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讲解学习
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放坡系数及工作面宽度的确定1.放坡不管是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土方,在施工时为了防止土壁坍塌都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如放坡、支挡板或打护坡桩。
放坡是施工中较常用的一种措施。
当土方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上口开挖宽度增大,将土壁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防止土壁坍塌,在土方工程中称为放坡。
(1)放坡起点。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土壤边壁直立不加支撑开挖的最大深度。
放坡起点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的放坡起点进行了综合取定,详见表5―2。
(2)放坡系数。
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时,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故称K为坡度系数。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等在各种情况下的坡度系数进行了综合取定,供预算编制时使用。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2)挖圆形地坑放坡算式:V=1/3πH(R12+R22+RlR2)式中:V一挖土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度(米)R1一坑底半径(米)R2一坑上口半径,R2=R1十KH(米)K一坡度系数土方放坡计算公式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二、挖沟槽:1. 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 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1)H1+(a+2c)H2}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放坡系数承台计算公式1. 【AB+ab+(A+a)(B+b)】*h2/6+ABh11.基坑土方量计算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H=地坑深虔度米);B1=基础长度(米)B2==基础宽度(米)C=工作面宽度(米)K=坡度系数1/3K2H3=角锥体体积。
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放坡系数及工作面宽度的确定1.放坡不管是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土方,在施工时为了防止土壁坍塌都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如放坡、支挡板或打护坡桩。
放坡是施工中较常用的一种措施。
当土方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上口开挖宽度增大,将土壁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防止土壁坍塌,在土方工程中称为放坡。
(1)放坡起点。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土壤边壁直立不加支撑开挖的最大深度。
放坡起点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的放坡起点进行了综合取定,详见表5―2。
(2)放坡系数。
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时,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 与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故称K为坡度系数。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等在各种情况下的坡度系数进行了综合取定,供预算编制时使用。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 b 与基高 h 之比,即 m=b/h 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 lm 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 1.01m~2.00m,按 1:0.5 放坡; (3)挖土深度在 2.01m~4.00m,按 1:0.7 放坡; (4)挖土深度在 4.01m~5.00m,按 1:1 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 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 ,如遇不同土壤类别 ,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 ,只是通用规则 ,根据 2009 年新规范 讲义: 土类单一土质时 ,普通土(一二类 )开挖深度大于 1.2 米开始放坡 (K=0.50), 坚土(三四类 )开挖深度大于 1.7 米开始放坡 (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 ,开挖深度大于 1.5 米开始放坡 ,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 放坡系数 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 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土壤类 别
一、二 类土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
四类土
放坡深度规定 (m)
超过 1.20
超过 1.50
超过 2.00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
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
