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塑料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塑料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3)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5)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0)

五、模架的确定 (11)

六、排气槽的设计 (12)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2)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6)

十、模具的装配 (16)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 塑件的分析

(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适合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公差不一样,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HIPS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2-10选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统一脱模斜度为1°

1.2 HIPS工程塑料性能分析

HIPS为乳白色不透明颗粒。密度为1.05g/cm3,熔融温度150℃―180℃,热分解温度300℃。溶于芳香烃,氯化烃,酮类和酯类。能耐许多矿物油,有机酸,盐,碱,低级醇及其水溶液,不耐沸水。HIPS是最便宜的工程塑料之一。其性能见表1—1。【1】

表1-1

1.3 HIP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1)注射成型过程

(1)成型前的准备。对HIPS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HIPS成型前需进行干燥,处理温度60℃—80℃,干燥时间2h。

(2)注射过程。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进行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退火处理的方法为红外线灯、烘箱,处理温度为70℃,处

理时间2h—4h。

2)注射工艺参数[1]

(1)注射机:螺杆式,螺杆转速为48r/min。

(2)料筒温度t/:前段170—190℃;中段170—190℃;后段140—160℃。

(3)模具温度t/: 32—65℃

(4)注射压力p/M Pa:60—100M Pa.。

(5)成型时间:25s(注射时间1.6s,冷却时间17.4s,辅助时间6s)。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2.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图2—1所示。

图2—1

2.2 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

型腔数量的确定。由于该塑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塑件尺寸较小,为中等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模多腔的结构形式。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其他成本费等因素,初步定为一模两腔的结构。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多型腔模具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布置,且要求紧凑,并与浇口开设的部位对称。由于该设计是一模两腔,故采用直线对称排列,如图2—2所示。

图2—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本模具为一模两腔,对称直线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拟采用对称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因此,定模部分不需要单独开设分型面取出凝料,动模部分需要添加型芯固定板、支撑板和脱模板。由上综述分析可确定选用带脱模板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2.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注射量的计算通过pro/e建模分析计算得

塑件体积:V塑=26.618cm3

塑件质量:M塑=26.618x1.05=28g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是不能准确确定的数值,但是可以根据经验按照塑件体积的0.2—1倍来估算。由于本次采用流道简单并且较短,因此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3倍来估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熔体总体积为

V总=V塑(1+0.3)x2=1.3x2x26.618=69.20cm3

(3)选择注射机根据第二步计算得出

V总=69.20cm3,结合式(4—18)有V公=V总/0.8=86.5cm3根据以上计算初步选定注射机为公称注射量100cm3,注射型号为SZ-100/60卧式注

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3】如下:

表2-3

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注射压力校核。查表4—1知,HIPS所需注射压力为80—100MPa,这里取P=100MPa,该注射机公称注射压力P公=150MPa,注射安全系数k1=1.25—1.4取k1=1.3,则有K1P=1.3x100=130

锁模力校核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A塑=π/4(752﹣102﹣4×42) mm2=4287 mm2

②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浇,即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浇数值,可以按照多型腔模统计分析来确定。A浇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的0.2~0.5倍,由于本次流道设计简单,分流道相对较短,因此流道凝料投影面积可以适当取小一些,这里取A浇=0.2A塑。

③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总的投影面积A总,

A总=n(A塑+A浇)=2×1.2A塑=2×1.2×4287mm2=10289mm2

④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F胀,

F胀=A总P模=10289×35N =360.115 kN

式中,P模是型腔的平均压力值。P模是模具型腔内的压力,通常取注射压力的20%~40%,大致范围为26~52MPa。对于粘度较大的精度较高的塑料制品应取较大值,HIPS属于中等粘度塑料及有精度要求的塑件,故P模取35MPa,查教材表4-45可得该注射机的锁模力F锁=600kN,锁模力安全系数为K2=1.1~1.2,这里去K2=1.2,则:K2F胀=1.2F胀=1.2×360.12KN=432.144KN < F锁

所以,注射机锁模力合格。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3.1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嘴注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者型腔中。主流道的形状为圆锥形,以便熔体的流体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主流道的尺寸直接影响到熔体的流体速度和充模时间。【2】另外,由于其与高温塑

料熔体及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因此设计中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浇口套。

(1)主流道尺寸

①主流道长度:小型模具L主应尽量小于60mm,本次设计中初取50mm进行设计。

②主流道小端直径:d =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

=(3+0.5)mm= 3.5 mm

③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主tanα≈7mm,式中α=4o

④主流道球面半径:SRo =注射机喷嘴头半径+(1~2)mm

=(10+2)mm= 12mm

⑤球面的配合高度:h=3mm

(2)主流道的凝料体积

V主=π/3 ×L主(R2主+ r2主+R主r主)

=3.14 / 3 ×50×(3.52+1.752+3.5×1.75)mm

=1121.9mm3= 1.12cm3

(3)主流道当量半径

Rn=(1.75+3.5)/ 2 = 2.625mm

(4)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

主流道衬套为标准间可选购。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易磨损。对材料的要求较严格,因而尽管小型注射模可以将主流道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成一个整体,但考虑上述的因素通常仍然将其分开来设计,以便于拆卸更换。同时也便于选用优质钢材进行单独加工和热处理。设计中常采用碳素工具钢(T8A或者T10A),热处理淬火表面硬度为50~55HRC,如图3—1:

图3—1

3.2分流道的设计

(1)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在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分流道的容积和压力平衡,因此采用平衡式分流道。

(2)分流道的长度

由于流道设计简单,根据两个型腔的结构设计,分流道较短,故设计时可适当选

小一些。单边分流道长度L分取35mm。

(3)分流道的当量直径

因为该塑件的质量m塑=ρV塑= 28.0g<200g,因此分流道当量直径为:

D分=0.2654×(m塑)^? ×(L分)^?

=0.2654×28^? × 35^?

