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好神仙术,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方士栾大由 栾成侯丁义介绍得见武帝,自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 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武帝信以为真,封他为五利 将军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
D 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经济上: 1.统一铸币 (五铢钱)2.盐铁官营
3、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三、作用: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P55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版图拓展。 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强化中央权力有什么关系?
《汉武帝》 宋 .释智圆 酷矣秦皇灭,荒哉汉武还。 将军封五利,神药访三山。 重色为金屋,穷兵过玉关。 岂知尧舜道,千古在人间。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
B 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
理。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的盐
D 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 汉武帝
随堂训练
4、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 府是 ( B )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作用:增强了中央财力
补充说明:
军事上:反击匈奴 ①河套战役,卫青率兵夺回河套, ②河西战役,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 ③漠北战役,卫青、霍去病进击漠北,大败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一、条件(客观、主观)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 2、建立刺史制度
二、
措 施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立太学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的社会状况
材料2:—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
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
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内忧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页58

材料3:—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冒顿(mò
内容
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汉高祖时期 ②释放奴婢,免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结果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 稳定下来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 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 国力增强;
3、政治上:(3)设立刺史制度
皇帝 (中央)
监督和检举京师
地 方
司隶校尉 百官以及皇族的举止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凉 幽 冀 益 青交 荆 豫 兖徐 杨并司 州 州 州 州 州州 州 州 州州 州州隶
负责监督地方官吏、豪 强及其子弟
西汉·十三州部示意图
3、政治上:(4)确立察举制(选官制度)
dú)单于的率领下,并不断南下袭扰。
外患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页60

二、威加海内: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历史名词解释—“大一统”
“大一统”不同于地域上的“大 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 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
—《史记·匈奴列传》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作用: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活动三:阅读课文第三子目第2段,找出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作用,并在课本上划下来。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经济问题
措施
私人铸币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富豪唯利是图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把儒家 思想,加入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儒 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他提出“天人感应”, 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 人民,人民必须服从皇帝的统治。深得武帝赞 赏。
董仲舒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活动二:阅读课本第二子目,找出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作用。
汉武帝一系列巩固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 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秦皇汉武大一统措施比较
秦始皇 开创
汉武帝 巩固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主要贡献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
①统一文字(小篆) ②焚书坑儒 ①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 ②北击匈奴,修长城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反映了汉代农业的发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汉高祖时期:国力疲弱,不得不 向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文帝、景帝时期,西汉出现“文 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
四、北击匈奴
活动四:阅读课本第四子目, 找出北击匈奴的时间、将领、战役、作用。
利:思有想利上于:统罢一黜思百想家、,尊稳崇定儒国术家政局的作用。 儒家经典五经
01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0弊2:在但长是安兴也办结太束学,了以战儒家国的以五经来为百教家材,争培鸣养儒的学学人才术;儒繁士荣进入局各面级,政权独机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西汉的耧lóu车 耦ǒu犁
军事烦恼
朕很是烦恼
冒顿单于 [mò dú chán yú]
汉初时期 汉匈关系
方式: 和亲
原因: 西汉初国力疲弱
结果: 未能阻止匈奴南下
汉武帝解烦之措
方式:“北击匈奴” 原因: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卫青征战形象
霍去病雕像
①河南之战 ②漠南之战 ③河西之战
卫青 前127年
“铢”是古代 一种重量单位, 一两的二十四 分之一为一铢。
解烦之措
目的: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 把铸币权经营权收 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
4
①治理黄河,开凿灌 溉渠; ②推广新技术(赵过 发明耧车); ③推广铁器。
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北 击匈奴
西汉王 朝进入 鼎盛时 期
课堂练习
1.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___C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2. 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
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A___
目标导航
1. 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 2. 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巩固“大
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政治烦恼 思想烦恼 经济烦恼 军事烦恼
汉武帝很烦恼
如何解 烦呢?
政治烦恼
诸侯王势力强大,反抗 朝廷派来官吏甚至叛乱。 严重威胁到中央
天子
西周的宗法制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5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5张PPT)

大一统:地域、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 大统一:地域上的统一。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 .....
西
汉 休养生息

