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实验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虚拟内存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虚拟内存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是深入理解虚拟内存的概念、原理和实现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虚拟内存的相关技术,包括页面置换算法、内存分配策略等,并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原理1、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自己拥有连续的可用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这些内存可能是被分散存储在物理内存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中的。
虚拟内存通过将程序使用的内存地址映射到物理内存地址,实现了内存的按需分配和管理。
2、页面置换算法当物理内存不足时,操作系统需要选择一些页面(内存中的固定大小的块)换出到外部存储设备,以腾出空间给新的页面。
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有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时钟(Clock)算法等。
3、内存分配策略操作系统在分配内存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物理内存资源。
常见的内存分配策略有连续分配、分页分配和分段分配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现简单的虚拟内存系统使用 C++编写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模拟程序,包括内存页面的管理、地址映射、页面置换等功能。
2、测试不同的页面置换算法在虚拟内存系统中,分别实现 FIFO、LRU 和 Clock 算法,并对相同的访问序列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页面置换次数和缺页率。
3、分析内存分配策略的影响分别采用连续分配、分页分配和分段分配策略,对不同大小和类型的程序进行内存分配,观察系统的性能(如内存利用率、执行时间等)。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内存页面的结构,包括页面号、标志位(是否在内存中、是否被修改等)等。
(2)实现地址映射函数,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3)编写页面置换算法的函数,根据不同的算法选择要置换的页面。
(4)创建测试用例,生成随机的访问序列,对不同的算法和分配策略进行测试。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操作系统实验

操作系统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实验课程。
通过操作系统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实验的一般内容和实验室环境要求,并详细说明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实验内容。
一、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搭建:操作系统实验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
为了完成实验,学生需要搭建一个操作系统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每个计算机节点需要安装操作系统实验所需要的软件和驱动程序。
2. 操作系统整体结构分析: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文献研究和课堂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原理。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分析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进程管理实验: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运行单位。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并使用系统调用来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和调度。
学生需要熟悉进程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理解进程间通信和同步机制。
4. 内存管理实验: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
学生需要实现虚拟内存管理、页面置换算法以及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虚拟内存管理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5. 文件系统实验: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文件和目录的模块。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实现基本的文件系统功能,如文件的创建、读取和修改。
学生还可以实现进程间的文件共享和保护机制。
6. 设备管理实验: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与硬件设备交互的一个重要模块。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实现设备的初始化、打开和关闭功能。
学生还可以实现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二、实验室环境要求1. 计算机硬件:实验室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节点。
每个计算机节点需要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容量,以满足操作系统实验的要求。
2. 操作系统软件:实验室中的计算机节点需要安装操作系统软件,通常使用Linux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
