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打造幼儿园特色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地区所拥有的土地、水资源、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等方面的资源。
在乡村幼儿园建设中,运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环境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乡土资源包含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以用于打造幼儿园的特色环境。
可以利用乡村的小河流,建造一个人工湖泊,形成一个水上游乐区,供幼儿们游玩。
可以在幼儿园周围的田野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植物园,供幼儿们进行植物观察和体验农耕文化。
通过利用乡土资源中的自然景观,可以打造一个充满生态和农耕文化气息的特色幼儿园环境,让幼儿与自然亲近,增加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乡土资源还包含悠久的人文历史,可以用于打造幼儿园的特色教育环境。
可以在幼儿园内建造一个仿古建筑,用于教授幼儿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如编织、制陶等。
可以在幼儿园附近建立一个仿农耕村落,供幼儿们进行课外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农耕文化并参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利用乡土资源中的人文历史,可以打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的特色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尊重传统的意识。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打造充满生态、传统文化和乡愁的特色幼儿园环境,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第一所学校,其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既是一种对乡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是一种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的重要举措。
一、选择适宜的乡土资源在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是指土地、气候、植被等自然资源,也包括建筑、风俗文化等人文资源。
在乡村幼儿园中,可以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种植园或者果园,植被资源可以用来打造绿色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可以利用乡村的特色建筑和风俗文化,打造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幼儿园环境。
二、建设绿色的校园环境在乡村幼儿园中,可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打造绿色的校园环境。
可以通过栽种花草树木等植被资源,打造绿色的植被带,在校园中设置花坛、草地、花园等,营造出清新、自然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身处大自然的愉悦。
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合理搭配植被,保持校园的生态平衡,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
三、利用建筑和风俗文化打造特色教育环境在乡村幼儿园的建设中,可以利用当地的建筑和风俗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环境。
可以在校园中保留或者修复乡村的传统建筑,比如土楼、民居等,让孩子们在传统建筑中感受到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环境,比如设置乡村民俗展示区、美食体验区等,让孩子们能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孩子们的户外活动空间日益受到限制,而乡村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
可以在校园中设置各种游乐设施、体育器材,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户外玩耍、奔跑,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可以开设农耕园,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种植、养殖等农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注重村落互动,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乡村幼儿园作为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注重与乡村村落的互动,构建社区教育共同体。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土资源是指某一地域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所形成的传统产业和工艺等。
乡土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对于幼儿园来说,巧妙地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可以彰显幼儿园的特色课程,为幼儿园教育增添一份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开设特色课程,比如利用本地的天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些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例如利用当地的竹子、坚果、麦秆等原料制作民间工艺品,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赏月等,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自然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幼儿园可以开展一些野外探险活动,带领幼儿到当地的山林田野进行郊游、野餐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了解植物、动物和地理环境等知识,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一些观察实验活动,比如观察当地的昆虫、植物,收集一些地方特有的植物标本等,让幼儿们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园可以打造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自然教育课程,让幼儿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乡土资源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知识和乐趣。
乡土资源还可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开展一些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活动。
比如利用当地的传统戏曲、民间音乐舞蹈等形式,开设相关的兴趣班或者举办一些主题演出活动,让幼儿在享受其中的了解和学习本土的传统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力。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进行参观和体验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各种文化资源,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如何创造一个独特的教育环境,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是每个幼儿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当今的多元文化和多样化教育环境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的重要性。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可以使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在熟悉的乡土文化中培养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环境设计,可以加强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乡土情结,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将从教育意义、特色环境设计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来详细阐述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一、教育意义1. 增强乡土文化认知:通过运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环境,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从而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乡土情感:乡土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培养乡土情感有助于孩子树立珍爱家乡、热爱乡土的情感。
“民以食为天”,乡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特色环境的创设,可以培养幼儿对乡土的热爱和珍惜之情,让他们在身心中扎根在乡土文化之中。
3. 激发兴趣和想象力:运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环境,可以在幼儿的学习和游戏活动中融入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元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二、特色环境设计1. 利用乡土建筑资源:幼儿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融入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比如农村的土坯房、民居的四合院等,这样可以为幼儿创造一种亲切的家乡感。
2. 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中,可以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比如栽种当地的树木和花草,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
