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塑料端盖的注塑模具成型设计 毕业设计

1.设计目的:通过塑料成型模具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课堂上学习到的塑料注射模具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注射模具动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设计注射模具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Auto CAD等绘图软件的应用,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自行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塑料制件以及成型该制件的注射模具。
(1)对塑料制件的要求:①塑件形状应有利于成型时充模、排气、补缩,同时能使塑料制品达到高效、均匀冷却,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及使用价值;②设计塑料制件时应明确指出塑件的尺寸精度、粗糙度、斜度、圆角、螺纹、侧孔、嵌件等;③成型该塑件的注射模具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Ⅰ:成型模具应具有侧向抽芯机构;Ⅱ:成型模具应具有自动脱螺纹机构;Ⅲ:成型模具应具有点浇口凝料的自动脱出、顺序脱模、二级脱模等较为复杂的机构。
(2)对成型模具的要求:所设计的模具能够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和性能均符合使用要求的制品,模具结构合理,动作灵活,能够满足在使用时连续生产、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的要求。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本次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塑料制件图纸一张,要求标注尺寸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以及所用原材料;②注射模具装配图(零号图纸)一张;③注射模具零件图至少四张,包括型腔零件图、型芯零件图、模板的零件图、杆件的零件图;④注射模具结构计算说明书一本。
注:以上各项内容均要求打印。
4.主要参考文献:1.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3.H.盖斯特罗.注射模设计108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4. 贾润礼.实用注塑模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成果以模具设计图纸和模具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形式提交。
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端盖注射模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注射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包括模具材料选择、型腔布局、冷却系统设计等。
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端盖注射模的制造工艺,包括加工方法、精度要求及检测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进行端盖注射模设计的能力,提高其模具设计效率。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模具组装、调试和维修。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端盖注射模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项目实践中能够主动承担责任。
3. 培养学生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认识到模具设计与制造在制造业中的关键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相关年级,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端盖注射模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具组成:型腔、型芯、导向机构、顶出机构等- 工作原理:注射成型过程、压力传递、熔体流动等2. 注射模具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 设计流程:需求分析、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模具评审- 关键参数:材料选择、型腔布局、冷却系统、顶出系统、导向系统3. 端盖注射模制造工艺- 加工方法:铣削、磨削、电火花加工、线切割等- 精度要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检测标准:相关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4. 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软件操作:常用CAD/CAM软件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模具设计:利用软件进行端盖注射模的设计与模拟分析5. 模具组装、调试与维修- 组装方法:模具零部件的组装顺序及注意事项- 调试技巧:调整注射成型参数,确保模具正常运行- 维修方法: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日常保养与维护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端盖注射模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二周:注射模具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第三周:端盖注射模制造工艺第四周:CAD/CAM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模具组装、调试与维修教材章节:参照《模具设计与制造》教材第3章“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注射模课程设计

干燥:70~80℃,预干燥1h左右
温度:料桶后端140~160℃
料桶中端
料桶前端170~200℃
喷嘴150~170℃
模具35~55℃
压力:注射压力60~100Mpa
时间:高压时间0~5s
保压时间15~60s
冷却时间15~60s
成型周期40~140s
螺杆转速(r/min):
说明:料斗干燥
