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磷元素含量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

土壤氮磷钾含量标准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对于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标准。

对于氮元素来说,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在0.1%以上为高,0.08%-0.1%为中等,0.06%-0.08%为低,低于0.06%为极低。

对于磷元素来说,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在0.2%以上为高,0.15%-0.2%为中等,0.1%-0.15%为低,低于0.1%为极低。

对于钾元素来说,土壤中的全钾含量在0.3%以上为高,0.2%-0.3%为中等,0.1%-0.2%为低,低于0.1%为极低。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因素。

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受到土壤类型、施肥量、作物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氮磷钾的含量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进行合理施肥,以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作物的种类和生长期也会对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有所影响,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再者,我们需要关注土壤中氮磷钾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试剂对土壤中的氮磷钾进行提取和测定,常用的提取剂包括盐酸、硫酸等;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对土壤中的氮磷钾进行测定,如电导率法、红外光谱法等;生物方法是通过土壤微生物对氮磷钾的反应来测定其含量,如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调控方法。

合理施肥是调控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关键,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进行施肥,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此外,合理轮作、间作、深翻等农业措施也可以帮助调控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和稳定。

土壤磷含量值范围

土壤磷含量值范围

土壤磷含量值范围磷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农产品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中的磷含量越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越有利。

本文将就土壤磷含量值的范围进行探讨,以期对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一、磷的作用和土壤磷含量的意义磷是构成核酸、蛋白质和酶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在土壤中,磷是以无机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包括磷酸二氢盐(H2PO4-)和磷酸根离子(HPO42-)。

土壤中的磷含量直接影响农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磷是限制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土壤磷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土壤磷含量的常用方法包括干燥燃烧法、酸溶法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等。

其中,酸溶法是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酸(如HCl、H2SO4等)反应,将土壤中的磷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再通过分析测定磷酸盐的浓度,从而得到土壤磷含量的结果。

三、土壤磷含量的值范围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农作物的需求,土壤磷含量的值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磷含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贫磷土壤:土壤磷含量低于5 mg/kg,这种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非常有限,容易导致农作物磷的缺乏。

2. 中磷土壤:土壤磷含量在5~15 mg/kg之间,这种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一般,适宜种植一些对磷需求较低的农作物。

3. 富磷土壤:土壤磷含量在15~30 mg/kg之间,这种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较高,适宜种植对磷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如豆类、瓜果蔬菜等。

4. 过磷土壤:土壤磷含量高于30 mg/kg,这种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非常充足,但过量的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提高土壤磷含量的方法对于贫磷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磷肥、有机肥或磷矿石等途径来提高土壤磷含量,以满足农作物对磷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加强土壤管理,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一、引言土壤中的有效磷是指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利用的磷元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有黄铵法、NaHCO3法和Bray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二、黄铵法黄铵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氨水将土壤中的磷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形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土壤样品,将其与一定比例的氨水混合,使土壤中的磷元素与氨水反应。

2.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用水洗涤土壤样品,将可溶性磷元素与水分离。

3. 通过分析水中的磷含量,计算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三、NaHCO3法NaHCO3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的NaHCO3溶液将土壤中的磷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形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土壤样品,将其与一定比例的NaHCO3溶液混合,使土壤中的磷元素与NaHCO3反应。

2.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用水洗涤土壤样品,将可溶性磷元素与水分离。

3. 通过分析水中的磷含量,计算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四、Bray法Bray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酸性的Bray提取液将土壤中的磷元素转化为可溶性形态。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适量土壤样品,将其与一定比例的酸性的Bray提取液混合,使土壤中的磷元素与Bray提取液反应。

2.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后,用水洗涤土壤样品,将可溶性磷元素与水分离。

3. 通过分析水中的磷含量,计算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五、方法比较1. 精度和准确性:黄铵法测定结果较为精确,但受到土壤p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大;NaHCO3法测定结果相对较稳定,但对土壤中的铁和铝等元素有干扰;Bray法测定结果相对准确,但对于pH值较高的土壤不适用。

2. 操作简便程度:黄铵法和NaHCO3法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的土壤样品测定;Bray法操作稍微复杂,适用于小规模的土壤样品测定。

土壤全磷含量 指标

土壤全磷含量 指标

土壤全磷含量指标
土壤全磷含量是土壤中各种形态磷素的总和,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大类。

