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第五章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土壤提供的水分、养分和空气等因素,而土壤的肥力、水分含量和结构等特性又会受到植物的影响。

因此,了解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对于园林设计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土壤对植物的影响1. 提供养分园林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养分大部分来自土壤。

如果土壤中养分不足,植物就会萎黄、枯死,甚至影响到植物的繁殖。

因此,保证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2. 维持水分供应土壤中的水分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吸附水分的能力与其颗粒间隙、质地等有关。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会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气体交换,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同时,土壤水分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因此保证土壤水分的供应同样是很重要的。

3. 影响根系生长和发育土壤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根系能否顺畅生长,决定了植物能否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而土壤的物理特性,如颗粒大小、排水性等,会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通过调整土壤的物理特性,可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除了土壤对植物有影响,植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

1. 改善土壤质量植物的根系会渗透到土壤中,通过排放根系分泌物和死亡的根部物质,进而改变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根系的生长也会改变土壤颗粒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2. 控制土壤侵蚀植物的根系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植物的根系会扎根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些养分也会被根系死亡后留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进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被冲刷或吹走。

3. 调节土壤温度植物覆盖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温度。

植物覆盖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土壤表面,从而减少土壤表面的温度升高,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植物覆盖也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土壤干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度。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字资料-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文字资料-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园林植物的土壤环境

园林植物的土壤环境
• 土壤酶主要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磷酸酶等,它们能够催化土壤中 的有机物分解和养分转化,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 土壤酶活性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 水平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土壤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等, 因此不同地区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园林植物的土壤酶活性特征,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土 壤温度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适宜的土壤温度能够促进植物 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 植物的抗逆性。
在园林植物的种植和管理中, 应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温度的 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 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
05
土壤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类型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 分布有显著影响。例如,沙质土适合 种植耐旱植物,而黏质土则适合种植 需要深厚肥沃土壤的植物。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适宜的水分、 空气和营养,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 发育。
土壤的质地(如沙质、黏质、壤质) 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进而 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黏质土壤
总结词
黏重、保水能力强
详细描述
黏质土壤的颗粒较小,结构紧密,保水能力强。这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需要大量 水分的植物,如水稻。然而,黏质土壤通气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根部缺氧。
壤质土壤
总结词
质地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详细描述
壤质土壤的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又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这种土壤类型适合大多 数园林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一些对土壤要求较高的植物。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园林植物依赖土壤来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而土壤的质地和养分含量也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深入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园林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如何合理配置土壤来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等方面展开探究。

一、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是园林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土壤为园林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园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是园林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ATP等生物分子的组成成分,缺乏这些元素将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

除了基本的营养元素外,土壤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等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土壤还为园林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水分。

土壤孔隙中的水对园林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运输介质和参与生物化学反应的溶质。

园林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完成光合作用,从而实现生长发育。

土壤的pH值和质地也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

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土壤的pH值和质地有不同的适应性,一些植物对酸性土壤耐受性较强,而一些植物对碱性土壤的适应性较好。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根据园林植物的特性来选择和调整土壤的性质,以提供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除了依赖土壤来获取营养和水分外,园林植物还对土壤有着显著的改良作用。

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和排水性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在土壤中形成通气孔隙,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避免土壤过于密实而影响氧气交换和根系生长。

树木的大根系可以稳固土壤,在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分泌根系分泌物,改良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

根系分泌物中的酸性物质可以降低土壤的pH值,促进土壤中铁、锌、铜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增加这些元素的有效性。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园林植物依赖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来生长,而土壤则受园林植物的根系影响,同时也为园林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保护层。

园林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供其吸收,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这些养分是园林植物进行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它们在土壤中以有机形式或无机形式存在。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土壤的保水性以及排水性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得园林植物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同时避免了过度湿润或干旱的土壤环境。

园林植物也对土壤产生影响。

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水分状况。

园林植物的根系可以渗透入土壤中,使土壤松软、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园林植物的根系还可以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园林植物的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也能够丰富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园林土壤的质量和性质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适应能力和生长速度是不同的。

酸性土壤适宜生长酸性喜好植物,碱性土壤则适宜生长碱性喜好植物。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也直接影响着植物根系的伸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松散、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园林植物的根系生长,而坚硬的土壤则会抑制园林植物的生长。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园林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来生长,而土壤受园林植物的根系影响,同时也为园林植物提供生长环境和保护层。

这种关系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建设的成效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和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土壤的质量和性质,为园林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文字资料植物与土壤关系