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
3. 利用乡土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可以融入当地的乡土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乡土传统文化,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知。
挖掘乡土资源 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特色游戏活动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特色游戏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对于幼儿教育,人们更加重视。
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幼儿的需求,户外特色游戏活动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教育方式。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户外资源丰富,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如何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农村幼儿园户外特色游戏活动。
一、挖掘乡土资源,了解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农村幼儿园通常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周围环境资源丰富。
在挖掘乡土资源之前,首先要了解农村幼儿园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情况。
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更好的挖掘乡土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户外特色游戏活动。
二、利用当地特色丰富的植物资源农村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这些植物资源可以作为幼儿户外特色游戏活动的场所和素材。
可以组织幼儿到草地、田野等地方,让他们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还可以利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展一些以植物为主题的户外特色游戏活动,比如采摘水果、认识不同的树木和花卉等。
三、调动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特色游戏活动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特色游戏活动。
在山地地区可以进行爬山、观星、野餐等活动。
在河流地区可以开展垂钓、玩水、观赏鱼类等活动。
在田园地区可以进行农田作业体验、种植蔬菜、摘取农作物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也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和发展潜力。
四、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展有特色的户外游戏活动农村地区通常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展有特色的户外游戏活动。
在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传统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手工技艺。
在一些有着独特传统节日的地方,可以开展传统节日的游戏活动,教导幼儿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
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幼儿对当地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自己的特色课程。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乡村的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教室。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学习耕种农作物,了解季节更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丘陵地形或者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进行野外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户外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幼儿园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艺术家或者老师傅来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比如剪纸、绣花、编织等。
或者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让他们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
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古诗诵读等,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幼儿园可以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农村社会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走进农户家中,亲身参与农民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劳动生活,感受农业的辛勤和丰硕。
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师、医生、警察等社会工作者来幼儿园开展讲座或者示范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和认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乡土资源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生态价值或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
在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时,运用乡土资源能够给幼儿们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是我对如何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的一些建议。
可以利用乡土资源打造一个自然生态的环境。
幼儿园可以围绕着本地的景色和自然特点来进行布置和设计。
在幼儿园的园地里可以种植一些本地特色的花草树木,搭建一个小小的花园,让幼儿们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和养护,体验到土地的生机和力量。
可以打造一个小型的生态湿地,让幼儿们能够了解和观察到这个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并与其进行互动。
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
幼儿园可以收集和展示一些本地的传统工艺品、服饰、习俗等物品,在幼儿园的展示区域设置一个小型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幼儿们可以通过观看、触摸、模仿等方式,了解到这些物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加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园可以邀请本地的老师、艺术家或者历史学家等专业人士来给幼儿开展一些讲座或者工作坊,让幼儿能够亲身参与到本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
可以利用乡土资源丰富户外游戏和体验活动。
乡土资源往往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如山水、河流、田野等,可以设置一些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冒险。
在乡村地区的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田野游戏,如采摘水果、观察昆虫、种植蔬菜等,让幼儿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在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保护乡土资源。
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要积极保护和维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避免对其造成破坏和污染。
注重幼儿参与和体验。
幼儿园的特色环境不仅仅是给幼儿们展示和观赏,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在设置活动和展示场景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让他们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可以为幼儿们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在建设中加入乡土资源,创设属于自己独特的特色环境。
乡土资源是指特定地域特有的环境、文化、历史、人文等资源,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和亲切感。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意识,还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增加归属感。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这些资源可以被用来搭建幼儿园的特色环境。
在广西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壮族风情,打造壮族民居、田园风光等主题场景;在福建地区可以利用土楼、大佛等建筑物,打造福建特色的文化环境。
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的也能够了解并接触到独特的地方文化,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和见识。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意识。