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土方放坡系数(m):放坡系数及工作面宽度的确定1.放坡不管是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土方,在施工时为了防止土壁坍塌都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如放坡、支挡板或打护坡桩。
放坡是施工中较常用的一种措施。
当土方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上口开挖宽度增大,将土壁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防止土壁坍塌,在土方工程中称为放坡。
(1)放坡起点。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土壤边壁直立不加支撑开挖的最大深度。
放坡起点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的放坡起点进行了综合取定,详见表5―2。
(2)放坡系数。
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时,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 与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故称K为坡度系数。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等在各种情况下的坡度系数进行了综合取定,供预算编制时使用。
例5―1 已知开挖深度H=2.2m,槽底宽度A=2.0m,土质为三类土,采用人工开挖。
试确定上口开挖宽度是多少[解] 查表5―2知,三类土放坡起点深度h=1.5m,人工挖土的坡度系数k=0.33。
由于开挖深度(H)大于放坡起点深度(h),故采取放坡开挖。
每边边坡宽度: B=K×H=0.33×2.2=0.73(m)故,上口开宽度为: A′=A+2B=2.0+2×0.73=3.46(m)例5―2 已知某基坑开挖深度H=10m。
其中表层土为一、二类土,厚h1=2m,中层土为三类土,厚h2=5m,下层土为四类土,厚h3=3m。
采用正铲挖土机在坑底开挖,试确定其坡度系数。
[解] 对于这种在同一坑内有三种不同类别土壤的情况,根据综合基价的规定“在同一槽、坑或沟内如遇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放坡起点、放坡系数、依不同土壤厚度加权平均计算其放坡系数”。
一、二类土坡度系数k1=0.33 三类土坡度系数k2=0.25 四类土坡度系数k3=0.10 故综合坡度系数:2.工作面根据基础施工的需要,挖土时按基础垫层的双向尺寸向周边放出一定范围的操作面积,作为工人施工时的操作空间,这个单边放出的宽度,就称为工作面。
放坡系数挖土方计算公式

放坡系数挖土方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和工程计算中,放坡系数挖土方计算公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家伙。
就像我们做饭得知道放多少盐一样,搞工程得清楚这挖土方该怎么算。
咱先来说说啥是放坡系数。
简单讲,放坡系数就是为了保证挖土时土壁的稳定,不让它塌下来,在挖土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要把土壁修成斜坡的那个比例。
比如说,放坡系数是 0.5,挖土深度是 3 米,那放坡的宽度就是 3×0.5 = 1.5 米。
那放坡系数挖土方的计算公式是啥呢?一般来说,是这样的:V = (A + KH)×(B + KH)× H + 1/3K²H³。
这里面,V 代表挖土方的体积,A 和 B 分别是基础的长和宽,H 是挖土深度,K 就是放坡系数。
给您举个例子吧,就说咱盖一个小房子,房子基础的长是 10 米,宽是 8 米,挖土深度要 4 米,放坡系数定的是 0.3。
那按照公式来算,挖土方的体积 V 就等于(10 + 0.3×4)×(8 + 0.3×4)× 4 + 1/3×0.3²×4³。
这一算可得仔细喽,一个数弄错了,那结果可就差大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师傅去一个工地,就因为一个小徒弟计算放坡系数挖土方的时候,把放坡系数给弄错了,结果挖出来的土方量跟实际需要的差了好多。
当时那个工头可生气了,把那小徒弟狠狠地训了一顿。
小徒弟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我师傅赶忙过去安慰,又重新仔细算了一遍,才把问题解决了。
在实际操作中,这放坡系数的确定也不是随便定的,得考虑好多因素呢。
比如说土的类别,是砂土还是黏土;还有挖土的方法,是人工挖还是机械挖;再就是施工环境,周围有没有建筑物、地下管线啥的。
这些都能影响放坡系数的大小。
而且啊,这计算公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还得做一些调整和优化。
比如说,如果挖土的地方地下水位比较高,那还得考虑排水的问题,这也会对挖土方的计算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方放坡系数
土方放坡系数(m):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如遇不同土壤类别,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放坡系数及工作面宽度的确定
1.放坡不管是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土方,在施工时为了防止土壁坍塌都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如放坡、支挡板或打护坡桩。
放坡是施工中较常用的一种措施。
当土方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上口开挖宽度增大,将土壁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防止土壁坍塌,在土方工程中称为放坡。
(1)放坡起点。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土壤边壁直立不加支撑开挖的最大深度。
放坡起点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的放坡起点进行了综合取定,详见表5―2。
(2)放坡系数。
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时,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故称K为坡度系数。
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等在各种情况下的坡度系数进行了综合取定,供预算编制时使用。