由公式4-1n≤(0.8vg-vj)/vz(《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107页)可得注射机最大注射量vg≥V总/0.8=20.7cm3。
料筒内应还有比vg/0.3=69cm3大才能保证注塑机不停地正常运行
查表2-40(《塑料模具设计资料》,第48页),选择SX—ZY-125型号的注射机。SX—ZY-125注射机参数如下:
(1)型腔径向尺寸:
AM1+δz=[(1+S)×As1-xΔ]+Δ/3
=[(1+3.3%)×56-1/2×0.92]+0.92/3
=57.4+0.31
AM2+δz=[(1+S)×As1-xΔ]+Δ/3
=[(1+3.3%)×52-1/2×0.92]+0.92/3
=53.3+0.31
Sm=89
<
Sz=300
理论注射量:125cm3
锁模力:900kN
螺杆直径:42mm
公称注射压力:119Mpa
柱杆距离:260×290(mm×mm)
定位圈尺寸:直径100mm
喷嘴球半径:R12mm
模板行程:300mm
模具最大厚度:300mm
模具最小厚度:200mm
三、确定模具基本结构和模具结构设计
塑料盖注射模设计说明书

1 塑料模具概论1.1 论文背景及意义随着市场竞争趋势日益加,使产品功能多元化增加,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塑料产品结构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一定程度上使模具设计和注射成型过程的趋于复杂,某些注射成型问题甚至是经验丰富的模具设计师和注射工艺师都难以把握和解决。
在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一般是模具结构本身的需要,在满足这个要求之后才考虑注射制品的需要。
例如,传统规的注射模设计通常是根据经验来确定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形式和尺寸,而并非根据流动分析的方法来确定。
在最后的试模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调整模具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参数以求基本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
这样势必将造成模具试模周期过长、试模成本过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因此,塑料熔体注射成型过程的设计和计算产品结构设计、模具结构以及注射成型工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当今世界,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模具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效益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设备和用品的外观、舒适度、轻量化以及价格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塑料制品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塑料模具产业的发展进步,对塑料制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塑料制品在家电、汽车、办公用品、IT 信息、工业电器等各个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塑料模具行业也快速发展。
1.2.1 主要研究成果塑料注射模具的发展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在近些年来,无论是在质量和技术上,还是在制造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⑴CAD/CAM/CAE技术在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上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CAD/CAM 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塑料模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

塑料注射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塑料注射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3. 学生能掌握相关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2. 学生能运用CAE软件对塑料注射模具进行模拟分析;3. 学生能运用CAM软件进行模具的制造编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技术专业的热爱和兴趣;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产品质量,遵循工匠精神;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并能清晰地展示设计思路和步骤;2. 学生完成模具模拟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3. 学生完成模具制造编程,并能对制造过程进行优化;4. 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工程技术专业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塑料注射模具基础知识- 模具分类及工作原理- 塑料材料性能与选择- 模具结构及其组成2.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流程- 设计前期准备- 模具结构设计- 模具关键参数确定- 设计验证与优化3. 塑料注射模具CAD/CAE/CAM软件应用- CAD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CAE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CAM软件进行制造编程4. 塑料注射模具实践操作- 模具设计与分析案例- 模具制造与调试- 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塑料注射模具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流程学习;第三周:CAD/CAE/CAM软件操作学习;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紧密,涵盖以下章节:1. 教材第1章:塑料注射成型概述2. 教材第2章: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基础3. 教材第3章:塑料注射模具CAD/CAE/CAM技术4. 教材第4章:塑料注射模具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塑料注射模具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盖的注塑模课程设计

