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孵化效果。
一、亲鱼培育(一)性成熟和性周期长江流域的雌鲤一般2龄,雄鲤1龄以上达性成熟。
一般3-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
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Ⅱ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Ⅳ期发展到第Ⅴ期。
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Ⅴ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3-4月;黄河流域为4~5月;东北地区为5-6月。
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二)雌雄鉴别1、雌鲤。
体形:背高、体宽、头小;胸腹鳍:光滑,没有或很少追星;腹部:成熟时膨大松软,外观饱满;生殖孔:较大,略红肿,凸出。
2、雄鲤。
体形:体狭长,头较大;胸腹鳍:生殖季节胸、腹鳍及鳃盖有追星;腹部:狭小而略硬,成熟时轻亚后腹部有精液流出;生殖孔:较小,略向内凹。
(三)亲鱼的选择和饲养雌鲤鱼应选择2龄以上、体重1公斤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5公斤左右。
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身体健康、强壮,体形好,活动力强而无伤。
来源以池塘饲养的为好。
亲鱼池面积一般为1-3亩,水深1.5米左右,每年要清塘一次。
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0-150公斤/亩,也可以混养少数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
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突然升高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混养一塘。
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天然饵料充足。
注意产卵前10-15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以利于性腺的发育。
二、自然产卵受精(一)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0.5-1亩较好,水深1-1.5米。
应选避风、向阳、淤泥少,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的池塘。
四大家鱼繁殖技术

四大家鱼繁殖技术
四大家鱼指的是鲤鱼、草鱼、鳙鱼和鳜鱼,在水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
下面是这四种鱼的繁殖技术:
1. 鲤鱼繁殖技术: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繁殖技术主要包括选育优良种鱼、控制水质、饵料管理、提供适宜的孵化环境、管理孵化水质、人工配种和育苗管理等。
鲤鱼可以通过人工选育和自然交配的方式繁殖。
2. 草鱼繁殖技术: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其繁殖技术包括鱼苗选种、放养管理、控制水质、肥料管理、饵料管理等。
草鱼一般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方式繁殖。
3. 鳙鱼繁殖技术:
鳙鱼是一种高产高效的养殖鱼类,其繁殖技术包括选种优良种鱼、控制水质、控制水温、饵料管理、人工授精、孵化水质管理等。
鳙鱼一般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方式繁殖。
4. 鳜鱼繁殖技术:
鳜鱼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类,其繁殖技术包括选种優良種魚、管理水质、饵料管理、温度控制、人工授精和孵化等。
鳜鱼一般采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的方式繁殖。
以上是四大家鱼的繁殖技术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技术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研究和实践。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受精卵孵化

2~8 囊胚 原肠 尾芽 心脏 出膜 血液循
发育 搏动 开始 环开始
mg/( h·1000 粒
) 0.272
mg/(g·h )
0.19
0.318 0.318 0.657 0.223 0.223 0.46
0.846 0.59
0.583 0.597
0.983 0.59
2、淋水孵化 将粘附鱼卵的鱼巢悬吊在室内或平铺在架子上,用 淋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孵化期间,室温保持在20~25℃。此法 能人为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湿度,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 度一致,减少水霉病感染,孵化不受天气变化影响等优点。当胚胎发 育到发眼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注意室内与水池温度 相差不超过5℃。