=3.5mm

(4)分流道截面形状

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梯形、U形、六角形等,为了便于加工和凝料的脱模,分流道大多设计在分型面上。本设计采用梯形截面,其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融体的热量散失、流体阻力均不大。

(5)分流道截面尺寸

设梯形的下底宽度为x,地面圆角的半径R=1mm,并根据教材表4-6,设置梯形的高h=3.5,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A分=(x+x+2×3.5tan8o)h / 2=(x+3.5tan8o) ×3.5

再根据该面积与当量直径为3.5mm的圆面积相等,得:

(x+3.5tan8o)×3.5= πD2分/ 4=3.14×3.52/4,

可得x≈2.25,则梯形的上底约为2.25+2X3.5tan8o=3.25mm,如图3—2:

图3—2

(6)凝料体积

①分流道长度L分=35×2=70mm。

②分流道截面积A分=(2.25+3.25)/2 ×3.5=9.625mm2。

③凝料体积V分=A分L分=70×9.625=673.75mm2≈0.67cm2。

(7)校核剪切速率

①确定注射时间:查教材表4-8,可取t=1.6s。

②计算分流道体积流量:

q分=(V分+V塑)/t=(0.67+26.618)/ 1.6=17.055 cm3/s

③可得剪切速率

γ分=3.3q分/(πR3分)=3.3×17.055×103/[ 3.14×(3.5/2) 3]

=3.34×103 s﹣1

该分流道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主流道与分流道的最佳剪切速率5×102~5×103s﹣1之间,所以,分流道内熔体的剪切速率合格。

(8)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低,一边取Ra1.25~2.5μm即可,此处去Ra1.6μm,另外,其脱模斜度一般在5o~10o之间,这里去脱模斜度为8o。

3.3浇口的设计

该塑件要求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采用一模两腔注射,为便于调整冲模时的剪切速率和封闭时间,因此采用侧浇口。其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从型腔的边缘进料。

(1)侧浇口尺寸的确定

1)计算侧浇口的深度。根据教材表4-10,可得侧浇口的深度h计算公式为h=nt=0.6 ×3mm=1.8mm

式中,t为塑件壁厚,t=3mm;n为塑料成型系数,对于HIPS,其系数n=0.6;

在工厂进行设计时,浇口深度常常先取小值,一边在今后试模时发现问题进行修复处理,并根据教材表4-9中推荐的HIPS侧浇口的厚度为0.8~1.1mm,故此处浇口深度h 取1.0mm。

2)计算侧浇口的宽度。根据教材表4-10,可得侧浇口的宽度B的计算公式:

B=n×A^′ / 30=0.6×8729.985^′ ÷30 = 2.18 ≈2cm

式中,n是塑料成型系数,n=0.7;A是凹模的内表面面积(约为塑件的外表面面积)。

3)计算侧浇口的长度。根据教材表4-10,可得次交口的长度L浇一边选用0.7~2.5mm,这里去L浇=0.7mm。

(2)侧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

1)计算浇口的当量半径。由面积相等可得πR2浇=Bh,由此矩形浇口的当量半径R 浇=(Bh/π)^?。

2)校核浇口的剪切速率

①确定注射时间:查教材表4-8,可取t=1.6s。

②计算浇口的体积流量:q浇=V塑/ t=26.618/ 1.6 =16.64cm3/s

③计算浇口的剪切速率:

γ浇=3.3q浇/(πR3浇)=3.3q浇/[π×(Bh/π)^3/2]

=3.3×1.664×10^4÷3.14÷(2×1.0÷3.14)^3/2

=3.44×10^4 s﹣1

该矩形侧浇口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与分流道的最佳剪切速率5×103到5×10^4之间,所以,浇口的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3.4校核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上面分别求出了塑件的体积、主流道的体积、分流道的体积以及主流道的当量半径,这样就可以校核主流道熔体的剪切速率。

(1)计算主流道的体积流量

q主=(V主+V分+nV塑)/ t =(1.12+0.67+2×26.618)/1.6=34.39cm3/s

(2)计算主流道的剪切速率

γ主=3.3q主/(πR3主)=3.3×34.4×103÷3.14÷2.6253=1.999×103 s﹣1

主流道内熔体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与分流道的最佳剪切速率5×102~5×103s﹣1之间,所以,主流道的剪切速率校核合格。

3.5冷料穴的设计及计算

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起作用主要是收集熔体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模具型腔而影响制品的表面质量。本设计仅有主流道冷料穴。由于该塑件表面要求没有印痕,采用脱模板推出塑件,故采用与球头形拉料杆匹配的冷料穴。开模时,利用凝料对球头的包紧力使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脱出。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4.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凹模的结构设计

凹模是成型制品的外表面的成型零件。按凹模结构的不同可将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组合式、镶拼式四种。根据对塑件的结构分析,本设计中采用整体嵌入式凹模,如下图4—1:

图4—1

(2)凸模的结构设计(型芯)

凸模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可以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通过对塑件的结构分析可知,该塑件的型芯有两个;一个是成型零件的内表面的大型芯,如下图4—2,因塑件的包紧力较大,所以设在动模部分;

图4—2

另一个是成型零件的中心轴孔内表面的小型芯,如下图4—3所示,设计时将其放在定模部分,同时有利于分散脱模力和简化模具结构。

图4—3

五、模架的确定

根据模具型腔布局的中心距和凹模嵌件的尺寸可以算出凹模嵌件所占的平面尺寸为105mm×251mm,又考虑吧凹模最小壁厚,导柱、导套的布置等,参考指导书表7-1,可确定选用200x300直浇口B型模架。【2】

5.1各模板尺寸的确定

①A版尺寸。A板是定模型腔板,塑件高度为30mm,凹模嵌件深度为25mm,又在模板上还要开设冷却水道,还需要留出足够的距离,故此A版厚度取50mm。

②B板尺寸。B板是型芯固定板,按模架标准板厚取35mm。

③C板(垫板)尺寸。垫块=推出行程+推板厚度+推杆固定板厚度+(5~10)mm=75~80mm,根据指导书表7-4初步选定C为80mm。

经过上述尺寸的计算,模架尺寸已经确定为模架B2030--50x35x80GB/T12555--2006

5.2模架各尺寸的校核

根据所选注射机来校核模具设计的尺寸。

①模具平面尺寸200mm×300mm < 320mm×320mm(拉杆间距),校核合格。

②模具高度尺寸265mm,170mm<265mm<300mm(模具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校核合格。

