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技术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技术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技术农业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并且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然而,农业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业的碳排放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被引入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本文将探讨农业碳排放问题以及低碳技术的应用,以期促进农业的环保发展。

1. 农业碳排放的现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土壤管理,包括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土地利用方式;二是农业机械使用和能源消耗。

1.1 土壤管理的碳排放农田施肥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化肥的使用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幅增加,导致氮氧化物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释放量增加,进而加剧气候变化。

同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对碳排放产生影响。

例如,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

1.2 农业机械使用和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但也带来了碳排放的增加。

农业机械的燃料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对气候变化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减少农业碳排放势在必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应运而生。

2. 低碳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低碳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碳排放,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推广应用较广的低碳技术:2.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形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更加环保,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碳排放。

此外,有机农业还能提高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碳储量,具有更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 水稻田温室气体管理水稻田是农业中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特别是甲烷气体。

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如优化水稻田水肥管理、改变田间覆盖方法等,可以有效控制甲烷的排放。

例如,采用精确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精准供应水和氮肥,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田的甲烷排放。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我国农田土壤在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回顾了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和机制,以及有机碳固定的途径和方法。

然后,从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层面,梳理了我国在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瓶颈、政策执行难度大、农民参与度低等。

文章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意识等,以期推动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和有机碳固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现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和氧化亚氮(N₂O)。

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农田土壤CO₂排放主要源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根系的呼吸作用。

在我国,由于农业耕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加快,导致CO₂排放量不断增加。

同时,农业活动中的农机作业、灌溉等也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进一步增加CO₂排放。

CH₄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和养殖场的厌氧环境。

在我国,稻田是CH₄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稻田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水分,为CH₄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场的CH ₄排放也不容忽视。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

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也在面临着减少碳排放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农业碳排放问题,并提出一些低碳农业的解决方案。

二、农业碳排放的现状1. 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其中,甲烷主要来自于农田湿地和牲畜消化过程,氧化亚氮主要来自于化肥的使用。

2. 农业碳排放的规模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农业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约13%。

其中,甲烷排放占比最大,约为5%,其次是氧化亚氮,占比约为4%。

3. 农业碳排放的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业碳排放呈现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碳排放增速更快,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农田排水和牲畜养殖水平较低,导致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较大。

三、低碳农业的解决方案1. 提高农田管理效率通过合理管理农田,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合理施肥、科学灌溉、改善土壤质量等措施可以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此外,采用湿地管理技术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主张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自然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为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从而减少了氧化亚氮的排放。

3. 改善畜牧业管理畜牧业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

通过改变牲畜饲养方式,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例如,改善饲养环境、改变饲料配方、提高牲畜品种等措施可以降低牲畜的甲烷排放量。

4. 促进农业生物能源的利用农业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

例如,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提供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

5.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如果不加以处理和利用,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科学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产生经济效益。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与减少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与减少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与减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减少迫在眉睫。

据统计,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约25%左右,其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成分。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一、控制和减少牲畜放屁排放的甲烷众所周知,牛、羊等畜禽的放屁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成为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控制和减少这种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科学饲养:合理控制畜禽的饲料和水的摄入量,减少未消化的残渣,同时为畜禽配备科学合理的饲料,从而降低畜禽产生甲烷的数量。

2、利用沼气:对于养殖场和农户而言,可以通过搭建沼气池,以粪便来发酵产生沼气进行生活和饲养的能源使用,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

3、草地管理:用草作畜禽饲料,草地管护的方式也可能减少甲烷的产生。

二、控制和减少畜禽屎尿排放的氧化亚氮畜禽的屎尿也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牛粪、羊粪等消化之后,会释放大量的氮气,会有氧化亚氮的排放。

为了控制和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收集和利用:对于畜禽的粪便,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可以利用其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促进庄稼的生长,在垃圾分类和处理过程中做到不浪费,有利于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2、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于集约化的养殖场,可以通过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过滤,减少废水中的氧化亚氮排放。

3、化肥替换:化学肥料的使用也是氧化亚氮排放的来源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可替换的喜养素。

三、其他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除了上述两种温室气体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二氧化碳和氟利昂等。

为了控制和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种植和林业:种植业和林业是控制温室气体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不断的树种更新中,大量二氧化碳被丰富吸收。

农业生产在其中起到了扶持作用。

2、可再生能源:可在循环经济中使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都减少了对非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措施研究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措施研究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措施研究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人类开始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中,温室气体排放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工业和交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但事实上,农业也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以及减排措施。

一、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类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多的,主要来自于化肥的生产和氧化亚氮的挥发。