其中无机磷包括矿物态磷和吸附态磷,有机磷包括核酸磷、磷脂、核蛋白等。

土壤全磷含量的高低,受土壤母质、成土作用和耕作施肥的影响很大。

土壤全磷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燃烧法将土壤中的有机磷转化为无机磷,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土壤全磷含量。

另外,也可以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来测定土壤全磷含量。

土壤全磷含量是评价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指导施肥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土壤全磷含量在0.10%~0.15%之间,如果含量低于0.05%或高于0.25%,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来调节土壤养分。

在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全磷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采集的土壤样品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地块的整体养分状况。

测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操作,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同地块和不同作物,土壤全磷含量的要求和适宜范围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方案的制定。

土壤全磷含量只是评价土壤养分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等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总之,了解土壤全磷含量对于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土壤有效磷是土壤中肥力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增产,并且它是植物的营养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一、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常用方法1、硫酸盐法:硫酸盐法是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测定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硫酸盐法是通过适当的pH 值,将土壤中的有效磷转换成硫酸盐,然后将硫酸盐用酶法测定。

2、溴化钾法:溴化钾法是研究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溴酸盐缓慢溴化土壤中的有效磷,然后测定溴化产物中的钾含量。

3、比析分离法:比析分离法是基于土壤有效磷分子类型的不同,利用不同比析剂,将土壤中的有效磷分离出来,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离方法测定有效磷的含量。

二、测定土壤有效磷的方法的特点1、硫酸盐法:硫酸盐法的特点是,该方法的测定灵敏度较高,可以探测低含量的土壤有效磷,同时该方法对环境友好,容易操作,成本也较低,但是精确度较低。

2、溴化钾法:溴化钾法的特点是,该方法可以测定出较高含量的土壤有效磷,同时它的精确度较高,可以用于高质量的测定,但是该方法的操作较复杂,测定周期较长,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3、比析分离法:比析分离法的特点是,该方法可以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分子类型,将有效磷分离出来,并可以探测出低含量的土壤有效磷,但是该方法的操作复杂,测定周期较长,成本也较高。

综上所述,硫酸盐法、溴化钾法和比析分离法都是主要的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三种方法,各有特点,有时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测定方法,以获得更可靠的测定结果。

由于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对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应用起来的测定方法要准确、可靠,才能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总之,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正确选择会有助于获得更精确的测定结果。

另外,在应用测定方法的同时,要正确使用,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

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摘要】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贵州省安顺市瓦窑村稻田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1.944mg/kg,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3.9%-113.4%。

【关键词】土壤;有效磷;分光光度法0 前言磷素是作物必需的三大元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对全国2000多个耕地土壤的统计,多数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在0.3%-3.5%g/kg之间[1],可以分为无机磷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

无机磷化合物主要为水溶态磷、吸附态磷和矿物态磷,有机磷化合物主要为磷酸酯[2]。

土壤中的磷素的含量相对较大,但大部分不能被植物所吸收,以钝态形式存在,能被植物吸收的磷主要为H2PO4-或HPO42-形态。

所以了解土壤有效磷的状况,可用于指导当地磷肥的施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1 实验部分1.1 实验仪器与试剂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土壤筛(1mm孔),振荡机(150-250r/min),无磷滤纸;0.025mol/L HCl-0.03mol/L NaF浸提剂;50mg/L磷标准贮备溶液;5mg/L磷标准工作溶液等。

1.2 实验样品的采集及制备本实验所用土壤样品来自贵州省安顺市瓦窑村稻田地,按“S”形线路采集耕层土壤(0~20cm)的10个点的混合样品,一个混合样品中在1kg左右[3]。

将野外取回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拣去植物残体和石块、结核等,磨细,通过1mm孔筛、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1.3 土壤样品中有效磷的提取称取10.00g风干土壤样品于干燥塑料瓶中,加入80mL25±1℃浸提剂,将瓶盖盖紧,置于振荡机上振荡30分钟[4],用无磷滤纸进行过滤,滤液承接于盛有一定量的100g/L硼酸溶液的锥形瓶中,混合均匀。

1.4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准确移取3.00mL 5mg/L磷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浸提剂、钼酸铵-盐酸溶和25g/L氯化亚锡,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放置15min。

磷的测定实验报告

磷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磷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2. 了解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形态存在。

无机磷主要包括正磷酸盐、磷酸氢盐和磷酸二氢盐等。

本实验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提取土壤中的磷,利用钼锑抗显色反应,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磷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热板、离心机、移液器、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1)土壤样品:采集于不同地区的土壤,过筛后备用。

