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4.11.2《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与排出》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人体生理活动”的第11节“尿的排出”的第2子标题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尿液的排出。教材通过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排出的途径。
学情分析
考虑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等知识,但对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素质方面,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排出过程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3.生理意义
-维持水平衡
-排除废物
4.相关疾病
-肾炎
-肾结石
5.尿液检测
-观察尿液颜色、气味
-自制尿液检测剂
6.节水意识
-珍惜水资源
-节水行动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通过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板书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板书设计,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肾脏结构图的观察,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在血液、原尿、终尿三者成分中,学习用比较法对肾单位血液流动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的方法
由于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刚刚经过了肾脏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它里面的尿素等废物最少,所以说,在全身各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血管是肾静脉。肾小管在进行重吸收的同时,管壁细胞也会分泌一些废物这样进入肾小管末端——集合管中的液体就是一些含尿素、无机盐等较多的尿液。尿液形成以后,经集合管逐渐流向肾盂。
3.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成分的区别
②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肾小管具有重新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的作用。结合化验单的各项指标可知,该病人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了问题。
要知道这个的尿液与还价有差异的原因,需要了解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的过程。
二、尿液在肾单位中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当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索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由于肾小囊的壁也很薄,又加上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细,使肾小球内的血压升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了原尿。
四、适量饮水和适时排尿有利健康
1适量饮水
人全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代谢废物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 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目标〗1.知识:(1)阐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2.能力: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
至于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有什么特点,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
第1课时重点要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会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老师需帮助学生从肾脏的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逐步认识、理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结合学过的血液循环的作用,分析肾脏的血流特点,从而也为下节课尿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上节课学生对尿液成分的测定,设疑:尿的形成与排出需要人体内的哪个系统来完成?导入课题:“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关于肾脏的外形和结构的学习: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也是泌尿系统的最重要器官。
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肾脏的结构,先组织学生对肾脏外形的观察(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肾脏与输尿管的关系以及与肾脏相连的肾动脉、肾静脉)。
然后组织学生解剖肾脏,观察内部结构(注意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关于对肾脏内部微观结构的学习: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肾脏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将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相结合,了解肾单位的组成,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肾小体的结构。
最后让学生总结肾单位的结构。
另外,通过录像教学,让学生熟悉肾脏中血管的分布特点和血液流经过程,为下一节课学习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识储备。
4.总结归纳:通过以上的解剖实验、课件展示和录像播放,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对肾脏的形态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飞跃,获得理性知识,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使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3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
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
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
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
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1.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1)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的作用。
(2)详细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肾小管等肾脏内部结构的功能。
(3)阐述泌尿系统各器官如何协同工作,完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
3.课堂讲解:详细阐述尿液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泌尿系统的生理作用。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观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6.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评价:
(1)教师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生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哪些生理系统?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设计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代谢废物,同时了解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以及该活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并知道了泌尿系统是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但是关于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第二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课时主要针对“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肾脏由什么结构与它形成尿液的功能相适应?”。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学生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感性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第二课时尿液的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和不同的学习体会,特别是在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时,对于七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②概述肾脏的结构,并说出各部分结构特点。
③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图,识别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观察新鲜猪肾,培养实验能力及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分析肾脏的特点及功能,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②通过对尿毒症及肾移植等社会现状的了解,能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四、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11.2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案设计

第11章第2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一、教材分析通过本章第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泌尿系统通过尿液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但是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可结合肾单位模型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解。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
对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概述肾脏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四、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五、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六、设计思路1、本节课分为3个板块,“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和“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学生利用人体模型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通过实验“解剖观察肾脏”,获得“肾脏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的概念,通过肾单位的模式图认识“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而理解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通过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系统,逐渐对泌尿系统、肾脏和肾单位逐渐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4、通过课堂练习与反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相关知识。
5、预习七、课时安排1个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
尿的形成
当原尿流经管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孟。
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女性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三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的形成 二、尿的排出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原尿的形成 途径 1.
尿的过滤 2.
