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船舶产业分析

合集下载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 分析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 福建,西与安徽 、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 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 浙江省是中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省内方言繁多, 其中使用吴方言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8%以上,另有部分人口使用 徽方言,闽方言、蛮话、蛮讲、畲话、官话等方言人口分布在省内个 别县市。浙江经济规模在中国仅次于广东、江苏、山东位列第四。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 分析
宁波地区充分发挥港口航运优势和便利的国际交通优势,积极发展中 小型特种船舶制造产业,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以上。 全区已形成了“两大造船基地、三大造船产业聚集区”的修造船业产业格 局,和以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为核心的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台州、温州在发展中小型船舶和以工程船、液货船为主的特种船舶制 造方面成果显著,也是省内主要甲板机械、船舶0年,浙江省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7亿元,比 上年增长1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利 润总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46. 7%。
全年造船完工1067.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7.7%。浙江造船有 限公司、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8月和10月成功交付了满足 PSPC标准的5.7万吨散货船;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工建造国内最 大的32万吨超大型油船,宁波新乐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国内首 艘“新乐型”19900吨双相不锈钢Ⅱ类化学品船,浙江东鹏船舶修造 有限公司开工建造目前国内最大的6500m3全压式液化石油气船 ( LPG)。
全年承接新船订单1342.2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6. 4%,新接订 单也主要集中在金海重工、欧华造船、扬帆集团、舟山正和造船、常 石集团(舟山)等大中型船舶企业。年末手持船舶订单3022.3万载重

船舶交易服务业属性及内涵分析

船舶交易服务业属性及内涵分析

第11卷第1期中国水运V ol.11N o.12011年1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Janury 2011收稿日期:2010-11-22作者简介:殷文伟(1974-),男,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临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5),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

船舶交易服务业属性及内涵分析殷文伟(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文中主要分析了船舶作为一种商品的自身独特属性及其交易的特殊性,总结了船舶交易中价格变动的蛛网模型特征。

并梳理了船舶交易服务业的发展历史,提出船舶交易服务业内涵的四个子系统。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成船舶交易的两大关键要素是船舶交易市场和船舶经纪人,并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船舶;交易服务业;内涵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1-0043-03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和航运业的蓬勃发展,迅速带动了船舶交易业的兴起。

据估计,我国每年单二手船舶交易总额至少在20亿美元以上。

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船舶交易服务业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

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及时发布了《船舶交易管理规定》,提出“加强船舶交易管理,规范船舶交易经营行为,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海航运交易所受交通运输部委托,建立全国统一的船舶交易信息平台,提供船舶交易信息服务。

这为我国船舶交易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但船舶是一种特殊商品,因此,它的交易也具有自身特性。

本文拟从分析船舶的商品属性入手,探讨现代船舶交易服务业的内涵和交易市场、经纪人等关键要素。

一、船舶作为商品的属性及其交易的特殊性1.船舶的商品属性分析(1)船舶是一种大宗商品,具有投资大、风险大、收益大的特点一艘船舶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投资巨大。

加上船舶运营非常复杂,拥有一艘船舶往往相当于拥有多家公司,世界上的单船公司比比皆是。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

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化对策摘要:文章从海岸线经济密度、海洋经济总量、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了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指出浙江省海洋经济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在发展海洋产业中应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对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健全现代海洋产业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产业;经济密度;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50-02浙江省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毗邻台湾海峡,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纵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全省沿海及海岛岸线全长6696千米,海岛数量达2880个,海域面积为3.09万平方千米。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渔、港、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它们为支撑浙江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了不可比拟的重大贡献。

一、浙江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一)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表1为全国沿海地区2008、2010年海洋产业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其反映的是各沿海地区海洋开发及其贡献度。

分析对比海洋生产经济总产值与海岸线的关系,可以获得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空间的相互关系。

