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超声课件

合集下载

肝血管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血管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治疗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 (1)动脉导管介入 通过股动脉插管至肝部, 采取注射硬化剂,阻止肝部血管瘤瘤体生长,使 其逐渐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2)高频彩超微创介入疗法 在高频彩超三 维可视下,通过介入针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瘤 体中心病灶,准确率、有效率高,愈合快,不复 发。

典型病例 ID 284207,女,54岁,查体发现肝巨大占位1天。
诊断依据 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
诊断依据

MRI T1WI低信号,T2WI表现为特征性的“灯 泡征”样高信号。增强特征同CT。
DWI
T1WI T2WI
诊断依据


动脉造影 对比剂进入肝血管窦后密度呈很高的 染色,形似大小不等的“小棉球”或“爆米花”, 瘤体巨大的则出现“树上挂果”征。动脉期很早 出现,持续时间长,可达20s甚至更长 ,即“早 出晚归”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SPECT)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 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最佳 方法。
病例回顾

女,40岁,查体彩超发现肝占位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 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 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 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 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 求
临床表现
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可有 肝区胀痛 ,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 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 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肝血管瘤汇报ppt课件

肝血管瘤汇报ppt课件
鉴别诊断
需要与肝癌、肝囊肿、肝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肝癌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边 界不清;肝囊肿在CT上表现为水样密度,MRI上T1WI呈低信号;肝脓肿临床上 有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进展很快。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保守治疗措施
观察与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较小的肝血管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与随 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瘤体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地域与种族差异
肝血管瘤的发病率无明显 地域和种族差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血管瘤较大或位于肝包 膜下时,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分型
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和位置,可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大血管瘤(直径≥5cm)和巨大血管瘤(直径 ≥10cm)。此外,还可根据是否有症状分为无症状性肝血管瘤和有症状性肝血管瘤。
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推广
肝血管瘤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将得到更
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03
新型治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治疗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有望在肝
血管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意事项
在随访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腹 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辅导支持
心理调适
肝血管瘤患者可能因病情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需要进 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属支持
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肝血管瘤PPT精选课件

肝血管瘤PPT精选课件
• 靶征(牛眼征):在T2WI上病灶中心可见到更高信号, 表现病灶中的含水量增加,坏死或出血等情况。而在 T1WI中心较周围更低一些的改变
• 这个征象在良性肿瘤尚未见到,在HCC中偶有可见。
• 光环征(20%左右可出现) 指在T2WI: 图像上在肿块周围出现的一个略高信号 环(由于瘤周水肿和血供丰富),以上 为瘤周“光环征”。还有瘤内“光环 征”,有时病灶中心也可发生凝固性坏 死,其周边存活的高信号肿瘤组织包绕 低信号的凝团性坏死物质也可形成“光 环征”。
DSA
DSA
CT 平扫
• 一般可发现1.5cm以上病灶 • 表现为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低密度灶
低于正常肝脏20Hu
• 边缘模糊或不整齐,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特征 • 带包膜者有清楚的界限 有的呈等密度灶 • 伴发脂肪肝,极少数可能表现为高密度灶 • 伴有出血或钙化,中心可出现高密度影
CT 增强(动脉期)
• 供血多者:表现HCC相类似 • 少血管者:可见血管受压,伸展 • 较大肿瘤因占位效应可见“手握球征” • 有的如多发性肝囊肿 • 实质期:多发或单发缺损影
• CT90%以上转移瘤可以发现
• 平扫CT: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缘清晰,密度均匀。CT值15~45Hu之间
• 增强CT:使病灶边缘更清楚
• 得到CT的门脉影像,利用肝脏血供的特点, 增大正常肝脏与病变的密度差
• CTA (CT-Arterialgraphy) 利用CT具有较高密 度分辨率的特点,正确显示病变的血流动力学 改变,以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由于造影剂用 量少,可以对此验证
• CTAP--经肠系膜上动 脉门脉造影 可见低密度门脉瘤栓
• 低信号往往显示少血供,高信号往往提 示多血供

