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本一年级下册新疆教案(1)解析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汉语教案新疆版

一年级下册汉语教案新疆版

课题: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教学内容:课文一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课文的正确读音,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一些词语的用处。

3)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口语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课文插图和我们也开始新学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掌握课文的内容,学会课文的读音,提高学生实际生活中汉语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本课文给学生从小时候开始努力学习的教育。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学会把课文的正确流利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简单常用句子,并学会交流。

教学方法:,鼓励法,指导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新学期开始了,今天我很高兴,那你们呢?你们也高兴吗?为什吗?【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你们说得都不错,那现在我们看一下书上小朋友们怎么说。

(让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文一)【教师板书二:讲授新课1)老师先组织学生自助读课文,老师监督学生读课文情况。

2) 在屏幕上出示课文,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巩固学生认识拼音方面的知识。

3)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读课文比赛,读的好组鼓励。

4)老师叫学生名字读,这时候一定要多注重后等生。

帮助他们学会拼读拼音。

5)班里有几位同学读拼音不得太流利,老师把课文拼音给学生慢速地读一遍,通过这样做能提高学生认识拼音方面的能力。

6)老师和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这个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说话为主进行。

7)老师先自己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话,然后鼓励同桌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交流。

三,巩固练习1)老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课文。

2)老指导学生练习册有关练习完成。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第一课新学期开始了课文一老lǎo 师shī :同tón ɡ 学xué 们men ,今jīn 天tiān 开kāi 学xué 了le ,大dà 家jiā 高ɡāo 兴xìn ɡ 吗m ɑ?同tón ɡ 学xué 们men :高ɡāo 兴xìn ɡ老lǎo 师shī :为wèi 什shén 么me 高ɡāo 兴xìn ɡ 呢ne?王wán ɡ 丽lì :我wǒ 们men 又yòu 见jiàn 到dào 老lǎo 师shī 和hé 同tón ɡ学xué 了le。

最新版一年级下册中国新疆教案汇总

最新版一年级下册中国新疆教案汇总

第一课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目标:1.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教学重点:了解塔里木河的特点,感知母亲河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内陆河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内陆河的定义吗?不留到大海里去的河就叫内陆河。

你们说一说塔里木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会有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将土地从沙漠中夺回来。

塔里木河贯穿整个塔里木盆地,养育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因此被称为“母亲河”A.第一幅图:塔里木河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连杆的胡杨林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茫,形成别具特色的绝美景观。

B.第二幅图:图片展示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产鱼类—大头鱼。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反思:第二课水量丰足的外流河——伊犁河教学目标:1.直到伊犁河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

2.结合图画理解课文。

德育渗透: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伊犁河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说说伊犁都有哪些特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知道那里有什么特产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所到之处,水草丰茂,硕果累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

A.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时伊犁河的瑰丽景象。

B.第二幅图:图上的伊犁河仿佛一天噢条明亮的带子在草原上蜿蜓迂回。

伊犁河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富饶。

C.第三幅图:伊犁是薰衣草的故乡。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水量丰足的大河——伊犁河课后反思:第三课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教学目标:1.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2.知道额尔齐斯河的位置。

德育渗透:保护自然教学重点:感受额尔齐斯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额尔齐斯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额尔齐斯河在哪里?流到哪儿去了?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第一章:新疆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如天山、喀纳斯、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2. 培养学生对新疆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新疆的自然风光图片和相关知识。

2. 分析新疆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新疆自然风光的美,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展示新疆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了解新疆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疆自然风光的欣赏感受。

4.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新疆自然风光画面。

第二章:新疆的民族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多民族文化,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

2. 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新疆的多民族文化,包括民族服饰、饮食习惯、传统节日等。

2. 分析新疆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新疆民族文化。

1. 展示新疆民族文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了解新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疆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感受。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和展示。

第三章:新疆的物产丰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物产丰富,如水果、干果、棉花等。

2. 培养学生对新疆物产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新疆的物产丰富,包括水果、干果、棉花等。

2. 分析新疆物产丰富的原因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欣赏新疆物产的美味和丰富。

教学活动:1. 展示新疆物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了解新疆物产丰富的原因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新疆物产的认知和欣赏感受。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新疆物产进行研究和展示。

第四章:新疆的历史人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人物,如玄奘、郑和等。

2. 培养学生对新疆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增进对祖国的热爱。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新疆的基本地理知识、民族分布和特色文化。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新疆的自然风光:天山、喀纳斯、巴音布鲁克草原等。

