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李维安)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4-第四章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李维安4-第四章
独立监事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一 种制衡手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权责范围。独立董事由于具有投 票权,参与经营战略制定,因此具有“事前监督、内部监督与决 策过程监督”的特点。而监事会则表现为“日常、事后、外部监 督”的特点,独立监事作为外部监事,可以更好地保障监督的独 立性,这是改变目前一部分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重要手段。
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因素包括: 1. 行业性质。例如在美国,银行和教育机构董事会人数较多。 2. 是否发生兼并事件。 3. CEO的偏好。为了减少董事会的约束,CEO采用增大或减少 董事人数的办法加强对董事会的控制。 4. 外部压力。随着要求增加外部董事、少数民族董事、妇女董 事的社会呼声日渐提高,董事会呈扩展之势。 5. 董事会内部结构设置。
《公司治理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
公司治理学
李维安 主编 任课教师 ***
2019/10/29
1
第二篇 内部治理
《公司治理学》
第三章 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第四章 董事会与监事会:单层制还是双层制 第五章 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2. 在监督范围方面,监事会的首要监督任务是财务监督, 但不应局限于财务监督
2019/10/29
9
《公司治理学》
美国法律研究所对董事会职责所做的描述
1. 遴选、评估以及在恰当的时候解雇主要的资深经理人员。
2. 以发展的观点监督公司的商业行为,公司资源管理是否始终如一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股东收益,同时又为公众福利 和人道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3. 审查与批准董事会和主要高级经理人提出的公司发展计划及行动。 在董事会注重的会计准则中,这些计划及行动是董事会与主要高 级经理人要考虑的大前提与变革。

李维安:中资“走出去”,多学淡马锡

李维安:中资“走出去”,多学淡马锡

体系重构 的重大机遇, 这为握有全球外汇储备第一
的 中国 提 供 了历 史性 的机 遇 与 挑 战 。 们 不 能 局 限 我 于购 买美 国 围债 , 要 “ 出 去”, 极 参 与国 际 并 而 走 积 购。 但前 提 是我 们 必 须掌 握 并 运 用好 国际 并 购 中的
理念, 为不少决 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设性 意见。
中资 “ 出 走

l▲'' _

李维安 ● 多学淡 马锡
文 赵 卓
■一
南 开 大学 商学 院 院 长李 维 安 是 中国 公司 治
购海外资产, 您认Βιβλιοθήκη 为新一轮 海外 并购热背后的主要
风险在哪里?
李 维 安 : 年 未 遇 的 金 融 危 机 蕴含 国 际 金 融 百
理 研 究 的领 军人物 , “ 市场 ”( 继 吴 吴敬 琏 )、 厉股 “
例子‘由此造成了我们在非洲的 。


有董 事会的也是 “ 三套班 子一
投资较为成功, 但在欧美等国 家就不太成功。 在海外并购中,
等利益相关者都要考虑。
因此 , 海外上市公司要 想 赢得 一席之地 , 必须先练 好公
中国经 济改 革不是 简单 的一 套人马” 即党组或党委、 , 董事 退 一破 就行了, 当建 立相 应的机 会和经营班子都是一拨人( 应 地
份”( 厉以宁) 之后, 他被经济学界冠以 “ 李治理 ” 名
号 , 中央 到地 方 的 省 、 同资 委 , 央 企 到地 方 国 从 市 从 企 , 都 是 倍 受 欢 迎 的座 上 宾 , 中国 国 有 资本 走 他 在 向现 代 治理 的过 程 中 , 维 安 以他 的现 代公 司 治 理 李

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前沿探析——李维安

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前沿探析——李维安

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前沿探析57第33卷第8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 o l 33No 82011年8月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A ug.2011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前沿探析李维安1,徐业坤1,2,宋文洋1,2(1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天津300071;2 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发了一系列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并且基于这些评价系统构建了公司治理指数以检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而国内相关研究比较缺乏,尚待丰富。

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外公司治理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首先介绍了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发展情况,其次梳理了基于公司治理指数的相关实证研究,继而探讨了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和公司治理指数的合理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国内研究深入展开。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评价;公司治理指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950(2011)08 0057 09收稿日期:2011 05 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 (编号:10ZD&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诊断与治理风险预警系统研究 (编号:706720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重大项目 董事会结构、机制及其评价研究 (编号:08J JD630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NKZXB10101)作者简介:李维安(1957-),男,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徐业坤(1984-),男,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宋文洋(1975-),女,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引 言公司治理是确保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Shleifer 和Vishny ,1997)。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公司治理资料整理.docx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公司治理资料整理.docx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1、企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形态的法律范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通常指的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2、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知识了解)(1)公司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萌生:康枚达(Commenda)、索塞特(SOCietaS)(2)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特许公司,如1600年,特许的、专营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

