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梦圆》教案教学设计
语s六下教案11飞天梦圆

111 飞 天 梦 圆2 黄子孙有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久很久。
[①文章这样开头有何好处?]3 “嫦娥(chánɡ’ é)奔月”的神话产生的时候,当工匠们在敦煌石窟上勾勒“飞天”造型的时候,这个梦就已经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了。
[②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这是一个瑰(ɡuī)丽绚(xuàn )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45 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们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
[③“不断尝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制作了巨大的风筝,人坐在风筝上,借风力飞上天去。
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呆不了多长时间。
[④能不能把“可是”二字去掉?]6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炎黄子孙借风筝上天的尝试失败了。
朝有个名叫万户的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⑤“第一个”有什么深刻含意?]7他把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万户为梦想献身、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赋予了这个悲剧积极的意义。
[⑥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说有“积极意义”?]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1☜ 2①开门见山,紧扣题目,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3②反复。
这样写深化语意,写出了飞天梦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侧面说明了中华民族对探索太空的向往。
4③表达了对炎黄子孙不断探索精神的钦佩之情。
5④不能。
“可是”二字表转折,表达了对借风筝上天失败的惋惜之情。
6⑤“第一个”写出了历史上中国人在飞天领域的成就,尽管失败了,但其探索的精神不灭。
7 ⑥万户为了飞天而献身,本身是个悲剧,但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敬的,能够激励后人不断地去探索,从这个意8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万户探索飞天也失败了。
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
《飞天梦圆》教案

《飞天梦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2. 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3. 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4. 航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5. 青少年如何为航天事业做贡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航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青少年如何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航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展历程:详细讲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易。
3. 分析辉煌成就: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4. 案例分析:介绍航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青少年的责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航天事业的资料,加深对航天事业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航天科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航天英雄的事迹和精神的认同程度,以及青少年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决心和行动。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设计理念:“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梦圆》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梦圆》语文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飞天梦圆》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
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第一步;一;;一;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
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飞天梦圆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飞天梦圆【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3.通过学习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听懂、读懂和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内容和情节;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故事的再造和改编;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神话故事,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隐含的意义,如作者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准备】1.《飞天梦圆》故事内容PPT;2.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PPT,让学生看图片,猜测今天要讲的内容;2.引入神话故事,并简单介绍神话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授(30分钟)1.出示《飞天梦圆》故事,让学生先看故事内容,回答问题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含义,让学生尝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3.学生分组,每组口头演绎一段故事,试图改编故事,即根据神话故事的情节,加入自己的想象,创造新的情节。
三、活动(15分钟)1.学生设计自己的神话故事,试着根据故事的需要来创作新的形象和角色;2.学生分享自己的神话故事与大家分享。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介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2. 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神话故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有创造性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飞天梦圆》教案

《飞天梦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
(2)简要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探究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 知识拓展:(1)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4. 课堂小结:三、教学内容第二课时:航天科技的魅力1. 导入新课:(1)展示航天科技的相关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航天科技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航天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 知识拓展:(1)介绍航天科技在探索宇宙、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4. 课堂小结:四、教学内容第三课时:探索宇宙的奥秘1. 导入新课:(1)播放探索宇宙奥秘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探究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的奥秘及其探索的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 知识拓展:(1)介绍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规划。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1《飞天梦圆》语文S版

11、飞天梦圆教学目标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
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走进千年梦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图片(出示图片),不管是神话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人物,他们共同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2003年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千年圆梦的过程。
二、初读感悟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2、出示文中词语,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词语。
3、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师:读懂了哪一步就说哪一步,可以用书中的语言,如果你能根据课文的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归纳就更好了!师:同学们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的过程是漫长艰辛的。
(师板书)4、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圆梦的过程有序地描述出来呢?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师:课文中的那些内容使你感动,请你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1《飞天梦圆》语文S版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叙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的课文。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千年载人航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设疑,共同解决,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1、会认能读“嫦、娥、绚、穹、锲”等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实。
教学难点:将梦想变成现实所体现的航天人的执著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后羿要射掉多余的九个太阳,河伯对他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仇抢到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好心告诉他,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
后羿听后,如实告知了嫦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嫦娥为了让河伯对她死心,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
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后羿醒了,他发现嫦娥心神不定,脸上泛着神奇的红光。
嫦娥含泪水嘱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请求丈夫原谅她。
话犹未尽,嫦娥只觉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变轻了,接着双脚离地竟飞了起来。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
自从嫦娥飞上月宫后,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
日夜苦练本领,终于战胜了河伯,射掉了九个危害生灵的太阳,拯救了人类。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
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飞天梦圆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设计理念: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过程与方法
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
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
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
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板书设计: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圆了飞天梦
……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