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工程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

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分析如下:
一、市场规模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市政道路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5万亿。

未来,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二、市场竞争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很激烈,竞争对手众多。

不过,随着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小企业将退出市场,市场竞争格局将逐渐趋于稳定。

三、行业现状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如项目管理不规范、安全事故频发、质量管理不到位等。

针对这些问题,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开始逐步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四、发展趋势
未来,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 行业智能化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将逐渐智能化,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高质量发展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将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推进“质量兴业”,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水平和品质,切实满足城市化进程需求。

3. 绿色环保
市政道路建设将重视绿色环保,采用绿色建材和有效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逐步向智能化、高质量、绿色环保等方向发展。

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持续创新和进步,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摘要: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在可持续性、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可持续性方面,工程师采用再生材料、节能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系统,以减少环境影响。

智能化技术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包括智能交通管理、自动驾驶技术和物联网应用。

数字化技术,如建筑信息建模、无人机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可视化。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强调可持续性和环保,智能交通管理的普及,以及持续应用数字化技术。

新材料和结构设计也将推动工程性能的提升。

道路与桥梁工程将继续在未来为社会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关键词: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未来发展引言道路与桥梁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其在可持续性、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道路与桥梁工程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安全性和智能交通管理,同时继续采用创新技术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一、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历史现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但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新材料、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以提高道路和桥梁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一)古代工程和基础设施古代文明,尤其是古希腊和罗马,以其壮丽的建筑和道路著称。

古希腊的建筑奠定了经典建筑风格的基础,而古罗马的道路工程表现出道路坚固性和持久性的显著进展。

古罗马道路如Via Appia等至今仍然存在,见证了其精湛的工程技能。

这些早期工程不仅为后代工程师提供了灵感,还为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持续的工程技术进步铺平了道路。

(二)工业革命以后的改进工业革命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产生深远影响。

铁路、水路和道路网络的扩展推动了城市化和国际贸易,促进了人口和货物的流动。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是指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负责道路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的行业。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是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探讨。

一、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随着城市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对道路建设和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483亿元,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三、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主要产品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道路建设、隧道和桥梁建设、路面施工等。

其中,道路建设占据了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重要地位,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隧道和桥梁建设也是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中的重要领域。

四、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同时,该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对较高,技术要求较为复杂,这也限制了一些小型企业的发展。

五、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民对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情况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也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方向前进。

六、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挑战:首先,市政道路建设和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压力较大;其次,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高,但一些企业在技术人才培养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最后,市政道路工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道路与桥梁工程是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创新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与桥梁工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创新。

一、历史回顾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早期的道路是人们步行、骑马或使用牲畜拉车时所沿用的自然产物。

桥梁则是人们跨越河流、山谷和深坑等天然障碍时所建造的结构。

在人类社会逐渐进入现代化阶段之后,道路与桥梁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铁路交通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交通方式,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等建筑也相继出现。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等,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在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二、现状分析在当前阶段,道路与桥梁工程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为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和便捷。

各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与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在技术方面,现代工程建设中采用了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如数字化设计和施工、智能化监测和维护、绿色环保材料和设施等,使得道路与桥梁工程在质量和效益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近年来,为了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道路与桥梁工程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领域的创新。

在一些拥堵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一些新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方案得到了推广应用,如地下隧道、空中立交桥、绿色环保隔音墙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既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是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创新。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引言道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进行浅谈,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增长,而且在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上也有了显著提升。

2. 基本情况目前,我国道路桥梁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桥梁占比较大。

在城市道路方面,各大城市的桥梁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我国还建设了一些大型跨海、跨江、跨湖的特大桥梁,如港珠澳大桥、长江大桥等,这些桥梁不仅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还成为了地标性建造。

3. 技术水平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最初的简单梁桥到现在的复杂悬索桥和斜拉桥,我国桥梁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和施工能力。

同时,我国还在桥梁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三、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道路桥梁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化桥梁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等实时监测桥梁的结构和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问题,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

此外,智能化桥梁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桥梁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效果。

2. 绿色环保在未来的道路桥梁建设中,绿色环保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在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也要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避免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 高效运营未来的道路桥梁将更加注重运营效率的提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减少交通阻塞和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现状

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现状

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现状一、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现状1. 行业规模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市场体系,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道路建设项目,各种规模的施工公司也层出不穷。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道路工程行业年施工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成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的道路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使用了很多智能化、数字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同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提高了道路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地政府和部门都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内外道路建设,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4. 人才储备道路工程施工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保障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我国的道路施工企业逐渐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人才的选拔,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5. 竞争格局道路工程施工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市场上存在着诸多施工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和信誉度也各不相同。