(2)硝酸、过氧化氢、硫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抗坏血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制备:准确称取土壤样品0.5g,置于锥形瓶中。

2. 消解:向锥形瓶中加入5ml硝酸、2ml过氧化氢,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消解,直至溶液呈无色透明。

3. 定容:待溶液冷却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4. 显色:向容量瓶中加入2ml钼酸铵溶液、1ml酒石酸锑钾溶液、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静置10min。

5. 比色:在波长68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吸光度。

6. 计算磷含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土壤样品中磷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以磷酸盐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土壤样品中磷含量的测定:根据实验数据,查标准曲线得到土壤样品中磷的含量。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磷的含量与土壤类型、采样地点等因素有关。

2. 在实验过程中,消解过程对磷的提取和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本实验采用硫酸-过氧化氢消解法,消解效果较好。

3. 实验过程中,显色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在室温下显色10min,效果较好。

4. 实验结果与土壤样品中磷的实际含量可能存在一定误差,这与实验操作、仪器精度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土壤中磷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了解了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关于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的分析

关于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的分析

关于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的分析土壤中的有效磷是指那些植物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吸收和利用的磷。

有效磷的含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土壤有效磷的分析和测试一直以来都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土壤中的有效磷通常是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无机磷一般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有效磷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温度、湿度等。

其中,pH值对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pH值在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磷含量会降低,因为酸性条件下磷酸盐与铁、铝等元素结合的能力增强,导致磷酸盐难以释放。

因此,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需要进行合适的化学测试。

常见的土壤有效磷测试方法主要有根际土壤分析法、Bray-1法和Olsen法三种。

1. 根际土壤分析法根际土壤分析法是一种室内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是将空心的光线透明聚丙烯管(或有长径比较大的器皿)插入土壤中,管长应比根系伸展深度多约10cm,深度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进行选择。

将填装好土壤的聚丙烯管(或器皿)取出,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测定根系输送范围内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准确、简便等优点。

然而,根际土壤分析法只能测定根系范围内的有效磷含量,不能全面反映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2. Bray-1法Bray-1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有效磷化学测试方法。

该方法是将土样与强酸甲醇溶液(以硫酸铵为催化剂)混合,并在恒温下振荡10-60分钟后,用滤纸过滤,然后用磷钼酸铵对滤液中的磷进行分析。

该法适用于土壤pH值在5-7之间的测定,但在酸性土壤中测定效果会下降。

利用Bray-1法可以快速、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

3. Olsen法总之,不同的土壤有效磷测试方法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土壤的有效磷含量。

同时,进行有效磷含量测试时也应该考虑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所测得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土壤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分析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是对土壤中磷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的研究。

通过讨论磷对植物的一系列的功能与作用,了解磷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中磷的两大种类。

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组成土壤中的全磷,但是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多时却不能代表土壤的磷元素供应充足,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磷,有机磷都以高分子形态存在,有效性很低。

而当土壤中磷的含量低与某个水平的时候,我们就可能说其磷素供应不足。

实验测定出样品中不同等高线上的磷含量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判断其样品土壤区域的磷素分布遭受破坏。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 使用含磷洗衣粉。

2 由于样品土壤在学校学生宿舍旁,学校经过大面积的修建,使得周围土壤性质遭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磷 原子吸收 土壤磷的测定 形态分布作者简介:吴涛(1982.9-)、男、汉族,贵州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02级学生。

第一章 综述1.1 土壤中磷对植物的作用: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植物是通过吸收土壤中养分来维持植物的生长。

土壤中磷的存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用来吸收养分的根系也和磷有密切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磷大多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磷酸钙、磷灰石等。

它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

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

磷对植物营养有重要作用,几乎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都有磷元素。

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和作用、呼吸作用。

能量储备和传递细胞分裂。

细胞增大和其他过程,磷能促进植物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有助于植物抗寒,磷还能提高许多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品质还有助于增强一些植物的抗病性,还具有促熟作用对收获和作物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时,若土壤中没有足够的磷元素时或没有足够能够提供植物吸收的磷元素时,植物生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那么土壤中的磷元素有哪些形态呢?土壤全磷即磷的总含量,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大类,土壤中磷元素大部分是以迟效性状态存在,因此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并不能作为土壤磷素供应的指标。

