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89 锶内照射治疗多发转移性骨肿瘤的疗效分析

TN u-i A Ci n _ Sa - u d -, , p g,1 hnc n,lNt jn,W N ogt 1 h  ̄, A G Yn- o a
Y na u u n dn ti Y h a g ig Ho t , a i2 4 O , pa R. h n
【 btat O jcv :od cs t a eo ecn a apcdno it a r i hrp im lpem t t e f acro A s c】 bel eT i us h vl fh l i l plao f r i s e u t ic i n r l a o e yO utl e s sso cne e dt a l i aa n t
rt f an p l ai 9 7% ,te e e t aeo r s t n ra t a c rt o e a an 7. a o i al t n i 6 . e p i o s h f c t f o t e a d be s c n e b n t i s8 4% a d7 . % .5 . % p e t p i r p a o t n 5 6 51 撕 ns r —
fl w d u l p t nsco eyf m i e ,icu ig p i a iu n,a ay i o fc st ea ye e t s e e e t Re ut : h oa f c o o e p a a e t ls l r 3 s s n l dn an p U a o l l i o d n ls f o u h rp f c ,i - f c . s l T ett e e t s d s l
(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 医院 山东 烟台 2 4O ) 6OO
【 要】 目的: 摘 探讨放射性核素 锶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 对 7 8
89SrCl2联合放疗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疗效

骨 组织 。 骨 转移 灶 的 聚集 量是 正 常骨 的 2 2 在 — 5倍 ,
对骨 癌 引起 的疼 痛具 有较 好 的止痛 效 果 f。多 数学 5 ] 者 认 为 其止 痛 机 制 主 要 与 以下 因素 有关 [: ) 射 5 1辐 ]
观察 组 : 采用 8 C  ̄r1联合 放 射治疗 。 S r 1治 在 g C S
疗 3d后 , 最疼 痛 部位进 行 放射 治疗 。 对 在模 拟定 位
机 下定位 , 据 X线片 、 T MR 或 E T确 定骨转 移 根 C、 I C
部位 , 直线加速器 6 X线照射。3G ・ , 次 ・ , mV y次 5 周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l 0 2年 第 1 3卷 第 4期
P a ta l i l d ie2 1 , o 3, rci l i c i n ,0 2 V l No4 c C n a Me c 1
・
3 ・ 5
r l联合放疗治疗 多发骨转移癌 的疗效 C2
段玉 龙 , 洪 泉 , 解 赵 诚 , 擎 国 , 向辉 刘 瑞 云 , 素 品 刘 范 , 刘
解 率 、 效 率 分 别 为 2 . 、8 %和 5 .%、09 , 比较 差 异 均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1 , 转 移 灶 疗 效 2组 显 效 显 06 5 . % 9 1 5 9 . 2组 % P 00 )对
率相 比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v1 . ,< .5 。结 论 8 8 s52 P 0 ) % 0  ̄ r1治 疗 多 发 骨 转 移 癌 疗 效 肯 定 , 放 疗 联 合 疗 效 更 佳 。 SC: 与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

肿瘤 在骨组 织 内转 移 、 散 造 成 压 迫 、 润 、 扩 浸 破坏 。临床症 状 常有 进 行性 剧 烈 骨 痛 , 伴有 功 能 障碍 , 部分 患者 可合 并病 理性 骨折 、 至脊髓压 迫 甚 导致 瘫 痪 ,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存 质 量 【3。外 照 严 1】 - 射缓 解疼 痛 的作 用 原理 可能 是射 线对 骨组织 的细
DT3 - 4 。 0- 0 Gy
现为骨痛 , 高钙血症 , 病理性骨折 , 至出现脊髓 甚 压迫症 , 导致 患者活 动 障碍并 使其 生活 质量下 降 。
近年来 国 内外 研究 表 明 , 放疗 对 局 限 性 骨转 移 的 疼 痛 缓解 效果 较 好 。作 者 回顾 性 分 析 了 5 6例 恶 性 肿瘤骨转 移 患者 放 疗 止 痛 治 疗 的 临床 特 点 , 现
) :无效 ( R) N 。
治疗 方法 : 全部 病 例 均 以 6 MV 或 1MV—X 5 线局 部放疗 。根 据 影 像 资 料所 示 病 灶 部 位 , 模 于 拟机 下定位设 野 , 予单 野 、 穿 野照射 或行 三维 适 对
化 器官 而出现 恶心 、 呕吐 、 泻及 食欲 减退等 胃肠 腹 道 反应 , 均为 工~ Ⅱ级 。
3 讨
论
疼痛 分级 : 据 主诉 疼 痛 分 级 法 ( R ) 划 根 v S和
线 法 ( S 分析 为 4级 。0级 : 疼痛 ; 工级 : VA ) 无 疼 痛 可忍受 , 能正 常生 活 , 睡眠不 受 干扰 ; Ⅱ级 : 痛 疼 明显 , 能忍受 , 求服用 镇痛 药 , 不 要 睡眠 受干扰 ;l I l 级: 疼痛 剧烈 、 不能 忍受 , 需要 镇疼 药 , 睡眠严重 受
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骨转移78例临床分析

122 治 疗 . .
