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_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_张佳佳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

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如何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保持心理的健康和适应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索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机制,并提供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和应对能力。
什么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或创伤时,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通过适当的应对方式从中恢复和成长的能力。
心理弹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缓解压力,并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学生作为正在经历转变和成长期的群体,经常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心理压力。
首先,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是最直接和显著的。
大学生需要在各种科目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要求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同时,社交压力也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来自同学、室友等方面的人际关系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困扰。
此外,就业和未来发展问题也是大学生常常担心的事情。
这些种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应对,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弹性培养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来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比如,他们可以试着将困难视为挑战,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
同时,要尽量关注积极向上的事情和身边美好的事物。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安慰。
大学生可以主动与他人交流,参加社团活动或志愿者工作来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与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建立友谊。
培养适度的心理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可以激发个人潜能和动力,但过度压力却会造成紧张和焦虑。
因此,大学生需要合理评估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并合理调整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采取的策略。
学会有效应对有效应对困境、挫折和创伤是培养心理弹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
这些压力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紧密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相关解决方案。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和意义心理弹性,也被称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迅速从困境中恢复与适应的能力。
心理弹性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好地适应和调整自己,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境。
弹性心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的相关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压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有可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更能从困境中恢复,更有能力应对压力。
一项研究发现,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能够灵活应对挑战和逆境,他们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并采取主动的解决策略。
相比之下,心理弹性较低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挫败和无助,他们常常采取消极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压力。
另外一项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情绪稳定性密切相关。
心理弹性较高的大学生更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并在面对挑战时更坚定地追求目标。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措施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于他们应对压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
1.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2.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弹性。
3. 发展应对策略:培养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策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逆境。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研究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困难或压力时,在保持稳定情绪的能力同时保持积极心态并适应变化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课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等多重压力,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增强应对困境的能力。
一、定义与特征1.1 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能够迅速适应、恢复和维持心理平衡的能力。
它表现在个体具备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自我调节能力优秀、适应能力强等方面。
1.2 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征大学生心理弹性具有以下特征:(1)情绪调节能力强:能够从负面情绪中迅速恢复,保持平静乐观的心态。
(2)积极应对挑战:面对困难和阻碍时,能够寻找解决办法并勇于面对,不轻易放弃。
(3)适应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和新情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4)寻求支持和资源:懂得与他人交流并互相支持,善于利用资源解决问题。
二、心理弹性与大学生发展2.1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弹性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各种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其次,心理弹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此外,心理弹性还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自尊心、自信心等;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等。
理解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三、大学生心理应对策略3.1 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大学生应培养积极的心理态度,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制定目标、制定计划、态度积极等方式来保持积极心态,增强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

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负担,还要在社交、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选择和决策。
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自我认同等方面,而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分析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源,然后探讨这些压力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提升心理弹性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情绪的稳定,并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二、大学生的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源于学业,还涉及到人际关系、未来规划、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压力来源。
大学生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学习内容,同时还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
人际关系压力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社交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老师、室友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
未来规划压力也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之一。
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定位,包括选择专业、制定职业规划等。
这些决策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因此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自我认知压力也是大学生常常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谢阳熙;范小庆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4(22)5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和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情绪智力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
结果①大学生压力知觉与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60,-0.50,-0.40;P<0.01);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33,0.38;P<0.01);②压力知觉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情绪智力、心理弹性起间接预测作用。
结论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分别在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压力知觉→情绪智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的路径也显著。
【总页数】3页(P697-699)
【作者】谢阳熙;范小庆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四川联合经济专修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4.2
【相关文献】
1.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高职大学生压力知觉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韧性的中介作用
3.正念减压训练对PIVAS护士知觉压力、不良
情绪、心理弹性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4.情绪智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5.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情绪、压力知觉和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