③模具的开模行程S=H1+H2+(5~10)mm=(40+40)mm=75~80mm<300mm (开模行程),校核合格。

六、排气槽的设计

该塑件由于采用测浇口进料,熔体经塑件下方的台阶充满型腔,顶部有一个Φ10mm 小型芯,其配合间隙可作为气体排出的方式,不会在顶部产生憋气的现象。同时,底面的气体会沿着推杆的配合间隙、分型面和型芯与脱模之间的间隙向外排出。【2】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7.1推出方式的确定

本塑件圆周采用脱模板、中心采用推杆的综合推出方式。脱模板推出时为了减小脱模板与型芯的摩擦,设计中在用脱模板与型芯之间留出0.2mm的间隙,并采用锥面配合,可以放脱模板因偏心而产生溢料,同时避免了脱模板与型芯产生摩擦。【4】

局部结构如图7—1

图7—1

7.2脱模力的计算

(1)圆柱大型芯脱模力

因为λ= r/t = 32.5/3 = 10.83 > 10,所以,此处视为薄壁圆筒塑件,因此:

F1=2πt ESLcosΨ( f-tanΨ)/[(1-μ)K2]+0.1A

=[ 2×3.14×3×2.0×103×0.0065×27.17×cos1o×(0.5-tan1o)]÷[(1-0.32)

×(1+0.5sin1ocos1o)] +0.1×37.52≈ 4903.282 N

式中,F是脱模力;E是塑料的弹性模量;S是塑料成型的平均收缩率(%);t是塑件的壁厚;L是被包型芯的长度;μ是塑件的泊松比;Ψ是脱模斜度;f是塑料与刚才之间的摩擦因素;r是型芯平均半径;A是塑件在与开模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当塑件底部有通孔时,A视为零;K1是由λ和Ψ决定的无因次数,K1=2λ2/(cos2Ψ+2λcosΨ),其中λ的值与塑件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K1下面将会出现);K2是由f和Ψ决定的无因次数,K2=1+fsinΨcosΨ。

(2)成型塑件内部圆筒型芯的脱模力计算

因为λ=r/t = 5/3 = 1.67 < 10,所以,此处视为厚壁圆筒塑件,同时,由于该塑件的内孔是通孔,所以,脱模时不存在真空压力,因此:

F2=2πrESL(f-tanΨ)/[(1+μ+K1)K2 ]

=2×3.14X5×2.0×103×0.0065×40×(0.5-tan1o)

÷[[1+0.32+2×1.672÷(cos21o +2×1.67X1.67×cos1o)] ×(1+0.5sin1ocos1o)]

=3602.585 N

(3)4-d2小型芯脱模力

F3=4x2×3.14X5×2.0×103×0.0065×3×(0.5-tan1o)÷[[1+0.32+2×0.672÷(cos21o

+2×0.67X0.67×cos1o)] ×(1+0.5sin1ocos1o)]=522.702N

所以F=F1+F2+F3=9028.569N

7.3校核推出机构作用在塑件闪过的单位压应力

(1)推出面积

A1=π/4 (D2-d2)=π/4×(752-652)mm2=1099 mm2

A2=π/4 (D12-d22)=π/4×(18 2-12 2)mm 2=122.5 mm 2

A=A1+A2=1221.5mm 2

(2)推出应力

σ=F/A=9028.6/1221.5=7.39 MPa < 10 MPa

因此,抗压强度合格。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设计时忽略模具因空气对流、辐射以及与注射机所散发的热量,按单位时间内的塑料熔体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却水所带走的热量。【2】

8.1冷却介质

HIPS属于中等黏度材料,其成型温度及模具温度分别为200℃和32~65℃。所以,模具温度初步定为40℃,用常温水对模具进行冷却。

8.2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1)单位时间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熔体的总质量W

①塑料制品的体积

V=V主+V分+nV塑=1.12+0.67+2X26.618= 55.026 cm3

②塑件制品的质量

m = Vρ= 55.03×1.05= 57.78 g =0.0578 kg

③塑件壁厚为3mm,可以查教材表4-34得,t冷=17.4s。

取注射时间t注=1.6s ,t脱= 6s。

则注射周期t=t注+t冷+t脱=(1.6+17.4+6)= 25s。

由此得每小时注射次数为:N=3600/25= 144次

④单位时间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熔体的总质量:

W=Nm=144×0.0578= 8.3232 kg/h

(2)确定单位质量的塑件在凝固时所放出的热量Qs,查教材表4-35直接可知HIPS 的单位热流量Qs的值得范围在(310~350)kj/kg,故可以取Qs=320 kj/kg。

(3)计算冷却水的体积流量qv

设冷却水道入水口的水温为θ2=23℃。出水口的水温为θ1=25℃,取水的密度ρ=1000kg/m3,水的比热容c =4.187 kj/(kg·℃),则:

qv=WQs/[60ρc(θ1-θ2)]

=8.3232×320÷[60×1000×4.187×(25-23)]

=0.0053 m3/min

(4)确定冷却水路直径d

当qv=0.0053 m3/min时,查教材表4-30可知,为了使冷却水处于湍流状态,取模具冷却水孔的直径d=0.008m。

(5)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v

v=4qv÷60÷π÷d2=4×0.0053÷60÷3.14÷0.0082=1.76 m/s.>1.66m/s 因此合理。

(6)求冷却管壁与水交界面的膜传热系数h

因为平均水温为24℃,查教材表4-31可得f=6.75,则有:

h=4.187f(ρv)^0.8 / d^0.2

=4.187×6.75×(1000×1.76)^0.8 ÷0.008^0.2

=29308.9kj/(m2·h·℃)

(7)计算冷却水通道的导热总面积A

A=WQs/(hΔθ)=8.32×320÷[29308.9×{40-(23+25)/2}]

=0.0035 m2

(8)计算模具所需冷却水管的总长度L

L=A/(πd)=0.0035÷3.14÷0.008= 139 mm

(9)冷却水路的根数X

设每根水路的长度ι=120mm,则冷却水路的根数为:

