三安光电、蓝思 科技、飞荣达、
电连技术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
车联网
下游
华为、中海达 、华测导航、 盛路通信、各
大车企AR/VR腾讯、、中 海达、完美世界 、三七互娱、淳
中科技等
工业互联网
神华集团、东 方国信等
Hale Waihona Puke 物联网 云视讯全球产业分工协作开启5G时代
➢ 通信产业链全球分工明确,国内产业链中下游实力领先,上游核心元器件依赖性强。5G基建作为开启工业 数字化和万物互联互通新时代的重要抓手,涉及产业链极广,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在不断的整合和演变中也 在不断分化细化。
➢ 国家分工上:整体上看呈现区域布局的特点----美国垄断高端芯片与基础软件,日本在上游半导体材料和 元器件上领先,欧盟则在主机和装备上具有优势,我国产业链则产业链较为完整且整机实力突出。产业链 角度看:下游呈现巨头垄断格局,我国华为、中兴作为通信主设备商实力雄厚,与诺基亚、爱立信成四足 鼎立之势,三星也在5G时代逐渐发力成为新的竞争者;产业链上游集中度相对较低,我国厂商主要集中在 中低端产品如光纤光缆、光器件、天线,而技术壁垒较高的如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速光模块和射频芯片等 主要依赖进口,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核心芯片、元器件和关键半导体材料上有绝对优势。
5G产业链主要海外厂商产品供应情况: ◆ 美国:光芯片(Finisar、Avago、Inphi、Acacia、JDSU)、ADC/DAC(TI、ADI)、电源管理芯片(TI
、ADI)、基带处理芯片( Xilinx、Intel、Microchip)、高速背板连接器(泰科、安费诺)、交换 机芯片(博通、思科) 、射频芯片(科锐、科沃) 、覆铜板(罗杰斯) ◆ 日本:光纤套管(信越)、 射频芯片(住友)、晶圆、外延片(住友)、PTFE(松下、三菱、日立化成) 滤波器(村田、京瓷) ◆ 欧盟:光棒生产设备( Nextrom )、射频芯片(恩智浦)、光纤套管(赫劳斯)
传输/承载网全球产业链
➢ 目前传输网主要使用光通信设备。在全球光通信产业链中,光芯片和光纤预制棒位于产业上游,它们 也分别是光通信和光纤光缆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光通信设备商和光纤光缆厂商位于行业中游,而下 游则是运营商。
➢ 光纤光缆国产化程度高。光纤预制棒作为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占据了整个价值链的7成左 右。世界上仅有中、日、韩、美、法等少数国家掌握相关技术。目前我国光纤光缆全产业链基本实现 自给,仅光棒的生产设备依赖于外国进口但目前光纤光缆产能过剩,短期内无大规模扩充生产线需求 。而过去依赖于进口的石英套管目前已经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
华为、移为通 信、移远通信 、广和通等
亿联网络、会 畅通讯、苏州
科达
传输/承载网全球产业链
⚫ 目前国内公司自主光芯片仍停留在低宿阶段 ,100G以上光芯片仍依赖于国外生产商。
设计
制备
封装测试
光迅科技 华工科技 海信宽带
光芯片
光有源器件
Finisar JDSU Avago
Acacia 光迅科技 海信宽带
➢ 建议关注:核心主设备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光通讯:中际旭创、新易盛、华工科技、 光迅科技;光 纤光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长飞光纤;PCB: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东山精密;滤波器: 武汉凡谷、世嘉科技、大富科技;ICT设备:紫光股份、星网锐捷、浪潮信息、中科曙光;
5G国内产业链全景图
上游
网络规划设计
杰赛科技、国脉 科技、运营商
无线网设备
传输承载网/ 核心网设备
基站天线 射频器件 光模块 SDN/NFV 光纤光缆
华为、东 山精密、 通宇通讯 、京信通

大富科技、 武汉凡谷、 通宇通讯、 京信通信、 春兴精工等
光迅科技 、华工科 技、中际 旭创、剑 桥科技、
新易盛
华为、中 兴、新华 三、烽火 、星网锐
光模块
电芯片
博通
华为海思
PMC 中兴微电子
Marvell 烽火飞思灵
钢带
、铝
外护 套料
带、 铜丝
PBT 塑料
氦气
芯棒制作
芯棒
芯棒
光线拉丝
外包 预制棒
光纤
护套 成缆
四氯化 锗
湖北云晶飞 北京国晶辉
生产设备
Nextrom ASI
亨通光电、长飞 光纤、中天科技 、烽火通信、富 通集团(占据运 营商95%以上份
2020年通信行业全球产业链研究专题 : 5 G 基 建 + 云 计 算 全 球 产 业 链
目录
1 主线一:5G基建全球产业链: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整合和分化
传输/承载网全球产业链 无线网全球产业链 核心网全球产业链
2 主线二:云计算全球产业链:国内核心芯片依赖海外,自主可控逻辑强
IDC产业链图谱:数据流量与计算力的核心载体 服务器/计算机产业链 网络设备产业链 光通信产业链
额)
⚫ 目前国内光纤光缆产能 已经处于过剩状态,短 时间内扩产需求较小, 生产设备短期内对国内 几无影响。
资料来源:wind,民生证券研究院(标红表示海外厂商,红框为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领域)
光通信设备
华为 Coena 诺基亚
中兴 思科 烽火通信 瑞斯康达
传输网
光缆
亨通光电、长飞光纤、中 天科技、烽火通信、富通 集团、永鼎股份、鑫茂科 技、凯乐科技等20+公司
捷等
亨通光电 、中天科 技、长飞 、烽火通
信等
基站设备
光通信设备
宏基站
华为、中 兴、烽火
微基站
华为、中兴 、亚邦讯科 技、日海通 讯、京信通 信、超讯通

华为、中 兴、烽火
中游
系统集成 网络优化 运营商
三元达、京信 通信、邦讯技 术、宜通世纪

华为、中兴、 杰赛科技、日 海通讯、三维 通信、中富通

➢ 光网络设备巨头割据,国内厂商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光网络设备前五大供应商为华为、阿朗(诺 基亚2015年收购)、Ciena、中兴和Infinera,华为、中兴和烽火的份额大概占据全球超5成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