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的历史
食物发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食物发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食物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进行食品加工的方法,在人类的饮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发酵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食物发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在未来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食物发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那个时代,人们就开始发现一些自然物质的发酵能够改善食材的味道、保质期和消化特性。
在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和观察,发现某些发酵过程可以改变原料的特性并延长其保存期限。
例如,乳制品发酵的最早实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们制作酸奶、酪、奶酪等产品。
此外,中国的米酒、苏打面包、日本的酱油和韩国的泡菜等也都是几千年的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物发酵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得到了深入研究。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人们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开始对发酵过程进行探索。
人们发现,食物发酵是由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这些酶可以将食材中的复杂化合物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并且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使食材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营养特性。
到了20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来改进和创造新的发酵食品。
通过对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人们成功地制造了酸奶发酵剂、面包发酵剂和啤酒酵母等。
这些新的发酵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酵过程,使得食品加工过程更加高效和规范化。
近年来,食物发酵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食物发酵被认为是一种天然、健康的加工方式。
例如,在饮食中添加发酵食品可以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并提高人体对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此外,食物发酵还可以改善食材的口感和风味,使得食品更加可口和多样化。
未来,食物发酵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功能性食品和特殊饮食需求的增加,发酵食品的开发和创新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例如,人们可以开发出富含维生素、益生菌和有益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食品,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

发酵工业的发展史一、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概况1,发酵工业发展的阶段:天然发酵阶段(古代~1900年)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905年~)微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1940年~)第二个转折时期代谢控制发酵时期(1960年~)第三个转折时期基因工程阶段(1979~)(1)第一个阶段(1900年以前)产品只限于含酒精和醋古埃及已经能酿造啤酒17世纪能在容量为1500桶(一桶相当于110升)的木质大桶中进行第一次真正的大规模酿造在1757年已应用温度计1801年就有了原始的热交换器18世纪中期,证实了酒精发酵中的酵母活动规律Paster最终使科学界信服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所遵循的规律18世纪后期,Hansen在Calsberg酿造厂建立了酵母纯种培养技术(2)第二个阶段(1900年~1940年)主要的新产品是酵母、甘油、柠檬酸、乳酸、丁醇和丙酮在面包酵母的生产中首先采用了分批补料培养技术在一次大战时,Weizmann开拓了丁醇丙酮发酵,并建立了真正的无杂菌发酵技术.(3)第三个阶段(1940年以后)这以阶段的标志是,在纯种培养技术下,以深层培养生产青霉素解决向培养基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和高粘度培养液的搅拌问题早期青霉素生产与溶剂发酵的不同点还在于青霉素生产能力极低,因而促进了菌株改良的进程,并对以后的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4)第四个阶段(1960年以后)(5)第五个阶段(1979年以后)二、国外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1,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技术成为国外著名化学公司争夺的热点,并逐步从医药领域逐渐向化工领域转移2,生物催化合成已成为化学品合成的支柱之一利用生物催化合成化学品不但具有条件温和、转化率高的优点,而且可以合成手性化合物及高分子。
手性化合物是国外目前生物技术的主要生产产品。
3,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有特殊功能、性能、用途或环境友好的化工新材料,是化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4,传统的发酵工业已由基因重组菌种取代或改良.许多传统的发酵工程产品如柠檬酸、青霉素等都已开始采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改造,大大地提高了产量。
酵母菌在食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技术应用与研究2018·0396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50%的原样质量时,对应的温度分别由改性前的274℃变为改性后的294℃,改性前的356℃和改性后的374℃,改性前的水性聚氨酯温度均低于改性后水性聚氨酯温度,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因为C-F键比C-C键更强,也就是更稳定。