X=L/ι=139/120≈1.16根

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一条冷却水道对于模具来说显然不适合,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修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凹模和型芯都应得到充分的冷却。

8.3凹模嵌件和型芯冷却水道的设置

型芯的冷却系统的计算与凹模冷却系统的计算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设计时,在大型芯的下部采用简单冷却流道式来设计,小型芯采用隔片式冷却水道。凹模嵌件拟采用两条冷却水道进行冷却。冷却系统还要遵循:【4】

1.浇口处加强冷却。

2.冷却水孔到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

3.冷却水孔数量应尽可能的多,孔径应尽可能的大。

4.冷却水孔道不应穿过镶快或其接缝部位,以防漏水。

5.进水口水管接头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模具的同一侧,通常应设在注塑机的背面。

6.冷却水孔应避免设在塑件的熔接痕处。

而且在冷却系统内,各相连接处应保持密封,防止冷却水外泄。

冷却水到布置如图8—1:

图8—1

1-定模板水道,2-凹模嵌件水道,3、6、7、8、10-O型密封圈,

4-小型芯水道隔片,5-小型芯水道,9-凹模嵌件圆周水道,11-动模大型芯圆周水道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注射模的导向机构用于动、定模之间的开合模导向和脱模机构的运动导向。按作用分为膜外定位和模内定位。膜外定位是通过定位圈使模具的浇口套能与注射机喷嘴精确定位;而模内定位机构则通过导柱导套进行合模定位。锥面定位则用于动、定模之间的精确定位。本模具所成型的塑件比较简单,模具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可采用模架本身所带的定位结构。【1】

十、模具的装配

装配模具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最后阶段,装配精度直接影响到模具的质量、寿命和各部分的功能。模具装配过程是按照模具技术要求和相互间的关系,将合格的零件连接固定为组件、部件直至装配为合格的模具。

在模具装配过程中,对模具的装配精度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模具的装配精度包括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相关的运动精度,配合精度及接触只有当各精度要求得到保证,才

能使模具的整体要求得到保证。【4】

塑料模的装配基准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塑料模中和主要零件台定模,动模的型腔,型芯为装配基准。这种情况,定模各动模的导柱和导套孔先不加工,先将型腔和型芯镶块加工好,然后装入定模和动模内,将型腔和型芯之间垫片法或工艺定位器法保证壁厚,动模和定模合模后用平行夹板夹紧,镗投影导柱和导套孔,最后安装动模和定模上的其它零件,另一种是已有导柱导套塑料模架的。

浇口套与定模部分装配后,必须与分模面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为0.05——0.15毫米,因为该处受喷嘴压力的影响,在注射时会发生变形,有时在试模中经常发现在分模面上浇口套周围出现塑料飞边,就是由于没有间隙的原因。为了有效的防止飞边,可以接近塑件的有相对位移的面上锉一个三角形的槽,由于空气的压力的缘故可以更好的防止飞边。

模具的装配顺序

1.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前要对零件进行测量,合格零件必须去磁并将零件擦拭干净;

3.调整各零件组合后的累积尺寸误差,如各模板的平行度要校验修磨,以保证模板组装密合,分型面吻合面积不得小于80%,间隙不得小于溢料最小值,防止产生飞边;

4.在装配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加工尺寸的基准面,以便总装合模调整时检查;

5.组装导向系统并保证开模合模动作灵活,无松动和卡滞现象;

6.组装冷却和加热系统,保证管路畅通,不漏水,不漏电,门动作灵活紧固所连接螺钉,装配定位销。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7.试模合格后打上模具标记,包括模具编号、合模标记及组装基面。

1)模具预热

模具预热的方法,采用外部加热法,将铸铝加热板安装在模具外部,从外部向内进行加热,这种方法加热快,但损耗量大。

2)筒和喷嘴的加热

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将料筒和喷嘴加热,与模具同时进行。

3)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根据工艺手册中推荐的工艺参数初选温度,压力,时间参数,调整工艺参数时按压力,时间,温度这样的先后顺序变动。

4)注塑

在料筒中的塑料和模具达到预热温度时,就可以进行试注塑,观察注塑塑件的质量缺陷,分析导致缺陷的原因,调整工艺参数和其他技术参数,直至达到最佳状态。

8.模具的维护

模具优化设计的镶件和嵌件在这里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须更换个别已损坏的零

件,不会导致用过程中,会出现正常的磨损或不正常的磨损。不正常的损坏绝大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模具的彻底报废。

最后检查各种配件、附件待零件,保证模具装备齐全,另外在装配过程中应严防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磕、碰、划伤和锈蚀。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0℃。

结论

历经三周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请老师对我的设计过程作最后检查。在这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参考、查阅各种有关模具方面的资料,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导,特别是模具在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使我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对模具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使我对塑料模具设计的各种成型方法,成型零件的设计,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产品缺陷及其解决办法,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及零部件的设计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从陌生到开始接触,从了解到熟悉,这是每个人学习事物所必经的一般过程,我对塑料模具设计的认识过程亦是如此。经过三周的努力,我相信这次课程设计一定能为将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对关心和指导过我各位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叶久新,王群.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伍先明,陈志钢.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洪滇章.注射加工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吴生绪.塑料成型工艺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塑料模课程设计题目

合肥学院 第1~2题塑料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1~2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1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2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形式设计 第3~4题塑料端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3~4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3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顶杆顶出结构设计 4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侧浇口、推板顶出结构设计

第5~6题塑料壳体,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5~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5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6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7~8题塑料仪表盖,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7~8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7号同学选01图号; 8号同学选02图号;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9~10题多孔塑料罩,大批量生产,精度:MT5。(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班级名单序号9~10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 9号同学选01图号,按照侧浇口结构设计 10号同学选02图号,按照其它浇口结构设计 第11~12题:(班级名单序号11~12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穿线盒;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1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2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0.8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3~14题(班级名单序号13~14号同学作此题)(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套管,结构如图所示。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3号同学按照图示尺寸计算,材料ABS。 14号同学将基本尺寸乘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PP 要求两同学设计模具浇注系统或顶出系统不同 第15~16题:(班级名单序号15~16号同学按照名单排序分别做各对应题目)(要求采用标准模架设计) 罩盖板,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15号同学将图示尺寸设计,材料PP; 16号同学将图示尺寸放大1.2倍作为设计尺寸,材料ABS; 要求同组两位同学设计模具结构不同(如浇注系统不同;或顶出系统不同;或其它不同)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肥皂盒底盖塑料模具设计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 姓名:简洪伟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4月28日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本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文献等。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 本说明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五贵老师和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设计者:简洪伟 2010.4.28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

