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2的发酵课件
维生素b2的发酵演示精品PPT课件

生产菌种
• 核黄素发酵的主要生产菌包括:
• 棉囊阿舒氏酵母A shbya gossyp ii • 解朊假丝酵母 Candida famata • 阿舒氏假囊酵Eremothecium ashbyii • 酿酒酵 Saccharomyces sp •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产氨棒状杆菌
7
• (一)化学合成法制备维生素B2
• 将D-核糖与3,4-二甲基苯胺缩合,在氢化还原得 一仲胺此仲胺与苯氯化重氮化物反应,生成一种 偶氮染料化合物——3,4二甲基-6-苯偶氮-D –核 糖胺最后与巴比妥酸在乙酸存在下缩合即可得到 维生素B2。此维生素B2的生产工艺生产B2的产 率可达95.3%,纯度达96.8%。其中合成所用的 D-核糖目前是以D-葡萄糖为原料,经芽孢杆菌属 细菌发酵而成的,它代替了原先用D-葡萄糖经4步 反应合成D-核糖的方法。因为后者需要用到钠汞 齐,从而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法 合成维生素B2可以利用传统的分批反应的设备, 但在纯化精制阶段,偶氮燃料中间物和维生素B2 均会生成细小晶体,给有效地过滤和洗涤带来了 较大的困难。同时由于这2种化合物的颜色都比较 深,也使工厂的车间管理较困难。
21
• 用发酵罐进行高温灭菌时要注意夹套里是 否注水,否则会严重损坏发酵罐。
Corynebactiaaminogensis 10
• 然而在利用棉囊阿舒氏酵母、解朊 假丝酵母和阿舒氏假囊酵母等真菌 进行核黄素生产时, 存在着发酵周 期过长、原料成分配比复杂、需加 入不饱和脂肪酸来促进核黄素的产 量等缺点。
11
•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枯草芽 孢杆菌和产氨棒状杆菌等产核黄素 工程菌相继构建成功, 这些工程菌 具有发酵周期短( 2~ 3天) 、原料 要求简单、产量高等优点, 在核黄 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中显示了强大 的生命力
第5章维生素发酵生产工艺-2

第五章 维生素发酵生产工艺
• 5.1 概述 • 5.2 维生素C生产工艺 • 5.3 维生素B2生产工艺 • 5.4 维生素B12生产工艺
5.3.1 维生素B2及其理化性质
• 英文名称:
• Vitamin B2
• 其他名称:
• 核黄素(Riboflavin)
• 定义:
•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维生素,是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物,其辅酶形 式是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维生素B2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
• 2.用于防治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脑细胞的能量储备减少所致。而维生素 B2则能提高脑细胞内线粒体的潜能。
• 3.防治癌症
物科的学致家癌研作究用发。现因,此若日维常生生素活B2中缺多乏补,充可维增生强素化B学2可致防癌 治癌症。
• 膳食调查发现,维生素B2缺乏较为普遍。小儿由于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若不注意,小儿更易缺乏 维生素B2。
5.3.2 维生素B2生产工艺路线的研究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种,但含量很低,无法分离提取制备。
• 1935年,确定化学结构,进行了化学合成研究。
• 1947年,Tishler利用3,4-二甲基-6-苯偶氮-核糖胺与巴比妥酸 在乙酸存在下,合成维生素B2,简化了合成工艺,实现了 工业生产。产率可达95%,纯度96%。早期主要采用化学合 成方法生产核黄素。
• 与引所起有人其 体它 任维 何生 严素重不疾同病,。轻但微是缺严乏重维缺生乏素 维B 生2素不B会2 会引起一些病症如:口角炎、舌炎、鼻和脸部的脂 溢性皮炎。眼睛角膜发红,充血等。
• 据目前所知,维生素B2没有毒性。
• 过量表现:摄取过多,可能引起瘙痒、麻痹、灼热 感、刺痛等。 假如正在服用抗癌药,如氨甲喋呤 (methotrexate)的话,则过量的B2会减低这些抗 癌剂的效用。
维生素b2发酵生产工艺