在市场竞争中,资源整合能力、品质管理和服务水平等将成为企业胜出的关键。

二、道路工程施工行业存在的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我国各地道路建设的进度和规模存在较为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发达地区道路建设比重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仍然存在道路不完善的状况。

2. 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存在着一些质量管理方面不严格的现象。

一些施工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导致道路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影响。

3. 施工成本高企道路工程施工成本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能源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施工成本逐渐升高的现象。

一些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施工成本,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增大。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中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中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题目:我国的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姓名:***学号:*********班级:土木本11.6我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我国道路工程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标志着我国道路工程建设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文阐述了道路工程的建设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道路工程;现状;发展趋势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现在交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的总称,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道路运输,以其便捷直达、通达深度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道路,根据其所处位置、交通性质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和其他道路等。

我国的道路建设历史悠久。

上古时代的黄帝统一中华,发明了舟车,开始了我国的道路交通。

周朝“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表明那时道路的平坦和壮观。

秦始皇以“车同轨”与“书同文”列为一统天下之大政,当时以咸阳为中心,有着向各方面辐射的道路网。

我国近代道路建设起步较晚。

1912年才修筑第一条汽车公路—湖南长沙至湘潭的公路,全长50km。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完成的滇缅公路,长155km,是我国最早建造的采用沥青表面处理路面的公路,也是我国公路机械化施工的开始。

到1949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万km。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公路建设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

到1978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km,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km,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倍;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甚低,城市道路的建设缓慢。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规划了连接“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系统(如北起黑龙江的同江南至海南的三亚为一纵,东起丹东西之拉萨为一横),总里程约3.5万km。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而道路和桥梁施工技术作为支撑这一领域发展的重要支柱,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张,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和紧迫,施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在此,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使得施工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施工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安全。

2.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施工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国产装备和技术在施工现场得到应用,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道路和桥梁建设。

这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催生了大量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

二、发展趋势1. 绿色施工技术将得到更多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绿色施工。

各种低碳材料和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和治理也将更加重视,以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信息化与智能化将成为施工主流未来,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将更加依托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操作。

无人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3. 跨行业融合发展将加速道路桥梁建设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未来的施工技术发展将更加依托于跨行业融合发展。

建筑、材料、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将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协同发展的技术体系,推动道路桥梁建设的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我国道路工程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指导老师:黄起珍
学生姓名:
所属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工程管理11-3班
完成日期:2012年5月29日
新疆大学
论文(设计)任务书
班级:工程管理11-3班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我国道路工程的发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道路工程的发展
论文(设计)来源:根据土木工程概论学过的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要求完成的内容:一、选题时间:2012年3月1日
二、开题要求:1、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里自己最感
兴趣的题目完成此论文。

三、写作过程:第十六周结课前提交论文。

四、写作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论文撰写要求和程
序进行写作,遵守学术规范,严禁抄写、立意准确、论
据充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发题日期:2012 年3 月 1 日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29 日实习实训单位:乌鲁木齐地点:
论文页数:11页;图纸张数:3
指导教师:黄起珍
教研室主任:
院长(系主任):
我国道路工程的发展与
未来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论文
【摘要】我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秦始皇十分重视交通,以“车同轨”与“书同文”列为一统天下大政,当时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有着向各方辐射的道路网,但近代道路建设起步较晚1912年才修筑第一条汽车公路——湖南长沙至湘潭的公路,全场50km。

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滇缅公路155km,是我国最早建造的沥青表面处理路面的公路,也是我国公路机械化施工的开始。

以2011年为例,全国公路建设总投资超过2600亿元,完成运量140.3亿人,完成货运量105.6亿吨,它们在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1.7%和77.2%.
我国公路建设虽然取得重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如美国有公路623万公里,道路密度(道路总里程/国土面积)为0.67;日本有公路110万公里,道路密度为2.92;我国至2001年底虽然有公路169.8万公里,但道路密度只有0.18。

由此可见,加快未来公路建设,使它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意
义重大,任重道远。

【关键词】国道干线公路,沥青表面处理路面的公路,美国有公路623万公里,日本道路密度为2.92,我国道路密度只有0.18,任重道远。

一、道路工程发展史
1、中国古代道路
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

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中国有记载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驮运道,并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

商朝已经懂得夯土筑路,并利用石灰稳定土壤。

从商朝殷墟的发掘,发现有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并出现了大型的木桥。

周朝的道路规模和水平有很大的发展。

《诗经·小雅》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说明当时道路坚实平坦如磨石,线形如箭一样
直。

对道路网的规划、标准、管理、养护、绿化以及沿线的服务性设施方面,也有所创建。

首先把道路分为市区和郊区,可以说是现代城市道路和公路划分的先河。

战国时期车战频仍,交往繁忙,道路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甚至一国道路也好坏,为其兴亡的征兆。

