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以“慎独”为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示例_高二作文.doc
慎独记叙文

慎独记叙文
《慎独》——一种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慎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慎独,简单来说,就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外地工作,远离家乡和亲人。
他独自生活,无人监管,但他始终坚持慎独的原则。
每天,他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他从不放纵自己,也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
这种慎独的精神给他带来了许多好处。
在工作上,他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信任和尊重。
在生活中,他的品德和行为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
他的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他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慎独的品质,那么他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放纵自己,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到周围的人。
比如,一个缺乏慎独精神的官员可能会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一个缺乏慎独精神的运动员可能会服用兴奋剂,以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慎独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慎独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慎独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慎独的精神,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慎独作文(精彩7篇)

慎独作文(精彩7篇)以慎独为话题的作文篇一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这是我拿到作文本的第一感受。
我想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似乎这个词太抽象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守道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在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源》中解释道:“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往外沿引伸,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遵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形象。
”慎独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汉安帝时,王密为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
而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
这就是慎独的力量!在深夜,驱车于十字路口,德国人也会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即使无红绿灯,也会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少数中国人则会‘挤作一团’;春运——中国公路上最繁忙的时刻,连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都被司机们强行霸占。
即使出了交通事故,急救车就连飞也飞不过去。
而德国人驱车在路上,即使车辆再多,即使堵车堵再久,也不会有一辆车去占用应急车道。
德国人是很高尚,之所以那么高尚,不过是人人都有颗‘慎独’之心罢了。
作文范文之作文慎独

作文慎独【篇一:话题作文_慎独】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写作指导】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纵向结构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
(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10斤黄金,深夜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
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慎独的含义。
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写作指导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灵魂是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二、思路点拨纵向结构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高三作文叙事:慎独

高三作文叙事:慎独
“慎独”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它也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慎独”这种态度对人影响很大,但有的人却对它满不在乎,认为它可有可无。
由此,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现象。
某些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积极劳动,回到家后却什么都不干,在父母面前摆出一副架子。
