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链深度解析
2023 通信行业:数据要素助力运营商更大发展,通信算力网络产业链拓展更大空间

2023通信行业:数据要素助力运营商更大发展,通信算力网络产业链拓展更大空间一、运营商在数据要素充当重要角色,深入数据全产业链 (2)(一)三大运营商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掌握数据全产业链 (2)(二)三大运营用户连接数量基数规模大 (3)二、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加速迈向第一阵营,发展可期 (4)(一)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加速 (4)(二)中国移动:移动云业务表现突出 (5)(三)中国电信:天翼云业务发展较快 (5)(四)中国联通:边缘计算业务延伸助力合作发展 (6)三、云网基石夯实催化大数据应用成为增收新动能 (6)(一)新兴业务较快增长,大数据业务成为运营商增收新动能 (6)(二)中国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数据要素的融合,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 (7)(三)中国电信:大数据平台和天翼云深度融合,领衔云产业国家队 (8)(四)中国联通:深度参与数据挖掘与应用市场 (9)四、算力网络新变革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向好发展 (10)(一)三大运营算力推进布局,规模持续扩大 (10)(二)运营商数据产品及服务发展潜力较大 (11)(三)运营商净资产对比 (12)五、通信行业年报及季报:营收持续高增,看好算力+ (13)(一)板块营收普增,智能卡、5G应用等领域2022全年量价齐升 (13)(二)工业互联网、IDC及温控等板块23Q1迸发新机遇 (15)六、风险提示 (18)一、运营商在数据要素充当重要角色,深入数据全产业链(一)三大运营商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掌握数据全产业链数据产生:手机号卡、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终端数据传输:基站、WIFI 、FTTX 、传输网路、核心网络提供全程全网数据安全调度数据存储和分析应用:拥有最大的IDC和云计算资源池,数据安全、可靠存储和应用。
在业务模式方面,数据出售、提供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提供数据脱敏等数据交易服务成为运营商可能的商业模式方向。
图1:三大运营商数据产业链手机号卡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安防表1:三大运营商主要数据来源身份信息、消费信息(ARPU 值、DOU、通话时长)、终端信息、IMEI、IMSI、终端机型、积分、是否VIP、投诉情况等CRM(客户关系管理)、BOSS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计费系统精准营销、信贷分析、保险风控、个人消费能力分析无线基站光纤FTTX承载网核心网支撑云业务云IDC 云上网行为、信令、位置、访问日志数据、精准营销、开店选址、舆URL解析数据、APP DPI、网关数据情分析、城市规划、网络优化、企业获客应用解析数据、网络轨迹、WLAN解析等内部财务、绩效、人ERP、DSS、OAS、MIS内部应用、提升运营商内力、项目管理数据等等系统数据部管理效率(二)三大运营用户连接数量基数规模大工信部数据,2021年电信行业移动用户16.4亿户、宽带用户5亿户、蜂窝物联网用户14亿户,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216亿GB,运营商作为关键基础设施,拥有庞大用户基数。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产业链情况分析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产业链情况分析一、产业链概述通信设备指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行业生产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核心网络设备、接入网络设备及网络终端应用设备。
通信设备产业链的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塑胶与五金机构件和通信设备零部件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通信设备制造商,代表性企业有中天科技、烽火电子、亨通光电、东方通信等;下游通信设备提供给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集成商,服务于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工商业及个人用户等领域。
通信设备产业链通信设备产业链资料来源:整理二、上游产业分析集成电路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
2017-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持续攀升,2021年产量达3594.3亿块。
但2022年产量有所下滑,为3241.9亿块,较2021年减少352.4亿块,同比下降11.6%。
2017-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统计(亿块)2017-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统计(亿块)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整理相关报告:《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三、中游分析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通信设备行业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下游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推动通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7-2021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1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41428.3亿元,较2020年增长7.21%;利润总额为2364.4亿元,较2020年增长26.32%。
据通信设备行业下游市场运行情况,2022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行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预计将分别达到43499.7亿元、2482.6亿元。