全磷的含量高并不意味着磷素供应充足,而磷含量低于某一水平时,却可能意味着磷素供应不足,因此对研究土壤中磷的含量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磷以有机磷为主,约占土壤中全磷的20%--50%,但有机磷以高分子形态存在,其有效性不高,(有效性是指植物能够吸收作为养分的磷 )无机磷是以吸附态和钙、铁、铝等磷酸盐为主。

1.2 磷素的吸收和运输磷通过根毛、根尖和最外层根细胞进入植株。

磷通常以一价磷酸根(H2PO4-)的形态被植物吸收,但二价磷酸根(HPO42-)态磷亦可被吸收,两者的吸收比例取决于土壤pH值。

无机磷一旦进入植物根系,便贮存于根系或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并经各种化学反应化合而成酶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

磷正是以这些有机形态在植株内移动并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1.3 磷与植物的能量反应磷在一切与能量转换有关的植物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

高能磷酸盐构成三磷酸腺苷(ATP)化学结构的一部分,ATP是驱动植株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能源。

当ATP将高能磷酸盐转移到其它分子上时,会启动多种生化过程的发生。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利用光能在叶绿素存在的情况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单糖,并将能量俘获,贮存于ATP中的高能磷酸盐中,然后ATP作为能源用于其它生化反应。

糖分则作为结构单元形成淀粉、蛋白质和油类等细胞成份。

植株内的糖类和淀粉分解等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需要磷素。

磷对于其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包括成熟植株组织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利用,亦起着重要作用。

1.4 土壤因素影响作物施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土壤质地。

在土壤磷测定值一定的条件下,作物施磷的效果在砂质土壤上会高于在粉壤和粘壤上。

扩散是磷移向根系的主要过程,在粗质地土壤中,磷的扩散速度较慢,须使土壤磷测定值提高或增加磷肥施用量。

有些土壤组分易与磷肥发生反应,使磷的有效性降低(磷素固定)。

磷素固定量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因此,这种土壤必须增施磷肥,土壤中磷的测定值和磷对植物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风化程度高的土壤可能固定大量的磷。

土壤的通气性和紧实度。

植物根系吸磷过程需要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能量,而能量的产生要求供应氧气,满足根系正常的代谢活动所需。

紧实土壤的孔隙少,氧气有限,磷的吸收因此而受影响。

土壤紧实亦可导致包被土粒的水膜这一磷向根表运动的通道变薄,限制作物对磷的利用。

通过施用足量的磷肥,提高土壤的磷浓度有助于弥补这一影响。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低可导致磷的有效性下降,植株吸磷量减少。

土温较低时,由于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有机磷的矿化速率减慢。

土温低亦导致磷的扩散速率减慢,抵达根磷数量最大,但随着土壤施用石灰而下降。

对于大多数土壤, pH值介于6至7之间时磷的有效性最高,随着土壤pH值增至7以上,磷与碳酸钙和碳酸镁发生反应导致磷的有效性再度下降。

对于石灰性土,试图通过降低pH值来提高磷的有效性是不切实际的,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将磷肥施于适当的位置。