肝脏超声诊断模板ppt课件

肝脏超声诊断模板ppt课件
右肋缘下第一肝门斜切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 声束方向斜向右上后 方,显示第一肝门横 沟处结构,即门静脉 主干横切面和左右支 纵切面
RPV:门脉右支 LPV:门脉左支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正常肝脏的超声表现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随着疾病进展,组织液化坏死,脓肿内部回声不均匀 或出现无回声或极低回声区,其内壁边缘不光整。如 脓液稠厚,则脓肿内容物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呈现 类似实质的不均质回声(箭头所示)
在肝脓肿(箭头所示)成熟或液化期,脓肿可出现典型 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脓肿壁呈典型的增厚的高 回声,可厚薄不一,壁的内面不平整,呈“虫蚀状”改 变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彩色和脉冲多普勒显示肝内血管及时间流速曲线
图1
图2
图3
图1 肝动脉为向肝血流,以红色为主,呈搏动状血流曲线
图2 门静脉为向肝血流,以红色为主,呈持续性平稳血流曲 线,可随心动周期和呼吸运动略有起伏
致密,呈筛孔状。 ②低回声型:较少见,其内部以 低回声为主,周边常有高回声条状结构环绕,呈 “花瓣”状或“浮雕状改变”。③混合回声型:内 有高回声、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等混合,呈现粗网络 状或蜂窝状结构。④无回声型:极少见,瘤体内无 网状结构等表现,但透声较肝囊肿略差。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课件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编辑版ppt
25
肝血管瘤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
编辑版ppt
1
目录页
catalog
1 简介 2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3 临床分型 4 动脉造影分型
编辑版ppt
2
简介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大约占肝脏良性肿 瘤的84%。
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5倍。多见于30-60岁。 病因机制:先天性肝血管畸形
三胚层形成期染色体变异 肝毛细血管内皮生长调节因子紊乱 后天性激素改变刺激等学说。
MRI表现为稍长T2WI,稍长T1WI。
编辑版ppt
18
肝毛细血管瘤影像表现
朱文丰 代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2月 第12卷 第9期 总第62期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病理分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硬化性血管瘤 肝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毛细血管瘤
发病率与好发年龄 最多见,好发于30~60y女 较少见 性
9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F 46y 1651045
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F 56y 2433920
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增强
肝硬化性血管瘤
病理: 肝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一些学者认为硬化性血
管瘤是血管瘤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 肝硬化性血管瘤镜下表现为大量的排列紧密的胶原
纤维间质,其管腔闭合,伴有玻璃样变性,内含少量大 小不等的血窦以及成纤维细胞。
积较小,多在0.6~3.0cm范围内,42%的毛细血管瘤直径不超过 1cm。
肝毛细管瘤往往为肝内血管的先天畸形,造成肝内毛细血
管过度增生,管腔狭窄,镜下瘤体内病灶血管网状纤维化较明 显。

肝血管瘤讲解课件

肝血管瘤讲解课件

肝血管瘤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医学影像学》第9章“肝脏疾病”的内容,具体涉及第3节“肝脏良性肿瘤”,详细内容聚焦于肝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主要包括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基础、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肝血管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理基础;2.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3. 培养学生分析肝脏影像资料,提高对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难点:肝血管瘤与其他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肝血管瘤影像学图片、视频资料;2. 学具:笔记本、笔、影像学资料分析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展示一组肝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能的疾病诊断;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基础;3. 影像学表现(20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详细讲解肝血管瘤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详细讲解;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肝脏影像资料,尝试诊断肝血管瘤;六、板书设计1. 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病理基础;2.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3.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思路。

七、作业设计答案:见附件。

2. 作业题目:简述肝血管瘤与其他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肝脏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提高肝脏疾病诊断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2. 肝血管瘤的诊断要点;3. 肝血管瘤与其他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4. 实践情景引入的病例选择;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及答案。

一、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1. 平扫:肿瘤呈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2. 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呈周边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向中心填充,表现为“早出晚归”的强化特点;3. MRI:T1加权像上,肿瘤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肿瘤呈高信号。

肝血管瘤精选课件

肝血管瘤精选课件

肝血管瘤精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医学影像学》教材第十一章“肝脏疾病影像学”第三节“肝血管瘤”的内容,详细讲解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能力。

2. 学会分析肝血管瘤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3. 了解肝血管瘤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2. 教学重点:肝血管瘤的典型表现及诊断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肝脏解剖模型、影像学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肝脏解剖模型,引导学生了解肝脏的血管分布。

2. 理论讲解:(1)介绍肝血管瘤的定义、分类及发病率。

(2)讲解肝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肝血管瘤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病例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给出的影像学图片,判断是否为肝血管瘤。

七、作业设计病例一:患者,男,50岁。

肝脏CT检查发现肝右叶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3cm。

病例二:患者,女,40岁。

肝脏MRI检查发现肝左叶一结节状异常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答案:病例一为肝血管瘤,诊断依据为边界清楚、低密度灶;病例二为肝血管瘤,诊断依据为结节状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肝血管瘤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

通过本课件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学生的诊断能力,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

2. 肝血管瘤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

3. 实践情景引入及例题讲解。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要点1. 影像学特征:(1)CT表现:肝血管瘤在平扫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期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相近。