2019-2022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亿元)2019-2022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通信设备市场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分为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市场和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市场。
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的商用加速,通信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通信电子行业作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对于全球乃至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通信电子行业的概述通信电子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技术门槛高的细分市场,其产品种类涵盖通信设备、半导体芯片、电子元器件、通信软件等多个领域。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它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迭代,加速了整个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
二、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分析通信电子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四个阶段:原材料阶段、组件制造阶段、设备制造阶段和运营商服务阶段。
以下将分别进行分析。
(一)原材料阶段原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金属原材料,例如化学原料、塑料材料等;另一类是金属原材料,如铝、铜、镍、锌等。
这些原材料主要用于半导体、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制造。
(二)组件制造阶段通信电子组件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板卡、电源、天线、数据通道等,其中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是最具技术门槛且制约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设备制造阶段设备制造是通信电子行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手机、路由器、通信基站等。
通信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需要不断吸收前沿技术,以保证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运营商服务阶段通信电子行业的最后一环是运营商服务,主要作用是连接用户和网络,提供有线或无线通信服务。
运营商通过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增值业务等多个方面提高用户黏性和收益。
三、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清晰。
(一) 5G时代的到来5G网络的商用一直是通信电子行业的重头戏,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一系列新的通信设备和应用将在未来的市场中迅速崛起,这有望进一步推动通信电子行业的发展。
(二)技术领先企业的崛起在通信电子行业中,技术领先企业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在未来市场中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特征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特征一、前言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1. 特殊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2. 迅猛发展: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3. 优势比较:制造业与本土品牌优势突出4. 挑战与机遇:不断跟进最新技术,保持核心竞争力5. 国家支持:政策扶持与市场开拓,多方面配合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征1. 行业结构:原材料向终端产品全面转型2. 技术创新:变革得以推进全球化产业链3. 市场激烈:国内外竞争对于品质与价格的赢利增长4. 国际化:引进,走出去,共谋合作5. 产业协同:产业链竞争和合作的共生四、相关案例分析1. 华为:以技术创新治市2. 中兴通信:拥抱国际市场,树立高端品牌3. 小米科技:深入全球市场,打造陆家嘴生态系统4. 联想集团:规模化与品牌化并进5. 国家电子信息化产业园区:政府引导,行业协同,技术改进五、结论一、前言电子信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此次我们将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以及发展特征两个角度来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引入五个相关案例分析,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
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1. 特殊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承担着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使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迅猛发展: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成为了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市场;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明显的凸显出与国外国际统一标准接轨的水平。
