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电子教案
第一章税收的起源与发展厦门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网站

为了有效地干预经济,必须直接、间 接地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参与一部 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国家的 这种分配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的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称为 “财政”。
国家是税收产生的直接原因,
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产生的前提条 件。当国家不直接所有统配生产资 料,不生产物质财富,而与生产资 料私有制和法人占有制之间形成利 益差别甚至尖锐矛盾时,税收的产 生就成为必然的历史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后, 其税制发展经历了从以消费 税和关税为主体到以所得税 为主体的三个阶段。现行税 制除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外, 还大力推行和征收社会保险 税和增值税。
目前世界各国税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美国和欧洲有何不同?
•
绿叶底下防虫害,平静之中防隐患。20.9.2320.9.23Wednes day, September 23, 2020
•
立安思危,创优求存。2020年9月下午 2时2分 20.9.2314:02September 2远不满意,来换取顾客 的永远 满意。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2时2分 22秒14:02:2223 September 2020
•
内部审核定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 下午2时 2分22秒下午2时2分14:02:2220.9.23
税收本质是税收学最基本问题,说明税收存在的原
因及其职能和作用、税制改革以至税收工作的根据,研 究税收内在的必然联系即最一般规律,因此明确认识税 收本质对于稳定税收的地位、发挥税收的作用至关重要。 本章从税收起源和发展角度即从历史分析角度,探讨税 收的基本规定及内在联系。
1.1 1.1.1 1.1.2 1.2 1.2.1 1.2.2 1.2.3 1.2.4 1.3
5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收是国家出现以后的社会分配现象。 产生的条件:剩余产品与私有制度的存在,公共需要与公共权力的出 现。 我国税收产生的时间:一般认为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 孟轲所言:“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贡”: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以及本国平民所课的税; “助”:即“助法”,是商代王室借助农奴力役制度向耕种公田的农 奴所课征的“力役税” “彻”:周代王室向每个耕种土地的农户按耕种土地的数量所征收的 农业实物税。
二、税收的发展 总体情况:税收的发展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制度形式方面的变化是:古老的直接税、近代的间接税和现代的所得税等。 征纳方式的变迁:力役税、实物税和货币税等。 具体情况 从税收法制程度来看:税制演变有自由纳贡、承诺、专制课征和立宪课税四个 时期。 从税收制度结构变化来看:税制经历了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阶 段、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阶段、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制度阶段和以所得税 和间接税并重三个阶段。 从税收征纳对象来看:税制经历了力役征纳、实物征纳和货币征纳三大阶段。 end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PPT课件

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 税收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的
分配,这种分配只有对那些不属于国家所有 或者国家不能直接支配使用的社会产品才是 有意义的。当社会存在着私有制,国家动用 政治权力将一部分属于私人所拥有的社会产 品转变为国家所有的时候,税收这种分配形 式就产生了。因此,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 有财产的占有。
的赋役项目编为一条。 清代的“摊丁入地” 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16
四、封建社会税收的特点
以对农业的课税为正税和主体税,而且这种对 农业的课税大都按田、丁、户征收;
对工商业的课占主导地位。
17
五、国民政府时期的税收
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税收体系
贡、助、彻这三者都是王室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 地收获的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在当时土地所有 制下,其基本特征为地租,从税收起源角度看, 由于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具 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收产生的 起源。
8
(二)工商税收的出现
关市之赋——是指为适应手工业发展,开 始对经过关卡和上市交易的物品的征收。 具有关税和商品交易税的性质。
济制度的迫切要求。
19
1950年,前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 除农业税外,规定全国有14种税,即:货物税、
工商业税、盐税、关税、存款利息所得税、薪给 报酬所得税、印花税、遗产税、交易税(未公布全 国的统一税法),屠宰税、房产税、地产税、特种 消费行为税、使用牌照税。 不久又公布《契税暂行条例》 社会主义新税收体系建立。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1
n 税收的起源 n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n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 n 西方国家的税收发展简况
2
一 税收的起源
一、国家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 非从来就有的,而是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 系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关于国家的起源问题,除马克思主义外,有代 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社会契约论 (二)暴力征服论
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一)初税亩 (二) 租庸调制(三) 两税法 (四)一条鞭法 (五)摊丁入亩
四、结束语
一、税收的起源
(一)税收起源于何 时?