盖的注塑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盖的注塑模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注塑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理解注塑模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其在塑料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注塑模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学习注塑模课程,培养学生对模具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注塑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制作流程及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塑模的基本概念:介绍注塑模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塑料制品生产中的作用。
2.注塑模的设计原则:讲解注塑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模具结构、材料选择、尺寸精度等。
3.注塑模的制作流程:详细介绍注塑模的制作流程,包括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调试等环节。
4.注塑模的应用:分析注塑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注塑模在各个行业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注塑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制作流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注塑模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注塑模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注塑模的制作和调试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注塑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台阶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给定塑件零件图一张,按模具设计要求将塑件有关公差进行变换。
2、完成模具装配图一张,CAD绘制成A0~A1图幅,按制图标准。
3、完成模具零件图3张~10张。
①定模座板;②定模板;③动模座板;④型芯固定板;⑤动模支承板;⑥动模镶件(既凸模);⑦垫块;⑧推板;⑨推杆固定板;⑩推杆(或推管、脱模板)任选。
图纸幅面A3或A4均可,用CAD绘图,要求在零件图上标明该零件的材料、数量、序号、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值、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
4、编写设计说明书(20~30页),二、设计时间及进程安排第1周:设计方案论证与确定,完成有关计算、设备选择,完成设计说明书草稿。
第2周:完成模具装配图绘制,完成模具零件的图绘制,并进一步修正装配图,完成说明书正稿的誉写。
三、主要参考资料:1、《塑料模具设计指导》2、教材有关章节3、塑料模具设计手册4、机械设计、机械制图(教材)。
四、设计题目台阶端盖技术要求:1、塑件不允许有裂纹,变形;2、脱模斜度30'~1°;3、未注圆角R2~R3。
摘要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是随着石油工业发展应运而生的。
塑料制品在工业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这是由于他们具有一系列特殊的优点所决定的。
塑料密度小,质量轻,大多数塑料与钢材、铝材等金属材料比起来,在同样的体积下,塑料制品要比金属制品轻的多。
此外,塑料减摩、耐磨及减震、隔音性能也比较好。
课题主要是台阶端盖的模具设计,其材料采用ABS。
大四是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加深对以前学过科目的认识,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目录1.任务书 (2)2.摘要 (3)3.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4)4.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6)5.浇注系统的设计 (11)6.成型零件的机构设计和计算 (17)7.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2)8.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4)9.脱模机构的设计 (25)10.排气系统的设计 (25)11.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26)12.设计体会和总结 (30)13.参考文献 (31)一、塑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2.5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为中性,适合于注射成型。
塑料端盖注射模课程设计

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3)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5)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0)五、模架的确定 (11)六、排气槽的设计 (12)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2)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6)十、模具的装配 (16)结论 (19)参考文献 (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 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适合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公差不一样,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HIPS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2-10选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统一脱模斜度为1°1.2 HIPS工程塑料性能分析HIPS为乳白色不透明颗粒。
