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修订稿

合集下载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标题: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障孩子的健康。

本文将从预防、饮食、饮水、药物治疗和就医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知识。

一、预防小儿腹泻1.1 定期洗手:腹泻病原体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定期洗手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机会。

1.2 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生吃水果、蔬菜和未经煮沸的水,尽量选择熟食,确保食物卫生。

1.3 注重环境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整洁,避免孩子接触脏物,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二、饮食调理2.1 补充水分:小儿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可以选择口服补液剂或者温开水。

2.2 饮食调理:避免给孩子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有助于缓解腹泻症状。

2.3 注意观察:观察孩子的饮食情况和大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避免食物过于油腻或刺激性。

三、饮水指导3.1 补充电解质:小儿腹泻时会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家长可以选择口服补液剂或者含有盐分的食物,如清淡的粥类。

3.2 饮水温度:给孩子饮用的水最好是温开水,不要过热或过冷,有助于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3 饮水量控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导致水中毒。

四、药物治疗4.1 抗生素使用:小儿腹泻多数为病毒感染引起,不宜滥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2 益生菌补充: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适量补充有助于缩短病程。

4.3 止泻药物: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使用止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五、就医建议5.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5.2 遵医嘱用药: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物应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5.3 随访复查:腹泻症状缓解后,家长也应定期带孩子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小儿腹泻:指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和紊乱。

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多见,其中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1)停止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料,以及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及富含脂肪类食物。

禁食生、冷、硬、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2)因添加辅食不当而引起腹泻者应暂停辅食,继续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等量米汤、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随着病情的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疑为双糖酶缺乏者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改为豆制代用品或发酵奶喂养。

(4)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以满足生长的需求。

恢复期应为患儿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和喜爱的食物,少量多餐,以保持营养的摄入。

2、休息、活动指导:指导患儿多休息,及时更换卧位并给予良好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可能因脱水而产生的损伤。

3、生活指导:(1)长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并吸干,女婴尿道口接近肛门,故会阴部的清洁要特别注意,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

(2)宜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纯棉织品做尿布,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

4、心理指导:了解患儿或家长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儿童喂养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患儿家庭卫生条件、卫生习惯,以及家庭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等。

5.出院指导: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注意食物新鲜,食具、奶具及玩具等定期消毒,避免肠道内感染。

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指导患儿家长正确配制和使用ORS溶液。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居室要通风。

加强体格锻炼,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

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婴幼儿腹泻期间可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 粥、面条等。
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体内水 分丢失,需适当增加婴幼儿的 饮水量,以防脱水。
饮食调理
避免刺激性食物:腹泻期间应 避免给婴幼儿食用辛辣、刺激 性食物,以避免加重症状。
就医指导与药 物使用
就医指导与药物使用
就医建议:婴幼儿腹泻的病情严重 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建议及时就医 并听从医生的指导。
家庭护理与日 常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清洁尿布:及时更换婴幼儿的尿布 ,并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防止尿布 湿疹的发生。
追踪记录:做好婴幼儿腹泻的记录 ,包括大便次数、质地、症状等, 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家庭护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保证休息:婴幼儿腹泻期间需 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 累。
饮食调理
总结与建议
提醒家长多关注婴幼儿的健康 状况,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背景介绍
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腹泻严 重时可导致体重下降、脱水、 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婴幼儿 的生长发育。
பைடு நூலகம்防与治疗
预防与治疗
饮食调理:合理安排婴幼儿的 饮食,避免食用太多油腻和难 以消化的食物。
维护个人卫生:保证婴幼儿的 环境清洁,并注意手部卫生, 避免病菌传播。
预防与治疗
及时治疗:发现腹泻症状时, 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 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婴幼儿腹泻健 康教育
目录 背景介绍 预防与治疗 家庭护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饮食调理 就医指导与药物使用 问题解答与疑虑排除 总结与建议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婴幼儿腹泻概述:腹泻是婴幼儿常 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 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并伴有腹 痛、腹胀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便呈现稀糊状或者水样,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对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饮食、护理、就医和康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一、预防1.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居室清洁的好习惯,避免病菌传播。

1.2 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不随地吃东西,不食用过期食品,不喝生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避免接触传染源:教育孩子避免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接触,特别是腹泻病人,防止交叉感染。

二、饮食2.1 补充足够的水分:腹泻时,孩子的水分流失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孩子多喝开水、米汤、淡盐水等。

2.2 注意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孩子的肠胃功能较弱,应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蒸蛋等。

2.3 忌食刺激性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三、护理3.1 保持肛周清洁:每次更换尿布后,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孩子的肛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2 注意保暖:腹泻时,孩子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感冒,应注意给孩子保暖,避免受凉。

3.3 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腹泻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和疼痛,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情绪,关心孩子的感受。

四、就医4.1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腹泻症状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匡助。

4.2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遵循用药时间和剂量,不可随意停药。

4.3 定期复诊:腹泻康复后,还需定期复诊,确保孩子的康复情况。

五、康复5.1 调整饮食结构:康复期间,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5.2 增加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肠道蠕动,改善肠胃功能。