(二)税收为什么说起源于禹夏时期?
1.文献记载: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自虞夏时,贡赋 备矣”
《左传》——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 国。”
实物形式、力役形式和货币形式。
力役形式巳不复存在,实物形式也在我国 失去了地位,货币形式是当今世界各国税收 的主要征收形式。
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四)税收作用的演变 调控作用的运用日渐自如。 如: 重农抑商--仕、农、工、商 计划生育——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为 刺激生育,规定女子年15岁以上至30岁不嫁 的,要课五倍的税收,目的就是利用税收促 使女子早婚,从而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来 求得经济发展。
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 行“初税亩”,实行“ 履亩而税”,井田制被 废除。初税亩是我国古 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 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 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 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 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 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的标记。
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二次、租庸调制
魏晋至唐前期逐步改变了秦 汉时期的赋税制度,至唐时实行 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 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这次改革取消了按土地产量分 成的税制,确定了按土地数量定 额缴税的制度。租庸调制是对唐 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 行的实物税的总结,并有一定的 创新。
2.西周以后时期的税务人员称谓 (1)乡有秩:秦汉乡官之一。掌听讼收税等
事。 (2)盐官:官名。西汉武帝时为专卖盐铁,
东汉时在隶郡县设,主收盐税。 (3)大使:官名。多指特派出巡之大臣。从
税收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学习交流PPT
8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税收制度变动频繁,经过由繁到简再 由简到繁的多次改革和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 一步调整解决。其主要大的改革和调整包括:
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对新一轮
税制改革的看法。
学习交流PPT
9
西方国家的税收起源于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中 世纪得到一定的发展,并形 成了多种税制模式,但总的 说来未有健全的税收制度。
6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税收制度大致沿着以人头 税、力役之征为主体——人头税和土地税并重——土地税 为主体的轨迹发展,其分水岭为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 780年)杨炎推行的“两税法”和明嘉靖年间实行“一条 鞭法”及清康熙时期实行的“摊丁入地、地丁合一”制度。
废除租庸调制 实行两税法
唐学德习宗交流P李PT 适
而井田制即井田“一井”九百亩,八家农户各分百亩私 田;剩余的百亩公田由八家共耕,公田的农产品归奴隶 主国家所有的制度。
学习交流PPT
5
我国最早的税收形式 为战国时期的“初税亩”, 而之前的“井田制”以征 取劳役地租形式出现,包 含了税收的萌芽,为后世 力役之征的雏形。是西周 时期典型的土地制度。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4
税收同其他财政范畴和经济范畴一样,存在从萌芽到定 形的发展过程,税收的起源是一个过程的概念而不是时 点的概念。我国税收在西周至春秋的井田制时期处于萌 芽状态,在鲁宣公“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 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
其中初税亩是战国时期鲁国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实行的制度,即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学习交流PPT
3
税收同其他财政范畴和经济
范畴一样,存在从萌芽到定形的 发展过程,税收的起源是一个过程 的概念而不是时点的概念。
幻灯片税收史话27页PPT

编户齐民
• 在汉朝,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
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 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 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这些 按户籍编制起来的齐等人民历史上称为“编 户齐民”。但鉴于秦王朝的灭亡的教训,减 低了田赋的税率,先规定十五税一,以后又 减为三十税一。
火耗归公
• 具体办法是各省将所征火耗全部上解中
央国库,另外发放养廉银作为官员的财政 补贴。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收支两条线。
第四部分
古代税收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税收史就是农业税收的发
展史。农业税收在我国古代税收中占有主 导地位。在清朝前期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田 赋,工商税收所占比重不大,常被称作 “杂赋”。在雍正以前,田赋收入占全年 财政收入的86%—88%,雍正,嘉庆,道 光时也占72%—74%。这与我国古代一直 奉行的重农抑商的税收思想关系极大。
银(人头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 制度。又称地丁合一,丁随地起,通称地 丁,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 重要改革。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将 丁银摊入田赋征收。
火耗
• 什么叫“火耗”,它是各州县汇总上缴
国库税银时把百姓所缴碎银熔炼成大块所发 生的正常损耗,一般损耗率在1%—2%左右。 这些损耗,州县官吏要求百姓补足,于是在 各缴纳税银之外,还要多缴纳一些,这多缴 的部分就叫“火耗”。它是应缴正税的一种 附加税。各地官吏滥征火耗使这一附加税达 到正税的20%—30%,有时更高,民众怨声 载道。
在我国,传说黄帝时代就有了有关税收的
文献《路史》,有历史记载的最早起源于奴隶 制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夏朝,至今也有四千多年 的历史了,但当时叫“贡”和“赋”是我国最 早的税收名称。“税”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 春秋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距今约 2600多年的“初税亩”。当时“税”是指对耕 种土地征收的农产品。
