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马工程)00导论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02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一、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 P51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单选题)
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
关儒键词家
练一练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以法治国 B.为国以礼 C.为政以德 D.以德行仁 E.无为而治
2.下列哪些人是属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 A.莫尔 B.康帕内拉 C.圣西门 D.傅里叶 E.欧文
3.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欧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 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P45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的研究对象。
此后,西方社会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的:
①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单选题)
15C
16C
17C
18C
如网络卡顿,请退出重新启动
19C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
繁荣阶段
发展和变革阶段
• 马基雅维里 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 政治思想家;
开端: 古希腊
中世纪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2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2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 点 编写 教 材
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权力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
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 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 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 实施的权力
国家权力的涵义
在西方政治文明史上,国家权力现象早就引 起思想家的关注(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
近代以来,不少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涵 义展开探讨(马克斯·韦伯、罗伯特·达尔等)
西方学者对于权力的解释,尽管角度 上有差别,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着力于 论述权力的形式和外部特征,并没有揭示 国家权力的阶级本质
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三权分立”作
为政权组织原则,其主要做法是按照不同 功能将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 并由三个相应的机构来掌管
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 政治发展的产物
国家权力的结构
2.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原则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最早划分政体类型的是希罗多德,他
根据执政者人数把不同政体划分为君主政 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 政体问题,并提出了政体划分标准
统治者是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 统治者人数的多寡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4. 政体的分类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批判封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ppt课件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导论  ppt课件

评判:道德政治观体现了某种社会政治价值的取
向。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不
能现实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
盖了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不能深刻揭示
社会本质。
ppt课件
14
权谋政治观
• 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 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 特点。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 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 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 是君主掌握权势,术是驾御群 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 略和手段。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济 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 作用
ppt课件
23
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而政治则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 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 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73页)。
ppt课件
19
超自然政治观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认为,人 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 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 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 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 去天下。
ppt课件
20
中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约 1225年—1274年)《神学大全》 ,认 为“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 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1.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2.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ppt课件

《 政治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 政治学概论》复习考试资料
④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⑤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开展。
第三章
13.国家历史类型〔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国家的历史类型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根底决定的。
〔1〕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总揽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2〕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总揽广阔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的剥削形式。
〔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单项选择、简答、论述〕★★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方法: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
③理论联系实际;
④阶级分析;
⑤经济分析。
〔2〕政治学的常用具体研究方法
①历史研究法;
②制度研究法;
〔4〕狭义上: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开展规律等。
〔5〕广义上:政治学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研究同国家紧密相关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3.(宣言)的主要内容〔单项选择、简答、论述〕★★
〔2〕契约论:是近代西方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根本观点就是认为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产物。
〔3〕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制服,是人类群体之间使用暴力的结果。
9.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根本论断〔单项选择、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列宁〕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总揽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附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应当如何理解政治的内涵?答: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1)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主要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观。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乃至马克思那里,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

当代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学者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2)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一般都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观察政治,认为政治是市场缺陷的弥补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治活动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展开的一些计算和运筹过程,政治关系被等同为一种交换关系。

2、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1)社会学者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一般将政治关系、政治组织看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演进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或者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将政治视为社会高级器官及其活动,政治存在的意旨就在于维持社会的协调运转。

(2)社会视角下的政治也是一种功能化的政治,政治成了指向整个社会的社会功能之一。

3、法学视角下的政治(1)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成了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

(2)有的法学家认为作为现代政治核心所在的国家就是法律的产物,国家是位执行法律而设置的:有点法学家认为国家本身也只不过是一个法人,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相应意志及行为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4、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人类学研究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家的视角下,政治成了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政治具有自身的意义。

5、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在当代政治科学研究中,政治首先是被当做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来对待的。

至于到底什么才是政治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政治科学领域内部也同样有着一耳光刘辩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作为政治科学研究对象的政治也并不完全一样。

