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南京小吃调研报告

南京小吃调研报告

南京小吃调研报告南京小吃调研报告一、引言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饮食文化,其特色小吃享誉中外。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京小吃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竞争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南京小吃调研。

本报告将对南京小吃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创新以及发展机遇进行分析。

二、南京小吃发展现状据调查,南京市拥有数百种特色小吃,其中以鸭血粉丝、夫子庙糕团、金陵菜肴等最为知名。

南京小吃以其独特的口感、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丰富的食材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南京小吃店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市场竞争情况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南京小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传统的南京小吃店面临着来自快餐连锁店、外地小吃品牌等的竞争压力。

传统小吃店面临着传统制作工艺不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的问题,需要积极创新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外地小吃品牌以其新鲜、时尚的形象和口味也在南京市场获得了一定份额。

四、创新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南京小吃店纷纷进行创新。

一方面,他们通过引入新鲜食材、改良传统制作工艺、提供更多口味选择等方式来拓宽消费者群体。

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平台推广、外卖服务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某些小吃店还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打造独特的店面设计和宣传策略。

五、发展机遇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南京小吃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游客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南京小吃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

南京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传统小吃的保护和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活动组织等方式为小吃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南京小吃店如能提供更加健康的选择,将会赢得更多消费者。

六、结论南京小吃作为南京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传统小吃店应不断创新,引入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提供政策支持,扶持南京小吃的发展。

我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南京小吃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参考文献[1] 南京传统小吃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浅谈小吃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浅谈小吃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2018年第14期扫一扫看全文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8.14.031浅谈小吃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林年容摘要:小吃可以增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度。

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吃,受现代人青睐。

提升小吃的文化旅游功能,发扬地方小吃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

分析了小吃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打造小吃文化旅游品牌的措施。

关键词:小吃文化;旅游开发;体验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4-0051-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南充637000)作者简介:林年容(1995-),女,四川峨眉山人,本科。

1小吃文化与旅游1.1小吃文化小吃是一类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的食品的总称,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或者早点、夜宵的主要食品[1]。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吃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地方小吃是一种民俗文化,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品牌。

小吃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地方传统文化。

大多传统小吃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

21世纪的地方小吃代表着人类文化生活的精致化[2]。

现代人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满足味蕾,而是迈向高品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及追求。

1.2小吃文化与旅游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旅游正是一种追寻精神享受的活动,离开惯常居住地,体验旅游活动,以获得身心愉悦。

近年来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体验式旅游得到游客喜爱。

在体验旅游的浪潮中,一类新型的旅游资源———饮食文化资源受到游客关注,美食旅游成为旅游新时尚。

传统旅游对饮食的要求主要是“吃饱”,现代旅游则以“吃的有特色”为主要发展趋势[3]。

地方小吃,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可以给游客带去丰富的感官体验,给游客留下深刻体验。

梅山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及其产业化研究

梅山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及其产业化研究

梅山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及其产业化研究作者:李瑞萍肖霞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2期摘要:梅山饮食文化是因自然环境、族群流动、生产方式、历史传统等多个因素而产生的饮食文化,又受到蚩尤文化、烹饪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独特饮食文化体系。

梅山饮食文化不仅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也是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梅山饮食文化发展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梅山传统饮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深度挖掘梅山饮食文化内涵,寻求有效措施推进梅山传统饮食文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饮食文化;梅山文化;梅山传统饮食文化梅山传统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深入开展梅山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进行产业化发展,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一、梅山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一)梅山传统饮食文化在长江流域中游及以南地区,自古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文明文化形态,似巫似道,尚武崇文,杂糅着人类渔猎、农耕并原始手工业发展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称之为“梅山文化”,包括今之安化、新化两县、冷水江市及涟源市、新邵部分地区。

从远古时代开始湖南省中部地区便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巫文化,影响着当地的民风民俗。

在古梅山时期,该地区的居民大多以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因战争而封闭的奇特地理环境影响当地的生活习性,种种原因使得饮食中还保留着许多原始古朴的风格。