探究不同质量分数的氨基氟硅油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并发现当质量分数大于4%后表面接触角几乎不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抗水性最好。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未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表面接触角最小,改性后,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接触角逐渐增加,疏水性增加。
产生这个实验结果的原因是氨基氟硅油中含有疏水基团,氨基氟硅油引入的越多,外界的水分子越不容易进入膜内。
但由于氨基氟硅油与水性聚氨酯溶解度参数的差距,使得体系存在一个平衡,产物出现微相分离,表面接触角不再增加。
2.氨基氟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应用很多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百分含量的氟硅油对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等性质的影响,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水性聚氨酯在纺织涂层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以水性聚氨酯作为织物涂层剂,做出的合成革制品具有真皮的外观、环保、保暖等高性能。
作为织物涂层最重要的就是防水性,但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溶剂性聚氨酯的防水、防透湿性能不足。
端氨基含氟硅油改性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织物涂层剂,其膜的表面积更大,并且具有较大的内部空洞体积,有利于聚氨酯材料透湿性的增加。
对于氨基氟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组成特性以及优良的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全世界范围的科学家在研究合成氨基氟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给予了密切关注。
结语本文列举了几个用氨基氟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不同的合成工艺以及针对不同的特性所需要进行的测试及表征,对今后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每种方式合成的产品各有不同的用处及优缺点,但都发现氨基氟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同时具备氟硅油和水性聚氨酯两者的优异性能,并且端氨基含氟硅油改性的聚氨酯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言语理解与表达之逻辑填空题详解及备考

守派把西方科技作为“奇技淫技”的例子来说明
中国封建社会
科学技术。这只是一种
的说法。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
中国早期学者对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 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着重的,并对它们给予 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依次填入划 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排斥 以点带面 B. 抵制 断章取义
做群众工作;
有的明哲保身,
做群众工作,甚至还有一
些人漠视群众疾苦,违背群众意愿,侵害了群众
利益,站到了群众对立面。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
当的一项是( )。
◆ A.不会 不屑 不敢 不愿
◆ B.不会 不屑 不愿 不敢
◆ C.不屑 不愿 不会 不敢
◆ D.不屑 不愿 不敢 不会
5
◆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已开始利用酵母来制作发酵
在地文化、怀念故国文化的现象,就是乡愁。为 了排遣深深的乡思、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 大多数人都采取了______的态度。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巧妙 事在为人
B.形象 兼容并蓄
◆ C.生动 入乡随俗
D.夸张 顺其自然
28
◆ 我们的纪录片的问题,________手法上的落后
◆ C. 鄙夷 信口开河 D. 轻视 以偏概全
23
◆ “制作粗糙,________”,某文艺评论家这样点 评当下国内许多多媒体舞蹈作品,把几段现成的 图像符号式地投射在背景屏幕上充当画外音,充 其量只是布景道具的升级版。多媒体效果太过目 眩神秘,与舞蹈________,有一种独立于表达之 外的野心。比如有一个多媒体舞蹈,投射在多媒 体屏幕上的图案随着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变幻;演 员伸展双臂,身后便出现万丈光芒,演员抱住身 体,灯光也随之黯淡,看上去是在配合演员,其 实是在和演员争夺观众的眼球,舞蹈彻底沦为了 配角。
酿酒酵母底盘细胞发展历史

酿酒酵母底盘细胞发展历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酿酒酵母是酿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微生物,在酒类制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酵母底盘细胞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的发展历程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酿酒酵母底盘细胞的发展历史。
远古时期,人类开始探索将水果和其他植物发酵成酒的方法。
虽然当时人们无法理解酿酒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但他们却发现了发酵过程会导致饮料变得更加美味。
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通过试错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酿酒技术,而这其中就包括了对酿酒酵母底盘细胞的利用。
古代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是最早开始使用酵母制作酒类的民族之一。
他们将面包和水果混合发酵,制成美味的酒。
在当时,人们还未意识到酒类发酵过程中酵母的作用,但这种发酵的方法却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现代酒类制作的基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酵母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公元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巴士德(Louis Pasteur)通过实验证实了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他发现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能够分解糖类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酒类制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人们对酵母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酿酒业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了提高酿酒效率和产品质量,人们开始研究和培育高效的酵母株系。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几种高效的酿酒酵母,它们在发酵速度和产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通过基因工程和杂交育种,人们还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酵母株系,例如耐高温酵母、低酒精酵母等。