2. 新疆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的语言、服饰、舞蹈等。

3. 新疆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莫高窟、交河故城等。

4. 新疆的特色美食:烤羊肉、手抓饭、葡萄干等。

5. 新疆的风俗习惯:赛马、叼羊、夜市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疆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及特色美食。

2. 教学难点:新疆民族语言、舞蹈等特色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故事讲解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增进学生对新疆的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艺制作、美食品尝等活动,感受新疆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列举出新疆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及特色美食。

2. 学生能够简单介绍新疆的风俗习惯,展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艺制作、美食品尝等活动,体现对新疆特色的喜爱。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新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图片。

2. 视频素材:新疆特色美食制作过程、民族舞蹈表演等视频。

3. 故事素材:有关新疆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4. 手工艺材料:新疆特色手工艺品制作材料。

5. 美食材料:新疆特色美食原材料。

七、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疆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新疆的美丽景色。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学习新疆的自然风光,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描述。

b. 介绍新疆的民族风情,展示民族服饰、舞蹈视频,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c. 讲解新疆的历史文化,讲述有关古丝绸之路、莫高窟等的历史故事。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基本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让学生认识新疆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尊重民族团结。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新疆的地理位置与面积2. 新疆的人口与民族3. 新疆的自然风光4. 新疆的历史文化5. 新疆的民俗风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疆的基本地理信息、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新疆的风景、民俗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疆的特色。

2. 视频播放法:播放关于新疆的宣传片,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新疆。

3. 讲故事法:讲述新疆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新疆民俗风情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新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新疆的面积、人口和主要民族。

3. 图片展示:展示新疆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了解其特点。

4.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新疆的宣传片,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新疆。

5. 讲故事:讲述新疆的历史文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新疆的民俗风情,分享学习心得。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疆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特色。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新疆的资料,增强对新疆的了解。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第五章:新疆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风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天山山脉2. 塔里木盆地3. 伊犁河谷4. 新疆的沙漠5. 新疆的湖泊与河流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疆自然风光的主要特点。

一年级新疆课教案

一年级新疆课教案

一年级新疆课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新疆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疆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新疆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新疆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新疆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新疆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新疆地图。

3. 有关新疆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新疆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理知识问答,引发学生对新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可能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

探究:1. 使用新疆地图,向学生介绍新疆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2. 向学生展示新疆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新疆地理特点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地理特点和民族文化与其他地区的异同之处。

2.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1.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观察,总结新疆地理特点和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地区,制作一份关于该地区地理特点和民族文化的海报或简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了解和研究其他中国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民族文化,拓宽跨文化交流的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竞赛或文化展示活动,进一步加深对不同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新疆专用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疆专用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疆专用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4一年级期中复习卷(一个小时)一、看拼音写词语shang xue tai yang wei shen me ()()() xue xi li gong shu bao()()() qu kan kan bei jing ma ma()()() zou dao men qian tian shan ()()() yan zhen hua yuan guo yuan ()()()二。

给下面的字组词,看谁组的好为()()什()()么()()书()()习()()立()()去()()走()()北() ()京()()前()()对()()三.加偏旁,组成新字。

京——()月——()子——()包——()田——()求——()巴—--()日——()一年级期中考试卷(一个小时)一、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可-(河)-(河水)寸-()-()每-()-()白-()-()工-()-()本-()-()马-()-()日-()-()雨-()-()去-()-()十-()-()火-()-()二、去偏旁,变成新。

园——()秋——()想——()村——()凉——()雪——()江——()河——()湖——()海——()拍——()球——()红——()灯——()跑——()法——()把——()课——()朵——()妈——()回——()三、照样子写句子。

列:梨花开了。

苹果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

1、爸爸是老师。

妈妈是老师。

—————————2、西瓜很甜。

葡萄很甜。

———————3、梨花很香。

苹果花很香。

—————————4、艾山江学习好,库来西学习好—————————5、爸爸爱我。

妈妈爱我。

—————————四、把词语按顺序排列成一句话。

1、我花有看见山上许多2、可以颜色送给什么我它3.古丽语文学习喜欢4、下课热闹真了操场上。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

一年级下册新疆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基本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演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新疆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新疆地理:介绍新疆的位置、面积、地形等基本情况。

2. 新疆历史文化:介绍新疆的历史沿革、著名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

3. 新疆民族特色:介绍新疆的主要民族、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新疆的基本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及民族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主动了解新疆的相关知识。

2.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新疆的知识。

3. 观察演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和民族特色。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新疆的地图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新疆的基本情况。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新疆的知识。

4. 观察演示: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和民族特色的图片、视频等。

5.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新疆的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新疆的自然景观。