甲烷由于沼气、粪便和湿地的产生,占据了第二大排放量。

最后,氧化亚氮主要来自于尿液和化肥的分解。

二、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1.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的土地使用类型会导致不同的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旱地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氧化亚氮排放,而稻田会产生更多的甲烷排放。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温度升高会导致微生物代谢加速,从而增加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释放。

3.土地管理:如何管理土地可以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改变耕种方式,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三、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1.改变施肥方式:可以改变农田的施肥方式,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相应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2.控制水位:控制稻田的水位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同时,也可以减轻水资源压力。

3.加强肥料管理: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增加化肥利用率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转向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少用化肥,可以减小农业碳排放。

5.种植草地:草地地面上密布着根系,可以促进土地汇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六、结语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这些排放。

采取措施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农业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农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农业和相关活动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约20%。

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农业环境,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几种方法。

1. 改善土壤管理土壤管理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

首先,农民可以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从而减少氧化亚氮的释放。

其次,采取减少耕作和轮作制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释放,并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利用覆盖作物来保护土壤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碳吸收和减少挥发性气体的排放。

2. 优化畜禽养殖方式畜禽养殖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优化畜禽饲料的配方可以降低动物的甲烷排放。

例如,添加一些酶制剂和植物提取物可以帮助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减少甲烷排放。

此外,改善畜禽粪便的处理方法也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例如,采用生物气体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少甲烷的释放,还可以提供清洁能源。

3. 推行气候友好的农业种植模式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存在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

改变种植方式可以减少温室气体释放,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采用交替深耕和浅耕的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中碳的流失。

此外,选择耐热、耐旱和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 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稻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

水稻田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产生甲烷气体。

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甲烷的排放非常重要。

例如,改善灌溉管理,控制农田排水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甲烷气体的产生。

5. 利用可再生能源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可再生能源。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

通过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可以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综上所述,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策略研究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策略研究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策略研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许多减排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

其中,甲烷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主要来自于水稻田和牛的消化过程。

氧化亚氮排放主要来自于化肥施用,而二氧化碳则是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来的。

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减排策略。

首先,农业生产者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减少甲烷排放。

例如,改变水稻的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灌溉方式,选择抗氧化亚氮的水稻品种等都可以有效减少甲烷排放。

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出了在牛舍安装固定化粪池来收集甲烷的方法,以减少牛的排放。

其次,减少氧化亚氮排放也是关键。

科研人员建议降低化肥施用量,使用植物源有机肥料替代化肥,采取农田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同时,选择旱地种植方式和轮作作物,可以有效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另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农业生产者可以种植更多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倡发展生物质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缓温室气体的增加。

除了这些减排策略,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一些监测和评估方法,来了解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真实情况。

他们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不同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分析,为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科研人员还通过模型模拟来预测不同减排措施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农业生产者、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减排策略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技术研究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技术研究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技术研究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农田作为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以及目前已经存在的减排技术。

首先,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氮肥使用和农作物残留物的分解。

氮肥的使用会导致氮氧化物的排放,而农作物残留物的分解则会产生甲烷气体。

这两种气体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针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减排技术。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氮肥的使用。

另外,农作物残留物的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为了减少甲烷气体的排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速农作物残留物的分解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深翻土壤、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等方式,促进农作物残留物的分解,减少甲烷气体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农作物残留物进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除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利用精确农业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减少氮肥的浪费,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技术还包括利用生物质能源和利用沼气发电等方式。

生物质能源是指利用农作物残留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生产。

通过将农作物残留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沼气发电则是利用农田中产生的沼气进行能源生产。