如今,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酵母的利用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
除了传统的葡萄酒、啤酒等酒类生产,酿酒酵母还被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酒精替代品等领域。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酿酒酵母底盘细胞的利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酿酒酵母底盘细胞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
微生物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摘要:200人类认识和利用酵母菌的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先人们就学会酿酒。
约在6000年前,就发明发面的方法。
直到十九世纪有了显微镜,人们才窥探到醉母菌的真面目。
对酵母菌做纯系培养分类研究的是与巴斯德同时代的丹麦人汉斯,他是为寻求酿造高品质啤酒的途径才去深入研究酵母菌的。
本文将在实验室酵母菌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方面做详细论述。
关键词:酵母菌;分离;接种;培养前言:酵母菌属真菌。
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
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在葡萄及其他各种果品和蔬菜上更多。
是重要的发酵素,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酵母菌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作为发酵和繁殖的供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了解酵母菌的分离,接种和培养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及玻璃器皿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DF205电热鼓风干燥箱SW-CJ-2FD双人单面净化工作台DHP-50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酵母菌30°左右)1.2方法1.2.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葡萄糖酵母培养基:蛋白胨10g,葡萄糖20g , 酵母膏5g琼脂15~18g ,蒸馏水1000ml1.2.1.1称量药品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
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1.2.1.2溶解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
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
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1.2.1.3调节pH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
测定pH可用pH 试纸或酸度计等。
1.2.1.4溶化琼脂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从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到通讯自动化控制,无处不用到磁效应和磁性材料。
而随着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更扩展到生物科学、农林科学乃至新兴的环境科学等领域中。
A.磁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B.新兴的环境科学也可能存在磁现象C.日常生活中都是磁的现象D.磁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答案】 C2、因为媒体的存在以及报道产生的“纠偏效应”,或多或少让一些( )的人有了精神上的依靠。
其实,在制衡权力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媒体承载了过多( )的功能,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风险。
A.孤立无助、沉重B.掩耳盗铃、喉舌C.随波逐流、监督D.形单影只、沉甸【答案】 A3、张明和李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张明平均每小时行5千米;而李军第一小时行1千米,第二小时行3千米,第三小时行5千米……(连续奇数)。
两人恰好在甲、乙两地的中点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A.50B.40C.36D.25【答案】 A4、在所有形式的广告中,83%都只专注于吸引我们的视觉。
实际上,听觉的效果也同样强大,不过现今广告商利用的听觉优势只是九牛一毛。
回顾以往,广告只借助其歌曲和口号来吸引我们的耳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像煎牛排的嗞嗞声、婴儿的笑声和那些我们不由自主就会被吸引的响声。
把这类东西融入到一个广告中,或许我们会无法抗拒广告的魅力。
A.广告中融入日常生活声音可能会更有吸引力B.目前广告商只是利用视觉上的优势来做广告C.增加广告的魅力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D.广告应该充分考虑人们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答案】 A5、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A.因地制宜B.正本清源C.有的放矢D.齐心协力【答案】 C6、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____的商品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成为____购买欲的引擎。
酵母菌的培养及观察

酵母菌的培养和观察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培养酵母菌的方法。
实验前的思考人类认识和利用酵母菌的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先人们就学会酿酒。
约在6000年前,就发明发面的方法。
直到十九世纪有了显微镜,人们才窥探到醉母菌的真面目。
对酵母菌做纯系培养分类研究的是与巴斯德同时代的丹麦人汉斯,他是为寻求酿造高品质啤酒的途径才去深入研究酵母菌的。
