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8.3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其他文献引述
L8.3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书目摘要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8.3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书目摘要:1.殷企平、朱安博:《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目录:序言什么是现实主义?谁是"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首创者?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有哪些特征?笛卡儿和洛克的现代现实主义哲学观对小说的兴起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笛福是怎样看待小说创作的真实性问题的?为什么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菲尔丁是怎样看待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的?《汤姆·琼斯》体现了哪些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狄德罗对现实主义作了什么贡献?巴尔扎克如何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高老头》如何在细节描写上取胜?司汤达的困惑是什么?《红与黑》中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福楼拜跟现实主义文学有何渊源?《包法利夫人》怎样表现现实?托尔斯泰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方面有哪些贡献?《战争与和平》表现了哪些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陀斯妥耶夫斯基是现实主义作家吗?为什么《穷人》是现实主义的杰作?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流行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有哪些?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有何异同?佐拉与现实主义有何瓜葛?简·奥斯丁怎样重振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傲慢与偏见》如何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狄更斯的现实主义特点有哪些?《艰难时世》的"伟大"体现在何处?《小杜丽》怎样表现"凌乱"的现实?萨克雷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贡献在哪里?《纽克姆一家》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盖斯凯尔夫人与同时代的其他现实主义作家有什么样的区别?《玛丽·巴顿》怎样揭露"进步"现实?乔治·艾略特的"镜像说"有何意义?《米德尔马契》展现了什么样的现实图景?金斯利怎样回应"机械时代"?《酵母》的艺术形式怎样服务于它的现实主义主题?哈代怎样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无名的裘德》有何现实主义意义?马克·吐温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为什么说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内容提要:《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共归纳了60个有关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问题,阐释了现实主义概念,并对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不仅厘清了现实主义涵义的嬗变,还详细介绍了19世纪前后西方文艺批评史中对"真实"的理解,同时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表述,为有心于现实主义文学研讨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史一道亮丽风景线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内容摘要:回顾俄罗斯文学的历史星空,19世纪的文学创作是最为耀眼的一颗。
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们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
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
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
而这一时期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也反作用于这一变革的历史时代,对其产生过深刻、有力的推动作用。
因此,19世纪文学被称为俄罗斯文学史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19世纪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在普希金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一种思想者的形象如奥涅金等,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裕的生活环境,也具有一种思想者的怀疑和探索的气质,然而又极度紧张不安,找不到灵魂的栖所,感觉到自己的空虚无力,于是或走向冷漠、消沉,或将激情和生命的热力随意地掷于最后既伤人亦伤己的生活和爱情事件,他们是思想者,同时又是社会上“多余的人”,还可以说是日后“虚无主义者”的某种雏型。
莱蒙托夫主要继承了普希金的这一方面,《当代英雄》中才智突出、精力过人的皮却林轻视功利乃至生命本身——他轻掷自己的生命,也对他人的生命和爱情表现得冷酷无情,这已接近于是一种绝望之举。
莱蒙托夫的诗篇中也笼罩着一种沉郁和孤独感,他自己和普希金一样在决斗中被杀。
果戈理则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的另一面,即深切地关注和描写小人物命运的一面,由此并发展出自然写实的一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发生过重要影响,果戈理自己的思想则与他笔下的人物保持着某种距离,而比较直接地表露于他晚年发表的《与友人书简选》中。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史下简答、论述题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样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2、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3、比较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相同点: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他们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且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具有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不同点:(1)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动,资产阶级与贵族进行了反复的较量。