(4)清水机械脱粘法 将500 g的受精卵放入100~150 mL水中, 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带动羽毛,轻轻搅动1 min,再加入0.5 L水,并迅 速搅拌2~3 min,然后加入1.0~1.5 L水,继续搅动25~30 min,即 可将粘性脱去。此法可以避免脱粘剂颗粒对卵膜的损伤,从而减少水 霉病发生。
在胚胎发育早期,胚胎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此时流量不应过大,微悬浮即 可。达到眼点期后,流量可增大,使受精卵悬浮运动增强。在鱼苗孵化出膜时, 对流量变化更为敏感,应适当调小水流量。在确定水流量时,还应考虑鱼的种类 差异,有些鱼类可能对悬浮较为敏感。
4、光线 鱼类胚胎发育对光的反应具有遗传因素。因此,光线对不 同生态类群的鱼类胚胎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四)沉性卵的孵化(以虹鳟为例)
虹鳟的受精卵吸水膨胀后,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通常在孵化室 内进行,避免阳光直射。目前广泛采用孵化桶或平列槽(一种用玻璃 钢制成的仔鱼饲育槽,上口长3 m,宽0.42 m;底长2.98 m,宽0.42 m,后部有一直径为5 cm可上下活动调节槽内水位的排水管,槽内套6 个小槽,共可容纳仔鱼5~6万尾),根据孵化桶的大小,孵化密度介 于2万粒到10万粒鱼卵之间。孵化用水自下部流经全部鱼卵后从上部 溢出,每桶注水量4~7 L/min。孵化过程中,当明显出现眼点时应转 入平列槽,并人工拣除死卵。也可单独在孵化桶(图4-16)或平列槽 (图4-17)中孵化。水温在8~10℃时,30~35 d鱼苗孵出。整个孵 化期间均使鱼卵处于安静状态,并严格避免光照。
鲤鱼总结篇

鲤鱼总结篇引言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
它们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中,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
本文将对鲤鱼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养殖技术进行综述。
分类鲤鱼属于鲤科,科学名称为Cyprinidae。
该科下还有许多其他鱼类,如鳙鱼、草鱼等。
鲤鱼属于辐鳍鱼纲,硬骨鱼亚纲,鲤形目。
它们通常具有侧扁的身体和硬质的鳞片。
生态习性鲤鱼是群居鱼类,通常成群结队活动。
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尤其喜欢吃水生植物的叶子和茎。
鲤鱼在水中的活动范围广泛,从浅水区到深水区都有它们的踪迹。
鲤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水温和水质变化较大的环境中生存。
它们能忍受较低的氧气浓度,并能适应酸碱度较高或较低的水域。
繁殖方式鲤鱼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自然繁殖在自然环境中,鲤鱼的繁殖主要依靠产卵。
通常,在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春季,母鱼会选择合适的场所产卵,如河流的砂质河床或草坪下的泥土中。
一般情况下,一条成熟的鲤鱼可以产卵数千个。
受精后,卵会在水中孵化成为鱼苗。
人工繁殖对于鲤鱼的人工繁殖,一般采用制造人工产卵场来进行。
在人工产卵场中,会给予鲤鱼适宜的水温和饲料,以促进其繁殖。
当鱼苗孵化出来后,会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保持水质清洁、给予合适的饵料等。
人工繁殖可以控制鱼苗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可以提高出苗率。
因此,在鲤鱼的养殖中,人工繁殖一直被广泛采用。
养殖技术鲤鱼的养殖技术在近几十年有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水域选择选择水质适宜、水量充足的养殖水域非常重要。
通常,鲤鱼的养殖可以选择池塘、湖泊或河流等水域。
同时,要注意水域的稳定性和水质的监测。
饲料管理鲤鱼的饲料主要包括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
人工饲料的选择要注意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
天然饲料可以包括水生植物、小型动物等。
同时,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疾病预防鲤鱼的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鱼类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鲤鱼人工繁殖技术

立 春后 水温 回升 到 1 0℃以 上开 始设 食 台 定 点投 喂 。 常 用 的 饲料 品 种 有麦 芽 和 浸 泡 的糠 饼 、 饼 及 少量 菜叶 、 菜 嫩 草。 投喂 量 占鱼 体 重 的 3 5 , 体 数 量 应 以 天 气 、 温 、 %~ % 具 水
成 熟 。 天气 晴 好 , 如 水温 稳 定 在 1 8℃以上 晴 天 即 可催 产 。 催 产前 将塘 水 放 浅到 03m 左右 , . 使鲤 鱼 晒背 2 3h 具体 晒 背 ~ ,