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与人际容纳的关系陈怡琳;张嘉江【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25)3【摘要】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家庭功能、自我和谐发展和人际容纳的现状及关系。
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对4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较低,自我和谐程度总得分为(93.04±13.423)分,高分组占26.02%,中间组占64.16%,低分组占9.82%;(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人际容纳与自我和谐间存在显著相关。
其中,感觉被他人容纳与家庭功能中的4个因子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153,P<0.05)。
人际容纳的2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几乎都有显著相关(r=0.142~0.453,P<0.01)。
家庭功能4个因子与自我和谐4个因子大多有显著相关(r=-0.096^-0.316,P<0.05);(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容纳他人的预测力最佳,解释量为20.5%。
结论:自我与经验的和谐对于人际容纳有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4页(P429-432)【作者】陈怡琳;张嘉江【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9【相关文献】1.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模型2.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3.大学生自我和谐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4.高年级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关系敏感与人际交往困扰的关系5.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阶段,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与挑战。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健康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认知、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良好状态,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压力和情境。
心理弹性则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能够积极而灵活地应对、适应和恢复的能力。
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课业负担、考试压力等学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2.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指个体从家庭、朋友、同学等社交关系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
良好的社交支持网络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3. 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和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之间存在关联。
例如,乐观、自信以及积极适应困境的人更容易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
4. 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弹性,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重要性1. 促进学业成功: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的提升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2. 改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对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弹性可以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质量。
3. 保护身心健康:大学生时期是心理疾病最易发生的时期之一。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弹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重要性,有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1.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本研究使用了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来评估被试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RSA量表包括33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研究中,全部被试的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
根据27的划界标准,对RSA量表进行排序,选取了高分组和低分组各27人。
这些被试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2. 心理弹性量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3]。
该量表包括33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信效度[10,11]。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
该量表包括3个因子共25个项目,同样采用5点计分,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
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测量美国普通人群及临床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12],在中国人群中的信效度也较好[13]。
根据这两个量表的得分,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了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筛选。
全部被试的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CD量表得分范围为4593。
以27为划界标准,对RSA量表和CD量表进行排序,分别选取RSA量表和CD量表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38人。
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3. 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本研究中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量表是由黄敏儿和郭德俊编制的。
该量表包括两个因子:宣泄调节和抑制调节,共包含24个项目。
被试者需要按照1“偶尔或无”到4“几乎总是”的4级评分标准进行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张佳佳1,李敏1,彭李1,韩爱华2,廖文君*(1.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2.91286部队门诊部,山东青岛266023)【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
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 =5.966,P =0.000)、内外向(t =3.903,P =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 =-3.036,P =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 =2.601,P =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 =2.003,P =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关键词】心理弹性;情绪面孔知觉;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11)03-0347-03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 ,Emotion Regulationand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ZHANG Jia-jia ,LI Min ,PENG Li ,HAN Ai-hua ,LIAO Wen-jun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ursing Colleg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was to research the resilience and personality,emotion regulation and affective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 (RSA),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were applied in this sur 鄄vey to 154college students,and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and low resilience group were tested for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task .Results:①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vent regulator (t =5.966,P =0.000)and extraversion (t =3.903,P =0.000),while lower in neuroticism (t =-3.036,%P =0.000);②Resilience have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nt regulator and extraversion,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euroticism;③Compared with the lower resilience group,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more often judged neutral faces to be happy in S-H task(t =2.601,P =0.012)and H-F task(t =2.003,P =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S task (t =-1.259,P =0.217).Conclusion:College students ’resilience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vent regulator,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the high resilience individuals may better cognitive and cope with certain difficult situations .【Key words 】Resilience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College students【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研“十一五”计划面上项目(06MA194);第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项目(2009XYY13);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 ,2009CE9038);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GJ-231)通讯作者:李敏*北京市丰台区东安街头条19号院卫生处Richardson [1]将心理弹性定义为:①在压力和逆境中能良好应对的能力,②能够从压力和逆境中得到积极的成长。
心理弹性已经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所关注,国内已有的研究重点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业压力的关系[2]等,较少涉及到人格特征和情绪。
国外研究认为,心理弹性与内外向人格特征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3,4]。
因此,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绪也是心理弹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正负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如何对心理弹性产生影响,也越来越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关注。
国内许多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相关[5]。
Cohn [6]等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积极情绪对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
Tugade [7]等认为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能够从压力事件或逆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
同时,国外的研究也关注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面对消极刺激时,个体可以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从而减少心理和生理上的情绪反应和情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19卷第3期·347·DOI:10.16128/ki.1005-3611.2011.03.022绪变化[8,9]。
因此,心理弹性较高的人能在复杂的压力和逆境中善于识别各种情境,调节情绪并能做出良好的应对。
而情境状态与人的面部表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认面部表情是识别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判断的第一步。
但是心理弹性较高的人与心理弹性较低的人在情绪面孔识别、情绪调节方式上是否有差异,目前国内还未有实验研究。
因此,研究心理弹性不同的个体在中性情绪面孔识别、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对认识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重庆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随机抽样,发放15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4份。
所有被试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良好,没有色盲,均为右利手,排除精神病和精神病家族史。
根据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共同筛选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各27人,进行中性情绪面孔反应偏向实验。
其中男生16人,年龄19.25(s=1.65)岁,女生38人,年龄19.28(s=1.29)岁。
具体筛选过程如下:全部被试RSA量表得分范围为71-132,CD量表得分范围为45-93。
以27%为划界标准,分别对RSA量表和CD量表进行排序,分别选取RSA量表和CD量表中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各38人,在两个量表中同时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即分别归为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
1.2工具本研究使用的心理测量问卷包括:①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3],包括33个项目,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进行5点计分。
该量表在国内大学生中有良好的的信效度[10,11]。
②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 编制的心理弹性问卷,包括3个因子共25个项目,从0“完全不是这样”到4“几乎总是这样”进行5点计分。
该量表能够有效地测量美国普通人群及临床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12],在中国人群中信效度也较好[13]。
③情绪调节方式量表,采用黄敏儿、郭德俊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包括两个因子宣泄调节和抑制调节共24个项目,按照1“偶尔或无”到4“几乎总是”进行4级评分。
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龚耀先修订,选用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
1.3方法1.3.1研究材料采用罗跃嘉[14]编制的中国情绪刺激图片分类系统中的情绪面孔图片共120张,其中,中性面孔30张,高兴面孔30张,悲伤面孔30张,恐惧面孔30张。
把所有的面孔都制成同样大小(约26×300像素,接近9×10厘米)。
所有实验材料采用E-Prime软件编程呈现。
1.3.2研究范式采用Arce在测量中性面孔知觉实验中的实验范式:面孔识别任务(Explicit Morphed Faces Task),研究被试在不同情绪面孔(高兴、悲伤、恐惧)影响下对中性面孔的认知识别偏向。
总共包括3个实验:悲伤—高兴(S-H)任务、高兴—恐惧(H-F)任务、恐惧—悲伤(F-S)任务,每个任务呈现90张图片(包括两种情绪面孔和中性面孔各30张图片),记录被试在每个任务中对中性面孔的识别偏向,以“1”或“0”记录被试的反应。
指导语:“你将在屏幕上看到一张面孔,如图所示。
你需要判断这张面孔是悲伤或快乐(恐惧或悲伤,快乐或恐惧)。
1.3.3计分方法将被试的反应结果转换成标准化的计分方式,具体如下:①在悲伤—高兴(S-H)任务、高兴—恐惧(H-F)任务中,统计被试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的图片的百分比,以此作为被试在该项实验中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