从表1的数据可知,2010年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相较2008年上升了44.99%,这说明浙江省近年来在海洋开发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比较单位海岸线经济密度可知,浙江省单位岸线海洋经济密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排名第六,远远低于天津、上海等沿海省市,和山东、广东等省处于同一水平,这说明浙江省在海洋岸线的利用上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海洋经济总量和规模发展趋势21世纪来,由于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成果的强大推动作用,浙江省海洋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PPT课件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PPT课件
创新驱动发展
浙江省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的展望
01
船舶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船舶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需要
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02
绿色智能发展方向
感谢观看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 造行业情况分析
• 引言 • 浙江省产业布局概况 • 船舶制造行业在浙江省的发展情况 •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旨在 深入分析浙江省的产业布局现状,特别是船舶制造行业的布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优化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强环
保和节能减排,推动绿色智能发展,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03
产业链协同发展
浙江省船舶制造行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船舶制造行业的进步。
THANKS
建议。
背景
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其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的 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研究浙江省的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
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布局的概念和重要性
概念
产业布局是指一定区域内各个产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状态,它涉及到产业的地区分布、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 产业的地域组织形式等方面。

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及渔船数量动态预测与分析

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及渔船数量动态预测与分析

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及渔船数量动态预测与分析作者:彭道民王飞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8期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的方法,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渔船数量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2014~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渔船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分析。

结果表明,2014~2018年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为361.80万~392.01万t,产量年增长率约为2.0%,海洋渔船数量为3.02万~3.16万艘,渔船数量年下降率约为1.0%。

为保障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扶持和发展远洋渔业、解决养殖业发展问题、加强海洋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灰色系统理论;海洋捕捞;海洋渔船;灰色预测中图分类号 S9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259-03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的海洋捕捞产量从2006年的317.95万t上升到2013年的360.67万t,增长了13.4%。

海洋捕捞产量在海水水产品产量中所占的比例2006年是64.7%,2013年为64.9%,其中2013年的海洋捕捞产量为360.67万t,东海捕捞产量为300.32万t,约占海捕产量的83.3%,远洋渔业产量为40.26万t,约占海捕产量的11.3%,黄海捕捞产量为19.76万t,约占海捕产量的5.5%。

浙江省海洋渔业船舶的数量2006年为3.45万艘、总吨位219.65万t 、总功率410.50万kW ,而2013年机动渔船的数量为3.14万艘、总吨位274.33万t、总功率442.04万kW,船舶数量下降约9.0%,但吨位和功率分别增长24.9%和7.7%。

随着渔船吨位和功率的增加,浙江省海洋捕捞产量也有一定的上升,渔业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势必给浙江省海洋捕捞产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研究数据量少、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1]。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PPT课件

浙江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PPT课件
平。
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实现有害废弃物无害化、一般废弃物减量化。
资源化利用途径
探索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如废旧金属回收、废水循环利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方案研究与实施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
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
01
产业升级与转型
船舶类型需求分布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和航运业的不断发 展,未来船舶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同 时绿色、智能、安全等新型船舶将成为发展 趋势。
油轮、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主流船型需 求稳定,同时液化天然气(LNG)船、 豪华邮轮等高端船型市场逐渐崛起。
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历程回顾
1 2
起步阶段
区域经济合作
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 强与周边省份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协同发展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的互利共赢
对外开放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
合作
02 船舶制造行业现状分析
全球船舶市场概况及趋势预测
全球船舶市场规模与增长
近年来,全球船舶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在亚洲地 区。
04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与 协同发展
原材料供应商选择及合作模式探讨
优质原材料供应商筛选标准
包括供应商信誉、原材料质量、供货稳定性、价格合理性等方面。
合作模式探讨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签订供货协议、共同制定采购计 划等方式,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浙江船舶企业名录

浙江船舶企业名录

浙江船舶企业名录浙江省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知名的产业制造基地之一。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船舶制造历史和资源,对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浙江船舶企业名录的文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企业的数量、规模和主要产品以及贡献等情况。