作为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们,亲眼看到这场尖锐残酷的斗争,切身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情与后来的冷酷现实,感受到了平民青年和没落青年的郁郁不得志。
所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和理性主义精神。
(2)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集成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揭露现实的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
西方艺术史简述资料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史前艺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17-18欧洲艺术、19世纪艺术以及现代主义艺术7个阶段。
一、史前艺术史前艺术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部分。
旧石器时代艺术产生于原始社会蓬勃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奥瑞纳文化期。
而这一时期的艺术主要变现形式为洞穴中的壁画和雕塑,其主题多于巫术相关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写实。
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塑大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
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维纳斯)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
而代表史前“艺术”最高成就的是位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洞穴壁画。
新石器时代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
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建筑。
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
英格兰南部的圆型巨石栏“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
二、古代艺术古代艺术可以分为古埃及艺术、古印度艺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艺术、古两河流域艺术。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提到古埃及,人们就想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一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息。
古埃及艺术的主要表现就体现在金字塔以及其内部的木制陪葬雕塑和壁画上,其中吉萨金字塔群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艺术的精华。
古代印度文明的艺术起源于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北部。
它最早的原始美术,通常称作“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到1750年之前的艺术。
根据考古出土,当印度史前文明最远可以追溯到光、新石器晚期,即青铜器和铜石和年龄。
印度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大约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它的内容广泛、形式丰富,独具特色。
印度的艺术经历了一个风格演变的过程。
由于特殊的位置,所以印度宗教在印度的艺术本质的基础是宗教。
三大评论家名词解释

三大评论家名词解释
俄国三大资产阶级文艺评论家,简称“别、车、杜”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是非常有名的,是文艺理论专业必考的人物。
但后来随着大量新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以及苏联文化影响的减弱,他们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是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俗称“别车杜”。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1811—1848年),俄国革
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俄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奠基人。
际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俄
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年),俄国
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
外国文学知识整理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题型:填空10,连线20,简答10、论述20、分析20、鉴赏201、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2、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诗》,浪漫派代表作。
华兹华斯给诗下的定义:“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拜伦三大作品:《恰尔德·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唐璜》《唐璜》:⑴主人公:唐璜,希腊少女海甸(P184)⑵表现手法:兼叙兼议4、1872年10月,雨果发表《<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宣言书《欧那尼》正式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主要人物:美的化身爱丝梅拉达&加西莫多,吉利亚特,克洛德、弗比斯——外美内丑《悲惨世界》故事梗概:“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子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一个娃娃的故事”,分别指:福来教主,冉阿让,芳汀,柯赛特。
本世纪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5、大仲马代表作及其主要人物:《基督山伯爵》:唐泰斯(费尔南、唐格拉尔、维勒福、法利亚神甫、海蒂、摩雷尔)《三个火枪手》:达尔大尼央(阿多斯、阿拉密斯、波尔多斯)6、凡尔纳:科幻小说之父7、惠特曼:美国的民族诗人P214 代表作:诗集《草叶集》“草叶”象征意义:生命力、发展、民主三个主题:自我、创造、民主8、麦尔维尔:海洋作家——①人执着征服自然②人征服自然最后是一场空代表作《白鲸》:作者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斗争,人征服大自然船长埃哈伯象征人类,白鲸莫比·迪克则是大自然。