(3)19世纪中期公司制的确立。

(4)公司在19世纪末的普遍发展。

3、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一般了解)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

(监督经营者)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1、在职消费膨胀;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搞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8、抵制兼并重组。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政策层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深化,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焦点问题上。

一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如何分配与制衡; 二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4、公司治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了解)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硏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框架1、说明责任和问责制(一般了解)委托代理安排的实施,要求代理人在行使权限、履行职责时要将其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报告, 以示其行为的正当性。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李维安中文摘要:公司治理指数是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指数理论为依据,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并对指数的设计进行了假设检验。

Abstra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number is a barometer for the condi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ix the position of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number and based on its theories, the paper sets up a set of index numbers to give a descriptive evidence analysi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di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China.一、公司治理指数的功能定位公司治理指数是运用统计学及运筹学原理,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标准,按照科学的程序,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指数形式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做出的系统、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从近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发展史上来看,公司治理评价与公司治理指数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以及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资本所有者基于强化公司控制权以及投资者为了正确投资决策而提出来的。

公司治理评价萌芽于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的董事会业绩分析1,最早的规范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是由美国机构投资者协会在1952年设计的第一个正式评价董事会的程序。

随后出现了公司治理诊断与评价的系列研究成果。

如Walter J.Salmon(1993)提出的诊断董事会的22个问题2、英国学者Mueller提出的测量董事人员素质的11个纬度*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2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BJY127)、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南开大学“985”项目、南开大学“211”工程项目等资助。

公司治理(南开大学 李维安)

公司治理(南开大学 李维安)

2。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3。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休克疗法和内部人控制。 (1)休克疗法: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紧缩财 政和信贷、放开物价、货币自由兑换、私有 化,以实现经济稳定的措施。 (2)内部人控制:前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靠 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为本企业股份的主要持 有人,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营行为不符合现代 企业制度的运作规范。 4。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和资产流失及内部人控 制。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治 理问题的背景 二、公司内部权利结构的新界定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式和经 验模式 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及研究公司
治理问题的背景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及实质
1。关于公司治理含义的四种解释 (1)公司治理是所有者、董事会和公司 高级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 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 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 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 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 理人员的聘任、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 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在董事会的授 权范围内管理公司。
三、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模式 (二)公司治理的经验模式

1。私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家族资本主义)
• 从股权结构看,股东均为私人股东,股份持有相对集 中,主要被少数私人家族持有,一般在50%以上。 • 从持股的稳定性看,稳定性高,股票流动性差,持股 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公司,而非投机牟利。 • 从持股形式看,参与制是基本形式。 • 从权利结构看,大股东掌握公司控制权,公司所有权 与公司控制权相统一。“用手投票”发挥决定作用。 • 从外部控制机制看,产品市场发育成熟,经理市场也 已存在,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但他们均 构不成对公司的决定性控制和影响。“用脚投票”作 用微弱。

公司治理(第二版)李维安第三章

公司治理(第二版)李维安第三章
18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
1. 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 质资本要素
2. 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 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
3. 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 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4. 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 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 的企业”。
22
三、谁是公司治理的主体
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原则
公司长期市场价值最大化原则 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营的原则
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从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原则导向,我们认为,设计一套双 重公司治理模式,即以股东利益为主导、兼顾各相关利益 主体利益的治理模式应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3
共同决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13
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
举手表决 投票表决。投票表决可细划为两种:
法定表决制度 累积表决制度
代理投票。
第一百零七条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 会议,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并在 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14
一般事项
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 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
去正义。因此正义和效率是统一的。
26
二、股东平等与资本多数决原则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公平正义包括公平、公正、 平等等含义。公平指所有股东在市场中均处于平 等的地位,在风险和收益面前,拥有公平的机会。 公正则是强调对执法者、立法者或是监管者的约 束,保证每一个股东都应该获得程序上和实质上 公正的待遇。 平等指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政治、 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平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 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在资本市场上,每一个股东无论其是国家股还是 企业法人股,个人股,抑或是控股股东和中小股 东,无论其拥有股份多少,都应该平詹森对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如下质疑: 1. 利益相关者理论将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单一目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第15章公司治理原则与评价: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课件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第15章公司治理原则与评价: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课件