2. 视频播放:播放新疆特色民族文化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3. 民族舞蹈表演:邀请舞蹈演员进行新疆民族舞蹈表演,让学生感受新疆的艺术魅力。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关于新疆地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空白。

2. 选择题:设计有关新疆的知识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新疆的了解程度。

3. 简答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疆的认识和感受。

八、课后作业2. 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新疆地方特色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新疆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教案(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任教学科:新疆任教年级:一年级任教老师:巴哈尔古丽老师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教学目标:1.知道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的情感课前教育:热爱家乡,保护自然教学重点:了解塔里木河的特点,感知母亲河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内陆河的定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内陆河的定义吗?不留到大海里去的河就叫内陆河。

你们说一说塔里木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有水就会有植物,只有植物才能将土地从沙漠中夺回来。

塔里木河贯穿整个塔里木盆地,养育了生活在那里的各族人民,因此被称为“母亲河”A.第一幅图:塔里木河穿行在万里荒漠和草原上,连杆的胡杨林在秋阳的照耀下发出金色的光茫,形成别具特色的绝美景观。

B.第二幅图:图片展示的是塔里木河流域的特产鱼类—大头鱼。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课后笔记2。

水量丰富的外流河——伊犁河教学目标:直到伊犁河是一条美丽富饶的河。

结合图画理解课文。

课前教育: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伊犁河的美丽富饶教学难点:说说伊犁都有哪些特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知道那里有什么特产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伊犁河所到之处,水草丰茂,硕果累累……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

A.第一幅图:是夕阳西下时伊犁河的瑰丽景象。

B.第二幅图:图上的伊犁河仿佛一天噢条明亮的带子在草原上蜿蜓迂回。

伊犁河经过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富饶。

C.第三幅图:伊犁是薰衣草的故乡。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2。

水量丰富的外流河——伊犁河课后笔记:3.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教学目标: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知道额尔齐斯河的位置。

课前教育:保护自然教学重点:感受额尔齐斯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额尔齐斯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额尔齐斯河在哪里?流到哪儿去了?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唯一一条流入北冰洋的河。

A.第一幅图:图上是静静的额尔齐斯河,河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他们的英姿静静的映在河面上,一派水乡的柔媚。

B.第二幅图:这是航拍的额尔齐斯河。

C.第三幅图:图上是一座吊桥,桥对岸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课后笔记:4.“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开都河教学目标:知道开都河是新疆的大河之一,也是一条著名的内陆河。

知道开都河的位置。

课前教育:保护自然教学重点:感受开都河的美丽。

教学难点:说一说开都河沿岸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开都河在哪里?流到哪儿去了?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开都河源出天山山系的阿尔明山,上源有大、小珠勒都斯河,流淌在水草肥美的尤尔多斯盆地中,流域包括和静、和硕、焉耆、博湖等县。

A.第一幅图:这里有广博的土地,在396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表水年径流量47.61亿立方米,是《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开都河的发源地,众多河流水泊与绿洲交相映辉,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奇观壮景。

B.第二幅图:这是航拍的额尔齐斯河。

C.第三幅图:图上是一座吊桥,桥对岸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绵延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在和静这一块古老而年轻、辽阔而神秘的热土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板书设计:4.“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开都河课后笔记:5.天鹅之乡——巴音布鲁克草原教学目标:知道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大致位置知道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主要特点课前教育:热爱家乡教学重点:能说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是有名的风景区教学难点:能通过交流,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们去过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吗?请说出自己对大草原的见解。

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和静县西北,天山南麓,为山地高位盆地。

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A.第一幅图: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的盛会人们骑着马儿从四面八方赶来。

B.第二幅图: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群山拱抱,河流如带,植物种类繁多,是中国第二大草原。

C.第三幅图:美丽的天鹅湖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天鹅湖是我国第一个天鹅自然保护区。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天鹅之乡——巴音布鲁克草原课后笔记:6.世外仙境——那拉提草原教学目标:1.能说出那拉提草原的地理位置2.通过查找有关新疆羊的资料,了解新疆细毛羊。

课前教育:热爱家乡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能说出大草原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那拉提草原位于位于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境内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亚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交错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辉映,每年6月至9月,草原上各种野花开遍山岗草坡,红、黄、蓝、紫五颜六色,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

A.第一幅图:是一幅草原全景图。

不愧是鲜花的世界。

B.第二幅图:草原上著名的细毛羊—美利奴羊正埋头于青草间。

C.第三—第五幅图:那拉提草原是鲜花的世界。

每到夏天,鲜花盛开,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游玩。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那拉提草原是很多人去伊犁的首选,是的,草原幅员辽阔,面积很大,在这里你能彻底放松自我,塞外的美景一定...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6.世外仙境——那拉提草原课后笔记:7.马儿的天堂——巴里坤草原教学目标:知道巴里坤草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知道巴里坤是一个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的古庙宇和文物古迹。