密度为1.05g/cm3,熔融温度150℃―180℃,热分解温度300℃。
溶于芳香烃,氯化烃,酮类和酯类。
能耐许多矿物油,有机酸,盐,碱,低级醇及其水溶液,不耐沸水。
HIPS是最便宜的工程塑料之一。
其性能见表1—1。
【1】表1-11.3 HIP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注射成型过程(1)成型前的准备。
对HIPS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HIPS成型前需进行干燥,处理温度60℃—80℃,干燥时间2h。
(2)注射过程。
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进行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
退火处理的方法为红外线灯、烘箱,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2h—4h。
2)注射工艺参数[1](1)注射机:螺杆式,螺杆转速为48r/min。
(2)料筒温度t/:前段170—190℃;中段170—190℃;后段140—160℃。
(3)模具温度t/: 32—65℃(4)注射压力p/M Pa:60—100M 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 (3)三、浇注系统的设计 (5)四、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0)五、模架的确定 (11)六、排气槽的设计 (12)七、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2)八、冷却系统的设计 (14)九、导向与定位结构的设计 (16)十、模具的装配 (16)结论 (19)参考文献 (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1.1 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塑件外形尺寸不大,塑料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好,适合注射成型。
(2)精度等级每个尺寸公差不一样,按实际公差进行计算。
(3)脱模斜度HIPS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小,参考文献[1]表2-10选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统一脱模斜度为1°1.2 HIPS工程塑料性能分析HIPS为乳白色不透明颗粒。
密度为1.05g/cm3,熔融温度150℃―180℃,热分解温度300℃。
溶于芳香烃,氯化烃,酮类和酯类。
能耐许多矿物油,有机酸,盐,碱,低级醇及其水溶液,不耐沸水。
HIPS是最便宜的工程塑料之一。
其性能见表1—1。
【1】表1-11.3 HIPS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注射成型过程(1)成型前的准备。
对HIPS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HIPS成型前需进行干燥,处理温度60℃—80℃,干燥时间2h。
(2)注射过程。
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进行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
(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
退火处理的方法为红外线灯、烘箱,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2h—4h。
2)注射工艺参数[1](1)注射机:螺杆式,螺杆转速为48r/min。
(2)料筒温度t/:前段170—190℃;中段170—190℃;后段140—160℃。
(3)模具温度t/: 32—65℃(4)注射压力p/M Pa:60—100M Pa.。
(5)成型时间:25s(注射时间1.6s,冷却时间17.4s,辅助时间6s)。
二、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2.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盖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底平面上,其位置如图2—1所示。
图2—12.2 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型腔数量的确定。
由于该塑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塑件尺寸较小,为中等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模多腔的结构形式。
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其他成本费等因素,初步定为一模两腔的结构。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多型腔模具尽可能采用平衡式排列布置,且要求紧凑,并与浇口开设的部位对称。
由于该设计是一模两腔,故采用直线对称排列,如图2—2所示。
图2—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本模具为一模两腔,对称直线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拟采用对称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
因此,定模部分不需要单独开设分型面取出凝料,动模部分需要添加型芯固定板、支撑板和脱模板。
由上综述分析可确定选用带脱模板的单分型面注射模。
2.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注射量的计算通过pro/e建模分析计算得塑件体积:V塑=26.618cm³塑件质量:M塑=26.618x1.05=28g浇注系统凝料体积的初步计算浇注系统的凝料在设计之前是不能准确确定的数值,但是可以根据经验按照塑件体积的0.2—1倍来估算。
由于本次采用流道简单并且较短,因此浇注系统的凝料按塑件体积的0.3倍来估算,故一次注入模具型腔的塑料熔体总体积为V总=V塑(1+0.3)x2=1.3x2x26.618=69.20cm³(3)选择注射机根据第二步计算得出V总=69.20cm³,结合式(4—18)有V公=V总/0.8=86.5cm³根据以上计算初步选定注射机为公称注射量100cm³,注射型号为SZ-100/60卧式注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3【3】如下:表2-3注射机相关参数的校核注射压力校核。