还有的人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更有甚者为了给自己谋求利益而不顾一切,不择手段,最后酿成大祸。
从以上这些人的行为可以看出,导致他们性格的缺憾、道德的缺失以及错误的人生观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慎独”的轻视,他们没有做到“慎独”。
“慎独”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试想一个人的本性是谨慎不苟,那他处事一定会有条不紊,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有了这种态度,他就可以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也会真诚对待他。
内心世界有“慎独”把关,行为不但很少出现过错,还会使人走向成功。
一家大公司在考核应聘人员时,故意在公司门口放倒一把扫帚,结果许多应聘人员都越过扫帚,而
只有一个人把扫帚扶起来,最后公司就录取了那个人。
平时的行为习惯是能在瞬间体现出来的,是怎样掩盖也遮不住的。
相信那个被录取的人一定有“慎独”的态度,由此他才能做出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慎独”也是一种做事严谨、谨慎的态度。
没有这种态度,科学家哪怕计算错一个小数点,研制的成果也会爆废。
医生动手术错切一刀,就会给病人造成生命危险。
“慎独”是一种人生观,它使你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道路,给你带来成功。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第一篇: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话题设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
”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
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
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
“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慎独则心安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作文

慎独则心安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作文《慎独则心安,大道不孤,众行致远》篇一:《独与众的那些事儿》慎独这事儿啊,听起来挺高深的,实际在生活里就像我们偶尔自己一个人时的小考验。
就说我上次吧,我在一个图书馆的角落里找了个位子。
周围没啥人,就我一个。
旁边桌子上有本超好看的杂志,就那么孤零零地躺着。
我当时就特心动,心想着拿过来看两眼也没人知道吧。
可脑子里又有个声音在说,这可不行啊,虽然周围没人看着,但这是图书馆的东西,没按照规定就拿来乱看不妥。
我纠结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忍住了那股子小贪心。
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自己特心安。
这就是慎独的感觉吧,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还能让自己的行为规规矩矩的。
而大道不孤呢,其实就是我们不管走啥路,都会有志同道合的。
我特别爱画画,刚开始就是自己瞎画,感觉没啥方向。
后来有次参加一个社区的活动,发现了好几个和我一样爱画画的。
我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绘画小组。
刚开始画画的路感觉没几个人走,自己独行有点小迷茫,现在发现不是,像我们一起讨论一幅画怎么构图、色彩怎么搭配的时候,就觉得这种大家一起同行的感觉真好。
只要自己坚持的是积极向上的事儿,就不愁没伴儿。
众行致远更加明显。
还说我们绘画小组的事儿。
有个伙伴接了个大活,给一个小公园画涂鸦墙。
一个人可搞不定这个事儿。
于是我们就一起上,有人负责勾勒轮廓,有人负责上色,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整面墙变得特别漂亮。
要是没有大家一起,光靠一个人,估计早就放弃了或者画得乱七八糟了。
所以啊,慎独让自己心安理得,虽然可能是自己一个人的小世界,但也能规规矩矩的。
而大道上也从不孤单,总能找到同行者,众人一起向前走,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篇二:《慎独者不慌,众行有力量》慎独这东西啊,就好比是自己跟自己玩的一场游戏,规则全靠自觉。
我想起有一次在公园里散步。
那公园里有好多漂亮的花,我正陶醉呢,突然看到有朵花特别小巧精致,就长在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
当时我就鬼使神差地想把它摘下来拿回家。
论慎独作文

论慎独作文
《慎独之我见》
要说这慎独啊,我觉得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想到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有一次我自己在家,妈妈出门前叮嘱我要把作业做完。
我一开始还挺认真的,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可写着写着,我就有点心不在焉了,眼睛不住地往旁边的零食瞟。
哎呀,那袋薯片就在那召唤我呢。
我心里就开始斗争了,一个我说:“就吃一点,没关系的。
”另一个我说:“不行不行,妈妈说了要先做作业。
”纠结了好一会儿,我还是没能忍住,伸手就抓了一把薯片吃起来,边吃还边安慰自己,就吃这一次嘛,等下再好好写作业。
可是一旦开了这个头,就停不下来了,我一会儿吃薯片,一会儿又去看看电视,完全把作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妈呀,都过去好几个小时了,作业还一点儿没动呢。
我这才懊悔不已,早知道就该好好管住自己。
从那件事以后,我就知道了慎独的重要性。
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没有别人的监督,就特别容易放纵自己。
但如果我们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自律,那我们就能成为更好的人。
