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旧时光》案例分析
从《你好,旧时光》看青春题材网剧的创新与突破

Vol.9 No.2 January 2018
质,是一部可以让不同的人找到自己青春的青春小说 光》中体现了青少年的性格变化,少女“为赋新词强
改编剧。文理分科、奋力高考、校园追星、保送、高三生 说愁”,少男永远揣摩不透女生的心思,将青春期的敏
活以及每个学校都会有的教导主任,让人们在观剧的 感、多愁、爱幻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类作
化、梦幻般的记忆,重塑青年亚文化。
心理和懵懂、含蓄的爱情,青春剧初具雏形。
在改编电视剧的过程中,《你好,旧时光》从小说
后来的青春剧更往“造梦”的方向发展,力图给
的章节出发衔接素材、发展情节,尽最大的努力让“原 观众一次“再青春”的机会:写实不再,校园偶像剧横
著党”找到小说的影子。这部小说的作者一改以往青 空出世。早期懵懂的爱情不再遮遮掩掩,它们甚至以
及学会如何看待死亡。作者借周周的口说出了自己 年代人青春的缩影,也代表了那个年代的中学校园生
的生死观:“米乔,我们都会老去,但你不会,你永远都 活和青春思潮,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创造了空前的
是18岁,永远都是最好的年华。”在最好的年华死去意 收视率,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认可。
味着她永远停留在了这里。
来展现校园中的“好学生”的成长历程,与过去的追
三、突出重围的创新与发展
求轰轰烈烈、青春无悔的题材区别开来。
(一)从传统的“造梦”到深入人心的代入感和
《你好,旧时光》主打情感牌和校园生活的缩影式 共鸣感
回忆,它的英文名称 My Huckleberry Friends 就让人心头
青春处于一个永远都说不完也说不清、道不明的
赏性的文化商品,已经成为投资风险较小、回报率较高 结构和情节线索没有脱离《流星花园》的架构,但也
《你好,旧时光》观后感

《你好,旧时光》观后感《你好,旧时光》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青春成长之诗,它细腻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温情与回忆的青春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少年在旧时光里的欢笑、泪水、奋斗与成长,宛如在岁月长河中打捞起那些闪闪发光的珍珠。
剧中的余周周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主角。
她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女孩,独立、坚强且善良。
余周周的童年经历赋予了她早熟的特质,在面对生活的挫折和他人的误解时,她总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理解和包容。
她的幻想世界是她心灵的避风港,在那里,她是故事的主角,能够掌控一切。
这种对幻想的依赖并没有让她脱离现实,反而使她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富有同理心。
在学业上,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坚持,无论是在振华中学面临激烈的竞争,还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她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她与林杨之间的感情是青春懵懂爱情的美好诠释,从儿时的玩伴到青春期相互牵挂又有些羞涩的恋人,他们之间的情感发展自然而纯真。
余周周在这段感情中经历了成长,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在爱情和自我成长之间找到平衡。
林杨是青春里的阳光少年,他就像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了余周周的世界,也温暖了观众的心。
他对余周周的喜欢是纯粹而坚定的,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这种喜欢贯穿了他的整个青春,成为他成长的动力之一。
林杨在学校里是学霸,也是备受欢迎的学生,但他的眼中只有余周周。
他为了余周周可以不顾一切,比如为了和她在一个班级而努力争取。
他的善良和正义感在很多情节中都有体现,无论是帮助同学还是维护公平正义,他都积极参与。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业的压力,但他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
除了主角,剧中的其他角色也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青春世界。
辛锐从一个自卑怯懦的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她对余周周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羡慕又有嫉妒,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
【读后感】《你好,旧时光》读后感

【读后感】《你好,旧时光》读后感
《你好,旧时光》这部电影,在讲述一段青春爱情的同时,也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
义和回忆的力量。
影片以复古的背景和华丽的场景为背景,让人不禁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和