因自然环境、族群流动、生产方式、历史传统等多个因素而产生的饮食文化,又受到蚩尤文化、烹饪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独特梅山饮食文化体系。

并因传统节日风俗和人生阶段变化等主题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其中食品原材料的来源及开发利用,烹饪工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都影响了它的发展。

梅山饮食文化不仅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也是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梅山饮食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梅山区域历史悠久,为多民族融合之地,因此梅山饮食既丰富多彩,又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特色。

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研究

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研究

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研究作者:冯岩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美食旅游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旅游形式,逐渐受到旅游者的喜爱,有力地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文章将以辽宁省为调查对象,分析辽宁省美食旅游的发展优势,针对辽宁省美食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与其他旅游形式联动、开发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拓宽宣传渠道、改善卫生环境4条改进建议,对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食旅游;旅游形式;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957)。

美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吸引要素之一。

美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形成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即美食旅游。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转变,美食旅游逐渐受到游客的喜爱,提高了城市旅游收入。

一般来说,美食旅游是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主要关注游客的饮食诉求,通过推出系列的美食产品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1]。

辽宁省与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朝鲜相邻,濒临黄海、渤海,拥有鸭绿江、辽河等六大水系及肥沃的土地,美食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饮食习惯。

截至2021年10月,辽宁省先后举办了“兴顺夜市美食节”“宜居沈抚乐游玄菟·2021沈抚美食旅游节”“丹东·东港海鲜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辽宁品尝美食。

辽宁省美食旅游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当前,学者对辽宁省美食旅游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优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促进辽宁省美食旅游发展、提高辽宁省旅游知名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的饮食资源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不仅有平原、丘陵、河流和广阔的海域,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积温较高,拥有丰富的饮食资源。

长白山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长白山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长白山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作者:兰延超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1期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众多,长白山作为重点保护区域之一,蕴含丰富食材,并且食材做法不尽一致。

从中能够看出,该区域饮食文化具有一定传播价值,再加上近年来旅游行业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特色饮食文化资源的利用率。

要想实现饮食文化传播的良好效果,应从旅游产业入手,通过发展这一产业完成饮食资源开发工作,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长白山特色饮食文化资源的分类(一)山珍类长白山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野生植物有上万种,野生动物上千种。

最具食用及药用价值的有人参、鹿茸、灵芝、蜂蜜、林蛙油、五味子和各种菌类等,深受人们的追捧及喜爱。

(二)野菜类该区域山野菜种类丰富,品种多达上百种,常见的山野菜主要有芥梗、蕨菜、婆婆丁、刺嫩芽、柳蒿芽、薇菜、大叶芹、水芹菜、山胡萝卜、猴腿儿、猫爪和刺五加等。

(三)鱼类和果类长白山区域的鱼类资源十分珍贵,个别种类的鱼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该区域盛产富含大量维生素的冷水鱼,营养价值相对较高,食用时可为人体补充充足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主要有鸭绿江茴鱼、石川氏哲罗鱼、细鳞鱼、池沼公鱼、花羔红点鲑、杂色杜父鱼、柳根鱼和嘎牙子等。

长白山野果资源也丰富,大体分布于510~1 850米海拔地区,种类有蓝莓、圆枣子、越桔、山葡萄、山核桃和松子等。

野果不仅种类多样,而且食用价值较高,个别野果还具有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作用。

二、长白山特色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一)长白山特色食材的保护监管不力长白山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闻名于世,但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采摘,使许多生物遭受破坏,且许多为不可修复性的损失。

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特色食材,使之可持续发展下去。

(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尚未得到重视鉴于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旅游资源开发还仅停留在发展景区观光旅游的模式中,恰恰忽略了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

美食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和未来趋势

美食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和未来趋势

美食旅游产业的市场分析和未来趋势美食和旅游是两个和旅行密切相关的产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美食、文化、旅游等方面需求的增加,美食旅游的整体产业也逐渐壮大。