鲤 鱼 属定 居 性 鱼 类 , 江河 、 泊 、 库 等 水 域 生 长 至 在 湖 水 性 成 熟 后 自然 产 卵 繁 殖 、 成 一 定 数 量 的 种 群 后 造 成 “ 形 近 亲” 交配 繁 殖 , 别 是 不 易干 涸 的水 面 , 致 商 品鱼 规 格 逐 特 导 渐 小 型化 , 市场 价格 低 、 济 效益 差 。 经 为解 决 这 一弊端 , 用 采 家 鱼人 工 繁 殖 操 作方 法 进 行 鲤 鱼 繁殖 取 得 明 显 效 果 。 鱼 在 卵数 量基 本 相等 ( 4万 粒 ) 饲 养 条件 相 同 的情 况下 , 工 约 、 人
鱼 作 为 亲 鱼 可 控 制 鲤 鱼 近 亲繁 殖 , 制 鲤 鱼 小 型 化 、 量 抑 质
鲤 亲 鱼 的雌 、 鉴 别 比 较 容 易 , 管 生 殖 或 非 生 殖 季 雄 不
差 、 格低 等弊 病 , 增加 一定 的经济 效益 和社 会 效益 。 价 可
季 节 性 体 形 腹 部
3 鲤 亲 鱼 的 饲 养 管 理
工控 制 条件 下 繁殖 。 巢 即成 为 鲤 鱼产 卵 的 重要 环 境条 件 , 鱼
31 专 塘 饲 养 .
鱼巢 设 置好 坏 , 直接 影 响鲤 鱼 产 卵 的效 果 。 制作 鱼 巢 的材 料
鲤鱼养殖的繁殖技术

鲤鱼养殖的繁殖技术鲤鱼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淡水鱼类,也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物种之一。
鲤鱼繁殖技术对于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鲤鱼养殖的繁殖技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鲤鱼的繁殖环境鲤鱼繁殖需要合适的水质环境,理想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温在20-25摄氏度之间,pH值在6.5-8.5之间,水中溶解氧含量高,无有害物质污染。
在鲤鱼的池塘养殖中,注意保持水质清澈,避免浑浊的水质影响鱼苗的孵化和生长。
二、鲤鱼的繁殖方式1. 人工授精鲤鱼的繁殖一般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
首先,选取健康、体型完整的雄性和雌性鲤鱼,分别将其放置于两个准备好的授精桶中。
然后,用棉签抹取雄性鲤鱼的精液,将其均匀地加入雌性鲤鱼的授精桶中,并轻轻搅拌,促使受精发生。
最后,将受精后的鱼卵倒入孵化箱中,并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待鱼苗孵化出来。
2. 自然繁殖自然条件下的鲤鱼繁殖一般发生在春季。
雄性鱼与雌性鱼自由交配,产卵后,雄鱼会在产卵地上产生精液,使卵受精。
然后,受精卵会附着在水生植物、石块或浮木上进行孵化,并在适当的水温下生长成鱼苗。
三、鲤鱼的孵化管理鲤鱼卵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孵化。
在孵化箱中,保持水温在23-25摄氏度,水质清洁并含有足够的氧气。
在孵化的初期,要注意提供合适的光照,以刺激鱼苗的正常生长。
同时,定期检查孵化箱中的水质指标,及时调整水质条件。
四、鲤鱼幼鱼的养殖管理当鱼苗孵化出来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以促进其生长和养殖业的效益。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管理方面:1. 合理投喂鲤鱼幼鱼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根据鱼苗的年龄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投喂方式。
同时,要注意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和浪费。
2.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水体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促进鱼苗的健康成长。
一般建议每周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塘总容量的10-20%。
3. 病害防控在鲤鱼养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鱼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
鲤鱼研究报告

鲤鱼研究报告《鲤鱼研究报告》一、引言鲤鱼(Carassius auratus)是鱼类中常见的淡水鱼,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本报告旨在系统地研究鲤鱼的生态习性、繁殖方式、饲养技术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二、生态习性1. 栖息地:鲤鱼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淡水湖泊、河流和人工池塘中;2. 饮食习性:鲤鱼是杂食性鱼类,以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为食;3. 行为特点:鲤鱼具有群居性,会形成鱼群并进行觅食、迁徙等行为。
三、繁殖方式1. 外部受精:鲤鱼属于外肥体生殖,雄鱼在产卵期会释放精子,雌鱼则产卵,一般在水草或底泥中进行受精;2. 孵化过程:鲤鱼的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幼鱼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并通过滤食来获取营养。