此外,还需要安装相关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环境。
操作系统进程控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进程控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进程控制是操作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功能之一。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状态及其转换,掌握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的实现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编程和调试,观察进程的行为和特性,从而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语言为 C++,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原理(一)进程的概念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程序代码、数据、堆栈等资源。
进程具有独立性、动态性和并发性等特点。
(二)进程的状态进程的状态通常包括就绪态、运行态和阻塞态。
就绪态表示进程已具备运行条件,等待被调度;运行态表示进程正在 CPU 上执行;阻塞态表示进程因等待某个事件而暂停执行。
(三)进程控制的基本操作1、进程创建:通过系统调用创建新的进程,为其分配资源并初始化。
2、进程终止:当进程完成任务或出现异常时,结束其执行并回收资源。
3、进程阻塞:进程在等待某个事件时,主动进入阻塞态。
4、进程唤醒:当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将阻塞的进程唤醒,使其进入就绪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进程创建1、编写 C++程序,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创建新的进程。
2、在新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例如打印输出信息。
```cppinclude <windowsh>include <iostream>int main(){STARTUPINFO si;PROCESS_INFORMATION pi;ZeroMemory(&si, sizeof(si));sicb = sizeof(si);ZeroMemory(&pi, sizeof(pi));//创建新进程if (!CreateProcess(NULL, //应用程序名称"C:\\Path\\To\\Your\\ChildProcessexe",//命令行参数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 &pi)){std::cerr <<"CreateProcess failed Error code: "<<GetLastError()<< std::endl;return 1;}//等待子进程结束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 INFINITE);//关闭进程和线程句柄CloseHandle(pihProcess);CloseHandle(pihThread);return 0;}```(二)进程终止1、在创建的进程中设置条件,当满足条件时主动终止进程。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系统业务操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系统业务操作流程;2. 掌握系统业务操作的基本方法;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3. 实验系统:XX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三、实验内容1. 系统登录与退出2. 基础信息管理3. 财务管理4. 供应链管理5. 人力资源管理6. 实验总结与反思四、实验步骤1. 系统登录与退出(1)打开浏览器,输入实验系统网址,进入登录页面。
(2)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3)登录成功后,系统进入主界面。
(4)点击右上角“退出”按钮,退出系统。
2. 基础信息管理(1)点击主界面左侧菜单中的“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2)查看基础信息列表,包括部门、岗位、人员等信息。
(3)新增部门信息:点击“新增”按钮,填写部门名称、负责人等基本信息,保存。
(4)修改部门信息:选中要修改的部门,点击“修改”按钮,修改相关信息,保存。
(5)删除部门信息:选中要删除的部门,点击“删除”按钮,确认删除。
3. 财务管理(1)点击主界面左侧菜单中的“财务管理”模块。
(2)查看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新增报销单:点击“新增”按钮,填写报销单信息,提交审批。
(4)查看报销单:查看已提交的报销单,包括报销金额、报销日期、审批状态等信息。
(5)审批报销单:对报销单进行审批,同意或拒绝报销。
4. 供应链管理(1)点击主界面左侧菜单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块。
(2)查看采购订单列表,包括采购订单号、供应商、采购金额等信息。
(3)新增采购订单:点击“新增”按钮,填写采购订单信息,提交审批。
(4)查看采购订单:查看已提交的采购订单,包括采购订单号、供应商、采购金额等信息。
(5)审批采购订单:对采购订单进行审批,同意或拒绝采购。
5. 人力资源管理(1)点击主界面左侧菜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2)查看员工信息列表,包括姓名、部门、岗位、入职日期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操作系统环境
Windows 2000 系统管理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计算机管理
2. 事件查看器
3. 性能监视
4. 服务
5. 数据库 (ODBC)
为了帮助用户管理和监视系统,Windows 2000提供了多种系统管理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有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和性能监视等。
步骤1:登录进入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步骤2: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