所以,本文将就美食旅游这一产业,从市场分析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市场分析美食旅游产业的市场概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①市场规模美食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颇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据统计,全球美食旅游市场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则成为亚太地区发展最快、单个市场规模最大的美食旅游市场。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美食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29万亿,预计到2022年,我国美食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3.5万亿。

②市场分布全球美食旅游市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地域化的特点,而我国作为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尤其值得关注。

据数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以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区,拥有着更加成熟的美食旅游市场。

其中,成都更是被誉为中国美食旅游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③市场前景美食旅游是一个高附加值、长周期、持续发展的产业,它融合了旅游、文化、饮食、娱乐等多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预计未来,全球美食旅游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新的旅游形式和美食热点地区也将逐渐涌现,使得美食旅游市场进一步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二、未来趋势从未来美食旅游产业的趋势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①多元化发展随着全球旅游市场和美食文化的不断发展,美食旅游这一产业也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未来美食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1.推动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新的美食旅游品牌和模式。

2.以互联网科技为驱动力,将美食旅游与数字化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

3.更加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推动中国美食文化的走出去。

②创新化发展面对日益竞争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未来美食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创新。

中国餐饮行业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中国餐饮行业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中国餐饮行业总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一、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餐饮行业,其主要内容是,从事该行业的组织(如餐厅、酒店、食品加工厂)或个人,通过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满足食客的饮食需要,从而获取相应的服务收入。

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下,不同的人群饮食习惯、口味的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餐饮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由于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下,不同的人群饮食习惯、口味的不同,因此,世界各地的餐饮公司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餐饮业是我国较早开放的行业。

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对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餐饮行业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

对于中国近14亿的人口来说,餐饮市场的份额可是非常巨大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和信心。

可以说,餐饮业真正成为消费升级背景下拉动内需的重要产业。

餐饮市场收入增量主要由大众餐饮贡献。

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236.36亿元,同比下降5.28%。

2014-2018年餐饮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0.2%。

2019年1-11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8528亿元,同比增长7.2%。

民以食为天。

伴随着科技和社交网络的发展,餐饮行业在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的美食时,也跟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喜好发生着变化。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外卖产业交易额分别为1200亿元、1430亿元、1790亿元,第三季度环比增长25.2%。

外卖订单量也持续上涨,外卖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卖行业交易额为4420亿元,接近2018年全年外卖行业交易额4613亿元。

预计2019年全年中国外卖行业交易额将达到6035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30.8%,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吃快餐的营业门店数以44.3%的占比遥遥领先,其优势无可撼动。

小吃由于其操作的便利性以及受众群广,也深受投资者的喜爱,毕竟投资小,风险低,门槛低,操作难度不大。

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从古到今,旅游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在中国的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提振消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旅游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一、旅游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旅游业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个消费领域。

旅游消费既可以促进人们的消费升级,也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了62.9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5.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而且,旅游业贡献的内需消费已经超过了个人消费,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旅游业对于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甚至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地方区域的知名度,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增加相关产业的需求,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例如,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双节期间,海南全岛接待的国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174.29亿元,同比增长10.8%。

这不仅提高了海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带动了当地酒店、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旅游业给当地就业创造更多机会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旅游业共计在全国提供了接近440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就业支柱。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大量失业人员和务工人员改变职业方向而来到旅游业,成为了新型旅游从业人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旅游行业等相关行业中不断涌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旅游业对于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够借机推广文化、增进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VR技术与旅游融合以及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美食而选择出游的大背景下,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组合,研究当VR与旅游相结合时,如何更好地吸引饮食旅游的顾客。

据此,笔者提出了若干如何让企业合理投资宣传费用以及合理提供优惠政策的建议,从而使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

一、VR技术概述
现今,VR技术正如一颗新星般蓄势待发,而在近几年饮食旅游文化迅速风靡的当口,将VA引入美食旅游中,无疑是个大胆的创新。

本研究就是对“当VR与旅游结合时,如何更好地吸引顾客”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手数据,利用SPSS完成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并进行可靠的分析,从而得出本研究所需的结论和关于企业如何在宣传方面投资的启示。