材料器具甜酒酿汁液,新鲜酵母,豆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皮,玻璃棒,镊子,滴管,吸水纸,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漏斗架,玻璃斗,量杯,三角烧瓶,烧杯,天平,量筒,棉絮;蔗糖,乳酸,碘液。
步骤1.观察酵母菌(1)用滴管从甜酒酿的汁液中吸取一滴汁液,滴在载玻片上,用针摊开,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就能清楚地看到甜酒酿的汁液中悬浮着无数酵母菌。
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一个酵母菌,可以看到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个细胞,细胞中有许多小颗粒,也有几个大的液泡(图示)。
有的酵母菌的一端长出大小不同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体。
芽体成长脱落,就成为新的个体,有的芽体在从母体脱落前又长出突起。
这种繁殖方法叫出芽繁殖。
(2)在盖玻片一边加一滴碘液,从另一边用吸水纸把染液引入盖玻片下。
不久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和变成蓝紫色的淀粉粒。
2.培养酵母菌(1)用蔗糖液培养在盛有100毫升的三角烧瓶里加5克蔗糖,煮沸。
等到溶液稍稍冷却,加一小块鲜酵母,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再用棉絮塞紧瓶口。
然后把烧瓶放在25~30℃的温暖地方,数小时后就可见到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并散发出酒味。
这是因为酵母菌正在把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2)二三天后吸取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可看到已培养出大量酵母菌。
注意事项1.观察酵母菌时,视野里杂质较多,有淀粉粒、半分解的淀粉团块、曲霉孢子和其它杂菌等等,只要掌握住酵母菌的形状和体内具有液泡,尤其是染色后体内具有褐色的核和蓝色的淀粉粒这些特点,就可以跟其它杂菌区分开来。
2.发酵在缺氧的环境里仍能良好地进行,不必为了增加氧气去搅拌已放入菌种的培养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酵母产品的分类
(2)按产品含水量 干 酵 母:含水量<10% 压榨酵母:含水量66~72% 酵 母 乳:含水量80~86% (3)按酵母产品的用途 食用酵母、饲料酵母、酿酒酵母、药用酵母
3.2食用酵母
用作食品发酵剂的面包酵母 ——具有香松可口、营养丰 富等特点。 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营养补充 剂的营养酵母——用来提高 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改善口感 。
3.4酿酒酵母
我国酿酒活性干酵母(ADY)的科研与生产水平 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我室是研究酿酒活性干酵母 的主要单位之一。 我室在酿酒ADY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酒精 活干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生香活性干酵母 和啤酒活性干酵母等。 目前,我国生产的酒精活性干酵母已大量出口美 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营养酵母:
★酵母是一种全营养素,其中 包括四大营养系列:
蛋白质:40~60%
核酸:8~10%
各种维生素:0.3~0.8% 矿物质:6~9%
根据全国营养调查,VB2是中国居民最缺乏的维生 素(钙是最缺乏的矿物质),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 仅为RDA值(不影响健康的最低摄入量)的60%左 右。 酵母中 B 族维生素的含量最丰富,普通酵母 VB 2 含 量为50mg/kg左右,富集酵母可达100mg/kg以 上。 人体直接摄入药用VB2其吸收率只有15%左右,而对 酵母中 VB 2 的吸收率可达 60% 以上,为直接摄入的 4 倍左右,是一种理想的VB2补充源。
3.酵母细胞产品研究进展
3.1酵母产品的分类
3.2食用酵母 3.3饲料酵母
3.4酿酒酵母
3.5药用酵母
3.1酵母产品的分类
(1)按产品活性 活性酵母:产品中酵母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适 宜条件下复水,即恢复正常细胞功能。 非活性酵母:酵母细胞大多自溶,并失去活性, 但其中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仍具有活性。
从整个酵母工业的历史来看,酵母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 个阶段。
1)利用啤酒和酒精副产物阶段 此阶段的大致范围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100多年 时间内。自17世纪开始,很多年来人们一直使用泥状 啤酒沉淀物发面,但是这种泥状啤酒酵母变质很快, 运输和使用不便,其产品的商业化受到限制。1781年 ,在荷兰,从啤酒泡沫中经离心分离出来的啤酒上面 发酵酵母,经进一步压榨成块后,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这就是最早的商品面包酵母。 1846年,第一个酒精酵母工厂在维也纳建立,在这种 方法中,酵母与酒精是同时得到的,酵母是酒精的副 产物,因而被称为酒精酵母。
4.酵母提取物研究进展
4.1核酸类产品 4.2酵母味素 4.3海藻糖
4.1核酸类产品
核酸类物质包括:
核糖核酸(R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嘌呤、嘧啶碱基、核苷、核苷酸及它们的衍生物
部分核酸产品的价格
5´-鸟苷酸钠(I):50~60美元/公斤
5´-肌苷酸钠(G):20~30美元/公斤
2)酵母生产工艺正式形成阶段 此阶段的大致范围是19世纪末至本世纪20年代 的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内。在此期间,面包酵母 的生产技术在荷兰、德国、奥地利等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面包酵母生产工艺在 此时期内正式形成。
活性干酵母发展阶段 此阶段的大致范围是上世纪20年代至今。活性 干酵母使用方便、便于保存、发酵力强。目前国 内外的各种酵母多采用此工艺。
3.5药用酵母
普通药用酵母:酵母片、发酵培养基 富集酵母:富含某种微量元素 铬酵母——治疗2号糖尿病的特效药 硒酵母——可治疗某些癌症 铁酵母——补血剂 锌酵母——第三代补锌产品(蛋白锌)
(无机锌:硫酸锌;有机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甘草酸 锌)
4.酵母提取物研究进展
酵母细胞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质包括: 蛋白质、酶 脂肪 核酸类物质 糖类物质:葡聚糖、甘露聚糖、海藻糖等 凝血质、麦角固醇、谷光甘肽 多种维生素B和维生素D2原 辅酶A、辅酶Q、辅酶I、细胞色素C等
谈到酵母的发现要从公元前3000年说起,古埃及 人最先掌握了制作发酵面包的技术。最初的发酵 方法可能是偶然发现的:和好的面团在温暖处放 久了,受到空气中野生酵母菌的侵入,导致发酵 、膨胀、变酸,再经烤制便得到了远比“烤饼” 松软的一种新面食,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面包。 也就是人类对酵母最早的应用。
酵母工艺学
参考书《酵母生产与应用手册》,于景芝,中国 轻工业出版社,2008.