那段青涩的时光。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是高中时代的同学,在毕业后因为意外而分离,在相隔十年后重逢,并通过借助过去的回忆,重新找回了对彼此的感情。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却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即便是岁月荏苒,时间流逝,但是那份纯真的爱情却始终留存在两个人心底。
在今日的社会中,物质虽然给我们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心灵世界却越来越空虚。
我们需要回到过去,
寻找那份真正的温暖和快乐。
在最后的结尾处,女主角对男主角说“谢谢你,因为你,我学会了回忆。
”这句话也
充分说明了回忆的重要性。
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回忆,去珍惜,制造更多的
美好回忆,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也是充实人生的重要途径。
电影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歌曲《彩虹》的旋律很美,歌词也异常触动人心,让人
忍不住唱起来。
电影中充满了怀旧的元素,让我们回忆过去的生活,在听到那些经典的旋
律时,我们也许会突然感觉到,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在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回忆。
总之,这是一部真正充满了感情和思考的电影,它不仅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更告
诉我们,回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珍惜每一个刻骨铭心的瞬间,让回忆伴随我
们前行。
《你好,旧时光》读书笔记

本文共有4851.5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目录第一篇:《你好,旧时光》读书笔记第二篇:你好旧时光第三篇:你好,旧时光第四篇:《你好,旧时光》读后感第五篇:《你好,旧时光》读后感正文第一篇:《你好,旧时光》读书笔记《你好,旧时光》读书笔记海南华侨中学历史组符雁在书荒的时候,习惯性会上豆瓣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
吸引我的是带点小清新风格的标题《你好,旧时光》,逝去的时光虽不可追,但却最让人觉得难忘;作者八月长安,对于自己的介绍,“生于盛夏八月,但求此生长安”,温馨美好。
看着八月长安的故事,却不自觉的带入自己的角色,产生共鸣——我以前也是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我想,这才是故事吸引人所在,她笔下的余周周,可能是她自己,可能是她认识的其他小朋友,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
那些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奥数培训班,??,偶尔耍滑头报复“坏人”的小心眼,同学录,口红糖,余周周的童年我也经历过。
甚至,还隐约记得,在小学毕业同学录上,写的住址是地球·中国。
余周周喜欢上杉和也,我也喜欢。
小时候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棒球英豪》的放映,可我喜欢的不是主角,那个爱笑爱闹的达也,而是善解人意的和也。
在余婷婷喜欢上不知名的人物那,长安的一句话,引起了心底的共鸣,“喜欢上一个人,是最最无可奈何的。
”直到今天,我依然无奈。
余周周的生活轨迹大多和我一样,甚至同样在初三那年经历了“非典”而取消的中考英语听力,不禁有一丝窃喜。
陈桉,每个小女孩心中都有这样一个大哥哥,无论是真的存在还是只在幻想中。
他很强大,很优秀。
他会耐心的聆听你的不满委屈,无私的给你帮助,像冬日的一杯热咖啡,淡淡的,却温暖人心。
第二篇:你好旧时光你好旧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旧时光,不过是个光鲜亮丽的词语。
它带给我的味道是陈旧的但却无法割舍的,有些东西不必伪装,放不下即为不愿,如是而已。
记忆里那跳动的日子就是我们一起“偷偷”逛书店的画面,你并不专注于那些经典,而是懒懒地窝在角落翻阅曾经被批判:“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书”的那些纸质的东西。
《你好,旧时光》案例分析[方案]
![《你好,旧时光》案例分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fccfc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1.png)
《你好,旧时光》案例分析摘要:《你好,旧时光》的出彩之处就在于真实,用真实召唤了强大的共鸣。
本案例从读者的角度切入分析《你好,旧时光》的成败。
并从中总结出对于中国当代出版活动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你好,旧时光》、八月长安、青春文学一、案例基本情况介绍《你好,旧时光》是八月长安在晋江原创文学网站上发表的一部小说。
在晋江上连载的时候,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玛丽苏病例报告》。
后经新世纪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出版时更名为《你好,旧时光》。
2010年10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该小说的典藏版。
两次出版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年。
出版时分为两册,第一册为《回不去的小时候》,第二册为《陪你到青春最后》。
《你好,旧时光》讲述的是私生女余周周的成长经历。
玛丽苏是一种自以为是主角的病,而余周周就是一个有着玛丽苏病症的小孩。
每天幻想着自己是女侠、雅典娜、花仙子就是最好的娱乐。