《公司治理学》
第三节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设计与应用
一、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的作用 二、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标准 四、公司治理综合评价模型及治理指数
等级划分 五、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分析
《公司治理学》
一、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指数的作用
1.加强监管 2.指导投资 3.强化信用 4.诊断控制
为建立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治理学》
在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 国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建立了中国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控 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信息披露”以及 “利益相关者”六个方面,衡量上市公 司的治理状况,可以客观地对“好的” 公司治理与“不好的”公司治理进行评 价。
《公司治理学》
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标准
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应基于各国的法律、制度、 文化以及市场条件等,采用权变的标准。
《公司治理学》
(三)监事与监事会 1.监事能力保证性 2.监事会运行的有效性 (四)经理层 1.经理层人员的选拔 2.执行保障 3.激励与约束
《公司治理学》
(五)信息披露 1.真实性 2.及时性 3.完整性 (六)利益相关者 1.公司员工参与程度 2.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3.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 4.公司和监督管理部门的关系 4. 公司诉讼与仲裁事项
《公司治理学》
由于不同的公司治理评级系统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标 准以及评价方法等与公司治理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 没有一个能够适应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统一的评价系 统。
标准普尔以《OECD公司治理准则》、美国CALPERS等 提出的公司治理原则以及国际上公认的对公司治理要 求较高的指引、规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把公司治理 评价分为国家评分与公司评分两部分。前者从法律基 础、监管、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市场基础四个方面予以 考核;后者包括所有权结构及其影响、金融相关者关 系、财务透明与信息披露、董事会的结构与运作四个 维度的评价内容。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的外部力量以 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运作对于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司治理指数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李维安中文摘要:公司治理指数是公司治理状况的晴雨表。

本文在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指数理论为依据,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实证分析,并对指数的设计进行了假设检验。

Abstra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number is a barometer for the condi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ix the position of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number and based on its theories, the paper sets up a set of index numbers to give a descriptive evidence analysi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di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China.一、公司治理指数的功能定位公司治理指数是运用统计学及运筹学原理,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照一定的标准,按照科学的程序,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指数形式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做出的系统、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从近代经济学与管理学发展史上来看,公司治理评价与公司治理指数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以及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资本所有者基于强化公司控制权以及投资者为了正确投资决策而提出来的。

公司治理评价萌芽于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的董事会业绩分析1,最早的规范的公司治理评价研究是由美国机构投资者协会在1952年设计的第一个正式评价董事会的程序。

随后出现了公司治理诊断与评价的系列研究成果。

如Walter J.Salmon(1993)提出的诊断董事会的22个问题2、英国学者Mueller提出的测量董事人员素质的11个纬度等;最早的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是创立于1998的标准普尔公司治理服务系统;1999年欧洲戴米诺推出了自己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2000年亚洲里昂证券推出了里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等。

美国机构投资者服务公司还建立起了全球性的上市公司治*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202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BJY127)、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南开大学“985”项目、南开大学“211”工程项目等资助。

1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等。

2见《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年4月,第20页。

理状况数据库,为其会员投资者提供监督上市公司治理情况的服务;另外DWS 基金管理部于2001年推出了欧洲公司治理排序报告;国内方面北京连城国际理财顾问公司于2002年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考核系统。

初期的公司治理评价涉及较为简单的指标体系,大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后期的公司治理评价无论在指标体系设计上还是在评价方法上均有较大完善。

公司治理指数是公司治理评价的深化,是根据指数化理论的原理,采用运筹学、统计学等科学的方法,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结合,在设计公司治理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的量化表示。

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研究的功能在于:加强监管、指导投资、强化信用与诊断控制。

通过公司治理指数的编制及其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得以及时掌握其监管对象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运行状况、公司治理准则的执行状况,因而从信息反馈方面确保其监管的有的放矢;对于投资者而言,及时量化的上市公司治理综合指数,使投资者能够对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进行比较,掌握拟投资对象在公司治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正确决策。

同时根据公司治理指数动态数列,可以判断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走势,及其潜在投资价值。

追溯公司治理评价的渊源,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公司治理评价是基于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质量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关注的董事会治理行为的局部定性评价。

对于公司治理状况全面的定量评价更是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投资决策要素。

上市公司的信用是建立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公司治理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必然具有良好的企业信用3。