税收原理课件 第二章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鲁宣公“初税亩”时期——中国税收在该时期随土地私有 制的确立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
(1)战国时期井田制全面崩溃,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2)地租和税赋分离。
(3)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典型意义上的税收。
11
二、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的小农经济社会
的税收
(一)正税发展轨迹
人头税、力役为主体→人头税和土地税并重→土地税为 主体 秦代:以人头税为主 汉代:“田有租、人有赋、力有役” 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的发展,唐代前期在均田制度 基础上建立租庸调制。土地税与人头税混合,但以人头税 为主的税制。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废止租庸调,实行两税法。 (人头税和土地税并重) 明代的一条鞭法,变田有赋人有役为赋役合一。 清朝的摊丁入亩,把丁银完全摊入地银征收。(土地税为 主)
12
二、中国古代皇权专制的小农经济社会 的税收
(二)正税负担不轻,杂税繁多
(三)轻徭薄赋王朝兴旺,重税苛派王朝灭 亡
如:“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与朝廷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 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 半” ,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
▪ 税收是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管理职能的物质利益获 取方式
权力总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利益加以体现的。国家 层次上的两种权力和两种职能,就有两种不同的物 质利益获取方式。政治权力主体与社会纯收入创造 者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等价交换关系和平等的契约关 系,获取物质利益或物质财富只能采用非等价交换 方式。这是由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及社会管理职能所 提供的社会公共物品或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所决定 的。
商所得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烧油特 别税、建筑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
第一章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税收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产品分配。
早在奴隶社会,税收就已经产生,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都始终存在着。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税收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国家是阶级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政权为了行使它的职能,维持它的正常活动,必须耗用一定的物质资财,因而必须根据具体经济条件,采取适当的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历史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采用多种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奴隶制国家有王室土地收入;封建制国家有官产收入、特权收入、专卖收入;资本主义国家有债务收入、发行纸币收入;社会主义国家有国有企业利润收入……等等。
除这些财政收入方式以外,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还普遍采用税收方式,而且一般均以税收为主。
因此,税收在各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均占重要地位。
马克思说;“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又说:“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
官吏和僧侣、士兵和女舞蹈家、教师和警察、希腊式的博物馆和哥特式的尖塔、王室费用和官阶表这一切童话般的存在物于胚胎时期就已安睡在一个共同的种子——捐税之中了。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要使一部分社会产品发生所有权或支配权的转移,因而任何一种财政收入方式都必须凭借国家的某种权力。
国家凭以取得财政收入的权力主要有两种,即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
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的权力,政治权力即国家政权的权力。
国家向纳税人征税,一般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所有者的权力。
因为国家对属于自己所有的产品,不需要征税,只有对国家不能直接占有的产品才需要以征税的方式转变为国家所有。
因此,税收是一种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的财政收入。
税收同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形式特征:(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国家征税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法令进行的,是一种强制的课征。
税收的法律和法令,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税法,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最古老的直接税形式,实物课征。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封建社会的税收
封建社会相对于奴隶社会,税收增加很多 封建社会税收的种类
对农业的课税 对人头的课税 对工商业的课税 对财产和其他的课税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封建社会的税收改革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三) 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各社会主体 税种的演变 (四) 税收征收实体的发展变化 (五) 税收管辖权的发展变化 (六) 税收名称的发展变化
(一)税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在财政收入中 的比重的演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王室土地收入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