后来,这样的游戏对余周周来说不仅仅只是娱乐,也是面对困境的时候,自我调解的一种方式。
全文通过余周周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成长的无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学会面对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是一个写实而又励志的故事。
作者八月长安,八十年代末出生,生活在哈尔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现居上海。
写作是她的业余爱好。
《你好,旧时光》之后,还出版了《橘生淮南·暗恋》、《暗恋》。
《流水混账》还在连载中。
这些书籍构成了“振华三部曲”。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销量早已超越十万册。
虽然谈不上超级畅销书,但还是具备一定影响力。
一直以来,晋江原创文学网是言情小说的天堂。
点击量大的通常都是关乎情爱的小说。
而《你好,旧时光》是晋江上独树一帜的奇景,它是六年来唯一不谈情爱而又人气爆棚、高居榜首的小说。
在豆瓣网上,《你好,旧时光》也是夺得了网友8.9分的高评分。
二、选案例的原因选择《你好,旧时光》这样一个不温不火的案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个人喜好。
我不喜欢书中给出我们具体的条条框框,教导我们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我喜欢自己去感悟。
八零后的动漫观 ——读八月长安《你好,旧时光》(一)

本部作品的最优秀之处是它能唤起80后对自己小学,初中时代的回忆,取得极强的共鸣。也就是说,如果把这部作品比作一部歌剧,那么80后这一关键字就是歌剧的BGM[背景音乐],文学术语称之为“通奏底音”。动漫只是一个侧面,还有学习考试这一侧面,人际关系这一侧面。这将在随后的评论中加以详释。
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
八零后的动漫观 ——读八月安《你好,旧时光》(一) 八月长安是作者的网名,真名叫刘婉荟,是87年出生的哈尔滨文科高考状元,北大2010届学生。毕业后在短暂地参与了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资产投资工作后,转为专职作家。《你好,旧时光》是她的长篇处女作,细腻地描写了女生余周周从小学到高中的生活历程。作为80后作家,我们可以从本书的文字中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烙印,当时特定的人物思维方式和特有的中国教育大环境。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积累和价值观对《你好,旧时光》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里为什么要特定是80后,因为90后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提高,不是通过电视播放的译制片,而是直接观看新番【最新作品】动画的几率大大增加。虽然中国仍有严格的文化制品审查制度,但因特网的存在造就了大量的漏网之鱼。另一方面,日本的动漫也趋向于商业化,为吸引眼睛层出各种擦边球作品。(指险涉情色,暴力,恐怖等)于是,90后,00后们接受了完全不同的动漫。比如《东京食人鬼》,就很难区分主角究竟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一定要说的话,只能说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但道德品质只是凡人的一个角色。虽然崇尚正义,不喜欢邪恶,但同时喜欢美女,讨厌干活,贪图享受,拥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好,旧时光》里涉及的动漫,对80后而言真有一种怀旧感,是旧时光独有的记忆。
试论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的艺术特色作者:毛诗睿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19期【提要】作为当前青春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振华三部曲——《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受到读者的追捧,出版以后,一时洛阳纸贵,受到80、90后,乃至00后的欢迎。
对振华三部曲进行学术探究,有助于我们总结当前青春文学的发展脉络。
但是当前学术界对八月长安及其作品的关注并不够,研究也不充分。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语言、经典语句、时间叙事以及情感描写等四个方面的分析,探究八月长安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八月长安; 振华三部曲; 艺术特色; 青春文学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最好的我们》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出版以后,都受到了大多数90、00后的欢迎,成为当前青春文学作品的一个代表。
笔者所在的高中班级里,振华三部曲就拥有不少读者,多数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还将其中的经典语录进行摘抄,笔者摘抄了不少八月长安的经典语录。
笔者在阅读萌芽杂志时,也看到了关于八月长安的访谈和八月长安的散文。
但作为当前的一种文学现象,学术界对八月长安的小说研究还不够充分。
在这里,笔者想以一个高中读者的视角对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做一个初步的研究,探寻其受欢迎的原因,进而总结其作品的意义和影响,及其代表的青春文学的意义。