的 一 种 放射 性 药物 。 效时 间 1 ~1d 一般 注 射 1 后 可 持续 3 起 0 2, 次 ~
6 - 。 如 治 疗 后 需 化 疗 , 密 切 监 测 白细 胞 变 化 。9 r 4月 但 应 8 S 还可 降 低 碱 性 磷酸 酶和 前 列 腺 素 (E ) 水 平 , 利 于减 轻 骨 质 溶解 , P G的 有 修 复 骨 质 , 到 止 痛 和 降 低血 钙 的 目的 。 达 3 3 3 9 mT - . . 9 c MD P 该 制剂 采 用稳 定 性核 素 , 几乎 无放 射
【 图 分 类 号 l17 中 {3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 章 编 号 J1 7 -0 4 ( 0 )Oa-O 9 - 1 文 6 4 7 Z2 1 l () O 0 o 0
肿 瘤 的 骨转 移 疼 痛 早 期 应 用 止 痛 剂 大 部 分 有 效 , 随 着 肿 瘤 但 的 不 断 恶化 , 者 疼 痛 难 忍 、 眠 、 欲 不 振 , 至 发 展 成 为 病 理 患 失 食 甚 性骨 折 或 发 生截 瘫等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为 晚 期 肿 瘤治 疗 的 棘 手 问 成 题之 一 。0 2 世纪 9 年 代以 来 , O 用放 射 性 核素 治 疗 的骨 转 移 癌取 得 了 很大 的成 功 , 为 公 认 的 治 疗 恶 性 肿 瘤 骨 转移 的 有 效 方 法 之 一 。 成 该 方 法 简便 、 痛 苦 、 创 伤 , 脉 注 射 或 静 点 即 可 , 者 所 在 医 无 无 静 笔 院 自2 0 年 以 来 应 用 放 射 性核 素 治 疗 骨 转 移 癌取 得 良好 的 疗 效 , 06
转移性骨肿瘤放射线诊断分析秦剑杰

转移性骨肿瘤放射线诊断分析秦剑杰【摘要】目的: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及生存期研究。
采用:6 MV和15 MV X线照射转移性骨肿瘤79例共141处病灶。
常规分割组18例,照射DT40~50Gy20~25次共4~5周;大分割组61例,照射DT30~36 Gy10~12次共2~2.5周。
结果:(1)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81 个月。
中位生存期单纯骨转移者8.05 个月,原发灶已控制者4.29 个月,分别显著高于合并内脏转移者的3.10 个月(P<0.05)和原发灶未控或不明者的3.31 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单发和多发骨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放射止痛总的有效率为92.90%,常规分割组止痛效果优于大分割组(χ²=12.99,P=0.005),而止痛效果与原发灶是否得到控制、转移是单发还是多发均无关系。
(3)放射止痛起效的快慢与单次剂量成正比(χ²=9.55,P=0.002)。
结论: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的生存时间的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转移性;骨肿瘤;放射线治疗肿瘤细胞随着血液系统(极少的数随着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髓而成的恶性肿瘤,骨骼是略低与肝和肺转移的高发脏器部位,转移性骨肿瘤是原发与其他器脏转移至骨组织的肿瘤,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
许多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其中70%以上可出现剧烈而且顽固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放疗能使绝大多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获得较持久缓解,疗效明显优于手术及药物治疗。
2012年6月至2015年7月,对79例转移性骨肿瘤进行了姑息性放射治疗及有关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79例中男性49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为1.63∶1。
年龄最小39岁,最大72岁,平均(54±2)岁。
卡氏评分为20~70分。
全部病例中单纯骨转移30例占38%,合并其他脏器转移49例占62%。
转移性骨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转移性骨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LDHL、肿瘤标志物检测实验室检查是骨转移瘤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
临床上常作为对病情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的有用指标。
1.常规检查这类患者除一般的常规检验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减少、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浆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现外,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
约1/10的乳腺癌、肺癌、肝癌和肾癌骨转移患者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前列腺癌骨转移时酸性磷酸酶增高。
在成骨性转移瘤时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2.骨髓检查有骨转移时,骨髓涂片可找到肿瘤细胞。
3.尿液检查尿内儿茶酚胺增高。
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和同型香酸(HVA)也增多。
4.病理检查凡疑为骨转移灶时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其目的是明确诊断,设计治疗方案,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采用针吸、钻取及切开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吸取病灶脱落组织进行涂片通过脱落细胞进行诊断。