查表4—1知,HIPS所需注射压力为80—100MPa,这里取P=100MPa,该注射机公称注射压力P公=150MPa,注射安全系数k1=1.25—1.4取k1=1.3,则有K1P=1.3x100=130<P公,所以,注射机注射压力合格。
锁模力校核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塑=π/4(75²﹣10²﹣4×4²) mm²=4287 mm²②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浇,即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浇数值,可以按照多型腔模统计分析来确定。
A浇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的0.2~0.5倍,由于本次流道设计简单,分流道相对较短,因此流道凝料投影面积可以适当取小一些,这里取A浇=0.2A塑。
③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总的投影面积A总,A总=n(A塑+A浇)=2×1.2A塑=2×1.2×4287mm²=10289mm²④模具型腔内的胀型力F胀,F胀=A总P模=10289×35N =360.115 kN式中,P模是型腔的平均压力值。
P模是模具型腔内的压力,通常取注射压力的20%~40%,大致范围为26~52MPa。
对于粘度较大的精度较高的塑料制品应取较大值,HIPS属于中等粘度塑料及有精度要求的塑件,故P模取35MPa,查教材表4-45可得该注射机的锁模力F锁=600kN,锁模力安全系数为K2=1.1~1.2,这里去K2=1.2,则:K2F胀=1.2F胀=1.2×360.12KN=432.144KN < F锁所以,注射机锁模力合格。
三、浇注系统的设计3.1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嘴注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者型腔中。
主流道的形状为圆锥形,以便熔体的流体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
主流道的尺寸直接影响到熔体的流体速度和充模时间。
【2】另外,由于其与高温塑料熔体及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因此设计中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浇口套。
(1)主流道尺寸①主流道长度:小型模具L主应尽量小于60mm,本次设计中初取50mm进行设计。
②主流道小端直径:d =注射机喷嘴尺寸+(0.5~1)mm=(3+0.5)mm= 3.5 mm③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主tanα≈7mm,式中α=4º④主流道球面半径:SRo =注射机喷嘴头半径+(1~2)mm=(10+2)mm= 12mm⑤球面的配合高度:h=3mm(2)主流道的凝料体积V主=π/3 ×L主(R²主+ r²主+R主r主)=3.14 / 3 ×50×(3.5²+1.75²+3.5×1.75)mm=1121.9mm³= 1.12cm³(3)主流道当量半径Rn=(1.75+3.5)/ 2 = 2.625mm(4)主流道浇口套的形式主流道衬套为标准间可选购。
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易磨损。
对材料的要求较严格,因而尽管小型注射模可以将主流道浇口套与定位圈设计成一个整体,但考虑上述的因素通常仍然将其分开来设计,以便于拆卸更换。
同时也便于选用优质钢材进行单独加工和热处理。
设计中常采用碳素工具钢(T8A或者T10A),热处理淬火表面硬度为50~55HRC,如图3—1:图3—13.2分流道的设计(1)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在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减少在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尽可能避免熔体温度降低,同时还要考虑减小分流道的容积和压力平衡,因此采用平衡式分流道。
(2)分流道的长度由于流道设计简单,根据两个型腔的结构设计,分流道较短,故设计时可适当选小一些。
单边分流道长度L分取35mm。
(3)分流道的当量直径因为该塑件的质量m塑=ρV塑= 28.0g<200g,因此分流道当量直径为:D分=0.2654×(m塑)^½ ×(L分)^¼=0.2654×28^½ × 35^¼=3.5mm(4)分流道截面形状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梯形、U形、六角形等,为了便于加工和凝料的脱模,分流道大多设计在分型面上。
本设计采用梯形截面,其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融体的热量散失、流体阻力均不大。
(5)分流道截面尺寸设梯形的下底宽度为x,地面圆角的半径R=1mm,并根据教材表4-6,设置梯形的高h=3.5,则该梯形的面积为:A分=(x+x+2×3.5tan8º)h / 2=(x+3.5tan8º) ×3.5再根据该面积与当量直径为3.5mm的圆面积相等,得:(x+3.5tan8º)×3.5= πD²分/ 4=3.14×3.5²/4,可得x≈2.25,则梯形的上底约为2.25+2X3.5tan8º=3.25mm,如图3—2:图3—2(6)凝料体积①分流道长度L分=35×2=70mm。
②分流道截面积A分=(2.25+3.25)/2 ×3.5=9.625mm²。
③凝料体积V分=A分L分=70×9.625=673.75mm²≈0.67cm²。
(7)校核剪切速率①确定注射时间:查教材表4-8,可取t=1.6s。
②计算分流道体积流量:q分=(V分+V塑)/t=(0.67+26.618)/ 1.6=17.055 cm³/s③可得剪切速率γ分=3.3q分/(πR³分)=3.3×17.055×10³/[ 3.14×(3.5/2) ³]=3.34×10³ s﹣¹该分流道的剪切速率处于浇口主流道与分流道的最佳剪切速率5×10²~5×10³s﹣¹之间,所以,分流道内熔体的剪切速率合格。
(8)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和脱模斜度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很低,一边取Ra1.25~2.5μm即可,此处去Ra1.6μm,另外,其脱模斜度一般在5º~10º之间,这里去脱模斜度为8º。
3.3浇口的设计该塑件要求不允许有裂纹和变形缺陷,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采用一模两腔注射,为便于调整冲模时的剪切速率和封闭时间,因此采用侧浇口。
其截面形状简单,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且开设在分型面上,从型腔的边缘进料。
(1)侧浇口尺寸的确定1)计算侧浇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