3. 优势比较:制造业与本土品牌优势突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部分制造企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科技公司,拥有世界级的制造技术和制造体系;在自主品牌的培育上,小米、华为、联想等本土品牌得到了很好的扶持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相较国际品牌有了明显的提升。
移动通信行业产业链

移动通信行业产业链移动通信行业产业链(转)通信产业是一个涉及子行业较多的产业,产业链构成比较复杂,有硬件为主的系统设备制造、测试设备制造、终端制造等,也有软件为主的网规、网优、网管软件、增值服务等,也有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网络服务公司等。
本文拟简要整理移动通信行业(固定、宽带等不涉及)的产业链结构,为后续子行业的分析打下一个基础。
移动通信行业的分析一般以移动运营业为中心,这是因为,产业链上其他各个子行业或多或少都与运营商有着联系。
首先,移动运营商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构建覆盖一定区域的移动通信网络,这就需要从系统设备厂商购买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核心网设备、基站主设备、天线等辅助配套设备、直放站干放等室内覆盖设备),购买光纤光缆等传输产品,购买网络测试设备等。
网络建设初期和建设后,需要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公司的配合。
网络优化到一定程度,要建设网络运营支撑系统进行运营。
运营商运营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对网络进行维护和进一步完善,需要提供SIM卡供终端使用,部分运营商也销售一定的终端产品,运营商也将和增值服务厂商进行合作提供增值服务。
由上可见,运营商在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的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于移动通信行业的分析,也必须以运营商为核心,进而推广到各个子行业。
首先了解一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基本上可以分为核心网(CN,Core Network)和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两个系统。
无线接入网由基站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和基站(Node B)组成,RNC和Node B通过有线连接,实现无线资源的统一管理,基站负责通过天线进行小区内覆盖范围的信号发送和接受。
核心网实现电话之间(包括移动到移动、移动到固话)的交换、路由和传输。
核心网包括电路交换域(CS,Circuit Switch)和分组交换域(PS,Packet Switch),CS域主要处理传统的话音业务,PS域负责数据业务。
2019-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调研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9-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调研及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第一章5G相关概述121.1移动通信技术介绍121.1.1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阶段121.1.2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机遇141.1.3移动通信技术存在的挑战141.1.4、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展望151.25G介绍 161.2.1行业定义161.2.2研发历程171.2.3关键性能201.2.4技术特点201.35G应用场景分析 211.3.1信息消费211.3.2工业生产211.3.3互联网金融221.3.4教育和医疗221.3.5智能交通221.3.6公共管理23第二章2017-2018年国际5G产业发展分析242.12017-2018年国际5G技术发展分析242.1.1各国竞争状况242.1.2各国布局状况252.1.3企业布局状况262.22017-2018年欧洲5G产业发展分析272.2.15G技术研发情况272.2.2欧盟5G发展路线282.2.3欧盟METIS 292.2.4英国5GIC 302.2.5德国5G创新计划312.32017-2018年美洲5G产业发展分析332.3.1美国5G战略332.3.2加拿大5G状况 352.3.3巴西5G产业布局352.42017-2018年亚洲5G产业发展分析362.4.1日本5G发展计划362.4.2韩国5G战略362.4.4新加坡5G布局 38第三章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发展环境分析393.1政策环境393.1.1、信息消费升级393.1.2“互联网+”行动443.1.3三网融合政策623.1.4相关产业政策693.2经济环境703.2.1国民经济发展703.2.2工业经济发展723.2.3数字经济作用733.3社会环境743.3.1移动互联网用户激增743.3.2网络社会正在成型753.4行业环境763.4.1电信业总体发展情况763.4.2电信用户规模状况773.4.3电信业务使用情况793.4.4电信业地区发展分析81第四章2017-2018年中国4G产业发展现状824.1中国通信技术发展历程824.1.1通信技术革命阶段824.1.2中国通信技术历程834.1.3各阶段通信技术比较834.22017-2018年中国4G产业发展分析844.2.1产业发展概况844.2.2产业发展特征854.2.3产业用户规模884.2.4对5G发展的影响894.32017-2018年中国4G业务发展分析894.3.1传统业务发展分析894.3.2数据流量业务分析894.3.3移动数据业务分析894.42017-2018年中国电信运营商竞争合作分析90 4.4.13G/4G网络运营竞争分析904.4.2电信运营商价格战分析914.4.34G+竞争格局分析92第五章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发展分析955.1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发展综述955.1.1发展背景955.1.2发展阶段955.1.3发展共识965.1.4研发进程975.22017-2018年中国5G标准化进程分析985.2.15G标准化进程状况985.2.25G标准初步共识995.2.3国际5G标准权争夺 