课 题 :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三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 学 目 标:
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 学 重 点:
2、尿液形成过程。
教 学 难 点:
1、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课 前 准 备:
挂图、教具、模型、相关的资料
课 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
板 书
指导学生读书
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液,由肾益流经输尿管进入膀跳,在脖脱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尿意,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尿液经尿道排到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肾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课前准备:挂图、道器(气球一个,红毛线,吸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那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学生]: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器官将代谢废物排出
[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三种途径把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到体外,前面我们也学习了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泌尿系统有关的内容。
[提问]:同学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吗?然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书,并找出相应的答案。
(3—5分钟)
[老师]:些时板书标题及板出“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问]:尿液是从哪里产生形成的?
[学生]:肾脏
[再问]:那尿液排出需要经过哪些器官呢?
[学生]:输尿管,膀胱,尿道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而尿液的排出需要经过输尿管,膀胱,尿道这几个器官,从尿液的形成到排出所能组成的一个系统,统称为泌尿系统。
[互动]: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中的图,图中的肾在什么位置,什么颜色?
[学生]:在肚子里,是红色的
[老师]:肾在我们腹腔后壁、脊柱两侧,是红褐色的。
[老师]:说完肾脏,我们看挂图,输尿管在哪里,有多少条?
[学生]:有两条黄色的东西
[老师]:很好,这两条细长的黄色小管就是输尿管了,上连接肾脏,下面边接什么?[学生]膀胱
[老师]:膀胱,我们的膀胱在小腹下,是个囊状物。
我们用书面语把它称为膀胱,那么生活中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什么?
[学生]:??猪小肚
[老师]:对啦,我们把猪的膀胱叫做猪小肚。
那膀胱上接输尿管,下面接什么?
[学生]:尿道
[老师]:尿道是有男女之分的,女的尿道约只有2.5—5厘米,所以女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了;男的尿道约有20厘米。
[提问]:介绍了整个泌尿系统,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它们各自的功能?(如果此时没同学回
答,可以点名叫一两个同学试着回答)
[老师]:老师再重复一遍泌尿系统各自的功能,并板书。
[讲述]:整个泌尿系统当中,尿液的产生只在肾脏中,可想而知,肾脏的在泌尿系统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了。
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肾的结构和功能。
[讲述]:肾脏犹如豌豆形,凹的一侧叫什么?(停顿3秒)叫做肾门。
肾门里有静脉和动脉出入,另外还有什么?是不是输尿管啊。
把肾纵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组织和结构,同学们请看挂图,我们可以将肾分为肾实质和肾盂。
先说肾盂,肾盂是肾里面具有空腔的地方,在肾脏的中央部位。
肾实质,可分为表面的皮质和髓质,皮质颜色较深,而髓质颜色较浅。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肾脏的组成可以有什么表示?[学生]:肾单位
[讲述]:肾脏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里含有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在皮质内,肾小管在髓质里。
现在详细我来介绍下肾小体,同学们结合课本中62页的图,图中的肾小体是不是圆形的?“是”,肾小体含有肾小球和肾小囊。
肾小球是圆形的,由很多毛细血管盘旋卷曲成圆形,而肾小囊半裸露住肾小球,这就组成了肾小体。
连接肾小球的有一条入球动脉和一条出球小动脉。
讲完肾小体,接着讲讲肾小管,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髓质部分,与出球小动脉分叉出的毛细血管相缠绕。
[老师]:我们再详细点看这些小动脉有什么特征,入球小动脉分出几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成团,呈小球状,我们将它称作肾小球。
我们再看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从肾小球里出来后,去到肾小管附近时再分出很多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围着肾小管缠绕着。
[老师]:讲完了肾单位的结构,现在我们来模拟下肾小体,请两们同学上来帮下忙。
……(展示模拟的结构)
[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肾小体里面的结构都有初步的了解了吧。
[]
[老师]:学习了这么多结构,那么这些结构有没有什么联系?
[学生]:有联系,不过不知道
[老师]:肾小体在肾脏中哪个部分?皮质还是髓质?
[学生]:在皮质里
[老师]:肾小管?
[学生]:在髓质里
[老师]:我们一起学习完了肾脏,同学们对泌尿系统中这个重要的器官都会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玩个游戏,请四个同学上来,每个同学代表泌尿的一个器官,请这四个同学们共组成一个完整的泌尿系统。
[小结]:好了,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肾脏的结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会对整个泌尿系统和肾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了。
板书:
肾脏: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的输尿管:输送尿液
组成及功能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皮质
结构髓质
肾脏肾盂
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小球
肾单位肾小囊
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