文字资料植物与土壤关系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1. 土壤的生态意义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

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互换的重要场所。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互换,彼此强烈阻碍,因此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操纵土壤因素就可阻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及时知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肥沃的土壤同时能知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阻碍(1)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

依照固体颗粒的大小,能够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细砂(~)、粉砂(~)和粘粒(以下)。

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

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

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必然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固度。

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团粒结构(~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类结构。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和谐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无益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

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与土壤

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与土壤
园林植物与土壤
一、土壤的组成、类型和性质 二、园林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三、城市土壤的污染 四、城市土壤的改良
参考学时
3学时
知识目标
➢ 认识园林植物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土壤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 了解土壤的组成、类型和性质。 ➢ 掌握园林植物对土壤的适应形式。
技能目标
➢ 能够根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对不同质地土壤是否适宜其生长做出判断。 ➢ 能熟练进行城市土壤污染物的处理与土壤改良。 ➢ 能运用所学的土壤的基本知识,对园林植物进行科学配置。
一. 土壤的组成、类型和性质
1、土壤组成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绝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基础,由固体、液 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固体物质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等,约占土壤总体积 的50%,其中矿物质占总体积的38%以上,有机质占12%左右。土壤总体积的另外50%为土壤孔 隙,气体和液体存在于固体颗粒间的孔隙中。液相包括土壤水分以及溶解于水的矿物质和有 机质,气相则包括各种气体。矿物质构成土壤骨架,被喻为土壤的“骨骼”;有机质被称为 土壤的“肌肉”;土壤水分恰似土壤的“血液”;土壤通气性相当于土壤的呼吸。土壤中这 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园林植物提供必需的生活 条件。土壤矿物质是土壤颗粒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 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在大多数土壤中土壤矿物质重量可占土壤固体物质 总重量的95%以上。
一. 土壤的组成、类型和性质 2、土壤质地
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以不同 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量,称 作土壤的机械组成,机械组成相似的土壤常具有类 似的肥力特征,因此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 分率的组合以及所产生的特性对土壤进行类别划分, 称作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每 种土壤都有一个能概括反映土壤基本特性的质地类 别的名称,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 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 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 质地类型

园林生态学 第五章 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园林生态学 第五章 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壤发育和形成、土 壤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有影响,特别是 对根际土壤影响更大。 根际一般指距根1~4mm的土壤范 围。
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不仅是植物水分和养分吸收利用重要载体;
而 且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各种盐类的溶解、物质转化、有 机质分解 。 在土壤水分中,液态水在土壤肥力和植物水分的供应 方面起的作用最大。其中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4、土壤酸碱度与盐碱化
1)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矿物的风化、盐基的溶解、养分的
有效性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从而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中性或近中性(pH6-7)最高。由于土 壤酸碱性差别,往往会造成植物对某一类养分的缺乏。 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
2)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与土壤组成、结构以及土壤孔隙及其中水分、
空气 含量等其它特性密切相关。 同时,土壤温度也影响各种矿物的风化、矿物质的溶解 度、 养分的离子扩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从而影响 土壤中养 分的释放、保蓄及其有效性,进而影响园林植 物的生长和发 育。 土壤温度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发育及其对养分和水分 的吸收。 园林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土壤温度。 土壤微生物大多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最为活跃。