一、浙江船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浙江省的船舶制造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根据已有数据,浙江省船舶企业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宁波、台州、温州等地,其总产能和产值也相当可观。

截至2021年初,浙江省船舶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

其中,大型船厂有浙江大港船厂、福建龙海裕航造船厂、浙江宁波船厂、宁波奉化大佛山船厂、瑞安盛华造船等;中小型船厂有嘉兴雅克贝尔船艇有限公司、温州市华丰渔业机械有限公司、台州市临海信达造船厂有限公司等。

这些船舶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毗邻东海、钱塘江和台州湾,拥有便利的航运交通条件,其主要业务涵盖造船服务、船舶销售、船舶代理、船用设备制造、舾装制造等构成,具有全产业链优势,业务范围更是遍及国内和海外。

二、浙江船舶企业主要产品浙江船舶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品种多样,涵盖各类船舶和船用设备。

主要产品有游艇、帆船、快艇、渔船、工作船、拖船、巡逻艇、蓄电池等。

1.游艇:浙江省是华南及港澳台地区的游艇制造中心之一,其中,宁波大榭开发区更是“全球船艇产业链”所在地,拥有这是国内最大的游艇产业集聚地,鉴于其海运交通便利和资金优势,游艇产业已成为浙江省的特色优势产业。

该地区的游艇制造企业数量较多,产品质量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企业已开始探索游艇定制业务,并逐渐走向全球市场。

2.帆船:浙江省的帆船也是其船舶产业中的特色之一,其优势在于传统制造工艺,如紫檀、红木等借鉴了古老的船舶制作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做出了舒适、漂亮的帆船。

3.快艇:快艇是企业在追求速度和舒适性方面的呈现,此类船舶最初为游艇拖带而来。

目前,快艇已成为海上旅游、海上运动和赛事的重要载体,受到游艇爱好者的青睐。

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

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

78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2020年5月下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及特征研究祝晓栋(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海洋渔业是浙江省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渔业资源过度利用、海域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管理手段欠缺等特征,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浙江省海洋渔业餉发展。

关键词:海洋渔业;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DF41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20)10-0078-011浙江海洋渔业发展概况被赞为“中国鱼仓”的浙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不仅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优良的水质,而且气候温和,饵料资源十分丰富,给众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延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因此目前其有着种类丰富的生物。

另外,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给东海大陆架盆地带来了光明的开发前景。

相比较其他沿海城市,浙江拥有五种主要资源,包括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为后续发展相关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浙江具有发展海洋渔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作为我国的渔业大省,浙江渔业目前的定位是内外贸全方位发展。

在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省还是一个以传统渔业为主的“小渔村”,但是经过产业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海洋渔业产业链,将种苗培育、养殖、捕捞、加工,以及销售等多个环节贯穿起来,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东海渔场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而浙江渔场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总面积将近22.27万畑2,由舟山、鱼山、温台、舟外、鱼外、温外6个渔场共同构成[1]o2浙江海洋渔业特征2.1渔业资源过度利用云事皆有利弊,经济发展也不例外。

在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后不久,因为市场对野生海鱼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了供给量,利益驱动使得在浙江海域进行捕捞的船只和渔民都在增长,海洋捕捞行业规模逐渐壮大,其中不乏其他行业的劳动者进入渔业来分“一杯羹”[2]o2.2海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海洋资源不仅给浙江省带来了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也“养育”了处于河流上游的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洋船舶产业分析
摘要:本文章通过浙江省海洋船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船舶产业政策和发展前景的简析、以及发现了该产业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该产业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船舶工业;十二五;自主创新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航运、海洋开发及国防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航运业、港口业、海洋工程的重要基础,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技术先导性突出、资本与劳动密集结合等特点。

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

我国的船舶产业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含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是中国三个大型现代化造船基地。