四、饲养技术1. 水质管理:鲤鱼对水质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氧气和pH值对其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2. 饲料选择:鲤鱼可以饲喂人工饲料、水生植物、动物性饲料等,应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3. 养殖环境:鲤鱼的养殖要求一定的水体深度、清洁度和适当的光照,同时要考虑鱼群的密度和生活空间。
五、对人类的影响1. 经济价值:鲤鱼是重要的养殖鱼类,可以提供鱼肉、鱼子和观赏价值,对农民和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贡献;2. 生态问题:鲤鱼的繁殖能力强,可能会对水体中的其他物种造成竞争压力,甚至造成生态平衡破坏;3. 科学研究:鲤鱼的研究可以为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且与其他鱼类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的进化和生态适应能力。
六、结论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深入研究鲤鱼的生态习性、繁殖方式和饲养技术有助于改进养殖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并且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养殖和利用鲤鱼的同时,需要平衡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鲤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83科研◎水产渔业笔者本人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亲自参与了各种鱼类的人工繁育、养殖,主要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鳜鱼、六须鲇、土鲶鱼、沟鲶、淡水白鲳以及黄颡鱼、江黄颡鱼等。
下面我就结合在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结一下鲤鱼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
1 生物学特性及市场前景这两种鱼都属于杂食性鱼类,即能够通过吞食和滤食方式来摄取食物,主要是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软体动物,以及农副产品如大麦、小麦、饼粨、玉米、麸糠,人工配合饲料。
鲤鱼一般个体在2-20斤,(淮南市窑河渔场曾经打捞上来60多斤的),鲫鱼一般个体在0.2-0.8斤,所产的卵均为粘性。
现在尤其农村的婚宴酒席上还用糖醋鲤鱼这道菜,送礼、过礼就更不用说了,鲫鱼也是一种上好的滋补品,尤其妇女在哺乳期或去看望病人也是常用的水产品之一,目前市场价格一般在8-10元/斤左右。
所以具有一定的养殖利润和市场空间。
2 繁殖技术2.1 亲鱼选择2.1.1 时间选择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即4月中上旬,当水温高于16℃,并且连续几天是晴好天气就可以做繁殖了。
2.1.2 亲鱼挑选雌鱼个体在4斤以上,雄鱼个体在2斤以上,按1:1.5的比例,在繁殖季节雌鱼外观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翻转鱼体可见腹部凹陷,生殖孔红润,轻压可见有少量灰黄色卵粒;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
2.2 人工催产2.2.1 催产剂的选用常用的催产剂有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LHRH-A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鱼类脑垂体(PG )。
常用的计量是每公斤鱼重使用LRH-A40-50微克、或HCG1600-2000国际单位、或PG5-6毫克,生产上一般都是二种以上激素搭配使用效果比较好,雄鱼的剂量减半。
2.2.2 溶液的配置方法首先要了解溶质、溶剂、溶液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激素是溶质,生理盐水是溶剂,溶液就是配好的注射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
(1)性成熟和性周期
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
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
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
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
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
质强壮、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
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