端盖塑料模具设计

摘要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本次设计的端盖塑料注射模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普遍,结构比较典型。本次设计采用了斜滑块侧向分型机构,一模两腔布置,采用推杆顶出机构,同时对模具设计的基本过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端盖塑料注射模具分型面镶块模流分析 Ⅰ

Abstract Mold is the basic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electronics, automotive, electrical, electronics, instruments, meters, home appliances and communication products, 60%-80% of the parts have to forming rely on mold. The production formed with mold has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complexity, high consistency, high productivity and low consumption, which is other manufacturing methods can not match. The level of die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of a country's level of product manufacturing,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s the quality, effectiveness and ability to develop new products.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of cover, which has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in our daily lives and it is a typical structure.The design uses the inserts side parting, a two-cavity layout mode, the putters onto the body, while the basic process of die design are compared in detail. Key words: Cover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Surface The slanting slide mold-flow Ⅱ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 课程设计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 C O U R S E P R O J E C T 题目: 注塑模课程设计 课程: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系别: 班级: 姓名: 成绩: 月 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模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排气槽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模具的装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瓶盖模具设计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摘要 1 瓶盖塑料模具设计 1.1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1.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是一塑料瓶盖,如图1所示 ,塑件壁厚属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为聚乙烯(PE,在高密度聚乙烯中掺入了部分低密度聚乙烯,改善塑件的柔韧性),成型工艺性很好,可以注射成型。 1.1.2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选在瓶盖的底平面,如图2所示。 1.1.3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 (1)型腔数量的确定 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又是大批大量生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考虑到模具制造费用,设备运转费低一些,初定为一模八腔的模具形式。 (2)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该塑件有两圈内螺纹,要使螺纹型芯从塑件上脱出,必须设计一套自动螺纹的齿轮传动结构,并且型腔的分布圆直径和齿轮分布圆直径相吻合,若采用一模八腔,型腔分布圆直径就相当大了,这样模具结构尺寸就比较大,加上齿轮传动系统,模具结构复杂,制造费用也很高。但该塑件螺纹的牙型不高,且呈圆弧形牙,内侧 突起与直径的比例约为5.26%( 6. 266. 26 28-?100% =5.26%)。因为所用材料为聚乙烯,材料弹性模量比较小,材质硬度不高,课采取强制脱模的方式,这也是注塑厂成型这种类型瓶盖的常用方法。因此本设计采用推件板推出的强制推脱方法,型腔的排列方式采用双列直排,如图2所示。 1.1.4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从上面分析中可知,本模具拟采用一模八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或侧浇口,定模不需要设置分型面,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和支撑板,因此基本上可确定模具结构形式为A型带推件板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1.1.5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 注射量的计算 通过计算或Pro/E建模分析,塑件质量m 1为2.8g,塑件体积V 1 = ρ 1 m = 91 .0 8.2= 3.077cm3,流道凝料的 质量m 2 还是个未知数,课按塑件质量的0.6倍来估算。从上述分析中确定为一模八腔,所注射量为 M = 1.6nm 1 = 1.6 ?8?2.8 = 35.84g 。 (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2 ,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值,根据多型腔模的统计分析,

端盖冲压模具设计资料讲解

端盖冲压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说明书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模具1231班 实习人员:组长:谌辉祥成员:廖真、文新、罗怀刚、简鹏、胡瑞、蒋宏伟、陈建军、何银 实习性质:课程设计 实习时间:2014.3.3∽2014.3.14 实习地点:一教509 指导教师:李林鑫、梅静

目录摘要 前言 1.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3.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 4.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 4.1毛坯尺寸的计算 4.2 冲压力的计算 4.3 拉深间隙的确定 4.4 冲裁件的排样 5.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5.1 拉深凸凹尺寸的确定 5.2 圆角半径的确定 6.模具的总体设计 6.1 模具的类型及定位方式的选择 6.2 推件零件的设计 7.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7.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7.2 其他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 8.模具的总装图

9.模具的装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我设计的是一个落料拉深复合冲裁模,在本次设计中我参考了大量有关冷冲模模具设计实例等方面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布置的题(设计一个工件为盒形件的复合冲裁模),我充分运用了资料上所有设计模具中通用的表、手册等,如修边余量的确定、拉深件毛坯直径的计算公式、盒形件用压边圈拉深系数、盒形件角部的第一次拉深系数等,然后再集结了自己平时的所学,还有通过对工件的零件、模具工作部分(凸凹模、拉深凸模、落料凹模)、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我的绘图功底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工件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用;主要设计尺寸的计算;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的总体设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模具的总装图;模具的装配等。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落料拉深冲裁模)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0年11月

引言 本说明书为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塑料模具手册上的设计过程及相关工艺编写的。 编写本说明书时,力求符合设计步骤,详细说明了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塑件的成型工艺、塑料脱模机构的设计等。 由于本人设计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2010年11月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题目: 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塑料制品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塑料成型性能及模塑生产常见的制品缺陷问题对模塑工艺的影响。

塑料注射模课程设计

第1章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塑件的分析 1.1.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2.5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件熔体流程不太长,适合于注射成型,如图1.1所示。