一、幽默轻松的语言在振华三部曲中,最先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就是语言的幽默、清新。
首先,这种幽默的语言,体现在角色的对话中。
例如在《最好的我们》当中,徐延亮在回应别人要求他减肥时说:“我吃这么胖容易吗?花了家里多少钱呢?我凭什么减肥。
”看到这里,读者的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小胖子形象。
其次,这种幽默的语言,体现在角色的心理活动中。
例如在《暗恋:橘生淮南》中,盛淮南与洛枳的过家家游戏,给洛枳灰暗的童年留下了一丝阳光,作者在描写洛枳此时的心理活动时,写到:“那句歌词怎么说的来着?你闪耀一下子,我眩晕一辈子。
【读后感】《你好,旧时光》读后感

【读后感】《你好,旧时光》读后感《你好,旧时光》是网飞于2021年推出的一部青春校园剧,讲述了高中生们在友情、爱情、成长中的故事。
该剧以时光胶囊为线索,通过回忆方式展现了主人公们曾经在高中时光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
该剧的主题曲《你说》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首剧集主题曲,这首曲子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
歌词中的“我倔强的沉默,就是手写给你的诺言”,点醒了我曾经也做过的一些承诺,也想起了我在高中时光中经历的许多故事。
剧中主角们的成长历程和情感故事都展示了他们青春期所面临的成长和困惑。
以青春为主题的剧集总是令人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也带来一些共鸣。
无论是大家一起追逐梦想,还是面对生活的起伏,主角们都以他们的情感和努力逐渐走向成熟。
这也勾起了我对青春时光的思考。
友情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主人公们之间的友情始于高中,却经历了时光的考验,犹如一串串珍贵的记忆,成为他们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
无论是初中时期的小伙伴,还是高中时期的同学,他们通过相互的关心和支持,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日子。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高中时期与好朋友们的点点滴滴。
在这个看似冷漠的社会中,友情的温暖无疑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爱情是该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剧中的主角们在青春期都面临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困惑。
爱情的复杂和美好都在这个故事中展现。
通过回忆的方式,我们看到了主人公们在爱情中的喜怒哀乐,也让我们回忆起了自己在爱情中的点点滴滴。
青春期的爱情充满了纠结和无奈,但也充满了美好和憧憬。
这让我更加珍惜我与伴侣之间的爱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情的可贵。
通过《你好,旧时光》,我也明白了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痛苦而又美好的过程。
我们需要面对许多选择和困惑,需要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我们的过去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而是要勇往直前,为未来努力奋斗。
《你好,旧时光》是一部非常温暖的青春校园剧,通过回忆的方式勾起了我对自己高中时光的回忆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旧时光》案例分析摘要:《你好,旧时光》的出彩之处就在于真实,用真实召唤了强大的共鸣。
本案例从读者的角度切入分析《你好,旧时光》的成败。
并从中总结出对于中国当代出版活动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你好,旧时光》、八月长安、青春文学一、案例基本情况介绍《你好,旧时光》是八月长安在晋江原创文学网站上发表的一部小说。
在晋江上连载的时候,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玛丽苏病例报告》。
后经新世纪出版社于2009年11月出版,出版时更名为《你好,旧时光》。
2010年10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该小说的典藏版。
两次出版的时间间隔不到一年。
出版时分为两册,第一册为《回不去的小时候》,第二册为《陪你到青春最后》。
《你好,旧时光》讲述的是私生女余周周的成长经历。
玛丽苏是一种自以为是主角的病,而余周周就是一个有着玛丽苏病症的小孩。
每天幻想着自己是女侠、雅典娜、花仙子就是最好的娱乐。
后来,这样的游戏对余周周来说不仅仅只是娱乐,也是面对困境的时候,自我调解的一种方式。
全文通过余周周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成长的无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学会面对成长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是一个写实而又励志的故事。
作者八月长安,八十年代末出生,生活在哈尔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现居上海。
写作是她的业余爱好。
《你好,旧时光》之后,还出版了《橘生淮南·暗恋》、《暗恋》。
《流水混账》还在连载中。
这些书籍构成了“振华三部曲”。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销量早已超越十万册。