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要求,可用土 壤有效含水量表示,=田间含水量-萎蔫系数。
5)土壤空气 土壤通气性是土壤空气状况的直接表征,即指土壤允许
气体通过的能力 。 土壤中相互连通的大孔隙有助于土壤通气,因此土壤的 通气性取决于大孔隙的数量。一般来讲,土壤的非毛管孔 隙度超过10%时通气良好。 土壤通气性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形态。 土壤通气性还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土壤孔隙与土壤温度
1)土壤孔隙 • 一般土壤总孔隙度在35%-65%之间,最适宜的区间在 50%-60%。其中非毛管孔隙应占总孔隙的20%-40%为好, 这样能 保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 土壤孔隙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等性质,而土壤结构 也会影 响土壤孔隙性。结构良好的土壤,既增加毛管孔 隙,又增加 非毛管孔隙,能较好的协调水、肥、气、热 关系。 • 要维持适于植物生长的良好孔隙性,应做到“上虚下 实” 。
一.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土壤是许多植物的栖息场所。土壤中的动物包括细菌、 真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蚯蚓、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少数高等动物。 土壤是植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中既有空气,又有 水分,正好成为植物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环境。土壤是 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土壤提供了植物生活的空 间、水分和必需的矿质元素。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中大量的微植物 和小型动物,对污染物都具有分解能力。
2)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与土壤组成、结构以及土壤孔隙及其中水分、
空气 含量等其它特性密切相关。 同时,土壤温度也影响各种矿物的风化、矿物质的溶解 度、 养分的离子扩散、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从而影响 土壤中养 分的释放、保蓄及其有效性,进而影响园林植 物的生长和发 育。 土壤温度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发育及其对养分和水分 的吸收。 园林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土壤温度。 土壤微生物大多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最为活跃。
2、土壤质地与结构
1)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比较瘠薄,应选用一些耐干旱、耐瘠薄等
抗性 较高的植物,否则植物生长受抑;此类土壤温度变 化较快, 温度的急剧下降会使植物受害;砂土对于幼苗 生长有一定优 势,在苗圃等育苗基地较受欢迎。 壤土类:具有适中的砂粒、黏粒和壤粒比例,是最理想 的土壤,绝大多数植物在该类土壤上都能生长良好。 黏土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效较长,不易流失。 但 由于土壤中非毛管孔隙较少,易存留大量水分,容易 引发涝 害;此类土壤质地较细,干时硬,湿时黏,不利 于植物根系 的发育和延伸。一般选择耐通透性差的植物 如枫杨。
壤发育和形成、土 壤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有影响,特别是 对根际土壤影响更大。 根际一般指距根1~4mm的土壤范 围。
4)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不仅是植物水分和养分吸收利用重要载体;
而 且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各种盐类的溶解、物质转化、有 机质分解 。 在土壤水分中,液态水在土壤肥力和植物水分的供应 方面起的作用最大。其中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2)土壤结构 在土壤颗粒结构中,团粒结构具有较好的协调土壤中
水、肥、 气、热的能力,能够较好的保持疏松的土壤环 境,有利于植 物根系的发育和扎根,最适宜植物的生长 发育。 在土壤土层结构中,灰棕壤和灰壤的土层结构发育复杂, 有 机质含量丰富;其中灰棕壤在全球分布极为广泛,多 被开垦为农业用地。
4、土壤酸碱度与盐碱化
1)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矿物的风化、盐基的溶解、养分的
有效性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从而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中性或近中性(pH6-7)最高。由于土 壤酸碱性差别,往往会造成植物对某一类养分的缺乏。 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
第五章 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一、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一般)
识记:三类质地土壤及其特点,土壤的颗粒结构,土壤的土层结构, 土壤酸碱度,土壤空气,土壤水分,土壤矿物质,菌根,土壤污染。 理解:土壤水分的来源与作用,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土壤矿质元 素的种类与作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植物根系的作用,微生物在土壤 中的作用。
二.土壤质地与结构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1、土壤组成
1)土壤矿物质
矿质元素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必需元素的有 16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土壤矿物质元素严重不足时植物会受害。必需元素缺 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植物形态等方面有所表现 (P114)。同时,植物对不同的土壤矿物质元素进行选择性 吸收和富集,选择吸收的元素种类和富集能力大小因植物 种类不同而已。

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要求,可用土 壤有效含水量表示,=田间含水量-萎蔫系数。
5)土壤空气 土壤的能力 。 土壤中相互连通的大孔隙有助于土壤通气,因此土壤的 通气性取决于大孔隙的数量。一般来讲,土壤的非毛管孔 隙度超过10%时通气良好。 土壤通气性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形态。 土壤通气性还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3)土壤生物


对土壤 形成和发育、土壤中各种物质的有效转化及土壤 的熟化等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壤动物:在取食、排泄、挖掘和其它活动过程中,
化和腐殖化、 养分的转化和循环、氮素的生物固定、植 物的根部营养、有 毒物质的降解及土壤净化等方面起着 重要的作用 。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机质的矿 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对土
2)土壤盐碱化

盐土易引起植物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组 织,引起植物代 谢紊乱,影响植物的正常 营养,造成干旱枯萎。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如提高土壤的持 水能力和水分渗透性,提高土壤对植物水分和养分的供给 能力与保肥性能,同时是许多土壤生物的营养源,可促 进其活性而改善土壤性质。

土壤腐殖质是植物养分的重要供给源,特别是碳和氮 的供给源。
二、园林植物与土壤的生态适应(一般) 三、城市土壤特点(重点)
识记:城市土壤的一般特点, 城市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型,。 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 应用: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第一节 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其 组成部分有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具有肥力是土壤 最为显著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