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气候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课堂练习及答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气候相关知识,特准备以下题册和答案,供中学地理课堂使用。

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要素中,对中国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是(D)。

A、人口B、地形C、水文D、经纬度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的主导系统,其最大强度出现在(B)。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据气象学家介绍,造成我国雾霾的原因主要是(C)。

A、气压低B、湿度高C、大气污染D、气温高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造成中国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B)。

A、纬度B、海拔C、东西地形D、暖湿气流5、中国地处亚热带,夏天的气温非常高,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A)。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C、高原D、西北干旱区二、判断题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我国地区的夏季降水。

(错误)2、中国地形西高东低,从而形成了中国气候的明显特色。

(正确)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的气压偏低。

(正确)4、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到北极气团的直接控制。

(错误)5、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带有明显的干燥特征,主要是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

(正确)三、简要问答1、我国气候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地形、经纬度、水文、气象等因素。

2、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是哪个?北京是中国大气十年沉积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3、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我国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韩国式气候、地中海式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温带针叶林气候。

4、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什么?中国的主导气候系统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5、夏季雾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雾霾主要来源是颗粒物以及各类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世界气候带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练习题

世界气候带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练习题

世界气候带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练习题一、概述在地理学中,气候是地球大气环境中一定地区和某个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的平均状态。

而气候带是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区域的气候分布区,根据地球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差异以及全球地球环流系统形成的不同气候特征,可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二、寒带气候带1. 地理分布寒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两极附近,即北极和南极地区。

由于靠近极地,降水较少,气温极低,气候干燥寒冷。

2. 气候特征(1)气温极低:寒带气候带的平均气温极低,冬季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甚至更低,夏季气温也较低,一年四季寒冷。

(2)降水少:寒带气候带降水少,尤其是南极地区,几乎没有常规的降水,主要降水形式是雪。

(3)长时间的黑夜和白昼:由于地球自转轨道倾斜的原因,寒带气候带在某些季节会出现漫长的黑夜或白昼现象。

三、温带气候带1. 地理分布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气候带和热带气候带之间,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2. 气候特征(1)四季分明:温带气候带的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中,是生物生长的最佳季节。

(2)适度降水:温带气候带降水适中,夏季多雨,冬季较少。

降水形式多样,既有雨水,又有雪和冰雹。

(3)多样的植被:温带气候带植被种类繁多,北半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南半球以针叶林为主。

同时,温带气候带适宜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广泛。

四、热带气候带1. 地理分布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包括赤道地区和两个副热带地区。

2. 气候特征(1)高温高湿:热带气候带气温高,一年四季气温基本恒定,常年高温。

降水充沛,湿度较大。

(2)季风影响:热带气候带一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冬季风带来了季节性的降水。

(3)热带雨林:热带气候带主要是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植被繁茂且种类多样。

五、其他气候带除了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地球上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气候带,如极地气候带和高山气候带。

1. 极地气候带地理分布:极地气候带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是地球最寒冷的地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下图为亚欧大陆40°N 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D .盛行西风的控制 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 mm 和120 mm ,A 错误。

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 ℃和-4 ℃,气温年较差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 ℃和11 ℃,气温年较差为12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 正确。

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C 错误。

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 和5 mm ,差值为175 mm ;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 和10 mm ,差值为110 mm ,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 错误。

第2题,两地位于40°N 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

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 正确。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和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3-5题。

甲站乙站丙站0102030(℃0102030(℃010203(℃降水量3.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4.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5.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甲站—乙站—丙站B.甲站—丙站—乙站C.乙站—甲站—丙站D.乙站—丙站—甲站3.D4.A5.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地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故位于南半球;三地最低气温高于15°C (除甲地外),为热带地区;三地均为高温季节多雨,因此可推断为热带季风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大陆没有热带季风气候。

高考地理总复习 1.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1.2.4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项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专项训练当堂反馈堂结堂清[课堂对点练习]题组一全球气候变暖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某某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 C.南非D.俄罗斯解析:直接根据图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

答案:D2.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小岛国家影响大解析: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加强,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错误;受温室效应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升高,但不能表明是全球所有地区,B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C项正确;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小岛国家的“灭顶之灾”,故D错误。

答案:C3.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D.人工降雨解析:削减二氧化碳,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都可以减弱温室效应。

人工降雨对温室效应减弱无影响。

答案:D题组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014·某某某某一模)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4~5题。

4.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ⅠB.ⅡC.ⅢD.Ⅳ解析: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Ⅱ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B5.有关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解析: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的影响;Ⅱ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Ⅳ为热带沙漠气候,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据2014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

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⑤过度砍伐森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答案】C【解析】冰川面积缩减,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有关,①对。

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与冰川融化关系不大,②错。

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温度升高,③对。

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与冰川融化加快无关,④错。

过度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全球变暖,⑤对。

所以C对。

【考点】雪线,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冰川面积大幅度减少,特别是向阳的方向,是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的结果。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冰川融水是当地的主要水源。

如果冰川面积减少,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会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近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雪线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不能缓解气温升高,①错。

高三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小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同就可以排除。

根据上述分析,①(约 60°N,海拔约7千米)和④(约49°N,海拔约7千米)两点的1月无风、7月西风,排除;③点(约4°N,海拔约7千米)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②点(约17°N,海拔约8千米)7月东风,风度5 ,1月为西风,风速10,变化最大。

【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答案】D【解析】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于风速、风行分布规律类似。