虽然谈不上超级畅销书,但还是具备一定影响力。
一直以来,晋江原创文学网是言情小说的天堂。
点击量大的通常都是关乎情爱的小说。
而《你好,旧时光》是晋江上独树一帜的奇景,它是六年来唯一不谈情爱而又人气爆棚、高居榜首的小说。
在豆瓣网上,《你好,旧时光》也是夺得了网友8.9分的高评分。
二、选案例的原因选择《你好,旧时光》这样一个不温不火的案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个人喜好。
我不喜欢书中给出我们具体的条条框框,教导我们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我喜欢自己去感悟。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就在于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人生感悟。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样一本书。
其次,我认为“80后作者”、“青春文学”这样的标签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
现在,青春作家带领的青春文学在出版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我希望通过对这类图书的研究,让我们对现在的出版市场的动态和方向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于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我们而言也有一定帮助。
三、分析的角度和重点分析《你好,旧时光》这本书,我主要是从读者的角度切入,将其跟桐华的《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和九夜茴的《匆匆那年》这样同类题材的小说进行对比,分析其能够吸引读者关注的点在哪里。
重点是比较书籍的内容和作者的差异。
我们以读者的眼光审视作品,用专业的眼光分析作品,这样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发现作品的亮点。
四、案例成功与失败原因分析(一)成功原因分析首先,这部作品最成功之处在于内容真实,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虽然,如今的出版市场注重策划和后期营销。
但是,我们如果以读者的眼光来看,读者最最关注的其实还是内容。
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后,与他人交流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内容和作者。
一个作品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内容为王是不过时的永恒定律。
而这部作品内容最出彩之处就是真实。
它的真实体现在对细节的描绘和人性的刻画上。
如,书中的主角余周周并不像一般青春小说中的主角,是容貌与性格都至善至美的人。
余周周在去同学林杨家玩的时候,就因嫉妒产生了不平衡感。
余周周也会因看到同学辛美香的境遇之惨烈后,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些对人性的刻画就非常的真实。
很多的人处在同样的位置就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书中还有很多对于现实问题的反映,如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由这些关系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什么样的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应该怎样面对和处理,书中都有涉及。
这些真实的描写引发了共鸣,由此引来了大量的读者阅读和讨论。
因此才会出现,四十万字的作品引发了两千万字的评论。
这些评论无疑是对这部作品最好的评价和反馈了。
《萌芽》的主编赵长天对于这本书有一个这样的评价“文学的作用,很重要的是引起人心灵的共鸣。
记录下个体生命的履痕,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记录重大事件更有价值。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
我觉得超长天的这个评论正好说明了《你好,旧时光》这本书的价值和其走红的原因。
同样类型的小说还有桐华的《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和九夜茴的《匆匆那年》。
这两本书也是畅销书籍。
但是他们都没有像《你好,旧时光》这样强大的共鸣感染力。
《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是向大家讲述了主角罗琦琦的成长故事。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就是看到了罗琦琦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而很少关注到除她之外的人了。
《你好,旧时光》虽然也是讲述余周周的成长经历,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她一个人。
就好比,,如果《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是一部故事片的话,那么《你好,旧时光》就是一部纪录片。
后者要更客观。
九夜茴的《匆匆那年》是以北京为背景,故事的发生地特殊性比较强,故事的内容也只是小部分人可以找到影子。
所以这两部作品的感染力都没有《你好,旧时光》强烈。
其次,更名之举也是赢得更多人认同的成功之处。
在晋江上连载的时候,八月长安把这部作品取名为《玛丽苏病例报告》。
并且在文章的开头就对什么是玛丽苏做了一番解释。
但是,有很多读者在看过解释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准确掌握玛丽苏的定义。