秦朝修筑的驰道可与罗马的道路网媲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开始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驰道网。

道路路基土壤采用金属椎夯实,以增加其密实度;路旁种以四季常绿的青松。

定线的原则是尽量取直。

宋朝、元朝、明朝均在过去的道路建设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元朝地域辽阔,自大都(今北京)通往全国有7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宏大的道路网。

2、中国近代道路
1902年中国开始有了两辆汽车,只供统治者玩赏之用。

北洋政府时期公路建设处于萌芽状态,城市道路受到外来影响,有了现代化
设施的雏形。

在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各自为政,道路建设也是支离破碎,较早的公路如湖南省长沙至湘潭的公路长50公里,1912年通车;广西省内的邕武路(即今的南宁至武鸣)长42公里,1919年通车;广东省内的惠山至平山路长36公里,1921年通车;在北方以张库公路为最长,自河北省张家口至库伦(现为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全长965公里,是沿着原有的“茶叶之路”加以修整而成,自1918年试车成功后至1922年间,有90余辆长途汽车行驶,在当时是交通最繁重的一条公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路建设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首先医治了道路的创伤,修复了被破坏的桥梁。

在50年代,修筑了著名的康藏(西康至西藏)及青藏(青海至西藏)两公路:康藏公路(见川藏公路)自今四川
的雅安起至西藏拉萨,全长2271公里,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雪山、宁静、他念他翁等山脉,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急流,更有冰川、流沙、塌方和泥沼、地震、森林地带,地形十分复杂,工程特别艰巨,路基土石方有2900多万米3,其中石方有530多万米,1950年开工,于1954年完工通车。

青藏公路自青海省的西宁至拉萨,全长2100公里,横越高达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昆仑、霍霍西里、唐古拉等山脉,沿途草地、沼泽、环境十分困难,经过艰苦努力,也和康藏公路同时于1954年12月25日在拉萨举行通车典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多年来,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全国通车公路10倍于建国初期;而且工程标准和施工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建成了从首都北京通往各省、市、自治区重要城市的国道网。

二、道路工程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是一个事物在所界定的环境中所起作用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形势,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公路网功能层次划分的现实,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界定。

1.宏观层面。

——支撑经济发展:提高运输能力和质量,促进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加快信息化,服务现代化;
——推动社会进步:优化运输布局和服务,强化国土均衡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保障国家安全:增强运输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国家稳定,提高
国防能力,维护经济安全,保障抢险救灾;
——服务可持续发展:改善运输效率和效益,完善综合运输,集约利用土地,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

2.微观层面
——在法律概念上,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属于国道范畴并相对独立的系统,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主要连接首都、直辖市、各省区首府、区域经济中心、大中城市以及主要港站枢纽、对外口岸和军事战略要地;
——在路网功能上,国家高速公路网是全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同时也是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中长途客货运输,并为应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提供快速交通保障。

三、现代道路勘测的新技术
近几年来,现代道路测设技术在我国道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将设计人员从艰苦的外业测量和繁杂的内业设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加快工程测设进度,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道路交通的现代化,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摄影和摄影图像处理为大规模采集地形数据提供了快捷的手段。

在国外,航空摄影测量已经广泛应用于道理测设中。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采集数据能直观地确定地表形态,工作环境好,可随意和方便地控制地形点的分布和密度,获取的地形信息可靠、精度高。

随着航测仪器的发展,较大范围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都是由航测法成图的。

全数字化测图是在解析法测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先进的摄影测量方法。

全数字化测图系统的测图过程是,先将相片影相的灰度数字化,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处理。

这种全数字化、自动化测图方法代表了航空摄影测量学科的发展方向,一些国家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和人力对其进行研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它将成为道路测设中地形数据采集的理想方法。

四、展望
预测表明,汽车客货运输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将继续存在,多数地区还在持续稳步增长。

在人口繁密的市区,交通量不断增加,堵塞现象日益严重。

未来市区快速干道的发展,由于用地紧张,为将有限的地面留给行人和少数当地服务车辆,将被迫修建高架线路或隧道。

山区公路在交通量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为避免急弯陡坡、缩短里程、减少事故、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隧道和高架构筑物工程也将有较大发展。

未来道路安全将继续受到重视。

许多交通事故也在从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必须吸取经验教训,预防补救。

为了适应运量激增的需要,应增加车道并提高路面等级。

为防护车辆撞向固定刚性目标,多采用易碎标志和轻型标注。

防护工程也要采用减震设施,使严重事故大大减少。

各种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在交通管理上的运用,将使交通安全得
到更可靠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