就狭义而言,当代的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

就广义而言,当代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多哦你都敢形式及其关系。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3国家机构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03国家机构
就其国家机构运行的主导价值来看,实际 否定和破坏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宣称的民意至 上原则
就其政治决策的主体来看,实际导致了政 治决策主体的变异
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
2. 对分权制衡原则的评析
就其政治决策的过程来看,政治决策成为 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权力之间讨价还价和政 治交易的游戏
就其政治决策的结果来看,常常严重歪曲 社会公共意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扭曲政治 决策的公共合理性
从纵向层级结构来看,各国法院体 系呈金字塔结构,分别设有初级法院、 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等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3. 司法机关
(2)司法机关的职权
第一,处理民事非诉讼性事务
第二,审理诉讼案件
第三,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是指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对 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行政法规、行政命 令以及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审查和判决
(1)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 系上,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其他国 家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
(2)在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之间 的关系方面,两者是不同权力职能的分工关系
(3)在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 系方面,既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充分发挥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是指执行立法机关制定和通 过的法律法案、推行国家政策的机关 (1)行政机关的类型 西方国家行政机关的类型主要有议 会制行政机关、总统制行政机关、半总 统制行政机关和委员会制行政机关
西方国家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2. 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的组织机构
中国的主要国家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工程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法国大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论•社会意识的综合性和相对独立性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流派的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类四、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概念的界定•阶级结构与阶级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内在动力和实现方式五、国家与政权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政权的定义和特征•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机器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六、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内涵的阐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七、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方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八、民主与法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民主和法治的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马克思主义对法治建设的指导原则九、国际关系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分析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和传承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以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 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依存于一定的 历史条件,与一定的阶级、国家关联在一起,所 以具有特定内容与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 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政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问题, 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 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 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对各种政治现象、政 治关系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围绕国家 现象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和规 律性,创立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的政治思 想理论,用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 人的全面发展
与宗教神学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结合, 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显著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法家、道家的政治思想对中国 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是 “仁”和“礼”
从道德教化、修身养性的角度阐 发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形式,构成了中 国古代正统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 颁布,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制度和 政权组织形式,把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 会的政体制度,确立为根本政治制 度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政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 层建筑
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 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 等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 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经济对政治具有决 定性作用
“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 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
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其本质,不可避免地集中 到国家政权问题上 有关国家政权、国家管理的所有问题,都是 政治的重要内容
政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4. 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 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政治生活同其他社会生活一样,具有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探索政治规律的过程,就是揭示政治现象的 本质性联系的过程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经济—政治分析方法,是从经济关系入 手来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一种具体方 法
社会经济的性质决定和制约着社会政治的性 质,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 根本动力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 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 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
为欧美资产阶级 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理 论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政治 学逐渐失去了资产阶级早期的革命锋芒, 日趋保守和庸俗化
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早期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期望通过诸如建立 社会公有、共同劳动的共和国等社会变革 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 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传入中国
《天演论》等西方政治学著作对近 代中国政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12月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开设“政治科”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一部 较早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统 地阐述政治学性质、概念和研究方法的 政治学著作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现象时,要重 点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阶级利益、阶级基础 和阶级关系,从而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阶级 本质
“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这种观点和方 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 现象的一把钥匙。” ——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重 点 教 材
政治学概论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导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的丰富发展 学习《政治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在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胜利和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 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在 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近代以来政治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 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 础和行动指南,逐步形成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法家政治思想主张以明令显 法和统治权术驾驭民众,厉行 “法治”和“霸道”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系
“法”、“术”、“势”相结合,是在中国 历史上有重要政治影响的君主专制政治学说的基 础内容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道家政治思想以“法自然” 为核心,在统治方法上主张“无 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以天道统摄人道, 达到一个人人处于自化、自正、自富、 自朴的理想社会境界
矛盾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观察各种 政治现象,正确认识存在于政治关系和政治 体系中的矛盾,进而科学分析矛盾,把握矛 盾的本质及发展方向,弄清政治运行的规律 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方法遵循客观性、 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政治的涵义
政治的涵义: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 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 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 家政权及其职能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 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在一般意义上,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 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2. 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和 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6)国际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 方法
古罗马的政治学研究把古 希腊的政治理论推进到一个应 用阶段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
“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 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的科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神学政治理论 君权神授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
早在夏、商、西周时期,中 国便出现了政治研究的萌芽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 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纲 领意义的重要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以 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的政治经济学 的伟大革命,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 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趋势,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奠定了完 备的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政治学理论,并把它与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指导中国 政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学理论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 革,使政治学研究逐渐摆脱了神 学的束缚,开始从人、人性、人 的历史和经验出发观察、解释社 会政治问题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 割据、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利 益要求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7、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研 究主要围绕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而展开
天赋人权说 社会契约论 分权制衡论 宪政民主论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期,中国政治学也进入了蓬勃发展 的新时期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政治学 进入了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的时期
在政治立场和学术取向上为资产 阶级政权辩护,或主张阶级调和、阶 级合作,竭力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 地位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政 治学发生了“行为主义革命”与“后 行为主义革命”
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排除了国家这一最 重要的政治学研究对象,对所处的现实政治制 度基本上采取维护态度,过分依赖技术方法和 手段的经验研究,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本质揭示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探究政治 现象产生及其发展的动因,阐明政治活动与 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揭示政治现象的 客观性和规律性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方法就是把政治现象放在它所 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加以分析和 研究
“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 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 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 怎样的。” ——列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