5.3 定期复查:康复期间,定期复查肠道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它通常是由于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过敏反应、消化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腹泻对于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了解腹泻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以保障儿童的健康。

一、腹泻的预防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儿童应养成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避免病菌通过手部传播进入口腔。

2.饮食卫生:家长应确保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食物、生冷食物和不洁食物,尽量避免外出就餐,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母乳喂养:母乳是最佳的婴幼儿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增加儿童的免疫力,降低患腹泻的风险。

4.接种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儿童接种相关疫苗,如轮状病毒疫苗等,以预防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感染。

二、腹泻的治疗1.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补充液体: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液体,如口服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

3.控制饮食:在腹泻期间,儿童的胃肠道功能较弱,家长应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也要避免过量进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4.适当服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服用抗生素、止泻药等药物,但要注意遵循医嘱,不可滥用药物。

三、腹泻的护理1.保持室内清洁:腹泻期间,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更换干净衣物:儿童腹泻后,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更换干净的衣物,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3.注意皮肤护理:腹泻会导致儿童肌肤受到刺激,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洗、保湿,避免皮肤湿疹和红肿等问题。

4.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粪便的颜色、质地、次数等,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便便呈现稀糊状或者水样状的一种病症。

它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

腹泻会导致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因此,对于小儿腹泻,及时采取正确的健康教育措施非常重要。

1. 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小儿腹泻康复的重要一环。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可能受到刺激,因此需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建议增加流质摄入,如米汤、稀饭、清汤等,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2. 注意个人卫生小儿腹泻通常是由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上厕所后、接触动物或者与其他病儿接触后。

同时,家长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餐具和床上用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 避免交叉感染小儿腹泻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容易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应将患病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避免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

同时,家庭成员应注意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 观察病情变化家长需要密切观察患病儿童的病情变化。

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恶化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持续呕吐、脱水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赋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5. 补充适当的营养腹泻期间,儿童的食欲可能会下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煮熟的蔬菜、水果泥等,适量补充营养。

如果孩子无法正常进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补液盐或者其他口服补液剂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6. 合理用药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普通情况下,腹泻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

但是,家长不应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滥用药物导致抗药性。

总结:对于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饮食调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观察病情变化、补充适当的营养和合理用药是关键。

健康科普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科普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健康科普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处方
一、疾病简介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于平时及粪便性状改变,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腹泻对儿童健康危害仅次于小儿肺炎。

小儿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此外喂养不当、药物过敏、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腹泻。

二、预防保健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在夏季和婴儿患病时断奶,人工喂养要注意餐具卫生,定时定量喂养。

2、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存放过久的饮料和食品。

3、做好便器、尿布、玩具等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4、注意气候变化对婴幼儿的影响,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凉。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

5、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6、对腹泻患儿要调整饮食,不需禁食。

母乳喂养者暂停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可喂以稀饭、牛奶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对有脱水的患儿,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溶液,健康安全,疗效好,或其它饮料如白开水、胡萝卜汤、菜汤等。

鼓励患儿进食。

7、加强腹泻患儿的护理。

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由前向后擦洗肛门及周围,并用干净软布揩干,如有红臂,可局部涂抹植物油。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宣教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

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养: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

因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帮除患结核、心肾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应提倡母乳喂养。

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做到定时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

3、按时添加辅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不管是母乳或人工喂养儿均应按时添加辅食,以满足营养需要。

添加辅助食品时,品种不宜过多,变换不宜过频,要在婴儿逐渐适应新的食品后,才渐次增加其他食品。

具体而言,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婴儿的消化能力,每次只能增加一种,从少至多,逐渐增加。

一般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添加维生素C及D,2-3个月加菜汤、奶糕或米糊,4-6个月添加蛋黄、肉末及碎菜等。

4、注意饮食质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要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以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5、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7、夏季卫生及护理:婴幼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

夏季应多喂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

经常进行温水浴。

8、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

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9、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

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宝宝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

宝宝腹泻的原因以感染最为常见。

另外,宝宝胃肠功能不完善,对母乳或抹些食物过敏,也会引起腹泻。

对于小儿腹泻,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1.什么是小儿腹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那些并发症呢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

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

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常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

容易并发:①消化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②鹅口疮③中毒性肝炎腹泻病程中可出现黄疸,多见于原有营养不良的患儿。

④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⑤其他脱水重时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此外有: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穿孔、肠套叠和胃扩张。

还可因输液不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钠或低钠血症,或高钾血症。

小婴儿呕吐护理不周时可引起窒息。

2.当发现宝宝腹泻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小孩腹泻时,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数据,对于给小孩治疗时,医生才能更有保证,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小孩腹泻家长要做的事情:
①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看大便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如果是糊状或(小孩子)大便里有不消化的奶瓣儿,量不大,不是水样变,也不是黏液脓血便,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观察一下。