就像走在路上,没有交警看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一个人在图书馆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保持安静;自己在家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完成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慎独呀,虽然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真不容易呢。
我们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惰性、欲望作斗争。
让我们都学会慎独吧,不管是在人前人后,都能做那个最真实、最好的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呀!
你看,我经历的这件事虽然小,但却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慎独的意义,希望也能让你们有所启发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以“慎独”为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示例_高二作文《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就是在你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你自身的良好形象。
没有比在隐蔽处所做的事更能明显的体现出一个人的德行了,没有比在细微处所想到的念头更能够显著的看出一个人的善恶了。
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请以慎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自选角度,体裁不限。
【写作分析】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畏惧。
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
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
简单地说,慎独就是独处的时候,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自律,服从内心的要求,谨慎地对待自己。
人在有人约束的时候,在他人的关注之下,是比较容易做到谨慎的。
因为作为社会的人,一个人的语言行为,都处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置于社会的道德法律的要求之中。
那时候如果违反社会起码的要求,不会被世人认可和接受。
但是,一个人独处或缺乏监督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放纵心理。
这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道德法律他人的约束。
因此,谨慎地独处,反复地反省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和有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完全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更加纯粹的人。
而真正慎独的人,才是心怀坦荡、充满正气的人,也才是本性高尚的人。
《礼记中庸》开宗明义就论及慎独。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慎独时是这样要求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写作中可以从什么是慎独,如何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做到慎独的意义等角度立意,紧扣一个关键点展开分析和表现,合理使用材料,安排好结构,应能写出较为满意的文章来。
【范文示例】慎独True李清静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三(1)班孔子说他到了70岁之后,就能随心所欲而又不破坏规矩。
也就是说,70岁的孔子,随心所欲都能做到慎独了。
而至于70岁之前呢,要做到慎独,却未必能随心所欲。
圣人都是这样,又何况是凡夫俗子的我们呢。
慎独是一种境界。
在一个大的集体中,大家互相约束,互相监督,那么你可能行为无过,然而这不是慎独的境界。
真正的慎独是你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你能否做到:桂花迎面吐香而不去折,小草汲水高长却不去踩,垃圾满地你欣然清扫,朋友的冒犯你毫不放在心上慎独的境界就是人生中可望且可及的境界,是你我应该追求的境界。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
既然我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那么,我们从理论上讲都能做到慎独。
既然我们都可以做到慎独,而孔子70岁之前还不能随心所欲做到慎独,所以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能什么事都随心所欲。
随心本没有错,但心随所有的欲望(无论好坏)就不好了。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将有作,则思谦冲以自牧。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止以安人。
我们要把握的就是自牧与知止。
自牧就是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用正确的行为来洗涤自己的良心;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没有人约束自己,自己却知道该停止时停止这样才能做到慎独。
《笑傲江湖》中的君子剑岳不群是出了名的伪君子,在人前他总是一副正义的面孔,好似他就是圣人一般;而私下里,他干的却是丑恶的勾当:偷林家的辟邪剑谱,暗杀定逸师太,嫁祸自己的弟子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现实中也有岳不群一样的人,但是他们一开始未必都是伪君子吧,只是很多人没有做到慎独,以为没有人知道就可以谋得非分利益,放弃了慎独,以致从本质上放弃了良知,也放弃了成为一名君子的最后可能。
可见,慎独虽不能随心所欲地做到,却是一刻都不能丢弃的。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日日反省自己,在独处的时候省察自己,那样我们也就不会害怕迷失自己,而能做一个不随心所欲的自己,坦荡着慎独。