酵母发酵产品研究进展
1.酵母概述 2.酿酒酵母定向育种研究进展 3.酵母细胞产品研究进展 4.酵母提取物研究进展
一. 酵母概况
酵母发展简史: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至少包括100多个属, 700多个种,10,000多个独立菌株。 人们利用酵母的历史已有约9000年(酿酒); 酵母工业的发展史已有200多年(啤酒沉淀物, 1781年,荷兰); 人类认识酵母菌的历史为100多年(1860~1870 )。
酒的组成:水+乙醇98% 风味物质0.1~1.0% 其他杂质1.0~1.9% 酒的品质——取决于0.1~1.0% 的风味物质,价格相差达万倍以 上。 风味物质主要组成——酯类物质 、酸类物质、高级醇、羰基化合物 、其他五大类。 酒的生理作用——各酒种基本相 同。
酿酒类酵母育种攻关点
菌种改造的目标——风味物质的 平衡。即减少有害物质生成量, 适量增加有益物质生成量。 菌种改造方法——微量代谢物质 的调节与控制。 改造难点: (1)许多微量物质代谢机理不明 ; (2)风味物质的平衡问题; (3)微量(mg/L,μ g/L)—— 筛选困难.
酵母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
★ 到目前为止,酵母生物产品的产值占整个生物工业 产值的40%左右,产量占90%左右。
酵母菌
厌氧发酵 ↓ 胞外产品: 酒精 (燃料乙醇) 各种洒类 甘油等
好氧发酵 ↓ 细胞产品: 面包酵母 营养酵母 酿酒酵母 药用酵母 饲料酵母
好氧/厌氧发酵 ↓ 胞内产品: 蛋白质 核酸类产品 生理活性物质 多糖等
常规酵母与非常规酵母:
常规酵母(Conventional Yeast)——即生理和遗 传特性完全清楚的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chizosacharomyces(裂殖酵母) 非常规酵母(Nonconventional Yeast)——即生 理和遗传特性还末完全清楚的酵母: Candida; Hansenula; Kluyveromyces; Pichia; Schwanniomyces(许旺酵母); Trichosporon(丝孢酵母) 工业上应用广泛的酵母:Saccharomyces
酒精生产菌种选育的热点:
(2)木糖发酵高产菌株的构 建
由于粮食供应的限制,淀粉质 原料生产酒精不可能无限发展。
纤维类物质是自然界中存量 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其有效利用 的关键之一是木糖的有效利用。 自然界中木糖的含量仅次于葡 萄糖,约占纤维类物质总量的1/4 。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
木质纤维素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 预处理 Pre-treatment 酶 解 Enzymatic Hydrolysis 固液分离 Solid- liquid Separation
4.2酵母味素
酵母味素又称酵母味精、酵母精和酵母浸出物( Yeast extract)——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酵 母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类物质进行降解、再经 提纯精制而得到的粉状、膏状或液体状产品。 酵母味素集调味、营养和医疗辅助于一身,被称 为第三代味精(I+G称为第二代味精)。 生产酵母味素的酵母来源:专门培养的酵母、干 酵母生产厂的尾粉、啤酒酵母泥。
自然筛选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分子育种 (即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自然筛选
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 从收集到的不同来源的工业 用酵母菌筛选符合厂家生产 需要的酵母菌种; 从生产中分离符合需要的酵 母菌种等。
诱变育种
物理因子——UV 、X、 、快中子 、高温 等 化学因子——亚硝酸、NTG、硫酸 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5-氨基尿 嘧啶等
分子育种
☆酵母菌分子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如 下几方面: 异源基因在工业酵母中的克隆和 表达; 同源基因在工业酵母中的克隆和 表达(自克隆技术); 基因敲出; 增加有用基因的考贝数; 依据代谢控制理论进行基因重组 。
2.3 酒精酵母的育种
•到目前为止,酒精是惟 一可代替石油的一种可 再生能源。 •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 量约1500亿吨,按目前 的消耗速度,可用约50 年。
食用酵母人均年消耗量(g)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20g/人年
全世界
欧美
香港
中国大陆
3.3饲料酵母
广泛用作各种家禽、家畜、鱼虾、蜜蜂等的蛋 白质添加剂。 全世界饲料酵母年总产量:150~200万吨 我国年产量:0.5~2.0万吨
自然界中有糖的地方就会有酵母菌。 从自然界中可筛选到酿酒效率高达90%以上的 酵母菌,到目前为止这是其它微生物很难达到 的高度(包括经各种方法改造后的菌株)。 乙醇是酿酒酵母惟一的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可 达10-20%,其它代谢产物总和一般不超过 0.5%(CO2除外)。
2.2 酿酒酵母的育种方法
二.酿酒酵母定向育种研究进展
2.1 酵母与酿酒 2.2 酿酒酵母的育种方法 2.3 酒精酵母的育种 2.4 酒类酵母的育种
2.1酵母与酿酒
关于酒的起源
(1)成熟的水果 (2)发芽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