维生素b2发酵生产工艺维生素B2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也被称为核黄素。
它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包括参与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等。
因此,维生素B2的生产工艺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和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维生素B2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通过发酵生产。
下面是维生素B2的发酵生产工艺的简要描述:首先,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菌种有琥珀杆菌、毛球菌等。
这些菌种具有较强的维生素B2合成能力和较高的发酵稳定性。
然后,制备菌种培养液。
将选定的菌种接入菌种培养基中,通过搅拌培养、控制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使菌种培养液优选培养。
接下来,进行发酵生产。
将菌种接入生产发酵罐中,进行批量发酵。
发酵罐内控制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条件,以达到最佳发酵状态。
同时,添加适量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维生素B2的合成。
同时,发酵过程中要进行增产调控。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添加促进剂、调节发酵参数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维生素B2的产量和发酵稳定性。
发酵完成后,进行分离和提纯。
将发酵液进行过滤、沉淀等操作,分离出维生素B2。
接着,通过提纯和结晶等工艺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维生素B2成品。
最后,对成品进行包装和质检。
将维生素B2成品进行包装,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以确保成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维生素B2的发酵生产工艺在近几十年得到了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产量、质量和工艺稳定性。
同时,随着生物工程和发酵技术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维生素B2的生产和应用。
综上所述,维生素B2的发酵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优化发酵条件、进行增产调控、进行分离和提纯等步骤。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维生素B2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为人们提供健康的营养补充品。
8.1.10维生素B2PPT

8.1.10 维生素B2
4. 缺乏维生素B2的不良影响 5.含维生素B2的食物
1. 维生素B2的发现
8.1.10 维生素B2
维生素B2的发现
1879年布鲁斯
1933年哥尔倍格
2. 维生素它是一种橘黄色针状晶体,味道苦; 微溶于水,极易溶于碱性溶液中; 遇碱容易分解,对光不稳定。 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
8.1.10 维生素B2 3.维生素B2的生理功能
生物工艺学 维生素b2的发酵

Page 7
核黄素的提取
即从发酵液中将核黄素提取出来。主要 的提取方法有:重金属盐沉淀法,酸溶 液法和碱溶液法。科学研究表明,碱溶 液法提取核黄素不仅收益高,且耗能低 ,随着离心分离设备的不断改进,碱溶 液法分离提取核黄素的优越性越来越明 显。
Page 8
七、发酵中的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应必须严格控制无菌环境,抗生素的加入要在温 度不太高时(不烫手为止)加入,防止抗生素失活。 发酵罐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能留有任何残渣, 特别要注意一些管道和死角的残留物质的清洗,避免染菌 用发酵罐迚行高温灭菌时要注意夹套里是否注水,否则会 严重损坏发酵罐。 发酵过程中要严密注意PH的变化。 溶氧的大小能直接反应发酵罐内残糖的利用情况。 发酵后期需要加压来维持氧浓度
Page 4
核黄素发酵的主要生产菌包括:
棉囊阿舒氏酵母A shbya gossyp ii 解朊假丝酵母 Candida famata 阿舒氏假囊酵Eremothecium ashbyii 酿酒酵 Saccharomyces sp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产氨棒状杆菌Corynebactiaaminogensis
Page 5
பைடு நூலகம்
生产流程
Page 6
控制
种子扩大培养和发酵的通气量要求均比较高,通气比一般在1.0,罐压 0.05 MPa左右,搅拌功率要求比较高。 阿舒假囊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8~30 ℃,种子培养34~38h后接入发 酵罐,发酵培养40h后开始连续流加补糖,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 5.4~6.2,发酵周期为150~160h。 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果糖作碳 源迚行核黄素发酵时,可产生碳分解代谢 产物阻遏,引起碳源的溢流代谢,产生大量有机酸等副产物.对核黄 素合成不利。 解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 1)在发酵中采用流加的 方式,通过在发酵过程中按一定控制策略将 碳源流加到发酵液中,使葡萄糖可咀 维持较低的浓度,从而可以解除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影响; 2)也可以采用诱变、 基因工程等技术改造菌种,获得新的菌株来解 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影响 促迚剂:DL-甲硫氨酸,生物素等
维生素发酵生产ppt课件

再经酸化得二丙酮-2-酮-L-古龙酸; d. 二丙酮-2-酮-L-古龙酸经转化得维生素C。
·
8
(1)莱氏化学合成法
a. D-山梨醇经黑醋菌(Gluconobacter melagenus)发酵得L-山梨糖;
(2) 第二步发酵 B.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酵母膏 0.3% 牛肉胶 0.3% 玉米浆 0.3% 蛋白胨 1.0% 尿素 0.1% 山梨糖 2.0% 另加某些无机盐
发酵培养基
玉米浆 0.5% 尿素 0.1% 无机盐 山梨糖
·
25
(3) 第二步发酵 C. 发酵过程特征
第二步发酵为混合菌种发酵。由于大、小菌两者的最适培养条件是不同的, 所以其操作适宜条件是兼顾大、小菌两者的条件。通常操作温度为30℃; 初始pH控制在6.8左右。该反应虽属氧化反应,但对氧的消耗并不很大。 气升式发酵罐非常适合该发酵过程。溶氧浓度控制在20%即可。 山梨糖的初始浓度对产物的生成影响较大。间歇发酵时初始山梨糖浓度超 过80 g/L,会对产物生成产生抑制。所以要取得高浓度2KGA,需采用高浓 度山梨糖流加发酵方式。若采用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流加控制策略, 可获得高浓度的2KGA,二步收率可达83%。
化学合成法 提取法
生物合成法
细菌 真菌 藻类
+
+
+
+
+
(+)
+
+
+
(+)
+
+
+
+
+
世界产量 /(吨/年)
2000 2000 8500
1600 3
300 10 100 70000
维生素B2

