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最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最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
《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

《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

《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

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

整个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

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

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年级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7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授课时间:14课时
《望庐山瀑布》2课时
《绝句》2课时
《雷雨》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语文园地五》3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2、学会观察事物课时安排17《古诗两首》3课时18《雷雨》2课时19《最大的‘书’》2课时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语文园地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美感。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雷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学生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夏季里雷雨的壮丽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评。(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认真读书,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流利得★★★。)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 学 过 程(通用简案)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办法”,根据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代寓言故事《寓言二则》,现代学生生活故事《画杨桃》、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每个故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

故事人文内涵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多角度思考。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这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谈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或者从故事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感受。

该单元另一特色是人物对话较多,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是该单元的重点。

通过读好人物的对话,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单元整体分析《寓言二则》包括两则故事,一则是《亡羊补牢》,另一则是《揠苗助长》。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分别通过短小的故事把告诉读者深刻的道理。

两则寓言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故事的情节。

《亡羊补牢》中抓住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后悔”等词语体会养羊人两次丢羊的所思所想,体会他的态度变化。

《揠苗助长》以“揠苗”为线索,抓住关键词“巴望、天天、转来转去”体会农夫的焦急,为下文的“揠苗”做好铺垫。

再扣住“筋疲力尽”“一棵一棵”等词句体会他的迫不及待,最后通过“一边喘气一边说”“长高一大截”体会心中的喜悦,感受拔苗人的可笑。

两则故事学完后,还可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寓言故事的道理蕴藏在字里行间,需要强调是课上不能硬性提炼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

《画杨桃》讲的是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一是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

当看到我的画时,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是换位观察,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

12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语言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寓言两则》。

板书,提醒谁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作业,教一教大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生字:疲筋2.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yù zéjiāo jīn pí mèn 寓言两则焦急筋疲力尽纳闷3.读通课文4.按课文内容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告诉我们。

生: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1.自学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3.指名读文(1)第一自然段: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禾苗快点长高)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板书:巴望,着急)B、指名答(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C、齐读这一段(2)第二自然段: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授课教案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授课教案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目标1.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管理,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倾听和谦让。

教学重点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做到轮流说。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图书借阅公约,并能写出来。

教学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在借阅图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管理的问题,因此,联系学生的自身经历,唤醒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展示方式,回顾班级图书角的创建、图书的捐献,激发学生爱护班级公共物品的意识。

2.小组合作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四人小组讨论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讨论方法的过程,引导学生谈谈班级图书角是怎么借阅的,会出现哪些问题,“图书借阅公约”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价值和乐趣。

学前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谈话导入1.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老师。

2.出示课题师: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班级小主人,应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班级图书借阅公约的制定。

3.出示图书角的图片师:瞧,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都建立了图书角,慷慨地把自己喜欢的书捐赠到了这里,还有绿色的植物来装饰,多漂亮,多整齐呀!4.阅读的快乐师:很多小朋友在这里借阅书籍,遨游书海,留下了自己的美好时光。

那你最喜欢哪些书?指名说(交流2——3名学生)。

生1、我喜欢《宝葫芦的秘密》,我也想拥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

生2:我喜欢《安徒生童话》,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我都哭了。

生3:我喜欢看《亲爱的笨笨猪》,因为笨笨猪喜欢帮助别人,他给别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5.借阅的苦恼师:看来,阅读给你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你们学会成长,变得快乐!可是昨天老师在图书角看到一个小朋友,皱着眉头,非常苦恼!——生:书被别人借走了,唉!唉!那你们在借阅图书时有什么烦恼吗?请大家来说说吧!生1:借书的人太多,总把我挤到一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2、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课时安排:《古诗两首》2课时《雷雨》2课时《最大的“书”》2课时《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语文园地五》3课时17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课时46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紫zǐ川chuān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知诗人。

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解诗题。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3.明诗意。

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指导看看图。

4.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五、小结第二课时(总课时4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míng 行háng 泊bó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

⼈教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14⼩马过河精品教案(集体备课)14 ⼩马过河教学⽬标1.认识“棚、驮”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等11个词语。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2.⽤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字,⼤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主识字,也可启发学⽣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对⽐识记。

⿎励学⽣灵活运⽤学过的⽅法进⾏识记,如,利⽤偏旁认识“挡、试、叹、唉”;结合图⽚识记“棚、蹄”;利⽤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以前学过的⽅法,让学⽣谈谈写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

“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观察点画的不同。

2.朗读教学课⽂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分⾓⾊朗读,读出每种⼩动物说话时的不同⼼情和语⽓,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理解运⽤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

⾸先,引导学⽣结合课题猜测:⼩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的阅读期待。

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内容。

接着,可以引导学⽣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

最后请学⽣利⽤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认识“棚、驮、磨”等13个⽣字,读准多⾳字“坊”,会写“愿、意、麦”3个字。

2.分⾓⾊朗读课⽂,能读出恰当的语⽓。

3.能根据课⽂内容,简单说说⾃⼰的看法。

教学过程板块⼀初读课⽂,⾛进故事1.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师要给⼤家介绍⼀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课件出⽰⼩马图)(2)今天我们学习⼀篇关于⼩马的课⽂,名字叫《⼩马过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感知课文
三、指导写字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3.德育目标:热爱祖国,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朗读感悟
三、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六、小结: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燕子姐姐从南方回来了,她听说咱们班小朋友特别聪明,一节课就和许多生字词语交上朋友。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出了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如果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她就会送我们大家一份礼物。
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好的享受。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学情分析
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朗读感悟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1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板书设计
18雷雨
垂逃越蝉蜘蛛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19最大的“书”
课型
新授课
教案序号
教材分析
课文语言简洁,通过川川的刨根问底,向孩子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事物的变化,搜集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感知课文
三、指导写字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难点: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及措施
1、整体把握,合理组织
2、读中入境,读中生情。本组教材中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朗读
板书设计
18雷雨
垂逃越蝉蜘蛛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雷雨
课型
新授课
教案序号
教材分析
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首诗体现了“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落实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紫zǐ川chuā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知诗人。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解诗题。“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3.德育目标:热爱祖国,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体会生活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雷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二.朗读感悟
三、拓展延伸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单元内容
分析(课时建构)
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导语,《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垂、逃、越的写法。
五、 课外延伸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míng行háng泊bó
1
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显示词语检查: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嫩芽音符喜鹊杜鹃
板书设计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热爱祖国山川
黄、翠、白、青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
雷雨
课型
新授课
教案序号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3.明诗意。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指导看看图。4.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