磷与其它养分的交互作用。

作物的施磷效果受制于其它养分的有效性。

如缺乏其它养分,将限制磷肥效果。

若磷的有效性高,磷与微量元素养分,尤其是锌(Zn)之间会产生交互作用而降低微量元素养分的有效性和吸收量。

土壤施磷时配施铵态氮可提高作物的吸磷量和磷肥利用率。

根系吸收铵态氮可使根表周围的pH值下降而提高植株吸磷量。

高浓度的铵态氮可改变磷的土壤化学反应,使通常的固磷反应延迟。

制定施磷方案时应将土温低这一因素予以考虑。

低温土壤磷测定值既使很高,施磷一般仍有显著效果。

少耕制由于作物残体遮光,因而土壤温度较低。

研究业已证明,在土壤含磷水平高的条件下采用少耕制种植的玉米等一些作物对基施磷肥显效,在同一研究中,采用其它耕作制的则效果不明显。

土壤湿度。

土壤缺水亦将导致磷的有效性和植株吸磷量下降。

当土壤磷测定值在某一水平时,缺水条件下可显出作物对施磷的效果。

有研究报道,小麦施用磷肥提高磷的有效性尚抵偿不了土壤湿度低对磷有效性的减少量。

据报道,当土壤水分含量最低时,作物从肥料中获得的磷的相对比例最高。

田间试验表明,给种植于磷测定值中等土壤上的玉米和大豆施磷,在降雨量少的条件下效果较佳。

土壤矿物学。

土壤磷的矿物学形态是土壤成土母质、风化过程和施用磷肥(程度较小)的结果。

土壤粘土类型以及铁铝氧化物和碳酸钙的含量可影响土壤的固磷能力。

土壤有机质。

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磷的有效性较高。

许多研究的结果已强调了有机磷对植物营养的重要性。

显然,比例相当稳定的有机磷可转化为无机磷,供植物吸收。

当存在导致磷素固定的条件时,有机磷可逐渐释放并稳定供应磷素。

土壤pH值。

土壤pH值对磷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可影响施用磷肥的利用率。

在酸性土壤上,铁铝氧化物固定的1.5 土壤中磷的测定的方法:1.5.1 钼蓝比色测定法土壤样品与氢氧化钠熔融,使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的正磷酸盐,用水和稀硫酸溶解熔块,在规定条件下样品溶液也钼锑抗显色剂反应,生成磷钼蓝,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土壤中磷的含量1.5.2 HClO 4—H 2SO 4法用高氯酸分解样品,因为它既是一种强酸,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而且高氯酸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的脱水,并能与Fe3+络合,在比色测定中抑制了硅和铁的干扰。

硫酸的存在提高消化液的温度,同时防止消化过程中溶液蒸干,以利消化作用的顺利进行。

本法用于一般土壤样品分解率达97%~98%,但对红壤性土壤样品分解率只有95%左右。

溶液中磷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

1.6 实验目的: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植物是通过吸收土壤中养分来维持植物的生长。

土壤中磷的存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用来吸收养分的根系也和磷有密切的关系。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这使得一些地区的土壤成分改变,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过研究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以及含量,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土壤中有效磷的供应状况,这对施用磷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以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生宿舍区一生态环境中不等高度线上植物中总磷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为目的。

磷是一切生命所必需的元素,若缺磷,农业就难于赢利,难于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而磷含量过多也会造成磷污染。

土壤含磷量的多少及其存在形态常与生长在该区域的植物生长发育的状况有一定的联系。

研究学生宿舍区的植物中含磷量对了解该区的土壤肥力以及对生长在此土壤中的农作物的影响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章实验部分一、采样时间:2006年3月22日地点:贵州民族学院学生宿舍区下侧天气:阴温度:100C表-1:采样现场记录采样地点 编号 时间记录(h) 温度(℃) 开始 结束1 14:10 14:112 14:14 14:15坡底(0米) 3 14:18 14:20 100C4 14:25 14:275 14:30 14:351 14:45 14:472 14:49 14:51坡顶(50米) 3 14:54 14:56 100C4 14:59 15:025 15:05 15:08二、试剂配制及仪器1、磷标准贮备液:精密称取已在1050C干燥2h的KH2PO4(优级纯)0.4390g溶解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浓度为100µg.ml-1。

2、磷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上述液体10.00mL,用水稀释至100ml,浓度为10µg.ml-1。

3、钼酸铵溶液(50.0g.l-1):称取钼酸铵5.000g,用(3+1)硫酸溶液稀释至100ml。

4、对苯二酚溶液(5.00g.l-1):称取0.5000g对苯二酚于100ml 水中,使其溶解,加入1滴浓硫酸(减缓氧化作用)。

分光光度计(7250,上海仪器制造厂),5个容量瓶1000ml,2个50ml,2个圆底烧瓶100ml、移液管、烧杯、量筒、漏斗等分析试验室专用纯水机(北京科海运拓工贸有限公司 )表二样品称量表空瓶子(g)样品+瓶子(g)样品质量(g)50米处水平样品0米处水平样品4.7360 4.9860 0.2500 4.7630 5.0130 0.2500三、操作部分①样品前处理将样品自然风干,样品中杂质(如石头植物根系及其它杂质)清理除去,然后将样品放入研钵中研碎,在通风情况下放置一天。

②熔样准确称取风干样品0.2500g,小心放入坩埚底部,切勿粘成壁上。

加入无水乙醇3-4滴,润湿样品,在样品上平铺2.0000g氢氧化钠。

将坩埚放入高温电炉,升温。

当温度升至400ºC左右时,切断电源,暂停15min。

然后继续升温至720ºC,并保持15min,取出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