1025.2.4中国5G标准领先1035.3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竞争状况1045.3.1竞争焦点分析1045.3.2企业竞争状况1055.3.3技术合作状况1075.42017-2018年中国5G安全需求分析1085.4.1传统的通信安全1085.4.25G新安全挑战1085.4.35G安全目标1105.4.45G安全设计1115.4.5业务安全保护1125.4.65G安全评估1145.5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发展需求分析1145.5.1业务需求1145.5.2用户需求1155.5.3效率需求116第六章2017-2018年5G需求驱动产业分析1186.1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分析1186.1.1产业发展概况1186.1.2产业发展特征1206.1.3产业发展规模1236.1.4对5G发展的影响1246.1.5发展驱动力1246.2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1256.2.1产业发展概况1256.2.2产业发展特征1266.2.3产业发展规模1276.2.45G时代物联网通信1286.2.55G时代物联网应用潜力1306.3云计算产业发展分析1336.3.1产业发展概况1336.3.2产业发展特征1356.3.3产业发展规模1366.3.45G时代云计算技术1386.4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析1406.4.1产业发展概况1406.4.2产业发展特征1416.4.3产业发展规模1446.4.4基于5G的大数据网络架构1456.4.55G时代大数据应用潜力148第七章2017-2018年中国5G产业链主要环节分析149 7.15G产业链综合分析1497.1.15G产业链构成1497.1.25G产业链规划期1497.1.35G产业链建设期1507.1.45G产业链应用期1507.25G产业链上游——电信设备行业分析1507.2.1电信设备结构分析1507.2.2电信设备规模分析1517.2.3电信设备发展机遇1527.35G产业链中游——电信运营行业分析1537.3.1电信运营结构分析1537.3.2电信运营动态分析1557.3.3电信运营发展机遇1567.45G产业链下游——电信终端行业分析1577.4.1电信终端用户分析1577.4.2电信终端应用场景158(1)、工业物联网158(2)、车联网163(3)、虚拟现实—高速带宽下的极致感官体验172 7.4.3电信终端发展机遇177第八章2017-2018年5G无线技术分析1798.1大规模天线阵列1798.1.1研究背景1798.1.2技术优势1818.1.3研究动向1818.2新型多址技术技术1828.2.1研究背景1828.2.2技术优势1838.2.3研究方向1838.3全频谱接入技术1848.3.1研究背景1848.3.25G频谱框架1858.3.3研究现状及展望1868.3.5对无线电管理影响1868.45G无线网络技术 1878.4.1 超密集组网1878.4.2 自组织网络技术1888.4.3软件定义无线网络1908.4.4移动边缘计算190第九章2017-2018年5G产业其他关键技术分析192 9.15G技术场景分析 1929.1.1连续广域覆盖1929.1.2热点高容量1929.1.3低功耗大连接1929.1.4低时延高可靠1929.25G 其他技术1939.2.1 超宽带1939.2.2信道编码技术1949.2.3灵活双工和全双工技术1959.2.4终端直连技术(D2D)1969.35G技术专利分析 1979.3.1技术专利状况1979.3.2FOFDM技术1999.3.3FOFDM技术专利1999.45G技术新空口2019.4.1新空口路线2019.4.2Filtered-OFDM 2029.4.3新型多址接入2039.4.4Polar Codes 2049.4.5无线接入虚拟化204第十章2017-2018年5G产业发展风险及机遇分析206 10.15G技术挑战分析20610.1.1系统与技术融合20610.1.2容量和频谱效率提升20610.1.3物联网和业务灵活性20710.1.4网络能耗与成本降低20710.1.5终端方面的挑战20710.1.6产业生态的挑战20810.25G运营挑战分析20810.2.1盈利模式20810.2.2运营模式20810.2.3管控权限20910.35G频率挑战分析20910.3.1频段支持业务挑战20910.3.2频率与无线电规则20910.45G频谱发展分析21010.4.1全球发展状况21010.4.2、我国5G 频谱分配分析211第十一章2017-2018年5G产业国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214 11.1爱立信(Ericsson)21411.1.1企业发展概况21411.1.2企业经营状况21411.1.35G技术进展21511.1.45G战略布局21511.2诺基亚(Nokia Corporation)21611.2.1企业发展概况21611.2.2企业经营状况21611.2.35G技术进展21711.2.45G战略布局21711.3威瑞森电信(Verizon)21711.3.1企业发展概况21711.3.2企业经营状况21811.3.35G技术进展21811.3高通(Qualcomm)21911.3.1企业发展概况21911.3.2企业经营状况22011.3.35G战略布局22211.4三星电子(Samsung)22311.4.1企业发展概况22311.4.2企业经营状况22511.4.35G技术进展22711.5SK电讯(SK Telecom)22811.5.1企业发展概况22811.5.2企业经营状况22811.5.35G技术进展22811.6澳电讯公司(Telstra)22911.6.1企业发展概况22911.6.2企业经营状况22911.6.35G战略布局230第十二章2017-2018年5G产业国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231 12.1中兴通讯23112.1.1企业发展概况23112.1.2经营效益分析23112.1.3业务经营分析23412.1.4财务经营分析23512.1.55G研发状况23512.1.65G战略布局23612.2华为23712.2.1企业发展概况23712.2.2经营效益分析23812.2.3财务经营分析23812.2.4业务经营分析23812.2.55G研发状况24012.2.65G发展历程24112.2.75G联盟合作24112.2.85G运营商合作24112.3大唐电信24112.3.1企业发展概况24112.3.2经营效益分析24312.3.3业务经营分析24512.3.4财务经营分析24612.3.55G研发状况24712.3.65G战略布局24712.4中国移动24812.4.1企业发展概况24812.4.2经营效益分析24812.4.3业务经营分析24912.4.4财务经营分析25112.4.55G发展愿景25112.5中国联通25212.5.1企业发展概况25212.5.2经营效益分析25312.5.3业务经营分析25612.5.4财务经营分析25612.5.55G发展愿景25712.6中国电信25812.6.1企业发展概况25812.6.2经营效益分析25812.6.3业务经营分析25912.6.4财务经营分析26012.6.55G战略布局260第十三章2019-2022年5G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261 