通过将沼气燃烧发电,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获得可再生能源。

总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 田Biblioteka 要温 室气体 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李虎 ,邱建 军 ,王立 刚,任天 志
中 国农业 科 学 院农 业 资源 与农 业 区划研 究 所 ,北京 10 8 001
摘 要 :全球 气候 变化 已成 为不争 的事 实 ,已经 引起 了各 国科 学家和 政府 的高度重视 。人类 活动 向大 气 中排放 的二 氧化碳
生态环境学报 2 1 , 11: 5 -6 0 2 2 () 19 15
E o o ya dEn io m e tl ce c s c lg n vrn na in e S
ht:w w.ecc m t / w j sio p/ e . Emalei r esio - i dt @jec. m : o c
( O )、甲烷 ( H ) C2 c 4 和氧化亚 氮 ( 2 等温室气体浓度 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 因之一 。农 田土壤是这三种温室 N O) 气体 的重 要来 源。文章概述了农 田土壤 C 2 I O 、C- NO 三种 主要 温室气 体的排放机制 ,系统总结 了国内对这三种温室气 h和 2 体排放通量 的观测研 究 , 出了相应 的减 排技 术对 策 , 提 并对 目 的研 究问题和未来 的发展方 向作 了深入 的探讨 , 前 以期为控制 农 田土壤 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
的耕地 。这些农 田的耕作 、水稻 的种植以及氮肥的 施用不仅长期改变着农 田生态 系统中的碳氮循环 , 而且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影响,已受到国际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 始 国家信息通报 》【,19 年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 5 94 】 排放 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的 1%; 7 农业活动 甲 烷排放量为 11. l4 ,占中国甲烷排放 总量的 79 x 0 t 6 5 . %,其中稻 田甲烷排放量为 6 4 x 0 ,占 05 1 1 . 1 t 7 1. 7 %。19 9 9 4年 因施肥造成 的氧化亚 氮排放 量为 6 . 1 , 中农 田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分别 占中 2 ×0t其 8 国氧化 亚氮 排放 总量 的 5 .%和 1. 5 7 81 %。进 入 2 0 00 年以来 ,中国年氮肥用量不断增加 ,达到 2 0 00万 t 折纯量 ) ( 以上 , 19 年到 2 0 年中国农业氮 从 94 05 肥施用量增加了 1%,消费总量成为世界第一 ,约 8 占全球总量 的 3 % 6 目 0 L。 前各国学者对全球和国家 】 尺度的农田 N O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 2 结果表明, 世 界农 田N O排放总量在 1  ̄ . T ( N的质量计) 2 . 4 g以 2 2 之间 , 中国农 田 N O排放总量在 0 6~ . 8 g以 2 . 3 0 2 ( 0 6 T N 的质量 计 ) 间 。可 见 ,中国农业 生 产活 动基 数 之 数量大 、增长快 ,如果没有相应的减排措施 ,农业 源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会相应的快速增加。 近l年来 ,我国政府在农业节能增效 、 0 发展低 碳农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 对农业温室气 体 的研究也积 累了一些资料 。但缺乏从C 2 H O 、C a 和N O 2 等温室气体 的排放特征和减排的角度进行全 局性的、系统性的部署 , 更没有组织对我国农业温 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 系统的集成和科学的评估 ,温 室气体源汇 的探测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 因此本文概述了农 田土壤C 2 C a 2 三种主要 O 、 H 和N O 温室气体的排放机制 , 系统的总结 了国内对这三种
体 的重要排放源 ,全球范围内农业排放的非c 2 O 温 室气体 占人为排放的非c 2 O 温室气体总量 的1%, 4 其 中农业排放了8 %的N O 7 4 2 和4 %的C 4 而农业释 H, 放 的C 2 0估计达4 ( C 2 q 0Mt ̄ O . 的质量计) 1 2 e ,不到全 球人为释放量的1 %。如果不实施额外的农业政策 , 预计 ̄ 23 年农业源C 4 2  ̄ 放量将会  ̄20 J 10 0 H 和N 0 F B05 年分别增J6 %和3% ̄ 0 J0 l  ̄ 5 6 %。美国的研究认为农业 在温室气体排放 中的贡献在本 国大致 占7 1%[ %~ 0 2 】 。 加拿 大和英 国的研究资料均表 明农业在其温 室气 体排放源 中的 比例大致为8 3 %【 尽管德 国的工业高 】 , 度发达 , 农业仍是N O和C 4 2 H 的重要排放 源, 因农业 活动引起 的N O 2 排放 占全部排放量的3%一 2 4 9 5%[。 1 因此 ,为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全球变暖 , 人 们有必 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 的措施来减少农业源 温室气体排放 。 中国是人 口众多的农业大 国, 拥有 1 1 h 2 . 亿 m 2
关键词 :气候 变化 ;农 田土壤 ;温室气体 ;减排技术 ;低碳农业 中图分 类号 :S 6 P 6 1;4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9 6( 02)0 .1 90 6 45 0 2 1 10 5 .7
全球气 候变化 已成为不争 的事 实 ,二氧化碳 ( O )、甲烷 ( H )和氧化亚氮 ( 2 等温室 C2 C4 N 0) 气体在大气 中的浓度逐年增加 ,由此而带来 的全球 气候变暖等问题 ,已经引起 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 高度重视。据估计 , 大气 中C 2 C-和N O O、 I I 4 2 的浓度 增加对增强温室效应的总贡献率 占了近8%,是温 0 室效应 的主要贡献者 , 并且其大气浓度仍分别以年 均0 %、0 %和0 %的速率在增长【。大气 中C 2 . 5 . 8 . 3 1 ] O 的排放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土地利用和覆盖 变化 ;C 主要来源于天然湿地、稻 田、化石燃料 a H 开采和反刍动物肠 胃发酵等 ;N O 2 的排放源主要有 土壤释放 、生 物物质燃 烧和化石燃料 的燃烧等 。 2 0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P C) 次 07 IC 第4 评估报告表明【,在所有排放源 中,农业是温室气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