公司治理指数的编制与定期公布,能够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状况实施全面、系统、及时的跟踪,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声誉制约并促进证券市场质量的提高。

同时不同时期的公司治理指数的动态比较,反映了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变动状况,因而形成动态声誉制约。

基于融资以及公司永续发展的考虑,上市公司必须注重其在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者中的形象,强化其信用制度建设,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公正、公平与诚信,保护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对上市公司治理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的公司治理指数,使上市公司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公司治理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上市公司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从而及时规避公司治理风险,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

二、公司治理指数的理论基础1.公司绩效与公司治理指数。

公司价值高低、业绩好坏取决于上市公司是否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实施机制,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取决于合理的股权结构和由此而决定的董事会结构与董事会治理行为、董事会与管理层在决策3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应急项目《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信用内部约束机制研究》报告第四部分“中国企业信用内部约束机制的实证分析”,第107——121页。

项目编号70141011,课题负责人李维安。

上的真正合作4;而公司决策的实施取决于管理层的能力与努力,而这又与公司管理层的任选与激励约束等公司治理问题息息相关。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虽然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模型揭示公司治理指数的高低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但国内外已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公司治理的状况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如亚洲里昂(2000年)的研究报告证实公司治理状况的好坏与公司股本回报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全部公司过去5年的平均股本收益率为388%,而公司治理评价得分最高的前1/4家公司的平均股本收益率则达930%;另外詹森(Jensen,1993)、耶麦克(Yermack,1996)、尼古斯(Nikos,1999)等对董事会治理行为与公司价值于伯利和米恩斯(Berle and Means,的研究、独立董事参与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1932)、劳埃德等(Lloyd et al.,1987)、利奇和莱希(Leech and Leahy,1991)等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唐纳森与戴维斯(Donaldson and Davis,1991)对公司领导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卡普栏(Kaplan,1989)与史密斯(Smith,1990)、莫科(Mocrck et al.,1988)以及赫曼林与维斯巴赫(Hermalin and Weisbach,1991)等对经理人激励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等均显示公司治理的状况与公司的价值具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方面何浚(1998)、孙永祥与黄祖辉(1999)、陈晓与江东(2000)等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的研究;于东智对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的研究等也显示公司治理的质量与公司价值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公司治理指数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2.权变理论与公司治理指数。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充分考虑了环境变数与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间的关系,它要求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是公司治理中的内外部环境变量以及管理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通常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内部环境由供应商、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公司治理中的决策、信息交流、激励与约束以及控制等管理变量与公司治理的环境变量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

近年来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具有趋同的趋式,但因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公司法的基本理念、公司机关的组成以及公司机关的职能设计不同而使各国公司治理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

公司治理指数编制中指标体系的设置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均取决于既定公司模式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指4《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年4月,第73页。

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因而全球范围内不存在统一的治理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最为完善的公司治理评价系统。

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上市公司既不同于英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又与同时处于转轨时期中的苏联、东欧等国不同,形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特有的现象。

编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必须考虑上述特点,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应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变而作适当调整,具有动态性;同时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的确定也应随着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组合的改变以及各评价指标的数值变异程度而作适当调整,具有动态性;另外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亦应动态地调整。

3.系统理论与公司治理指数。

系统理论强调要运用系统论思想准确描述与深刻认识复杂系统的特性。

它要求将系统内部各部分、各环节、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决策和行动,找出系统达到最优化的方案。

企业本质上是由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其生命力来自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合作。

其中每个产权主体以不同形式向企业投入其专用性资产,并共同形成“企业剩余”。

股东以其实物资产、债权人则以其债权、雇员以其专用性人力资产、经理人以其异质性人力资本、顾客则以其重要的顾客价值构成企业“剩余生产”的物质基础。

按照受益与贡献相匹配的原则,公司利益相关者均有权参与“企业剩余”的分配;同时由于股东享有的有限责任使其并不总是唯一的剩余索取者,有限责任意味着股东的损失不会超过他们在公司已有的投资。

[1]信息的非对称性、股东的分散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搭便车行为,使得新古典产权意义上的企业所有者既无能力又无足够的积极性有效地监督经营者。

而公司的员工较外部股东掌握着较多的公司信息,同时由于其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的高度相关性,使其有能力和动力监管公司,有时甚至取得较股东监管更高的监管效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公司所有权结构产生了根本变化,知识等人力资本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某些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了相对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比较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