那么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玛丽苏是一种自以为是主角的病症”。
这样一个名字,读者很难抓到中心。
《你好,旧时光》这个名字可以更好的揭示主题,也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至少不会有读者对其中任何字眼产生任何疑问。
(二)失败原因分析为什么引发这么多人共鸣的书籍销售的情况也没能有更大的突破?它的传播度也不及《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呢?我认为这是受到了青春文学自身的局限性和作者知名度的影响。
虽然,青春文学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真正卖得红火的青春小说也是有限的。
现在青春文学类的读物很多,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网上阅读。
这样不仅可以看很多书,也不用担心书不好看。
买实体书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最怕的是给了钱,但是却买回了一本连做厕所读物都嫌抬举的垃圾读物。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对于青春文学类的读物的购买是很谨慎的。
而且青春文学这样一个标签也圈定了其目标读者群是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这类读者的购买力有明显的局限性。
其次,八月长安本身的知名度不高。
桐华同是北大的毕业生,但是名气明显高于八月长安。
八月长安在《你好,旧时光》出版之前,没有其他的作品。
而桐华则出版了穿越小说《步步惊心》。
穿越小说在一段时间里曾是小说家和编剧家都热衷的题材,而《步步惊心》也被誉为穿越之巅峰。
这样的光环之下,使得桐华的新作一经面世,就引来广泛关注。
这就是八月长安不敌桐华之处。
青春作家是最容易红也是最不容易的红的作家群体。
青春文学关注的人很多,因此其红的几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家要高。
但是,红也是要条件的。
比方说,开创了一种新题材,引发人们关注。
比如《梦回大清》就是穿越小说的鼻祖,人们是从这里开始认识知道了解穿越小说的。
在这之前,没有人会尝试这样写作,所以,这个作品问世之后,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特色不是特别鲜明的作家很容易淹没在广大的写作大军中。
八月长安的作品就是很普通的青春怀旧读物,这样的读物没有特别鲜明的可以和其他读物区别的特点,因此很难在众多作家中脱颖而出。
后期的宣传和营销推广活动做的也不是特别成功,这也是《你好,旧时光》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原因吧。
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这是一本由不出名作家写的青春小说。
五、从中得到的启示阅读这本书以及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之后,我想从选材、作者和获取方式上来谈谈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在选材方面,第一,我认为编辑应该选取贴切生活的和自己好驾驭的题材。
,《你好,旧时光》这本书就是因为贴切生活,它的真实为它赢得了大多数读者的关注。
这样的题材我们只需依靠口耳相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编辑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女性读者身上。
女性是青春文学类的读物的主要消费群体。
这个群体的购买趋向是最强的。
在作者方面,我认为编辑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尽量找名气高的作家合作。
高名气的作家,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我们不需要做过多的营销推广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销售量。
这一点,我们可以看韩寒、郭敬明等作家。
韩寒首发微博仅一个“喂”就引来无数人转发,这样的号召力是无可匹敌的。
同样,郭敬明现在就是青春文学的代言人,只要是印上他的标签的青春读物,不论是杂志、小说还是漫画,那都是绝对不愁销售量的。
第二,尽量培养作者的名气。
与其想破脑袋怎么宣传出版物,不如想破脑袋怎么样增加作者的知名度。
与其广泛撒网搜罗好作者,不如专心培养一个有潜力的作者。
我认为这种方式可实施度更高。
在获取方式上,我认为有两点可以借鉴。
第一就是网络取材,实体出版。
现在文学网站众多。
出版社可以选择一些文学网站合作,将自己的实体书在文学网站上推广,然后选择有出版价值的网络小说进行出版。
这样可以达到双方的互惠互利。
第二,编辑应该经常浏览社交网站,关注网民关注的话题。
因为,这里面极有可能隐藏着可能创造出版热点的话题,就像《杜拉拉升职记》一样。
六、对当代中国出版实践活动有何借鉴意义中国的出版市场上占份额最高的是教科书和教辅书。
这是出版市场不够活跃和发达的一个表现。
我认为现在最该担忧的不是我们的国民不看名著和经典读物,而是面临着一个不读书的问题。
如今,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多,选择阅读作为娱乐休闲的人有减弱的趋势。
如何引导国民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推出更多贴切生活的大众读物吸引读者的关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首先,先让大家把目光转移到阅读上来,再来引导大家阅读经典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