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
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
(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
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
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
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
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2)鱼巢的制作和设置
鲤鱼是产黏性卵,需要有附着物以便受精卵粘附上面
发育。
通常将人工设置的供卵附着物称为鱼巢。
扎制鱼巢的天然材料,只要质地柔软,纤细须多,在水中易散开不易腐烂的均可应用。
生产上常用的是杨柳树的根系,因其在河边生长,杨柳树根系作鱼巢为最理想,制作一次可反复使用多次。
近几年,又用人造纤维制造的60目筛绢制作的鱼巢更加经久耐用。
鱼巢材料经消毒处理扎制成束片,大小适合。
然后将其系在细竹节或树系上。
常见的设置方式有悬吊式和平列式。
一般鱼巢布置在离池塘岸1.2米,或池塘中间可架起井字架悬吊鱼巢,使鱼巢沉入水下15-20厘米,并使鱼巢呈漂浮状态。
管理时根据卵巢情况注意鱼巢的及时换取。
(3)组配产卵
鲤鱼在一般河流、湖泊、外荡、池塘中均能自然产卵,当春季水温升高到18℃以上,即开始产卵繁殖。
雌雄分养的亲鱼需要并池配组,宜在晴暖无风,或随后初晴的天气,选择成熟较好的雌雄亲鱼,按1 :1比例配对,并入产卵池产卵。
一般午夜开始到翌日早晨5:00-9:00之间产卵最盛,至中午停止。
3.人工授精
当自然产卵因天气影。
向产卵不正常,拖延时间太长时,通过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可以促使卵子成熟,产卵多,出苗数整齐。
鲤鱼对催产激素的剂量要求不是很严
格,脑垂体、绒毛膜激素和类似物对鲤鱼的催产都是有效的。
雌鱼的注射剂量垂体4-10毫克/千克,或绒毛膜激素1500-2 000国际单位/千克或释放激素类似物35-100微克/千克,也可以取两种激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雄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均采用1次注射法。
注射的配制和注射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
注射时间:一般在下午15:00-16:00时进行,注射完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冲水1-2小时,放入鱼巢等,一般当晚或次日清晨就能产卵。
催产后让其自产但也可进行人工授精,鲤卵未遇水不呈黏性,一般采用干法授精。
先将亲鱼体表擦干,挤卵入盒,随即将精液挤于卵子上面,用羽毛轻轻搅拌,使精卵充分接触,加微量的水使其受精,将受精均匀地撒在预先放在浅水中鱼巢上孵化。
4.孵化
(1)池塘孵化
其实就是通过催产后,让其在池塘自产。
自产后鱼卵的鱼巢再放入池中水面下10厘米并固定,每亩水面放25万-30万粒卵左右,若以50%-60%成活率计算,每亩鱼苗的低密度达12.5万-15万尾,高密度可达15万-18万尾。
当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出,此时幼嫩苗大部分时间附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直至鱼苗能远
离鱼巢在池塘中走动游泳觅食时,才能去掉鱼巢以防出苗率降低。
(2)淋化孵化
将看卵的鱼巢放在室内悬吊或平铺在架子上,用不停留喷水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
此法被认为是一种控制孵化时室内温度,仔细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具有孵化速度一致,减少水霉危害和孵化不受气象变化影响等优点。
当胚胎发育到发配期时,应立即将鱼巢移到孵化池内孵化,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室内与室外水池中水温度相差不能超过5℃。
如果在天气变化比较异常时,更应该掌握好时间、水温等系列性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生产实践中运用极少。
(3)脱黏流水孵化
鲤鱼的黏性卵在人工授精后,其黏性降低,再用亲鱼的孵化设备进行流水孵化。
采用该方法可以避免敌害的侵袭,在水环境优越的繁育场,可大规模地生产而不用制作鱼巢,节约材料和人工等费用,从而达到节本的目的。
①泥浆脱黏法:实际先用黄泥土合成稀泥浆水,一般是水中加10-20%的黄泥,经40目网布过滤,将受精卵缓慢倒入泥浆中,不停地翻动泥浆水2-3分钟即可,将脱黏后的卵移入网箱中洗去泥浆,即可放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
②滑石粉脱黏法:将100克滑石粉即硅酸镁再加20-25
克食盐溶于10升水中,搅拌成混合悬浮液,即可用来脱黏鲤鱼卵粒1-1.5千克。
操作时一面向悬浮液中慢慢倒卵,一面用羽毛轻轻搅动,经半小时后,受精卵呈分散颗粒状,漂洗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流水孵化。
(责任编辑:会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