1.1.2 精度等级精度等级要求为MT5. 1.1.3 脱模斜度ABS属无定型塑料,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教材表2-10选择该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斜度为1°。 1.2 PMMA的性能分析 1.2.1 使用性能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和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其表面可镀铬,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零件、传动零件和结构零件。 1.2.2 成型性能 1.2. 2.1 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很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来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 1.2.2.2 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与0.3%(质量),必须先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 1.2.2.3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左右。 1.2.2.4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和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呈白色痕迹。 1.2.3PMMA的主要性能其性能指标见表1.1 表1.1 PMMA的性能指标 1.PMMA的注射成型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1.3.1 注射成型过程 1.3.1.1成型前的准备对PMMA的色泽、粒度和均与度等进行检验,由于PMMA吸水性较大,成型前应该进行充分干燥。 1.3.1.2 注射过程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1.3.1.3 塑件的后处理处理的介质为空气和水,处理温度为60~70℃,处理时间为16~20s. 1.3.2注射工艺参数 1.3.2.1 注射机: 螺杆式,螺杆转速为30r/min。 1.3.2.2料筒温度(℃): 后段150~170; 中断165~180; 前段180~200。 1.3.2.3 喷嘴温度(℃):170~180。 1.3. 2.4 模具温度(℃): 50~80。 1.3.2.5 注射压力(MPa):60~100。 1.3. 2.6 成型时间(s): 30(注射时间取1.6,冷却时间20.4,辅助时间8s。 第2章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2.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2.2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2.3.1 注射量的计算通过三维建模设计分析计算得 塑件体积: V 塑 =11.561cm3 塑件质量: m 塑=pV 塑 =1.16×11.561g=13.4g 式中p参考表1取1.16g/cm3。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Hefei University 课程设计COURSE PROJECT 题目:注塑模课程设计 课程: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系别: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6年月日

目录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4)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1) 五、模架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排气槽的设计 (13) 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4) 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 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7) 十、模具的装配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多孔塑料罩注塑模课程设计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名称:塑料仪表盖, 要求:大批量生产,精度:MT5 塑件的质量要求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 脱模斜度1°~30′; 未注圆角R2-3, 塑件材料为LDPE 一.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2)塑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 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有的属于一般精度,有点属于高精度,

就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该塑件的厚度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适合于注射成型。 (4)低密度聚乙烯的成型性特点: 1)成型性好,可用注射,挤出及吹塑等成型条件。 2)熔体黏度小,流动性好,溢边值为0.02mm;流动性对压力敏感,宜用较高压力注射。 3)质软易脱模,当塑件有浅凹(凸)时,可强行脱模。 4)可能发生熔体破裂,与有机溶剂接触可发生开裂。 5)冷却速度慢,必须充分冷却,模具设计时应有冷却系统。 6)吸湿性小,成型前可不干燥。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1.计算塑件的体积 根据零件的三维模型,利用三维软件可直接查询塑件的体积为:V =24.39 cm3 1 所以一次注射所需要的塑料总体积V=48.78cm3 2. 计算塑件质量 查相关手册,LDPE的密度为0.916~0.930g/cm3。取0.92 g/cm3 塑件与浇注系统的总质量为M=44.88g 3.选用注射机 根据塑件的形状,选择一模两件的模具结构,所以初选SZ150/630型塑料注射机,其各参数数据如下:

酒瓶盖注射模具设计

:余至彬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设计一班学号:2 设计题目:酒瓶盖塑料模 塑料件简图: 塑料件主要技术要求: 1.材料:ABS,米黄色 2.年产量:200万件 3.未注公差:φ30, φ44按MT2标注,其余按MT5计算,并且尺寸按入体原 则标注; 4.其他技术要求:型腔脱模斜度为1°,型芯脱模斜度为0.5°,外表面粗糙度 Ra<1.6,无缺陷,表面无特殊要求,所有过渡处有0.2圆角。

1 酒瓶盖塑件的工艺分析 1.1 塑件成形工艺分析 如图1-1为塑料酒瓶盖的二维工程图及实体图,单位mm。 图1-1 塑件图 产品名称:酒瓶盖 产品材料:丙烯ABS 塑件材料特性:ABS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在聚苯乙烯分子中导入了丙烯腈、丁二烯等异种单体后成为的改性共聚物,也可称改性聚苯乙烯,具有比聚苯乙烯更好的使用和工艺性能。ABS是一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工程塑料。ABS塑料为无定型塑料,一般不透明。ABS无毒、无味,成形塑

件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ABS 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ABS 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ABS 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塑件材料成形性能:使用ABS 注射成型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塑成型压力较高,因此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故塑件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另外熔体黏度较高,使ABS 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ABS 易吸水,成型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在正常的成型条件下,ABS 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产品数量:年产量200万件 塑件颜色:米黄色 查文献得: 塑件材料物理性能: 密度:305.1~02.1cm g 收缩率:%7.0~%4.0 熔点: 60~93℃ 热变形温度:93℃ 材料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MPa 63 拉伸弹性模量:GPa 9.2 弯曲强度:MPa 97 弯曲弹性模量:GPa 0.3 缺口冲击强度:20.6m KJ