13.15G产业发展愿景分析26113.1.1总体愿景26113.1.2用户愿景26313.1.3应用愿景26613.25G产业发展方向分析26713.2.15G技术突破发展方向26713.2.25G技术演进要点分析26813.2.35G网络融合技术方向27013.2.35G网络创新技术方向27213.35G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7413.3.15G业务发展趋势27413.3.25G产业市场发展前景27513.3.35G移动设备产业规模27613.42019-2022年5G产业发展预测分析278图表目录图表1 移动通信技术示意图13图表2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过程14图表3 5G推进组定义的5G概念17图表4 中国5G之花概念21图表5 多方立体式参与,合力快速推进5G 网络快速发展25 图表6 全球5G 网络发展规划26图表7 中、美、欧竞跑26图表8 终端商5G 发展规划27图表9 5G 标准推进工作28图表10 欧盟5G计划 30图表11欧盟METIS 2020项目对于未来10年移动通信发展以及连接需求的预测31图表12美国5G发展计划35图表13 2013-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71图表14 2013-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图表15 数字经济74图表16 2013-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75图表17 2017年7月-2018年7月电信业务总量及收入累计增速完成情况77图表18 2018年1-7月固定和移动业务收入占比情况77图表19 2017年7月末-2018年7月末移动宽带用户总数占比情况78图表20 2017年7月末-2018年7月末光纤接入(FTTH/O)和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情况79图表21 移动电话用户和通话量增幅比较80图表22 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同比增长情况80图表23 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流量及户均流量(DOU)比较81图表24 100M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各省分布情况82图表25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示意图83图表26 5G、4G对比84图表27 4G 发展进程85图表28 2013-2017年中国移动4G 建设及投资86图表29 2010-2017年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收入变化87图表30 2010-2017 年电信业务总量与业务收入增长情况88图表31 2002-2017 中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8图表32 2012-2017年运营商收入结构变化89图表33 2014-2018年我国4G用户规模89图表34 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架构的三次变革91图表35 5G 发展四阶段96图表36 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关于5G 网络建设规划 97图表37 国内5G 标准化及产业进程时间表98图表38 R15标准 99图表39 各国候选频段观点一览100图表40 ITU 定义的5G 三大应用场景105图表41 Figure 2:端到端的安全保护113图表42 移动互联网119图表43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123图表44 2013-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规模124图表45 2010-2030年移动数据流量增长预测125图表46 2011-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129图表47 物联网涵盖的九个主要应用场景129图表48 5G与物联网交叉影响全产业链(亿美元)130图表49 2020年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激增(十亿)131图表50 物联网不同应用对下载、上传、时延的要求132图表51 5G核心技术132图表52 5G主要应用场景及相应挑战133图表53 5G关键指标133图表54 产业链参与者134图表55 云计算产业链概览134图表56 云计算产业链主要参与者及中美典型企业135图表57 2015-2021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137图表58 2012-2017年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137 图表59 中国私有云细分市场构成138图表60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关系示意图139图表61 我国大数据市场竞争结构141图表62 2017年中国大数据企业竞争格局142图表63 大数据企业以中小型居多,盈利能力强144图表64 2013-2017年中国大数据IT市场规模与增长145图表65 中国大数据市场发展历程145图表66 5G产业链构成150图表67 全球通信主设备商光网络和接入网市场份额占比152图表68 2012-2017年通信设备制造业销售产值153图表69 电信运营商发展4 个阶段155图表70 连续 3 年资本开支下滑,运营商网络折旧成本下滑156 图表71 通信互联网行业能力开放不同阶段157图表72 5G 万物互联主要场景158图表73 工业 1.0 到工业4.0 的发展历程159图表74 各国不同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思路160图表75 智能制造对5G 网络的技术需求160图表76 物联网软件平台161图表77 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162图表78 工业互联网数据的对比分析163图表79 工业互联网领域内部分公司的布局与发展163图表80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规划165图表81 车联网与智能驾驶的应用场景165图表82 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技术与应用实例166图表83 国外车联网推广政策167图表84 3GPP LTE-V2X 标准化路线图167图表85 V2X 预商用终端产品逐步面市168图表86 2025 年中国车联网市场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169图表87 2016-2025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169 图表88 低延时技术有效缩短智能网联汽车刹车距离171图表89 智能驾驶对5G 网络的技术需求171图表90 