【考点】该题考查风向的变化。

2.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材料一西班牙是世界橄榄油第一大生产国。

图中阴影部分为安达卢西亚,是该国油橄榄的最大种植区,其产量高,品质好。

油橄榄喜光,喜温暖,适合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

材料二马德里、巴塞罗那的气候资料。

(1)简述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6分)(2)读材料二,说出马德里的气候特点与巴塞罗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8分)(3)分析安达卢西亚种植油橄榄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答案】(1)位于北半球、东半球(2分);位于中纬度地区(2 分);北临比斯开湾,东、南临地中海,西接葡萄牙(2分)。

(2)与巴塞罗那相比,马德里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大陆性强。

(4分)原因:马德里位于内陆;(2分)地势较高,四周山地环绕,地形相对封闭。

高中世界气候地区试题答案

高中世界气候地区试题答案

高中世界气候地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几大类?A. 三大类B. 四大类C. 五大类D. 六大类答案:B2.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A. 北极地区B. 亚马逊盆地C. 高纬度地区D. 内陆地区答案:B3. 地中海气候的显著特征是什么?A. 常年高温多雨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C. 四季分明,雨量均匀D. 常年寒冷干燥答案:B4.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A.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B. 四季分明,降水均匀C. 常年高温,雨量充沛D.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答案:D5. 极地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A. 常年温暖湿润B. 夏季短暂温和,冬季漫长严寒C. 雨量充沛,四季不明显D. 常年高温,日照充足答案:B二、填空题1. 位于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________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纬度低,阳光直射2. 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常绿灌木丛橄榄树3.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特点是四季温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的影响。

答案:海洋气候调节4. 极地气候区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________。

答案:温度低,生存条件恶劣三、简答题1. 请简述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特点是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湿润多雨,旱季干燥少雨。

这种气候的形成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则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

2. 为什么高山地区会有独特的高山气候?答案:高山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减小。

高山地区由于地形阻挡,降水分布不均,山风和山谷风现象明显。

此外,高山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紫外线辐射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

3. 请解释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都比较大。

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内陆地区,远离海洋的影响。

高考地理题目与答案

高考地理题目与答案

高考地理题目与答案1. 题目:南美洲的主要气候带是什么?请详细描述其特点,并举出一个南美洲国家作为例子。

答案:南美洲的主要气候带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地区。

其特点是年降雨量高,全年温度较为稳定,日照时间长,相对湿度高。

由于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亚马逊雨林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

例如,巴西是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气候带的一部分,其境内拥有广阔的亚马逊雨林。

2. 题目: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请详细描述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答案: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和炎热。

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是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降水量极低,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海岸地带,受到海洋的调节,气温相对较低,年降水量稍多。

3. 题目: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并简述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极寒。

该地区以极高纬度、永久冻土和寒冷的气候著称。

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深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洼沿海地区的居民。

同时,冰川的消融也影响着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许多依赖冰雪环境生存的动物,如北极熊和海豹,受到极大威胁。

此外,北极地区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当地人民和其他地区的气候模式造成影响。

4. 题目: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个东南亚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温暖湿润,拥有丰富的降水,同时季风现象给该地区带来季节性气候变化。

例如,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典型国家,其气候特点包括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影响。

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使得泰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和水果出口国之一。

通过以上题目和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理与气候之间的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小测试(三)
补课第4周
单选题(25х4=100分)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图4),完成1~3题。

1.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 山地、盆地
B. 盆地、山地
C. 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2.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000m~1667m
B. 1333m~xxm
C. 1333m~1667m
D. 1667m~xxm
图4
3. 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A. 2℃
B. 4℃
C. <2℃
D. <0℃
4.下列三幅等温线图和一幅等压线图,表示北半球7月份的是:C
图1为图2中方形阴影区域的放大图,读某地区等温线示意图(图2),判断5一8题。

图1
5.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
A .北半球 夏季
B .北半球 冬季
C .南半球 冬季
D .南半球 夏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处在10℃以下
B .P 处在10℃以上
C .P 处地势低洼
D .P 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7.分析上面某海湾放大图(图1),其中最适宜建港口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Q 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A .两地都雨热同期
B .Q 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
C .Q 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
D .Q 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
9.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七月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处气温低于B 处 B .A 、B 气温相同 C .A 处是海洋,B 处是陆地 D .A 处是陆地,B 处是海洋
读图2“某地区的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图表示的区域是中南半岛 ②此图表示的区域是印度半岛 ③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 ④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冬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11.有关该地区气温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 由a 到b 温度没有变化 B . 由a 到b 温度变化越来越大 C. 由c 到d 温度逐渐升高
D. 受洋流影响,25℃等温线发生弯曲
12.读下面“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图2
a
b
d
c
°
°
°
80°
13.当地中海多雨季节时,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
A.南北半球大陆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B.南北半球海洋等温线都向南凸出
C.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读“40°N亚欧大陆1月和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B地的气候类型为: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15.A、B、C、D 各地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以北半球为例。

读图完成16---18题。

16.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
D.终年炎热干燥
17.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盛行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1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⑦
若此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判断19—20题。

19.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20.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正确叙述的
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读下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a 、b 、c 、d 四点中,年降水最多的是: A .a B .b C .c D .d
22.若甲、乙、丙三个阴影区域画在图幅相同的三张图上,关于三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 .乙的比例尺小于甲,但大于丙 C.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D .无法确定
23. 乙和丙的阴影区域所在处的两个主要国家:
①都是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 ②都有回归线经过 ③乙是发展中国家,丙是发达国家 ④乙国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丙国的热带经济作物闻名世界 A .①③④ B .③ C .③④ D .②③
图6是极点为中心的500
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 、Q 之间和M 、N 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24---25题。

24.P 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25.关于P 、Q 、M 、N 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P 、M 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 .Q 、N 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C .P 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 .N 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0° 30°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BBDCC ACDDD BBABA ADACD CBD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