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

山西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1)

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1.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是日也”之后画线的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分)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 分)(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2),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北朝民歌(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龚自珍(4),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5)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7)《望岳》中的“,”,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秦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8)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

二、读·思(38 分)(一)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提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

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

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3.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活动二:致敬英烈——那些被铭记的过往】〔三三两两的特务在这里巡逻。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初三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划线句中“悠悠”一词有何妙处?(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诗歌鉴赏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1)池边:一作“池中”。

(2)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山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一、读·书(12 分)1. 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赏读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局部),并将“是日也”之后画线的短语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分)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 分)(1)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2),寒光照铁衣。

《木兰辞》北朝民歌(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龚自珍(4),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5)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6)予独爱莲之出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7)《望岳》中的“,”,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秦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8)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写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淡雅中不失生机盎然。

二、读·思(38 分)(一)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

【活动一:见字如面——书信中的家国情怀】①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②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提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火虫的夜。

③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我想没有两天就可看到你了。

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当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

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3.一班同学荐读了抗战时期的一封家信(节选)。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第①段中的“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运用排比,起强调作用。

B.第③段加点词语“他们”,指的是“像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

C.第③段中画线的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选文结尾句用了感叹号,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三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郑珍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

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2)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

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答案】(1).(1)化作春泥更护花(2).(2)从今若许闲乘月(3).(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皆若空游无所依(6).影布石上【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闲”“缤”“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春风吹拂..(______)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______)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zhènjìng)。

(4)我们要______(qiān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答案】(1).⑴chuīfú(2).⑵chéngyíng(3).⑶镇静(4).⑷谦虚【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拂”读作“fú”,不要拼成“fó”,“谦”比喻修辞“歉”。

2020年北京中考诗歌鉴赏题《己亥杂诗(其五)》

2020年北京中考诗歌鉴赏题《己亥杂诗(其五)》

一、(2020北京中考)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2题。

(共5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之景,抒发了之情。

(2分)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

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二、(2020北京中考)默写。

(共4分)1、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2、,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1分)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

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一、1、【答案】①白日西斜,广阔天涯②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西脱2、【答案】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作舂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二、默写参考答案1、【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2、【答案】造化钟神秀3、【答案】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吟》于谦《已亥杂诗其五》赏析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11《己亥杂诗》(其五)(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11.中考必背古诗词之《己亥杂诗》原文诗意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离愁无限,白日西斜,一边吟诗,一边扬鞭东指,眼前是天涯路漫漫。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更护新花。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龚自珍全集》第十辑。

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

这是第五首。

②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③〔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④〔落红〕落花。

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文题解读《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指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杂诗”指即兴随感而作的无题诗,可以作为单首诗名,也可以作为组诗名。

《己亥杂诗》是诗人于己亥年创作的组诗,一共315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3.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即己亥年,时年48岁的作者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二、主题思想《己亥杂诗》(其五) 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

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明自己虽然离开了以前的职位,但是为国家、社会、民众献身的决心始终不变。

此诗格调激昂向上,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四、考点梳理1.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的?答:“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已亥杂诗中考试题及答案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考试题一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
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1分),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
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1分)。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
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政治抱负个人志向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
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
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

它化作春天
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

“落红”“护花”是崇高
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王老师已
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
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
复杂心情:既有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5、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浩荡离愁(离愁)。

中考试题二
(1)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
的志士。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
想感情。

(3)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6)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
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
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7)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
异曲同工之妙。

8、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或: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诗人想继续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