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陋室铭》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多高,有神仙(居住)就能声名远扬。
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显得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的痕迹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我的陋室就像那)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阅读]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
《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子他的交友原则:2、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8、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9、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10、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11、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1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链接中考]1、解释加线词语。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4分)(1)鸿: 大 (2)劳:使劳累 (3)蕃:多 (4)植:立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托物言志。
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完成1-5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1、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意对即可)3、诸葛亮子云孔子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意对即可)《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专题10《陋室铭》(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0:《陋室铭》(解析版)过关检测1.(2023春•上海市松江区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答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丙】董遇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①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②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兴平:汉献帝年号。
②稆:野生的禾。
(1)【甲】诗作者是(朝代)的陆游,【乙】文作者是唐朝的(人名)。
(2)解释加点字。
①而常挟持.经书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4)对【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听从他的学者说:“苦于时间不足。
”B.跟从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时间不足。
”C.跟从他的学者说:“苦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D.听从他并向他学习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喝水。
”(5)三篇诗文通过不同的外在环境表达人物的不同的情操。
【甲】诗借农村风俗画卷,表达作者①的情感;【乙】【丙】两文人物的生活环境都可以用【乙】文中的“□”字来概括,【乙】文表达作者②的情感,【丙】文董遇的读书经历则告诉我们学习既要通过“③”明白大意,也要④。
【答案】(1)宋朝刘禹锡(2)①拿着。
②同“现”,表露、显露。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B(5)①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陋②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先读百遍\读书百遍④善于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精选题含答案

七下语文《陋室铭》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可以调素.琴()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4分)1.(4分)(1)出名(2)神异(3)德行美好(4)不加修饰2.(4分)(1)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孔子说:“有什么筒陋的呢?”3.(3分)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4.(3分)文辞蕴藉、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 ( 刘禹锡,字 ( 梦徳 ) ,是 ( 唐 )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 ( 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 )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 ( 一种文体 ) 。
这种文体有 ( 用韵 )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对偶 )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在:在于 )( 名:著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灵异 ( 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这 )( 惟:只 )(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上:长上 )( 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大。
鸿儒:博学的人。
)(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 金经:佛)6、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
( 无:奏的声音)( 案:官府的公文 ; :使⋯⋯累 )三、翻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是陋的屋子,只是 ( 由于 ) 室主人我品德高尚 ( 就不感到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名。
(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草色入帘青。
( 苔痕碧,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笑有儒,往来无白丁。
( 与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的人 )3.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
( 没有嘈的音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累。
)4.何陋之有 ?( 有什么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停划分无的一是(D)A.山不 / 在高,有仙 / 名 ( 不在 )B. 苔痕 / 上,草色 / 入帘 /青(偶 )C.无竹 / 之乱耳,无案 / 之形 ( 竹之乱耳主不能断开 )D. 南阳 / 葛,西蜀 / 子云亭五、用文原句回答1、本文的主旨句是: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第一篇:《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大全)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附答案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这个地方就有名气。
⑥无案牍之劳形: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
②惟吾德馨:只有我这种高尚的品德才是闻名遐迩的。
⑦无丝竹之乱耳:没有嘈杂的音乐声,耳朵不会受到干扰。
③往来无白丁:来往的人都是有学问、有才华的。
⑧可以调素琴:可以弹奏简单的琴曲。
④无案牍之劳形: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
XXX是陋室:这里虽然简陋,但是我的品德高尚。
⑤谈笑有鸿儒:和我交往的人都是有学问、有才华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里虽然简陋,但是我的品德高尚。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XXX说:有什么不好的呢?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石阶上长满了青苔,帘子里透进来的草色也是清新的绿色。
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全文的文眼是比喻,通过将陋室比喻为“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的地方,突出了室主人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本文从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比如诚实守信、勤奋向上、尊重他人等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情操,欣赏美好的事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我认为作者这种交友方式很值得借鉴。
和有学问、有才华的人交往,可以借鉴他们的思想、研究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7.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不需要写文书、不需要繁琐的公务,摆脱了繁琐的事务,感到非常的欣喜。
8.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
【小题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的节操和的情趣。(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小题3】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认知能力。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无意义”。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此句时注意省略的“于”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作者的品德来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概括从哪几个方面来“陋室不陋”,然后根据“不陋”的方面来感悟作者的节操和情趣即可。
[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铭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