塑料端盖注塑模具设计_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模具设计与制 造z070220班 指导 教师 课题 类型 工程设计 题目塑料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主要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 1、应达到的目标: (1)完整设计一套能够生产塑件的塑料注射模具; (2)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参数选择正确,基本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3)绘图符合国家标准、结构表达完整,尺寸标注正确; (4)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 2、主要技术要求: (1)塑件材料选用市场能买到的常用塑料(如工程塑料ABS或聚氯乙烯PVC等); (2)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年产量为30万件; 课题要求、 主要任务及数量(指图纸规格、张数,说明书页数、论文字数等) (1)分析塑料件的结构特征,绘出塑件零件图,确定塑件的质量和体积; (2)根据塑件的生产要求选定注射工艺参数,制定注射工艺规程; (3)选择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注射机; (4)确定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方案,绘出装配草图,确定每个零件的形状、尺寸、 公差、材料、热处理方式和技术条件等; (5)绘制注射模具的装配图和全部零件的零件图,写出3万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 进度计划 (1)1~3周,选择塑料件,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塑料模具的设计方法。(2)4~7周,根据任务书要求,对塑件进行分析,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按步骤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工艺参数,画出模具的装配结构草图,并确定草图中各零件的结 构、尺寸、材料、公差和技术要求。 (3)8~10周,书写设计说明书,用CAD画出模具装配图和所有零件的零件图,绘出主要零件的立体模型图,交指导教师审查。 (4)11~12周,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对设计说明书和图的电子稿进行修改,修改后交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材料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注塑模具CAD/CAM实训说明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1年12月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注塑模具CAD/CAM实训任务书 题目: 内容:(1) (2) (3) (4) (5) (6) 原始资料: 年月 设计课题: 学生姓名: 班级: 塑料材料:ABS 产品收缩率:0.006 生产批量:30万件/年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与完成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摘要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塑料模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设计介绍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注塑产品提出了基本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和顶出机构(推管推出)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 通过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对常用塑料在成型过程中对模具的工艺要求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掌握了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对独立设计模具具有了一次新的锻炼,对注射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用PRO E对塑件分模和利用AutoCAD对模具的排位与设计,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塑料工艺的正确分析,设计了一副一模六腔的塑料模具。详细地叙述了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定模板板、型腔、动模板、型芯、支承板等设计与加工工艺过程,重要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推出机构与浇注系统以及其它结构的设计过程。 目录 前言--------------------------------------------------------------------1 1. 塑料制品的工艺性分析----------------------------------------2 2.注射机型号的初步拟定----------------------------------------5 3.模具结构方案的确定-------------------------------------------6 3.1 分型面的确定---------------------------------------------------------------------6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鼠标外壳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肖玉梅 学号: 10033401 导师:李宁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分析--------------------------------------------------------------------------------3 1.1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3 1.1.1 塑件材料ABS的使用性能 ------------------------------------------------------4 1.1.2 塑件材料ABS的加工特性 ------------------------------------------------------4 1.2 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 ------------------------------------------------------------4 2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5 2.1 模具的基本结构 ------------------------------------------------------------------------5 2.1.1 确定成型方法 ------------------------------------------------------------------------5 2.1.2 型腔布置 ------------------------------------------------------------------------------5 2.1.3 确定分型面----------------------------------------------------------------------------5 2.1.4 选择浇注系统 -----------------------------------------------------------------------6 2.1.5 确定推出方式-------------------------------------------------------------------------6 2.1.6 模具的结构形式----------------------------------------------------------------------6 2.1.7 选择成型设备

实训设计_饮料瓶瓶盖注射模具设计说明

模具课程设计 饮料瓶瓶盖注射模设计 一塑料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塑料的品种:PE(聚乙烯)。成型特征:结晶型塑料,吸湿性小,流动性较好,溢边值为0.02mm左右,流动性对压力变化敏感,加热时间长则易发生分解,冷却速度快,必须充分冷却。设计模具时要冷却料穴和冷却分流。收缩率大,方向明显,易变形,扭曲结晶度及模具冷却条件对收缩率影响大,应控制模温。易用变压注射,料温要均匀,否则会增加应力,使收缩不均匀和方向性明显。 2.塑料的尺寸精度分析 影响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收缩和模具的制造误差。查教材上表2-11得此材料的收缩率为1.5%~2%。塑料制品的公差也可通过教材上表2-12查得,塑料的精度等级选择7级精度。 3.塑件的表面质量分析

塑件外表面要求粗糙度较低,表面光滑,表面要求低点。 4.塑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瓶盖主体外侧均匀分布120个增大摩擦力的防滑筋,瓶盖顶部有商标名称ZSM的字样。瓶盖下部有一防伪圈与瓶盖主体通过8个直径为1mm高1mm的小圆柱相连,防伪圈侧有8个均匀分布长为3mm直径为1.5mm的半圆形凸台。瓶盖部有螺呀为半圆形的螺纹及高为4mm截面直径为1mm的防伪圈与瓶子径严密配合,而高为1mm,截面直径1mm的防伪圈与瓶子外径严密配合防止漏水。 综上所述可采用注射成型加工。 二确定成型设备选择与模塑工艺规程编制 1.计算塑件体积和质量 V=3.05 M=2.9g 选择注射机为SZ-30

理论注射容积为373 cm,实际注射质量为33g,螺杆直径为26 mm,塑化能力 3.6g/s,注射压力170MPa 螺杆转速10~160r/min,螺杆行程70 mm,锁模力为320KN,拉杆有效间距300300 ?2 mm,模板行程110 mm,模具最小厚度80 mm,模具最大 ?,顶出行程厚度110 mm,最大开距220 mm,模扳尺寸400400 50 mm,喷嘴半径为12 mm,高为2 mm。 2.确定成型工艺参数 查教材表2-1得注射成型机类型为柱塞式,密度为 0.91~0.943 kg dm,计算收缩率S=1.5~3.6,预热温度为 / o 70~80C,时间为t为1~2h,料简温度:后段为o 140~160C,前段为170~200o C,模具温度35~55o C,注射压力为P为60~100 MP, a 注射时间为15~60s,保压时间为0~3s,冷却时间为15~60 s,成型总周期为40~130 s,使用注射机类型为螺杆,柱塞均可。 三.注射模的结果设计 1.分型面的选择 瓶盖沿圆周仅通过8个小圆柱防伪圈相连,采用两个半圆的哈夫块来成型防伪圈。结合素件结果特点,塑件,塑件成型后必然留在型芯上,故模具分型面设在防伪圈与瓶盖主体之间截面轮廓最大部位,与开模方向垂直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瓶盖作为包装容器大批量生产,宜采用一模多腔,考虑现有注射机的锁模力,注射量及瓶盖的精度和经济性目标,确定为模腔4,

最新复印机小端盖注塑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复印机小端盖注塑模具设计(含全套C A D 图纸)

复印机小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射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因此,研究注射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文主要是设计复印机小端盖的注射模具,论述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设计,详细介绍了注射模具的成型工艺及设备选择、浇注系统、抽芯机构和成型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制造工艺要求做了说明,最后通过CAD软件绘制出模具图。 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射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系统的复习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 关键词:注射模具;注射成型工艺;模具设计;分型面