维生素B2一、概述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微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容易溶解,在强酸溶液中稳定。
耐热、耐氧化。
光照及紫外照射引起不可逆的分解。
为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黄酶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主要生理作用有: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促进皮肤、指甲、毛发的正常生长;帮助消除口腔内、唇、舌的炎症;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来帮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
当缺乏时,就影响机体的生物氧化,使代谢发生障碍。
其病变多表现为口、眼和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如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和阴囊炎等。
二、生产工艺核黄素主要有三种生产方法:一是生物发酵法,该法又分为传统的酵母菌发酵法和新型的基因工程菌发酵法;二是化学合成法,以D –葡萄糖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合成;三是化学半合成法,以D –葡萄糖为原料经发酵生成D –核糖,再以D –核糖为原料进行化学合成。
目前,在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核黄素生产方法有酵母菌发酵法、基因工程菌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化学半合成法。
1、酵母菌发酵法。
酵母菌发酵法生产核黄素已有约60 年的历史,可代谢产生核黄素的微生物很多,但真正应用于核黄素生产的菌种却很有限。
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以棉病囊菌(Ashbya gossypii)、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 subtiltis)和阿舒氏假囊酵母(Eremotheciumashbyii)等作为核黄素生产菌种。
酵母菌工业生产中主要以阿舒假囊酵母为生产菌种,工业发酵一般为二级发酵,发酵液先沉淀在氧化进行分离提纯。
发酵培养基中以植物油、葡萄糖、糖蜜或大米作为主要碳源,植物油中以豆油都其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有机氮源以蛋白胨、骨胶、鱼粉、玉米浆为主,无机盐有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种子扩大培养和发酵通气量要求均比较高,通气一般在1.0,罐压0.05Mpa左右,搅拌功率要求比较高。
阿舒假囊酵母最适生长温度在28-30℃,种子培养34-38h 后接入发酵罐,发酵培养40h后开始连续流加补糖,发酵ph控制在5.4-6.2,发酵周期150-160h,产量在50g/L左右。
维生素B2介绍及应用(PPT精选课件)

1、抗生素废液提取
2、 放 线 菌 发 酵
3、下水道废水中提取 4、 丙 酸 菌 发 酵
5、巨大芽孢杆菌中提取
6、 转 基 因 大 肠 杆 菌 生 产
11
(一)抗生素废液中提取
当用加有钻化合物的培养基培养灰色链霉 菌时,可大大提高维生素B12在整个培养 液中的浓度,但是对于钴化合物的浓度要 求要适量;过高的浓度会对菌体细胞产生 毒性;另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氰化合 物也同样可促进抗生素废液中B12类似物 的含量,但需严格掌握其用量。
人们对于B12的控制基因已经非常清楚, 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导 人的质粒会不可避免地脱落等,因此, 就近些年,维生素B12的生产仍需按传统 发酵完成。
17
六、维生素B12的提取 溶剂提取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18
(一)有机溶剂提取
研究表明,采用两相混合溶剂,町简单地纯化和 提取出来,常用的溶剂为苯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 基本过程如下:
20
七、维生素Bl2的测定方法
(一)比色测定法 (二)离子交换测定法 (三)原子吸收法 (四)微生物法
21
八、应用
医疗与保健方面的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VB12缺乏症,例如:可 以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药物中毒引起 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 等
VBl2还可以用于神经质、烦躁、失眠、 记忆减退、抑郁病症的治疗
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废水中,通常含不少维 生素B12,干的活性污泥可先用水浸提,然后过滤掉 固形颗粒,之后可分离、纯化B12。
特点:
l、无需前培养,这样大大减少了前期投入; 2、能耗大,尤其是浓缩这一关键性步骤将造成大
的能量损耗; 3、用此方法得到的B12浓度虽并不低,但受活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