笔者先后介绍了文献摘要,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分析以及建议和启示。

从每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到国民对于VR在美食旅游方面应用的期待程度,从而确定下一步VR的应用目标,并且可以准确定位受众及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准确有效地吸引潜在消费者。

二、饮食文化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研究现状
消费者心理期待,因子2传统媒体新媒体(高浸入度)。

通过计算解释的总方差,发现REGR3的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载入和旋转平方和载入的累计百分比均为%(见表1)。

(三)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
问卷收集了消费者将美食作为旅游目的的态度数据,在回归分析中,研究认为即便对于相同的营销活动,不同潜在消费者在旅游目的方面的态度差异,也可能影响其最终决策,因此研究将旅游目的作为中介变量纳入回归分析。

第一,旅游欲望(Q16)的回归模型。

将旅游目的(Q11)视为中介变量,回归共得到两个模型,调整R2分别为和,Q11的介入导致调整R2有显著提升,R2更改为,并且显著性水平较高(更改为)。

两个模型显著性水平均达到,不存在自相关及多重共线性,见表2和表3所示。

两回归模型如下:Q16=*REGR1+*REGR2+*REGR3+公式1Q16=*REGR1+*REGR2+*REGR3+*Q11+公式2第二,主成分对中介变量回归模型。

回归模型调整R方,几乎不存在自相关及多重共线性,模型显著性水平高,结果较为理想。

Q11=*REGR1+*REGR2+*REGR3+公式3
(四)模型构建与分析
根据据回归分析,潜在消费者将饮食作为旅游目的的主管态度,对于旅游动机的产生构成部分中介作用,据图1可得出中介效应值REGE1为%、REGE2为%、REGE3为%,模
型中总中介作用为%。

据此可知,消费者对饮食文化的心理期待与旅游欲望的产生有很大关联。

饮食文化作为风土人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化的饮食吸引着大量的潜在顾客,在旅游业中面临着巨大商机。

研究显示,以美食本身或饮食文化为目的的旅游者不占少数。

旅游观光吸引顾客的关键便在于提升潜在消费者对美食的向往,进而促使其将心理期待转化为实际行动。

另外,除了心理需求,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影响也占很大比重。

传统媒体主要借助电视节目和杂志等来宣传,而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的影响渐趋于小,对于美食旅游更是如此。

原因在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消费者能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旅游企业进行实时沟通,形成一对一的互动体验,更有助于激发潜在消费者心理期待,促成其旅游欲望的产生。

VR技术高度的浸入性,能实现更加逼真的远程体验,为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就美食而言,旅游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美食的色泽,轻松地决定是否去品尝,很大限度上能提升潜在顾客对美食旅游的向往。

(五)总结与展望
在VR技术与旅游业融合的背景下,本研究发现对美食旅游业来说主要存在如下的机遇。

一是VR内容制作:将饮食文化制作成为VR视频素材并远程投放,吸引消费者产生美食旅游的心理预期。

二是内容投放:旅游服务企业宜将VR
内容通过新媒体渠道投放,更准确地定位潜在消费者。

三是市场运维:VR技术及内容的引入,为旅游服务业的供需双方都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消费者可以在出发前便对目的地的文化有所了解,提前规划,从而提升旅游体验,而旅游服务业者则可以将“卖门票”为主的商业模式升级为线上经营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又可基于内容的传播吸引消费者进而实现消费者由线上到线下的转化。

四是文化事业:饮食文化作为旅游业中众多社会人文要素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将VR技术用于对饮食文化的传播,不仅利于拉动当地旅游业的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当地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以VR为核心的新一代媒体技术与旅游业的结合将会开创新的旅游消费模式。

不管是更身临其境的内容,更快捷易得的媒体渠道,还是更创新鲜活的文化,都将给消费者和旅游服务业者创造双赢的局面。

对于旅游产业整体,VR技术将带来何种变化,又将引领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也是未来极具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