天山庙和烽火台是其中最有名的。

课前教育:热爱家乡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了解哈萨克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哈密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巴里坤草原是新疆第二大草原,位于新疆的第一门户哈密地区。

这里牛羊肥硕,牧草丰美,空气清晰,一年四季绿草如茵。

A.第一幅图: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上牛羊肥硕,牧草丰美。

B.第二幅图:平坦的草原上,人们从各地赶来,从沙山上滑下,体验着鸣沙山的神奇和独有的乐趣。

C.第三幅图:美丽的巴里坤草原上居住着很多哈萨克族人。

D.第三幅图:一座古老美丽的庙宇静静的站立着,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巴里坤悠久的历史。

E.第三幅图:巴里坤有许多古烽火台。

F.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马儿的天堂——巴里坤草原课后笔记:8.世界自然遗产——喀拉峻草原教学目标:1.能说出喀拉峻草原的地理位置2.通过查找有关新疆羊的资料,了解新疆细毛羊。

课前教育:热爱家乡教学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富饶,体验家乡的美丽。

教学难点:能说出大草原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伊犁吗?二、进入新课: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巩乃斯草原位于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主要指巩乃系贯通的河谷山地草原,是新疆著名的草原。

这里地域辽阔,沟谷众多。

它不仅是新疆细毛羊的故乡而且是伊犁天马的重要产地。

A.第一幅图:是一幅草原全景图。

不愧是鲜花的世界。

B.第二幅图:草原上著名的细毛羊—美利奴羊正埋头于青草间。

C.第三—第五幅图:喀拉峻草原是鲜花的世界。

每到夏天,鲜花盛开,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前来游玩。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板书设计:鲜花的世界——喀拉峻草原课后笔记:13.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教学目的:1.知道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交通运输和通讯中心。

2.初步了解乌鲁木齐市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发展。

3、乌鲁木齐市是一个各民族团结、进步、欣欣向荣的城市。

教学重点:介绍乌鲁木齐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教学准备:师:新疆版图、资料、图片。

生: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哪个部位?乌鲁木齐是新疆的什么?小结:我们生长在乌鲁木齐市,并不十分了解乌鲁木齐市各方面的情况。

今天我们就学习离海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新疆的首府。

二、新授:(1)、乌鲁木齐的地势状况:(新疆版图)师:古老的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

城东:海拔5400多米,(博格达蜂)。

城南:天山山脉。

城西:妖魔山。

城正中:红山。

问:当你登上红山,你看到了什么?生:河滩公路,改道的乌鲁木齐河——和平渠,人民公园等。

汇报:公园的发展史。

(2)乌鲁木齐的发展状况:师:乌鲁木齐自古就是众多游牧民族的“交汇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新北道上的重镇。

西汉初年——唐朝——明朝——清代——民国初年——1949年9月解放后乌鲁木齐人口、城市、资源、旅游等状况。

(3)观看图片:师:乌鲁木齐市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地区。

(4)生汇报:资料。

三、总结:师:通过学习“乌鲁木齐”一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了乌鲁木齐过去的背景,还知道了乌鲁木齐市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是一个很有发展的城市。

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为把我们的乌木齐市边陲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13.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课后反思:16.戈壁新城-----石河子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石河子市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石河子发展离不开广大的军垦战士的努力,把一个戈壁滩变成了现在优美的城市。

教学重点:新型城市的建设。

教学准备:师:版图、资料、图片。

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师:你们去过石河子吗?生:去过。

三、请你说一说石河子的概况?生:(略)四、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石河子市——戈壁明珠”。

五、板书课题:戈壁新城-----石河子二、新授:1、师:石河子位于新疆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叫“石河子”呢?为什么称石河子是军垦新城?2、介绍:石河子市面积:460平方千米。

人口:64万多。

石河子市是市政府和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3、回顾石河子的过去:50年前——(略)50年后——(略)4、观看图片。

5、汇报资料:(工厂:304家企业。

工业产值达到30亿元。

)6、阅读课文。

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生:石河子过去和现在的概况。

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下去学习军垦战士的光荣传统,有机会去新城观看那里的景色板书设计:16.戈壁新城-----石河子1、课后反思:17.石油新城------克拉玛依市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克拉玛依市的形成及发展状况.2.了解克拉玛依市对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人类的好处.教学重点:克拉玛依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