沉浸式体验对网络时延的要求173图表91 VR 对5G 网络的技术需求 173图表92 VR 技术特点示意图175图表93 VR 的基本构成175图表94 虚拟现实行业产业链构成176图表95 Pico 下一代VR 一体机亮相CES 176图表96 用户不愿购买VR 原因占比177图表97 国外虚拟现实实例178图表98 万物互联无物不连178图表99 大规模天线阵列180图表100:波束赋形示意图181图表101 大规模天线阵列产品183图表102 频谱资源185图表103 频谱划分情况186图表104 基站分类188图表105 SDN 网络架构189图表106 SDN 与NFV 的关系190图表107 5G关键新架构—超宽带承载网 194图表108 信道编码方式196图表109 灵活双工196图表110 D2D 技术198图表111 5G新空口领域专利199图表112 5G新核心网领域专利 200图表113 新空口关键技术组件203图表114 Filtered-OFDM 203图表115 SCMA 调制映射原理205图表116 消除小区边界206图表117 全球5G 频谱规划情况211图表118 中国的频谱规划情况213图表119 2004-2018年高通净利润变化趋势图 219图表120 2005-2017年高通营业收入变化趋势图(单位:百万元) 220图表121 2012-2018年QTL业务收入变化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221图表122 三星电子主要业务223图表123 三星电子2011-2017 营收及同比增速225图表124 三星电子2011-2017 净利润及同比增速225图表125 2017 年三星电子营收结构情况(万亿韩元) 226图表126 2017-2018年中兴通讯财务指标 231图表127 2013-2017年华为经营指标 237图表128 2017-2018年大唐电信经营指标 242图表129 2017-2018年中国移动经营指标 247图表130 2017-2018年中国联通经营指标 250图表131 2013-2018年中国电信营业收入 256图表132 2013-2018年中国电信净利润256图表133 5G社会职责和功能260图表134 用户需求263图表135 5G技术路线 265图表136 单个基站的成本(万/个) 272图表137 中国运营商5G 投资预测(亿元) 273图表138 2018-2025年中国运营商5G 资本开支的中性预测(亿元)275 图表139 2020-2030年5G 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亿元) 275。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分析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分析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行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复杂且多元,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产品组装、销售与服务等多个环节。
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
原材料包括各类半导体材料,如硅片、砷化镓等,这些是制造芯片等核心部件的基础。
零部件则包括电容、电阻、电感等被动元件,以及显示屏、电池、摄像头等关键组件。
以芯片制造为例,高质量的硅片是生产高性能芯片的前提。
而显示屏技术的不断革新,如从液晶显示到 OLED显示,也极大地影响着电子信息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和组装环节。
这包括了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生产,以及通信设备、工业控制设备等的制造。
在这一环节,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手机制造企业需要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零部件进行精准组装,同时要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以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手机的需求。
下游环节则是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应用和服务。
销售渠道多种多样,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专卖店以及运营商渠道等。
在应用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娱乐、教育、医疗、工业等众多领域。
比如,通信领域的 5G 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大量 5G 手机和相关设备的需求;在医疗领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系统的应用,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
而服务则包括售后维修、软件更新、数据安全保护等,这些服务对于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
在电子信息行业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使得芯片性能不断提升,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
例如,从微米级工艺到纳米级工艺的跨越,大大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和运算速度。
软件技术的创新也为电子信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电子信息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也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
10亿元注资迈普通信 中国电子全产业链转型

10亿元注资迈普通信中国电子全产业链转型作为央企巨头,中国电子旗下拥有16家全资公司、18家控股企业、6个参股公司,以及数十家三、四级子企业,在中国信息产业领域拥有最完整的产业覆盖。
2014年,中国电子确定了以“显示技术、信息安全、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三大系统工程。
据悉,中国电子要建设完整的信息安全产业链,迈普可能会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错失了中国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杭州华三通信之后(下称“华三”),央企巨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将目光投在了迈普通信身上。