【简评】本篇作文立足于如何做到慎独立意,提出只有不随心所欲,在没人的时候谨慎对待自己,才能不逾矩,从而真正做到慎独。
小作者从孔子说起,强调圣人做到慎独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凡人,因此更要加强不随心所欲的锻炼,观点集中,立意合理,层次清楚。
而文中大量引用材料,如《论语》《三字经》《谏太宗十思疏》《劝学》等常见的或课本上学习过的诗文材料,以及《笑傲江湖》岳不群的例子,都很好地联系着自己的观点。
这样丰富的材料使用,体现了小作者知识的积累,也使文章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慎独给孩子的一封信胡楠芳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三(11)班孩子:你好!在你十七岁生日之际,妈妈不想再送你生日蛋糕这类的礼物,只想送你一个道理慎独。
我想,这应该是你人生路上最重要的礼物之一。
慎独,不是在众人面前的那些虚伪掩饰,也不是一个人独处时候无拘表现,更不是逃避自我的梦幻。
慎独,是真正地自我面对,自我剖析,自我完善。
慎独,不是要求你此刻端坐在我的面前,让我仔细端详你时你的微笑;不是要求你将自己的心思写在自己的日记里,供自己的咀嚼;也不是让你独坐在房间里,对着镜子窥看自己的脸上的变化。
慎独,是心的坦白,是心的纯洁,是心的升华。
人,一辈子,总是容易做好表面的上的自己,别人看得见的自己。
你看舞台上的明星,生活中的名人,他们也许都有着自己辉煌的一面,都拥有别人授予的美好名声,但孩子,我希望你记住,当你在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的时候,你都不要被表面的光环所迷惑,应该看到他们最本质的地方,即独处时候的光辉。
真正的高贵并不在于优于别人,而是优于内心的自己。
因此,孩子,当你一个人面对某件事而周围没有人监督你、指导你甚至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小心了。
因为此刻的你正面临着慎独的考验:不要因为一个人独处,就露出自己凶残的本性杀死一只蚂蚁,打死一只蟑螂。
慎独,要求你怜悯万物,包括自己的敌人。
不要因为一个人独处,就露出自己邪恶的本性想着如何耍手腕,怎样用诡计获得利益。
慎独,要求你爱惜自己,不沦为一个奸邪的小人。
不要因为一个人独处,就露出自己慵懒的本性不想学习,不愿劳动。
慎独,要求你严格自律,即使无人竞争,无人提醒,也要朝着目标一个人坚持着走下去。
不要因为一个人独处,就露出自己冷酷的本性对幸福没有感知,对他人缺乏感激。
慎独,要求你充满爱心,用心去感受万物,用爱去回报感激。
孩子,慎独是真正的自律,一个人能做到慎独,必然能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他人,以最严格的要求去要求自己。
做到了慎独,才是真正做好了自己。
因为,人最大的敌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孩子,在17岁生日的时候,我愿意你学好这个道[文章来源于]理,勇敢地同时也是好好地面对自己,争取成为最好的自己。
爱你的母亲X年X月X日【简评】这是一篇较为独特的文章,采用书信体的格式写成,好的形式能让人眼前一亮,在众多相同的体裁中显出不同来。
同时,书信体形式便于议论和抒情。
本文重在如何做到慎独,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设置人性的多个弱点加以规劝以强化观点。
排比段的使用也能使文章增色。
但总体看,由于对慎独的诠释不够,同时缺乏具体材料的支撑,使文章多少有些空洞感。
True慎独傅春蕾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高三(5)班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说起慎独,我便自然联想到以上这句话。
这是初中课本上文言短篇中的一句,文章讲的是一群逃难的人饥渴难耐,找到了一棵梨树,大家纷纷摘梨解渴,唯有一人正襟危坐,别人问,梨的主人又不在,你为何不吃?这人便用上面的这句话反问。
我想,慎独并不仅仅表示独自一人时的谨慎,更强调一个失去了强制监督的环境里,能坚守住内心最柔软却最有韧性的准绳,也就是哪个不食梨的慎独者所说的吾心有主。
正因为吾心有主,慎独不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是君子坦荡荡的从容不迫。
这让我想起了苏轼,虽然深陷囹圄,遭到流放,豪放的他也从不放松对内心的坚守。
这时的他或许委屈,或许苦闷,但再大的冤屈也斩不断内心的准绳,那根生性豁达,信仰真善美的准绳。
这也就是我们每每想起这位面对人生起落,依然高唱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人时,总能会心一笑的原因吧。
在那些一个人处于山高皇帝远的日子里,苏轼没有忘记一位君子应有的慎独,应有的坚守,因此,他每到一处,身后总能留下一世芬芳。
正因为吾心有主,外在的艰难险阻又算得了什么呢?犹记得那个闻鸡起舞的少年祖逖,三九天里,猎猎大风吹得连报晓的鸡的鸣声都在颤抖,可那又怎么样?心怀天下社稷,情系黎民百姓的少年不畏惧,每个熹微的晨色里都有他舞动的背影,一个孤独却又骄傲的背影。
风再大,也大不过一个人的坚守;天再冷,也冻不僵一个人内心的准绳。
没有人监督,甚至没有人过问,连一句嘘寒问暖都没有。
可是他守住了那份慎独,以强大的内心克服了一切。
是的,慎独总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区分着平庸和卓越。
只有秉承内心的坚持,守住心中的准绳,在相对松散封闭的环境里守护着易逝而又可贵的道德、信仰,用自己的心树立起崇高的标尺,那样的我们,才可能成就卓越。
慎独就是一朵小花,兀自开放在无人的旷野或角落,然而它的芬芳却无处不在,包裹着那勇敢而孤独的灵魂。
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息,提升着你的形象和内涵,让你拥有坚强伟大的灵魂。
心有主,可以从容而不同。
【简评】这是一篇见解独特、立意高远的作文,重在说明什么是慎独。
在认识上,小作者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慎独,他将慎独定义为一个失去了强制监督的环境里,能坚守住内心最柔软却最有韧性的准绳,显得很有见地。
而论述中,他能紧扣自己的定义展开,举出苏轼、祖逖的典型实例加以描述和分析,很好地强化了观点。
而结尾部分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有意强调慎独在区分平庸和卓越上的价值意义,提倡人们,只有遵从慎独,才能成就卓越的观点,显得气势充沛,很有号召力。
写法上,从初中课文中的故事入手,逐渐展开观点,语言表达清楚明晰,可读性强。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