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 machine small end cover Abstract Nowadays plastics industry is to increase one of the quickest industry category in the world, injection mould is to develop quicker among them , therefore studies the injection mould has very big meaning to knowing plastic product procedure of production and raising product quality. This paper is designed Copier small end cap injection mould , discussed the basal principle injection mould, especially One-surface injection mold design , Have introduced the molding handicraft injecting a mould detailedly、equipment Selection、 feed system、Pulling mechanism and molding part design process, As well as demanded an explanation for mo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inally draw out the mould picture by CAD software. During this design, I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Injection mould, note the details, know Die structure and operating principle, Review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four-year study . Key words: injection mould; injection mould process; mould designing;divides the profile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说明书 办学单位: 班级: 学生: 成绩: 提交日期: 2013 年 7 月 7 日 目录 1塑件分析................................................................. ...3 2塑料材料的成型特征与工艺参数 (4) 3.设备的选择................................................................. .6依据最大注射量初选设备. (6) 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6) 模具闭合高度的校核 (7) 4.分型面的确定................................................................. 7

型腔数量的确定 (7) 分型面位置的选择 (8) 5.浇注系统设计................................................................. 8 主流道................................................................. . (8) .浇口................................................................. (8) .冷料穴................................................................. . (9) .排气槽形式................................................................. 9 6.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9) 型芯与型芯结构设计 (9) 型腔、型芯等尺寸校核 (10) 7.脱模机构的设计 (10)

塑料注射模设计说明书详细步骤

一.塑件使用性能分析 此塑件为一个线架部件 — 导线杆支架,该塑件的材料为奶黄色聚乙烯。 二. PE 塑料的性能特点、成型特点、用途及工艺参数: 1. 聚乙烯树脂为白色或淡白色、柔软、半透明的大理石状粒料,手触似蜡,因而又名高分 子石蜡。 聚乙烯 的吸水性极小, 且介电性能与频率、 温度及湿度无关。 聚乙烯能耐大多数酸、 碱、盐的侵蚀作用。聚乙烯是高频电绝缘材料。聚乙烯薄膜因具有坚韧、耐水、防蚀、无毒 等优点,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包装材料。 2.成型加工工艺性: (1)吸湿性很小,成型前可不予干燥。 (2)流动性极好且对压力变化敏感。 (3)可能发生熔体破裂,与有机溶剂接触可发生开裂。 (4)加热时间常会发生分解、烧伤。 (5)冷却速度慢,因此必须充分冷却,模具应设有冷却系统。 (6)成型收缩率范围及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容易变形、翘曲。结晶度及模具冷却条件 对收缩率影响大,应控制模温,保持冷却均匀、稳定。 (7)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应快,保压充分。 (8)不宜用直接浇口,否则易增大内应力,或产生收缩不均,方向性明显,增大变形。 (9)易软质脱模,塑件有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3. PE 的部分性能及成型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 取值范围 力学性能 流动比 200?600 收缩率 1.5?5 料筒温度C 后部 230?240 中部 240? 260 前部 230? 250 喷嘴温度C 220?230 模具温度C 80?100 三.对塑件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塑料制件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由于塑件有特殊的机械性能, 因此设计塑件时必须 充分发挥其性能上的优点, 补偿其缺点,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塑件的形状尽可能地做 到简化模具结构,符合成型工艺特点,在设计时必须考虑: (1 )塑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刚性、韧性、弹性、吸水性等; 2)塑料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 3)塑料形状应有利于充模流动、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热塑性塑料) 或快速受热固化(热固性塑料) ; (4) 塑件在成型后收缩情况及各向收缩率差异; (5) 模具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塑件的复杂程度; 6)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制造工艺。 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塑件设计原则: 1 )在满足性能和使用条件下,尽可能使结构简单、壁厚均匀、连接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2) 结构合理,用简单的加工方法就能完成模具的制作。 3) 减小成型加工后的辅助加工。 四.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件的侧壁有两个孔,应考虑到内侧抽芯结构的确定。 斜导柱分型抽芯是应用最广的分型抽芯机构,它借助于机床开模力或推出力完成侧向抽芯,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动作可靠。因此,我选用斜导柱抽芯机构。因有侧抽芯,所以采用推 杆脱模机构。我采用了标准模架,省去了不必要的加工麻烦, 减少了加工时间,从而减少了 人力、物力、才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注射机的选择: 工艺参数 取值范围 压力参数 注射压力 MPa 80?120 模内平均压力 MPa 100 注射时间参数 注射时间 (s ) 0? 5 保压时间 (s ) 20? 80 冷却时间 (s ) 20? 50 螺杆转速 (r?min ) 20? 40

注射模塑料仪表盖课程设计说明书

*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 塑件的分析 (1) 外形尺寸 (1) 精度等级 (1) 脱模斜度 (1) PP的性能分析 (1) 物理性能 (1) % 力学性能 (1) 热性能 (2) 化学稳定性 (2) PP的主要性能指标 (2) PP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 (3) 成型特性 (3) 注塑模工艺条件 (3) PP的注塑工艺参数 (4) @

2 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 (5)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5) 确定型腔数 (5) 排列方式 (5)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6)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6) 注射量的计算 (6)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估算 (6) ^ 选择注射机 (7) 注射机的相关参数校核 (7) 3 浇注系统的设计 (9) 主流道的设计 (9) 主流道尺寸 (9) 主流道衬套形式 (10) 主流凝料体积 (10) 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10) · 浇口的设计 (10)

浇口的主要作用: (10) 浇口的形式 (11) 浇口位置的选择 (11) 浇口的尺寸的确定 (12) 冷料穴的设计 (12) 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12) 分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12) ~ 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12) 分流道的长度设计 (13) 分流道的当量直径计算 (13)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设计 (14)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计算 (14) 分流道的凝料体积计算 (14) 分流道熔体的剪切速率的校核 (15)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 (15) · 4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6)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6)

凹模的结构设计 (16) 凸模的结构设计(型芯) (16) 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7)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7) 凹模径向尺寸的计算 (17) 凹模深度尺寸的计算 (18) ? 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18) 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19) 成型零件尺寸及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19) 凹模侧壁厚度的计算 (19) 承板(动模垫板)厚度的计算 (20) 5 模架的确定 (22)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2) 定模座板(350mm×300mm、厚25mm) (22) @ 定模板(型腔固定板)(350mm×250mm、厚60mm) (22) 动模型芯固定板(350mm×250mm、厚25mm) (22) 型芯固定板(350mm×250mm、厚25mm)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