而我们浙江就是国内船舶制造的主要基地,统筹造船、修船、配套全面发展,特别是对我省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规划以建设造船强省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1、我省船舶产业现状
纵观我省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浙江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十一五”这五年可谓是浙江省船舶产业跨越式的五年,跻身造船大省行列,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年增长率均达到50%左右,已稳居我国造船业前4名。

《浙江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则》中明确提出将该阶段工业发展方向定位于造、修、技、配四大重点,至“十一五”末实现造船能力650万载重吨、年产量520万载重吨,修船坞容量400万吨、修船量占国内总量20%以上的目标,并确定舟山市船舶工业作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船舶市场还是暴露出了我们的不足和缺点,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没有立即对船舶行业的生产带来太大影响船。

因为船舶的建造周期长,它对金融危机的反
应有滞后性。

但是在2009年影响开始显现,我国船舶工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造船业步履维艰,接单难、交船难和融资难的三难局面至今没有完全改变。

2010年虽然受经济形势向好影响,产业出现复苏,但产业增长幅度放缓,产能过剩的风险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即使我省船舶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强化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船舶工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船舶工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化解。

2、我省船舶产业发展前景
我省船舶产业的发展坚持重点布局、错位发展原则,其中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伴随着舟山港口的大开发、航运物流的大发展,舟山作为航运中心枢纽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都给与航运息息相关的船舶修造业创造了无穷的机会和无限的可能,打造舟山地区建设成为船舶工业产值超千亿元、造船完工量超千万载重吨的世界级重要船舶制造中心,形成以舟山为核心,宁波、台州、温州、杭嘉湖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船舶产业集群。

面对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以及先进造船国不断强化的技术封锁,和目前国内船舶制造发展较快,但产业布局不均衡,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技术产品较比国外同行业没有一定差距的大背景,我省应该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机遇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根据特制定的《浙江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在通过“十二五”时期的调整与发展,实现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和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突破,全面提升浙江船舶工业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本土配套率。

争取到2015年,建设成为高附加值船舶与特种船舶制造基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世界级大型船舶修理基地和国家长三角造船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船舶与船用产品交易中心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研究中心。

3、面临的主要问题
现在我省的船舶产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破题。

同时就上上文中提到的我省船舶产业面临了全国性造船业特殊的结构性过剩现象,还有一些其他问题。

(1)对于船舶产业要避免一些船厂为了订单的延续性采取低价政策,形成产业内的恶性价格战,不择手段抢订单,进一步搅乱市场局势,使国内造船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高过国际市场,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

多数骨干造船企业手持订单充足,至今年造船任务基本排满,部分船厂开始承接今后几年的新船订单。

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小船厂和新兴船厂仍然是一单难求,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船厂成交情况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加剧。

就像舟山是船舶制造强市,而船舶也是台州的主导产业、宁波又提出形成400万载重吨/年的产能,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现代化船舶工业基地,避免不了这三者之间的竞争。

(2)船舶产业的原料市场也出现了波动。

钢铁行业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过剩,主要表现为高端产能过剩,低端产能相对不足。

但是进入2009年以来,板、线材的市场需求明显分化。

对建材尤其是螺纹钢和线材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建筑钢材特别是铁路建设所需的钢轨产量已达历史新高,企业已出现超负荷生产现象,而热轧板卷、中板等板材品种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状况。

4、未来的发展趋势
(1)自主创新在提高船舶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船舶工业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船舶工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引领浙江船舶工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2)发展船用配套设备市场,全面发展船舶产业。

现如船用配套设备市场今竞争越加激烈,低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船用发电机等主要船用设备的面对国外的强力竞争,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重视技术和人才培养,完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要重视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整合。

任何产业的竞争说到底还是归结于技术的竞争,船舶产业需要把高校、设计研究院所、船厂等三方面的人才和技术研发力量整合起来,相互协作。

参考文献:
浙江省经贸委.浙江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R] .2006 浙江省船舶“十二五“规划
浙江舟山群岛说明书(三)
中国船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