骨转移瘤组织与原发肿瘤有密切关系,大多数为灰白色或暗红色,可有出血或坏死,溶骨型者质脆弱,手术很容易切取。
成骨型者骨皮质硬。
一般无明显界限,可穿破骨皮质到软组织中。
镜下见骨转移肿瘤多系腺癌,鳞癌很少。
癌细胞有时分化较好,有时分化不良,若无原发癌的证据,单独根据转移肿瘤细胞很难判断来源,只有少数分化比较好的转移癌,可以识别其组织来源,如甲状腺癌、肝细胞癌(图3)、肾脏透明细胞癌以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在溶骨型骨转移肿瘤中,骨质大块破坏,骨小梁消失或减少。
在成骨型骨转移肿瘤中,骨质呈小灶性破坏,并有新骨形成。
活体组织检查对于骨骼的肿瘤性病变是明确诊断最直接的方法,应该尽早进行。
单一的病灶,以直接挖取病灶组织为主要方法,多发性病灶则应该考虑从相对较易取得病变组织的部位着手。
很多单发性的骨肿瘤病变,应该尽量地将活体组织检查手术操作同肿瘤组织的手术清除结合起来。
康艾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30例疗效观察

移 , 且对肿瘤细胞有 直接杀伤 作用 , 导肿瘤 细胞 向正 诱
综合治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o , ( )9 一 ・ J, :1 o 。
增B淋 妻胞巴细胞和 T细胞 的免疫功能 , 加 竺 并有止痛 、 升细胞 、
增加体质量和止血药理作用 ¨ “ 。所 以复 方苦参注射 液
合放疗治疗乳 腺癌骨转移 3 , 与单纯放 射治疗 3 0例 并 0例
对照观察 , 果如下。 结 1 资 料 与 方 法
12 诊断标准 .
13 治疗 方法 .
参照《 现代肿瘤学》 , 经病理 确诊 为乳
腺 癌并 经 骨C C、
14 54
可北 中 医 2 1 0 0年 1 第 3 第 1 0月 2卷 0期
H bi C , c br 0 0 V l 2 N!l ee JT M O t e 2 1 , o 3 l o _
康 艾 注 射 液联 合 放 疗 治 疗 乳 腺癌 骨转 移 3 疗 效 观 察 0例
放化学治疗 引起 的胃肠道反应 , 减少 Ⅲ级 以上骨髓抑制和
Ⅲ级 以 上 放 射性 食 管 炎 的发 生 , 患 者 的生 活 质 量 得 到 改 使 善 , 有 可 能 进 一 步 提 高局 部 晚 期 非 小 细胞 肺 癌 同 步 放 化 并
床工 作
方 面 的药 理 活 性 , 有 抗 炎 、 病 毒 、 具 抗 免疫 抑 制 及 抗 肿 瘤 作 用 ]可 明显 抑 制 肿 瘤 细胞 与 内皮 细 胞 的黏 附 以及 黏 附 因 , 子 C 4 、 D 9的表 达 , 轻 内皮 细 胞 的通 透 性 , 护 内皮 D4 C 4 减 维 细 胞 的 完 整 , 断 肿 瘤 细 胞 与 基 质 黏 附 而 减 少 肿 瘤 转 阻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 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 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 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 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 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 并发症,其中包括骨。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 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 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 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9T09:13:19.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顾晓花吕长兴
[导读] X线和电子线对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
顾晓花吕长兴(上海市胸科医院 20003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止痛效果。
方法采用在模拟机下定位,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和电子线体外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53例。
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分成两组(1)X线组:6MV X射线
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2周,共118例。
(2)电子线组:根据不同病灶深度,选择不同能量电子线6Mev-15Mev,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2周,共35例。
结果 (1)X线组:疼痛缓解112例,有效率为95%,未缓解6例;(2)电子线组:疼痛缓解30例,有效率86%,未缓解5例。
两组病例治疗有效率为92.8%。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放射治疗对于由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癌性骨痛止痛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或首选方法。
【关键词】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112-02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70%-80%的癌症患者出现疼痛。
骨是各种恶性肿瘤较常发生转移的部位,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且多是持续的顽固性疼痛。
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由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癌性疼痛患者153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53例患者中男性98例,女性55例,年龄26-84岁。
原发肿瘤以肺癌为最多,122例;其次为食道癌,28例;乳腺癌3例。
转移性骨肿瘤中,脊椎转移为88例,骨盆骶髂骨30例,肋骨35例。