7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电子将注资迈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注资迈普通信是集团信息安全战略的一步。
注资规模可能接近10亿元,注资之后占股超过40%,成为迈普的控股股东。
”知情人士介绍,本次注资将在2015年完成。
记者就此咨询迈普通信相关负责人,对方并未回复;记者也未能联系到中国电子就此置评。
中国电子是国内仅次于华为、联想的电子信息企业,2014年,中国电子以2039亿元的收入在《财富500强》中排名382位。
2014年,迈普收入约6亿元。
虽然迈普通信体量远小于华三,但对中国电子而言,迈普通信可能是符合其“信息安全”战略的所剩无几的标的。
信息安全阵营华三、迈普均为国内知名网络设备商,前者为国内大量政府、运营商、交通、银行等机构提供网络设备,后者则主要为金融、军工领域客户提供产品。
2013年斯诺登事件爆发后,华三、迈普以及一系列提供信息设备的企业开始备受关注。
2013年之前,国内政府、金融等重要部门均大量采用了国外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设备,这在国内引起了一定的信息安全恐慌。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信息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此期间,如中科曙光、浪潮、联想、星网锐捷、华胜天成等一批国产信息设备公司得到资本关注。
全产业链转型作为央企巨头,中国电子旗下拥有16家全资公司、18家控股企业、6个参股公司,以及数十家三、四级子企业,在中国信息产业领域拥有最完整的产业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链深度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链发展迅速。
这个产业链是由电子零部件生产、通信设备制造、电信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所组成。
在这条产业链上,企业们经过各种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种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促进了中国通信电子产业的持续综合发展。
一、电子零部件生产
通信电子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电子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
电子零部件如集成电路、晶片、传感器、二极管等是通信设备制造和终端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我国,电子零部件生产处于制造业链的中下游。
高品质的电子零部件对于通信电子行业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目前已具备集成电路生产能力,几乎囊括了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等全价值链的整个过程,并推动了工艺水平的快速提升。
此外,中国的光电器件、半导体器件、电源设备等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为通信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信设备制造
通信设备制造是通信电子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产业链上的
重要一环。
通信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是通信电子行业发展的源头。
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由已上市公司如华为、中兴、海信等领头,
至普通的中小企业都有所涉及。
这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发了
全球领先的 LTE 无线网络技术、5G 网络技术,引领着世界通信
技术的变革。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
在其 30 多年的发展
历程中,不断推进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将通信设备从 2G 发展到
5G;中兴通讯也在无线通信、固网通信、终端设备、云计算及物
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力,将传统通信产业向能源、汽车、物流等扩展。
同时,中国的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如海信、泰和新材料、肇庆星优等,也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打造更完善的产业链。
三、电信运营服务
通信电子产业链中的电信运营服务是整个产业链的“家长里短”,是对信道技术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
移动、中国联通是我国电信业上市公司的支柱之一。
三大运营商
提供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从4G到5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
领域,为移动互联网、全球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移动用户已超过 9 亿,
电信运营服务成为了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同时也
催生了一大批与电信运营相关的服务业,如虚拟电信、数据中心、广告推送、支付等互联网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
完整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
总之,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和创新,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链已经形
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这种生态圈推动了整个通信电子行业的
快速和健康发展。
电子零部件生产、通信设备制造、电信运营服
务等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
我国
通信电子产业链不断深度分工和协同发展,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全球通信电子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