立汉 汉 汉 高文景 祖帝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40年
公元前 87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背景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时间4分钟。
要史论结合,从材料中概括观点。5人上 探究一:汉武帝即位后,他将面临的危机有台哪展些示?,结1人合讲下解列,材3料人,板概书括,答1案人。计分。
③刺史制度
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② 兴办太学
①中央收回铸币权,铸造 五铢钱 ②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
北击匈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经济大一统
材料: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汉书·食货志》
(译文:百姓的赋税没有增加,而国库里的钱越来越多)
问题:根据材料思考汉武帝采取经济措施后,有何作用?
刘彻即位时郡国数量图
刘彻晚年郡国数量图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化整为零,个个击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政治大一统
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视,大大加强了中央对
地方的刺控史制制。度示意图
皇帝
刺史职责:监督地方
全国划分为 “十三”州部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刺 史 史 史 史 史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史
不佐(帮助)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盐,积聚大量财富,
----《史记·平准书》
社会矛盾尖锐。(控 制国家经济命脉)
军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B 2D 3A 4B 5D
6A 7D 8B 9A 10 见习题
答案呈现
1. 【河北石家庄期中】下面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B ) A. “削藩”——汉景帝 B. “推恩令”——汉武帝 C. 休养生息——汉武帝 D. 分封制——周武王
2. 【河北邯郸期末】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汉武帝的
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8. 【河北石家庄期中】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的
酎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作祭祀用)成色不好
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其爵位,被夺爵者达106人,占
当时列侯的半数。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掠夺贡金
D. 增加国库收入
【点拨】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词是 “根本目的”。据材料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酎金”成 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剥夺诸侯王的爵位,根本目 的是借此打击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百家讲坛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由材料三“要讲到正面的现实,首先表现为当时 社会经济的繁荣……整个社会呈现出社会安定、政治清 明……”可知,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历史条件、具 体措施(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历史影响等,以 此作答即可。如:社会经济繁荣,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准 备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大一统局面的
【答案】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影响:焚书坑 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 成莫大的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 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 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3.12+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转运使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锦衣卫
3.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4)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巩固“大一统”局
C 面,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其中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 )
A.统一文字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
4. (2024·四川凉山·2)观察分析如图,此柱状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着什么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 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 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 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 溢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贰·破财政之难 布经济之新
——盐铁专卖
二、经济上:推动经济发展
(一)汉武帝时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 ·原因: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 修水利。 ·表现: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 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 种速度。
B 问题( )
A.经济问题 B.王国问题 C.税收问题 D.边疆问题
相关史事
西汉建立后,刘邦继续实行郡县制, 为巩固统治,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实行 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 封地内可以任免官更,收取租税,铸造钱 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汉景帝接受 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 归中央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 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 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 叛乱被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 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一、政治上:削弱地方势力
(二)措施: ①实施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yǎn)的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 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1张PPT)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1张PPT)

大 一 统
3.儒士进入官僚队伍 1.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经济: 2.盐铁官营
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注重农业生产
施 1.匈奴统一蒙古草原
军事:2.汉武帝组建强大骑兵反击匈奴
3.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实 现政治上的大一 统。
实现了思想上的 大一统
实现了经济上的 大一统
实现了军事上 的大一统
课堂达标
1、史载:“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折骄奢
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材料中反映出西汉初年( ) B
A、中央完全丧失对诸侯的控制
B、诸侯王势力强大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确实制度
2、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15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
刺史主要负责( ) A、行政事务 B、监察事务
速了秦朝的灭亡
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三、经济上:盐铁专卖
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 ——《汉书》
材料二:汉初允许私人铸币,文景时最大的货币供应商是吴王刘濞和蜀郡的 邓通,两人因此巨富。 材料三:汉初的8位富豪中,有4位都是冶铁业者,其余分别从事流通业、粮 食业、种植业和金融业。官员和商人结成交易同盟,牟取利益。
四、军事上:北击匈奴 2、漠北战役 时间: 公元前119年 人物: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 特点:主动出击(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 结果: 大获全胜
影响: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课堂小结 1.颁布“推恩令”
汉 武
政治:23.. 的
思想:12..“ 兴罢办黜太百学家,,教尊授崇儒儒家术经” 典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利: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过渡语:“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在行政方面采取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而盐铁专卖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
板块三 盐铁专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分析
汉武帝像:汉武帝即刘彻。采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主父偃计,行“推恩令”;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令张骞通西域;铸五铢钱,规定盐铁官营。他统治时,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汉武帝以其文治武功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位明君。
史料积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过渡语: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和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选中了儒学中的忠君守礼思想,把儒家思想放到正统地位。
板块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
武帝:众爱卿,王国对中央威胁已解除,天下太平啊!
(2)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思想,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汉武帝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
(3)你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这一思想?
答案:(1)儒家思想。董仲舒。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将儒学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知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4.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统一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板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当堂达标
1.汉朝,颁布“推恩令”的帝王是(C)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官吏是(B)
A.锦衣卫B.刺史C.太尉D.节度使
3.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C)
A.东周B.秦朝C.西汉D.东汉
教材图
(4)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1)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威胁朝廷,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教学内容
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入
导入:(情境式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观赏纪录片《大汉王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汉武帝将开创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一起去感受这位帝王的丰功伟绩。
课堂探究
材料 “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史记·货殖列传》
(1)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话,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答案:(1)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强调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汉书·董仲舒传》
教学反思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结束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主要包括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板块一 “推恩令”的实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期,封建国家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其中之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1)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他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
(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
(3)这一措施妙在何处?
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不利。
武帝(大怒):是谁敢毁谤朕!?
大臣:还不是那些受诸子百家影响的学者嘛。
武帝:唉。众爱卿可否给朕出个主意,我朝统一用什么思想来教化国民,达到长治久安呢?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1)结合所学分析对话篇中汉武帝是“用什么思想来教化国民”的?这一思想是谁提出的?他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
(3)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
(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