如果是水样变,每次量很多,或肉眼看见黏液或血丝,应立即去医院化验大便
②收集孩子大便有技巧:如果孩子刚腹泻,判断不了病情,孩子看上去精神很好,能吃能玩,脸色不差.可以把孩子大便收集到塑料袋里,立即送就近医院化验,不要超过半小时,大便里最好不要混入尿液,不要从地上或尿布上搜集大便,最好让孩子拉在塑料袋上,取样的大便不需要太多(因为检验师是通过显微镜观看的,不要太多大便),最好挑看上去有黏液或血丝的地方。

③观察孩子是否有脱水现象:如孩子哭时泪少或无泪,加上尿少,说明脱水很严重,要立即给孩子补液。

如孩子不吐,可以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或临时喂点淡糖盐水。

如呕吐很严重,不能进食,需要去医院输液。

同时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现象,如温度超过度以上,要适当选择退热药
④小孩腹泻的时候不需要禁食,有人说孩子腹泻时需要饿一下他,这样肠道可以得到适当休息,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小孩子不能耐受饥饿,而且可能会加重脱水。

所以,腹泻的孩子,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喂养,牛奶喂养的孩子,冲稀释点或换成无乳糖奶
粉过渡一下。

大点的孩子,停一下牛奶和肉蛋等,清淡为主,只吃点稀饭或面汤就可以了。

总的原则,不需要饥饿疗法,当然也不要过饱,不饿不要硬喂。

⑤我们除了观察大便性状和次数以外,需要进行以下观察,可以提供给医生。

量孩子体温,看身上有无皮疹或其他异常表现,看腹泻是发烧前出现还是发烧后出现的,看孩子的精神面貌,是否有精神差,阵发性哭闹,尿少,呕吐等。

3. 如何护理腹泻的宝宝呢?
①腹泻小儿应调整饮食。

如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要暂停辅食或减少次数与辅食量。

幼儿应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

小婴儿如有母乳应尽量吃母乳。

有恶心呕吐的孩子,除了应给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缓慢喂水喂饭。

当腹泻呕吐特别严重时,可以少喂食物1~2次,现在不主张长期禁食,因为那样对小儿不利。

对呕吐不甚严重的腹泻小儿,应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冲的水,现在各医院所采用的成分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制定的。

对于轻,中度脱水只要坚持喂哺,脱水一般可以纠正。

对于尚未发生脱水的孩子腹泻不久就开始给口服补液盐,可以防止或减少脱水酸中毒的发生。

如果家中没有这种补液盐,可以用米汤或开水加适当的盐代替,每500毫升液体加盐1克左右(像 APC药片那么大)。

对于新生儿、早产儿及2—3个月的小婴儿喂补液盐水要适当控制用量,如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找医生咨询或住院治疗。

②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皮肤娇嫩,腹泻时排出的大便形状不同于正常大便,一般酸性较强,而且大便次数多,若不及时更换尿布,则大便就会粘在肛门周围、外阴及臀部。

这样几个小时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臀红,严重者可致臀部皮肤糜烂。

因此,尿布必须勤换、及时换,每次便后要将皮肤的大便洗净,并且擦干皮肤,在天气热的时候,可以把臀部加以暴露。

也可适当在臀部涂一些对皮肤有保护作用且没有刺激性的油,或油膏,如紫草油等。

臀红和其他疾病一样,要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千万不要使臀部发展到皮肤糜烂的程度(护理上叫三度臀红)。

③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腹泻及呕吐次数、大便的形状(水分多少、颜色、有无粘液及脓血)、有无小便并尽量估计尿量,是否口渴、烦躁,皮肤的弹力(在腹部脐附近用双手拇指将皮肤捏起,然后再放开,正常皮肤迅速展平,恢复原状,脱水时,则皮肤展平很慢)。

前囟未闭的也可观察它是否下陷或弹力降低,口唇是不是干燥。

如出现异常现象,就是出现了脱水。

有经验的家长还可以看看小儿口唇是否发红,呼吸是否比较深长,如果有,说明出现了酸中毒。

事实上脱水和酸中毒多是同时存在的。

当出现上面所说的应当送医院治疗。

④口腔护理,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因此时的病儿有时发热,常喂糖水,口腔内细菌使糖发酵,有时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口腔及全消化道菌群失调,容易发生霉菌病。

因此,最好在每次喂糖水或食物后,可给少量白开水,如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小儿腹泻护理的一多四不原则:①多补充水和电解质②不要禁食③不要止吐④不要止泻
⑤不滥用抗生素)
4.父母应注意那些问题,避免宝宝患上腹泻呢?
①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

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②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应大力提倡小婴儿按需喂养。

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

③按时添加辅食:小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必须注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婴儿有个适应过程;从稀到稠,先喝米汤,渐渐过渡到稀饭、软饭;从细到粗,如加水果时,开始喂果汁,尔后吃果泥。

五个月试加鸡蛋黄、鱼泥、嫩豆腐;七个月以后可添加富有营养、适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肉末、青菜、饼干等,逐渐为断奶做些必要准备,但应避免在夏天断奶。

在逐渐添加食物时,最好先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几种如遇小儿生病应暂时不加另一种食物。

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

④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⑤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⑥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

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⑦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

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

⑧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