乡土资源能够唤起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让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地理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中,可以加入一些反映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元素,比如悬挂国旗、展示民族服饰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乡土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够展示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还能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机会,丰富幼儿的游戏和玩耍方式。
在广东的幼儿园中可以建造一个小型的渔村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在水池中玩水、在渔船上玩耍,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与自然亲近,培养他们在户外活动中的兴趣和能力。
在运用乡土资源创设幼儿园特色环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注重环境的与时俱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幼儿的需求。
乡土资源的运用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注重内涵的建设,结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提供更丰富、更创新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1:
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全称):安丘市柘山镇柘山幼儿园
利用乡土资源打造幼儿园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柘山山多、水多、石头多、植被较好。
漫山遍野的庄稼草木、家前屋后的家禽家畜、村前的小桥流水、村后的高山大树,都是幼儿教育的好素材,也是环境创设的好素材。
柘山文化底蕴丰厚,老子故里,文明之邦,民风民俗乡土气息浓郁,更具有利用价值和很好的教育意义。
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对于地处农村的乡镇幼儿园来说,大自然赋予幼儿园丰富的教育资源。
农村幼儿园在创设环境时,如果能善于利用和开发乡土资源,会为孩子营造一个优美而富有特色的成长环境。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是创设幼儿园墙面乡土文化让每面墙都会说话
农村幼儿园的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头戏。
以前我们把环境布置定位在几幅墙面画上。
个别教师先在活动室后面墙上画一幅大大的主题画,窗户两边再张贴两幅小一点的画。
整个创设过程展示的都是教师的基本功,忽视了幼儿参与,幼儿只是观众,而且室内布置完成后就一成不变。
开始时,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观看、议论;一个星期以后,孩子产生了审美疲劳,没有了观赏的兴趣。
这个环境就完全成了摆设,失去了教育意义。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孩子对农作物很熟悉,对当地风土人情也有所了解。
教师和孩子共同设计主题和选择素材,充分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农作物资源,紧密结合幼儿园课程内容创设环境,实现课程内容和环境的有机衔接,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
发展。
大班用花生的叶子、果实、果皮制作了《农家趣事》主题墙;中班用玉米皮编织了《星星网》主题墙,星星网上挂满优秀幼儿的生活照。
西墙是用玉米秸、玉米叶、棒子皮“种植”出翠绿的竹林、花圃等;小班用树叶粘贴成形态各异的鱼、乌龟、螃蟹等多种小动物,构成了《海底世界》墙饰,还创设了《小树叶找妈妈》、《多功能的树》等墙饰。
二是幼儿园游戏乡土气息化彰显幼儿个性色彩
游戏是幼儿的玩耍活动,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
通过游戏,可以激起幼儿的健康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做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幼儿很容易理解。
在游戏中,幼儿扮演的每个角色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认知和情感。
这在角色游戏中的体现最为深刻。
我们幼儿园室内玩具数量少,品种也不多,无法满足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
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农作物资源和社区资源,发动家长和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创设活动区角,为课程内容服务,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我们的做法:
1在“娃娃家”主题活动中,启发“爸爸、妈妈”要关心、照顾好“孩子”,“孩子”也要帮助“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美好情感。
同时,逐步培养幼儿礼貌待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为他人服务的良好行为习惯。
2在“欢乐大家庭”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发动有条件的家长和幼儿从网上搜索各民族的服装图片,在画报上寻找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把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某个区域。
又如:教师让孩子从家里或缝纫店里搜集一些碎布,然后和幼儿一起开办“服装厂”、“服装店”。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时令水果、蔬菜、农作物等给幼儿。
可以利用各种植物的不同造型,把它们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增加物品的灵性,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
也可以利用农作物,开办“农作物展销会”、“农贸市场”、“农产品加工厂”等。
还可以利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玩分类游戏,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
并且,他们在活动中会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三是用乡土资源美化幼儿园室外环境凸显园所文化
地球南北气候不同,大自然四季交替。
既美化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也神奇地造就了很多物种;既养育了我们,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要广泛吸纳,善于利用,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并有效地加以开发、整合、创新、利用,进一步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我们的做法:
1我园户外共分两大区域——种植区和活动区,刚进园的路面上设置的是金鱼形迷宫;院内东南角是用玉米秸制作的“迷宫”;用简易网袋制作的小篮球筐,用树叶、尼龙袋制作的拳击袋,还有梅花桩、
秋千等活动器械。
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书写着“我爱妈妈”五个大字,东墙南边是“三字经”,北面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逼真、形态可爱的画面。
2我们幼儿园场地较大,幼儿园的边角地、院墙内外是很好的土地资源。
根据季节变化,可以栽一些果树,也可以种植玉米、大豆、花生、大白菜、冬瓜、香瓜、丝瓜等四季植物,供孩子观察。
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农田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为孩子提供一个实践机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知道了各种植物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食物。
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知道植物从发芽到长大、成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单一说教或演示好得多。
四是家长资源利用制度化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做“亲子”游戏,亲眼目睹自己孩子在活动区中的表现,有助于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园联系栏里设计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保育知识、互动平台、本月生日宝宝、教师寄语;每个幼儿作品栏内容常换常新,真实记录了幼儿各项活动的表现。
我们的做法:有的孩子看画书时撕破了书皮却毫不在意。
家长和教师在整理书时,不是大声地训斥,而是有意识地拿起这本书,悄悄地放在耳朵上,装作和书本说话。
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问:“老师,画书说什么?”这时,老师就告诉孩子:“画书说:‘小
朋友把我的衣服弄破了,真难看啊!’”然后引导幼儿想办法修补书皮。
这样,幼儿既明白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又掌握了修补图书的方法。
由此可见,随机教育具有直观、说明力强的特点。
五是结合节日活动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
如何通过这一节日来激发幼儿爱老师、爱妈妈的情感呢?
我们的做法:围绕“庆三八”这一主题,设计一个“才艺秀”。
老师先说明“三八”妇女节是妈妈们的节日,然后由每个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妈妈、老师。
同时,还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老师的情感。
这时候,老师抓住时机,启发幼儿以实际行动向爱护自己的人表示谢意。
幼儿在欢快的节日中学会了怎样去关心别人、热爱别人。
三乡土资源利用的效果
乡土资源物尽其用,一物多玩。
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器械和玩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开展,赢得了家长的广泛好评和认可,赢得电视台、报刊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多次给予报道;潍坊市农村幼儿园优化一日活动现场会在此召开,前来参观学习的达到2000多人次。
四乡土资源利用注意的问题
一要充分把握幼儿的认知前提,考虑幼儿的真正需要。
尊重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要选材得体,宜小不宜大,重在抓点,切勿面面俱到。
三要抓实效,不要流于形式,搞花架子,徒然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