实玛利第二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女主人公——达吉雅娜,是一个拥有“俄罗斯灵魂”的迷人的艺术形象,俄罗斯女性代表)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文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屠格涅夫《罗亭》,继奥涅金和毕巧林之后的一个新的“多余人”2、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3、废奴文学代表作:希尔德烈斯《白奴》、比彻·斯托夫人《汤姆大伯的小屋》4、司汤达《红与黑》爱情、政治、风俗小说爱情:从批判封建婚姻的角度去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

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2篇俄罗斯文学论文范文一:“奇异的爱情”------读《祖国》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
1837年初,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奠基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惨遭杀害,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狰狞面目震惊、震怒了莱蒙托夫。
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俄国诗歌中最有力的诗(高尔基语)”《诗人之死》这一不朽名篇。
诗人把自己公开摆在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敌对位置上。
因而一方面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和放逐,而另一方面却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当时整个俄国文坛公认他为普希金的继承人,认为他是继承和发展普希金的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杰出代表。
1840年,他再度被流放,次年在决斗中被阴谋杀害,年仅27岁。
也就在他死时的这一年,他写的《祖国》发表于《祖国纪事》杂志上。
他在诗歌里十分诚挚而热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了沙皇统治集团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祖国》创作的具体动机是1839年诗人霍米亚克夫发表了一首《祖国》的诗,他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诚。
而诗人借对俄国大地上最普通的,像草原、森林、河流、白桦、夜色,像灯火、马队、打谷场、草房、舞蹈等风土人情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崇高的、纯洁的、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最本质的、“不知为什么”的热爱。
由此可见莱蒙托夫的爱国主义与沙皇政府宣传、称榜的“正统”的爱国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是截然相反的。
这是一种真爱。
诗中诗人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
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
《艺术概论》教案——绪论

教案(第一次课 2学时)一、授课题目:《绪论》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学产生的过程,了解学习和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艺术学产生的过程。
2、难点艺术学从美学中的分化。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内容】(导入)【艺术概论】我们这门课名字叫“艺术概论”,“概论”就是概括的论述,又称为“艺术原理”,“原理”即基本道理。
概括论述什么呢?(艺术)艺术种类有很多,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绘画、雕塑、建筑等,每个种类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实我们这门课不是解决具体的艺术问题,比如说山怎么画,水怎么画等,而是去探讨所为艺术门类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
所以说,这门课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艺术学概论”或“艺术学原理”。
【课程说明】艺术概论是我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我们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艺术专业,大家在学习具体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有必要对艺术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因为艺术中的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上看,如果有同学以后想考研,艺术概论也属于考试内容。
(但凡是艺术类的同学考研,都要考艺术类的基础理论,即艺术概论。
)这门课的成绩结构为40%平时成绩和60%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为百分制,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三项,其中考勤为30分,一次不到扣10分,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课堂表现主要为课堂提问、课前课后总结、课堂测验等形式,分值为30分;课后作业为40分。
【艺术学的产生】艺术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从原始艺术算起,中外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
但是,艺术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尽管中外历史上就有大量关于艺术的理论,但是艺术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以来的事情。
(艺术是很古老的,但艺术学是很年轻的。
)在整个学科发展中,有两次重要的分化。
在古代,世界只有一门学问:哲学,称其为“科学的科学”,许多科学都属于哲学的一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
8.3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
其他文献引述:
一、邱紫华:《论人物形象理论的发展——从类型说到典型说》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为了追求强烈的艺术审美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社会作用。
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理论家都曾注目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
……综观二千多年来的人物形象理论,就会发现,尽管存在某些表述上的不同和理解上的差异,但仍然可以明确地进行三种性质和形态不同的区分。
这就是古代(前资本主义)的类型说、近代前期的个性说和近代末期的典型说。
具体地说,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贺拉斯扬弃了亚里士多德人物形象理论中有关典型的那一部分见解,而继承发扬了其类型说思想。
这是人物形象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否定过程。