肝血管瘤讲解ppt课件

肝血管瘤讲解ppt课件
少数血管瘤可能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如消耗凝血 因子、血小板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手术切除。 还有患者的血管瘤诊断不能确定,
不能除外其他恶性肿瘤时,需要手术切除。
22
肝血管瘤会癌变吗?
血管瘤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为 0.5%~7%.,
部分肝癌患者因在影像学上表现类似 血管瘤而被误诊为血管瘤
血管瘤是不会癌变的。 因此,在诊断 血管瘤时要慎重,
诊断上主要根据B超、增强CT、增强MRI、核素 扫描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多见于30~~60 岁,女性多于男性。
肝血管瘤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如果静止不 发展,无任何自觉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
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肝肿大、食
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
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
4.肝囊肿:约10%的病人可并发肝囊肿。
8
诊断依据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是目 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途径。
x线平片检查无多大的意义,只有巨型 肝血管瘤才会显示右膈肌抬高,消化 道气体受压改变,而且无特异性,当 肿瘤出现钙化时才会考虑到肝血管瘤 的可能。
9
诊断依据
B超 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首选 方法。
23
外科治疗肝血管瘤
应考虑到血管瘤在肝内的位置,与肝表面的距 离,血管瘤露出肝表面部分的大小, 血管瘤自 身增长的速度、症状, 甚至包括病人的年龄、生 活环境与工作职业条件等。
目前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肝切 除术、肝血管瘤剥离术、血管瘤缝扎术、肝动脉 结扎或栓塞术、介入治疗等。在选择手术方法时 要根据血管瘤的不同情况而定。
2.好转:CT、彩超示肿物变小,症状 减轻。
3.未愈:无变化,或肿块进一步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的血管瘤中央有 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
密度(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囊变、
陈旧性出血等所致)
CT表现
平扫 3、瘤灶内偶见 钙化,呈圆形或不定形。 4、当肝实质发生脂肪浸润时,血管瘤就呈比肝实质 密度高的肿块影,或与肝实质密度相近。
CT表现
增强扫描 (特征为早出晚归/快进慢出) 1、动脉期肿瘤变边缘呈斑状、结节状、花朵
病例 5,女性, 46岁,腹部隐痛一 年余.
病例6,男性, 28岁,体检发现肝占位
病例7,男,58岁,上腹疼痛半月,无黄疸,无发热.
CT诊断及病理均 为海绵状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瘤.
病例 8,女性, 42岁,常规体检
诊断要点
?平扫:低密度 30HU,边界清楚 ? 增强扫描:快进慢出
具有典型CT表现的小血管瘤, B超作为首选方法 可随访复查。临床上较大的血管瘤,或是靠近包 膜者,可以手术治疗,以防止卒中。
病例 1,女, 35岁,体检
扫描方法
病例2,女性,40岁,体检 B超示:肝内占位, 血管瘤可能性大。
病例2,女性,40岁,体检 B超示:肝内占位, 血管瘤可能性大。
病例3,女性,70岁,经常感觉右上腹不适, 来医院检查超声发现肝脏占位。血象、肝功 能均正常。
病例 4,女性, 57岁,上腹部不适
状明显强化 2、门静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 3、延迟扫描(一般为 3min,通常为7-15min ,
有的需要20-60min ),整个病灶变成均匀等密 度。
4、较大的病灶,中央区域始终不能填平,与 平扫时的更低密度影一致。
关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增强扫描,关键是 “两 快一长”的扫描技术,既 快速注射、快速扫描 和 延迟扫描 。
肝小血管瘤与小肝癌的鉴别:
动态CT扫描是主要手段 1 虽然都是早期均出现显著强化,但 SHCC是整个病
灶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而小血管瘤以边缘强化多 见。 2 峰值持续时间: SHCC短,小血管瘤长 3 延迟扫描: SHCC呈低密度,小血管瘤呈等密度充 填。
谢 谢!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郭长义
?概述 ?病理 ?临床 ?CT表现 ?诊断要点
主要内容
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脏良 性肿瘤的84%,好发于女性,多见于 30岁~
60岁。
病理
1、大体病理: 外观呈紫红色、质软无包膜、切面为 囊筛状似海绵而得名
2、镜下: 由无数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根据瘤 壁的厚薄分为
? 薄壁型(壁薄腔大) ? 厚壁型(壁厚腔小、个别呈裂隙状或完全闭塞)
临床
? 临床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中发现 ? 个别有发热、贫血、腹痛等症状 ? 巨大肿瘤可引起上腹部胀痛不适 ? 破裂出血时引起肝区疼痛,腹膜炎和出血性休克
CT表现
平扫
1、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 低密度肿块、CT值
30Hu
2 、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