例5―1 已知开挖深度H=2.2m,槽底宽度A=2.0m,土质为三类土,采用人工开挖。
试确定上口开挖宽度是多少
[解] 查表5―2知,三类土放坡起点深度h=1.5m,人工挖土的坡度系数k=0.33。
由于开挖深度(H)大于放坡起点深度(h),故采取放坡开挖。
每边边坡宽度: B=K×H=0.33×2.2=0.73(m)故,上口开宽度为: A′=A+2B=2.0+2×0.73=3.46(m)
例5―2 已知某基坑开挖深度H=10m。
其中表层土为一、二类土,厚h1=2m,中层土为三类土,厚h2=5m,下层土为四类土,厚h3=3m。
采用正铲挖土机在坑底开挖,试确定其坡度系数。
[解] 对于这种在同一坑内有三种不同类别土壤的情况,根据综合基价的规定“在同一槽、坑或沟内如遇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放坡起点、放坡系数、依不同
土壤厚度加权平均计算其放坡系数”。
一、二类土坡度系数k1=0.33 三类土坡度系数k2=0.25 四类土坡度系数k3=0.10 故综合坡度系数:
2.工作面根据基础施工的需要,挖土时按基础垫层的双向尺寸向周边放出一定范围的操作面积,作为工人施工时的操作空间,这个单边放出的宽度,就称为工作面。
基础工程施工时所需要增设的工作面,应根据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
但在编制预算时,则应按下列规定计算:①砖基础每边增加工作面20cm;②浆砌毛石、条石基础每边增加工作面15cm;③混凝土基础或垫层需支模板时,每边增加工作面30cm;④基础垂直面做防水层时,每边增加工作面80cm(防水层面)。
3.有关说明
(1)当开挖深度超过放坡起点深度时,可以采用放坡开挖,也可以采用支挡土板开挖或采取其它的支护措施。
编制预算时应根据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规定选定,如果施工组织设计无规定,则均应按放坡开挖编制预算。
(2)综合基价内所列的放坡起点、坡度系数、工作面,仅作为编制预算时计算土方工程量使用。
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的土质情况和挖土深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坡和设置工作面,以保证施工安全和操作要求。
实际施工中无论是否放坡,无论放坡系数多少,均按综合基价内的放坡系数计算工程量,不得调整。
综合基价与实际工作面差异所发生的土方量差,亦不允许调整。
(3)当预算内计算了放坡工程量后,实际施工中由于边坡坡度不足所造成的边坡塌方,其经济损失应由承包商承担,工程合同工期也不得顺延;发生的边坡小面积支挡土板,也不得套用支挡土板综合基价,其费用由承包商承担。
(4)当开挖深度超过放坡起点深度、而实际施工中某边土壁又无法采用放坡施工(如:与原有建筑物或道路相临一侧的开挖、稳定性较差的杂填土层的开挖等),确需采用支挡土板开挖时,必须有相应的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可按支挡土板开挖编制预算。
否则,不论实际是否需要采用支挡土板开挖,均按放坡开挖编制预算,支挡土板所用工料不得列入工程预算。
(5)计算支挡土板开挖的挖土工程量时,按图示槽、坑底宽度尺寸每边各加工作面10cm计算。
这10cm为支挡土板所占宽度。
(6)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护坡桩或其他方法支护时,不得再按放坡或支挡土板开挖编制预算。
但打护坡桩或其他支护应另列项目计算。
计算公式
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体: 底面面积×高÷3
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3/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
(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计算公式:
V:(B1+2C+KH)×(B2+2C+KH)×H+1/3K2H3式中:
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虔度米);
B1=基础长度(米)
B2==基础宽度(米)
C=工作面宽度(米)
K=坡度系数
1/3K2H3=角锥体体积。
(2)挖圆形地坑放坡
算式:
V=1/3πH(R12+R22+RlR2)
式中:V一挖土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度(米)
R1一坑底半径(米)
R2一坑上口半径,R2=R1十KH(米)
K一坡度系数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
S=S底+2*L外+16
二、挖沟槽:
1. 垫层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垫层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
圆形: V=∏/3*h*(R2+Rr+r2)
放坡系数
承台计算公式
1. 【AB+ab+(A+a)(B+b)】*h2/6+ABh1
1.基坑土方量计算
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独立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
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 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
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
V=H(B+mH)L (3)
式中V——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H——基槽深度(m);
B——基槽槽底宽度(m);
L——该段基槽长度(m);
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
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Vi=(1÷6)Li(Ai1+4Aoi+Ai2)(4)
式中Vi——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Li——该段基槽长度(m);
Ai1、Ai2——该段基槽两端横截面面积(m2);
Aoi——该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积(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