单发65例,多发88例。
均经X线,CT, MRI,ECT检查明确诊断,表现为转移处疼痛。
根据WHO的疼痛4级分法[1],中重度疼痛102例,轻度疼痛51例,服用止痛药物,疼痛均不能缓解。
1.2方法
采用美国VARIAN 2300C/D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线和电子线, 根据肿瘤的位置、临床靶体积、病人的身体状况与治疗目的,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设局部野、1野或2野照射,153例患者分成2组:(1)X线组:6MV X线, 3Gy/次,5次/周,总剂量30 Gy /10次,共118例。
(2) 电子线组:根据不同病灶深度,选择不同能量电子线6Mev-15Mev,3Gy/次, 5次/周,总剂量30Gy/10次,共35例。
1.3 疗效评定
根据癌症疼痛处理效果评估标准[1]:(1)完全缓解:疼痛完全消失,不需服用止痛药;(2)部分缓解:疼痛有所减轻,偶尔用止痛药物;(3)未缓解:疼痛基本不减轻,同治疗前。
除未缓解均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疼痛缓解率比较
X线组:疼痛缓解112例,有效率为95%,未缓解6例;电子线组:疼痛缓解30例,有效率86%,未缓解5例。
总有效率为92.8%。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无明显差异,两组止痛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式分割治疗结果比较
两组疼痛缓解率和缓解时间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所有患者在放疗中并无明显急性放疗反应,随访至今无后期放射并发症,有效病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转移性骨肿瘤造成的疼痛是癌性疼痛的首位,特点是顽固性疼痛,难以缓解[2]。
随病情进展而加重,持续性无耐受性且逐渐敏感,患者进入抑郁不安状态使疼痛加剧。
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①肿瘤使骨膜伸展,骨膜中存在痛觉纤维;②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神经,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骨、关节及软组织均会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疼痛感受器;③转移性骨肿瘤周围肌肉紧张而疼痛,体位改变时疼痛加
剧;④转移性骨肿瘤可分泌前列腺素类致痛物质,不仅造成疼痛,且破坏骨细胞活化,加剧骨破坏。
用止痛药物、化疗、激素、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持久。
骨转移癌放射止痛作用又快又好,80%-90%患者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止痛效果[3],50%-60%持续缓解至死亡,对颈、胸、腰椎转移灶的放疗,还可防治截瘫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组病例采用两种射线,止痛有效率达92.8%,且两种射线治疗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位置、预期其生存期长短、疼痛程度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能量, 作者认为对于位置较深处的如脊柱、骨盆、髋骨等肿瘤,若患者病情相对严重,无望长期生存,骨痛剧烈,应采用大剂量分割照射,以尽快止痛,DT30-40Gy/10次/14天。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肿瘤位置比较表浅,可选择不同能量的电子线照射, DT30Gy/10次/14天。
采用较大的分次剂量(3 Gy/次),单次照射杀灭的肿瘤细胞越多,因而显效时间就越短,多数患者在1-2周左右疼痛开始减轻。
据有关资料统计,80-95%的患者可获得止痛效果,长期生存者可再骨化,而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均可承受放疗止痛[4]。
因此放射治疗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或首选方法。
放射治疗方法简便,止痛起效快而持久,能改善患者精神面貌,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将射线集中照射于癌肿部位,杀伤癌组织,使肿瘤体积减小,减轻了肿瘤的张力或对周围神经和脏器的压迫;
(2)杀伤癌细胞,减少或终止了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致痛因子的的释放;(3)癌瘤体内或癌旁血管微血栓的形成或纤维化阻断了疼痛的传导通路,使致痛因子通透受阻;(4)癌瘤周围神经末梢传导功能性电生理阻滞或神经鞘变性,阻断了疼痛传导通。
骨转移癌放疗的最佳技术和剂量与分割,目前仍无统一意见,给予2Gy、3Gy、4Gy、8Gy的分次量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减少分割次数,增加分割剂量,主要是能减少治疗次数、方便病人。
4 结论
X线和电子线对治疗骨转移癌引起的骨痛效果确切可靠、显效快,可作为癌性疼痛的主要止痛方法。
但对于全身广泛骨转移患者还应结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及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8-1090.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194.
[3] Falkmer U, Jarhult J, Wersall P, Cavallin-Stahl E.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radiation therapy effects in skeletal metastases. Acta Uncol, 2003;42(5-6):620-33.
[4] Hoegler D. Radiotherapy for palliation of symptoms in incurable cancer. Curr Probl Cancer,1997 May-Jun;21(3):1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