1949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新税收是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建 立和全国统一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迫切要求。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
3、专制课征时期—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中央 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军费膨胀, 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
4、立宪课征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废除封建专制,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行法制,通过立法 程序,制定税法,依法征税。社会主义国家同 样是法制国家,必然也是依法纳税。
(三)税制结构的发展变化—各社会主
5、捐—战国时代已经出现,是为特定用途筹集财源,带有自愿性。 明朝起捐纳盛行并带有强制性,成为政府经常性财政收入, 以至于捐与税难以分开,故称为捐税。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
一、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
民主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税收。
主要是农业税,此外还有营业税、所得税、货物产销税等。 革命根据地税收,为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二章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九九四年的税收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税制改革
本章难点
对税收产生的条件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西方国家税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税收发展简况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四、封建社会税收的特点
以对农业的课税为正税和主体税,而且这种对农业 的课税大都按田、丁、户征收;
对工商业的课税得到了很大发展; 封建社会前期、中期仍以实物征纳为主,后期以货
币交纳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五、国民政府时期的税收
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税收体系
政治权利—税收收入(国家征税,实际是对 私有制的占有 )
2、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1)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参与 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一、我国奴隶社会的税收
(一)夏、商、周三代的贡、助、彻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体税种的演变
1、以古老的简单直接税为主体税的税收制度 2、以商品和劳务税为主体税的税收制度 3、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税收制度 4、以商品和劳务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
税制结构的变化
简单的直接 税为主体税
简单的间接 税为主体税
现代直接税 为主体税
现代间接税 为主体税
流转税与 所得税
双主体税 趋势
(四)税收征收形式的发展变化
税收收入
贡赋收入 专卖和特权收入 公债收入
债务收入
掠夺收入
捐税收入
通胀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捐税收入
官产收入
国有资产收入 规费罚没收入
其它收入
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
(二)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 —行使征税权力的演变
1、 自由纳贡时期—在奴隶社会时期,国家的财政收 入主要来自诸侯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2、 承诺时期—在封建社会初期,王权有一定的限 制,开征新税或课征临时税,需要得到封建贵族、 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二)关市之赋、山泽之赋 《周礼·天官·大宰》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
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 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 (三)其他税课
罚课 军赋 力役和兵役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我国奴隶社会税收的特点
税收处于初始形态,不仅名称较多,而且往往与其他形 式相混合。
间接税体系 关税 盐税 消费税 营业税 行为税
直接税体系 财产税 收益税
第二节 我国税收的历史发展
六、税收发展规律的总结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国家制度 的变迁,税收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 级的发展过程。税收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分 析。 (一)税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在财政收入中 的比重的演变 (二) 税收法制的发展变化—行使征税权力的演变
第一节 税收的起源
一 、税收产生的条件
1、 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 2、 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
1、经济条件—私有制的存在
在私有制社会中,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为依据,即以财产权力进行分配。国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 配使社会产品分配分为两种方式。
社会产品 的分配
财 产 权 力—公产收入 (不同的社会形态下, 具体形式不同 )
初唐的“租庸调” 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丁身为本,每丁每年向国
家输粟2石,为租;输绢2丈、绵3两( 或布2丈4尺 、麻3斤),为调;服役20日,称正役,不役者每 日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 。若因事增加派 役 ,则以所增日数抵除租调。
中唐的“两税法”
明代的“一条鞭法” 清代的“摊丁入地”
1、实物形式 2、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并存 3、货币形式
(五)税收管辖权的发展变化
1、地域管辖权阶段 2、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并存
(六)税收名称的发展变化
1、贡—向王室进献的珍贵物品或农产品。 2、赋—为军事需要而征收的军用物资。“赋以足兵”
3、税—对耕种土地征收的农产品。“税以足食”
4、租—我国历史上对土地征收的赋税长期称为租,租与税互相混 用,统称租税,直至唐代以后,对官田的课征称为租,对 私田的课征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