在本地计算机“管理工具”组中,有哪些系统管理工具,基本功能是什么:
1) internet信息服务功能:Internet 信息服务(IIS)可以使您在Internet 或Intranet 上非常容易地发布信息。
IIS 包含许多管理网站和Web 服务器的功能。
而且具有象Active Server Pages (ASP)一样的编程功能,您可以利用它创建并配置可升级的、灵活的Web 应用程序
2)本地安全策略功能:是指在本地安全区域内(一个安全区域,通常是指属于某个组织的一系列处理和通信资源),用于所有与安全相关活动的一套规则。
这些规则是由此安全区域中所设立的本地安全权力机构建立的,并由安全控制机构来描述、实施或实现的
3)服务功能:启动和停止在本地计算机上所运行的各种服务。
4)计算机管理功能:可用来管理本地或远程计算机。
这些工具被组合到一个控制台中,这样,查看管理属性和访问执行计算机管理任务所需的工具就方便多了。
5)事件查看器功能: 利用Windows内置的事件查看器,加上适当的网络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大部分的系统问题。
6)数据源功能:数据源(Data Source)是提供某种所需要数据的器件或原始媒体。
7)性能功能:显示系统性能图表及配置数据日志和警报。
8)组件服务功能:配置和管理com+应用程序。
9) Telnet服务器管理查看以及修改Telnet服务器设置和连接。
10)Internet服务管理器管理IIS、Internet和Intranet Web站点的Web服务器。
1. 计算机管理
使用“计算机管理”可通过一个合并的桌面工具来管理本地或远程计算机,它将几个Windows 2000管理实用程序合并到一个控制台目录树中,使管理员可以轻松地访问特定计算机的管理属性和工具。
步骤3: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计算机管理”使用的窗口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似。
在用于导航和工具选择的控制台目录树中有“系统工具”、“存储”及“服务和应用程序”等节点,窗口右侧“名称”窗格中显示了工具的名称、类型或可用的子工具等。
它们是:
1) 系统工具,填入表1-1中。
2) 存储,填入表1-2中。
3) 服务和应用程序,填入表1-3中。
2. 事件查看器
事件查看器不但可以记录各种应用程序错误、损坏的文件、丢失的数据以及其他问题,而且还可以把系统和网络的问题作为事件记录下来。
管理员通过查看在事件查看器中显示的系统信息,可以迅速诊断和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和问题。
步骤4: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图标。
在Windows 2000事件查看器中,管理员可以查看到三种类型的本地事件日志,请填入表1-4中。
步骤5:在事件查看器中观察“应用程序日志”:
本地计算机中,共有1976个应用程序日志事件。
步骤6:单击“查看”菜单中的“筛选”命令,系统日志包括的事件类型有:
1)信息
2) 警告
3) 错误
4) 审核成功
5) 审核失败
3. 性能监视
“性能”监视工具通过图表、日志和报告,使管理员可以看到特定的组件和应用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
利用性能监视器,可以测量计算机的性能,识别以及诊断计算机可能发生的错误,并且可以为某应用程序或者附加硬件制作计划。
另外,当资源使用达到某一限定值时,也可以使用警报来通知管理员。
步骤7: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性能”图标。
“性能”窗口的控制台目录树中包括的节点有:
1) 系统监视器
2) 性能日志和警报,其中的子节点填入表1-5中。
4. 服务
步骤8: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服务”图标。
在你的本地计算机中,管理着_106__________个系统服务项目。
通过观察,重点描述你所感兴趣的5个系统服务项目:
1) .NET Runtime Optimization Service v2.0.50727_X86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NGEN 手动本地系统
2) COM+ Event System 支持系统事件通知服务 (SENS),此服务为订阅的组件对象模型(COM) 组件提供自动分布事件功能。
如果停止此服务,SENS 将关闭,而且不能提供登录和注销通知。
如果禁用此服务,显式依赖此服务的其他服务都将无法启动。
已启动自动本地系统
3) Cryptographic Services 提供三种管理服务: 编录数据库服务,它确定 Windows 文件的签名;受保护的根服务,它从此计算机添加和删除受信根证书颁发机构的证书;和密钥(Key)服务,它帮助注册此计算机获取证书。
如果此服务被终止,这些管理服务将无法正常运行。
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依赖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已启动自动本地系统
4)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将分散的文件共享合并成一个逻辑名称空间并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管理这些逻辑卷。
如果这个服务被停止,用户则无法访问文件共享。
如果这个服务
被禁用,任何依赖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手动本地系统
5) istributed Link Tracking Client 启用客户端程序跟踪链接文件的移动,包括在同一NTFS 卷内移动,移动到同一台计算机上的另一 NTFS、或另一台计算机上的 NTFS。
如果此服务被停用,这台计算机上的链接将不会维护或跟踪。
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依赖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用。
手动本地系统
5. 数据源 (ODBC)
ODBC,即开放数据库连接。
通过ODBC可以访问来自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
例如,ODBC数据源会允许一个访问SQL数据库中数据的程序,同时访问Visual FoxPro数据库中的数据。
为此,必须为系统添加称为“驱动程序”软件组件。
步骤9: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数据源 (ODBC) ”图标,打开“ODBC数据源管理器”对话框,请描述其中各选项卡的功能,填入表1-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