类型说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到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时期达到了它的高峰。
随即就被新兴的启蒙文学思潮以及而后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所鼓动的“个性说”和特征说创作原则所否定。
这是第二次否定过程。
由于浪漫主义后期发生了分裂,消极浪漫主义更走向完全排除理性,反对表现共性,沉湎于病态的、离奇的个性和个人情感描写的地步,甚至理论上出现了“滑稽说”。
至此,“个性说”走到了自己片面发展的极端。
德国古典美学家一反以往的片面性,企图调和理性与经验、共性与个性、抽象与感性之间的矛盾。
本着这个目的,康德从哲学上,歌德从自己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上,批判了理性主义和感性经验主义的片面性,极力使矛盾达到和谐、统一。
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全面总结了迄他为止的艺术理论,并深刻地阐释了自己的人物形象理论,正面提出了“理想”的概念:“理念就是符合理念本质而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
”从而完成了这种矛盾的统一。
这是艺术史上的人物形象理论一次巨大飞跃,它标志着一种新的、辩证的典型理论的确立。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理论家别林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发展了典型理论。
别林斯基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坚决摈弃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把这个定义改造为:典型是社会生活某
方面的规律与本质的集中表现,并把艺术创作的典型性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从而把唯心主义的典型观改造为唯物主义的典型观,使它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然而,使典型理论发展到科学阶段的变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到此为止,人物形象理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其中经历了否定、扬弃、继承、发展的辩证过程,也展现了自己全部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对新艺术起着极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摘录自邱紫华:《论人物形象理论的发展——从类型说到典型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第5页)
二、别林斯基论“典型性”
创作独创性的额,或者更确切点说,创作本身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这典型性——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这就是作者的纹章印记。
在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你不必说:这是一个具有壮阔灵魂、强烈情欲、渊博智慧,但理性偏狭的人,他爱妻子爱到疯狂的程度,只要有一点不忠贞之嫌,就会用手去扼死她,——你可以简短扼要的说:这就是奥赛罗!你不必说:这是一个深刻地懂得人的使命和生活的目的,努力为善,但丧失了灵魂的活力,做不成一件好事,感到自己的无力而痛苦的人,——你可以说:这是汉姆莱脱!你不必说:这是一个信念卑劣,善意的作恶,诚实的犯罪的官吏——你可以说:这是法穆索夫!你不必说:这是一个由于利害打算而谄媚的人——你可以说:这是莫尔恰林!你不必说:这是这样的一个人,终生不知道有任何人类思想,任何人类感情,不知道人除了寒冷、饱食、品茗之外还有欢乐和喜悦,人的生活中还有比吃瓜更重要的事,除了每天观察茶柜、仓库和畜栏之外还有职务和责任,还有比相信他是某处穷乡僻壤的第一流人物更远大的野心,呵,请别浪费这么许多句子,这么许多字眼——你可以简单地说:这是伊凡伊凡诺维奇彼列列平柯。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见伍蠡甫等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378页。
)
三、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在人觉得可爱的一切东西中最有一般性的,他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
首先是他所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活着到底比不活好;但凡活的东西在本性上就是恐惧死亡,恐惧不存在,而爱生活。
所以,这样一个定义:
“美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艺术的第一个作用,一切艺术作品毫无意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
艺术作品对于现实中相应的方面和现象的关系,正如印画对它所由复制的原画的关系,画像对它所描绘的人的关系。
印画是由原画复制出来的,并不是因为原画不好,而是正因为原画很好;同样,艺术再现现实,并不是为了消除它的瑕疵,并不是因为现实本身不够美,而是正因为它美的。
印画不能比原画好,它在艺术方面要比原画低劣得多;同样,艺术作品任何时候都不及现实的美或伟大;但是,原画只是一副,只有能够去参观那陈列这幅原画的绘画馆的人,才有机会欣赏它;印画却成百成千的传播于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欣赏它,不必离开他的房间,不必从他的沙发上站起来,不必脱下身上的长跑;同样,现实中美的事物并不是人人都能随时欣赏的,经过艺术的再现,却使人人都能随时欣赏了。
我们为我们所珍爱的人画像,并不是为了要除去他的面貌上的瑕疵,而是使我们有可能欣赏这幅面孔,甚至当本人不再我们眼前的时候,艺术作品的目的和意义也是这样,它并不修正现实,并不粉饰现实,而是再现它,充作它的代替物。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见伍蠡甫等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09、411-412页。
)
四、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
我们所以站得住脚,只是因为在我们脚下有坚固的基础——真正的俄罗斯人民;而我们本身不过是伟大俄罗斯人民中依稀莫辨的一小部分而已。
你们也许打算反驳我,你们会谈谈教育的优越性,教育给了人去统治冥顽不灵的自然,统治没有理性的牲畜,使我们凌驾在人群之上。
然而且慢称赏你们的教育,至少要等到你们失去了这批人群之后,还能找到生存资料,或者把这群人曾经给过你们的同样多的东西还报给他们的时候才有可能。
那种在好几世纪中,之局限在几百几千个人的范围之内,却不去注意千百万人的现象,能算是伟大的现象吗?你得相
信,这千百万人,在他们的无知方面,绝对没有过错:不是他们跟知识、跟艺术、跟诗歌格格不入,而是他们受到哪些能够把智力财富一把抓在自己手里的人们的冷淡和轻视。
要是你给他们什么东西,比如以死板繁琐的诗句来代替生动的民间诗歌,民众自然要厌恶这一诱惑,因为这些和他们的要求以及他们的处境根本合不上。
我们不仅把人民性了解为一种描写当地自然的美丽,运用从民众那里听到的鞭辟入里的词汇,忠实的表现其仪式、风习等等的本领,可是要真正成为人民的诗人,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必须渗透着人民的精神,体验他们的生活,跟他们站在同一的水平,丢弃阶级的一切偏见,丢弃脱离实际的学识等等,去感受人民所拥有的一切质朴的感情。
(杜勃罗留波夫:《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见伍蠡甫等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4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