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背景: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2)内容:①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如何巩固国家统一,增强中央集权。

教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对国家统一的概念有一定认识。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内容繁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进而引出本课主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呈现汉武帝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措施。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即位后的形势,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二、内容分析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推恩令”的实施,巧妙地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国有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在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进一步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唯物史观)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出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削弱地方势力(1)教师活动措施1:实施“推恩令”。

措施2:削爵、夺地除国,镇压叛乱。

措施3: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措施4: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措施5:确立察举制。

2.推动经济的发展(1)教师活动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措施2: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措施3: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措施4: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措施5: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措施6: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学生活动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尊崇儒术(1)教师活动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措施2:在长安兴办太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补充和说明:
1.例题一: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政治措施的核心,学生需掌握其内容和作用,理解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意义。
2.例题二:均田制是汉武帝时期经济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了解其原则和意义,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影响。
举例:推恩令的实施细节,如何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以及这一政策如何体现了汉武帝的治国智慧。
2.教学难点:
-理解推恩令、均田制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共同作用巩固了中央集权。
-认识到汉武帝时期政策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3.例题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代表,学生需掌握其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例题四:通过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5.例题五:综合论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讲解
1.例题一:简述汉武帝推恩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汉武帝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推恩令的作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4、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各是什么?
5、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6、东汉中期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局势?
(三)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标注知识要素)
(四)检测:
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
2.质疑、释疑:
(五)探究新课:
1、西汉建立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答。
情感与价值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引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教师补充
教师引导进行纵向比较,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动手设计表格
学生归纳,
完成填图练习
学生讲述
学生分析
评判、更正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思考,
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为,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和欣赏者,要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各种体验,共同进步。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是讲述两汉兴衰的历史脉络,教材侧重的是西汉,西汉的大一统,通过《守业更比创业难》MV。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启动学生考察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由艰难守业到天下富强的历程,从历史资料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的情景;教学中通过观看资料片,突出“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一教学重点,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表演,来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难点化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最后回顾汉代众帝王的守业历程由学生谈感受,认同:“爱民、廉政、德政”、统一安定的重要、“开拓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观点。

在学生如有所思中结束课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史实;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概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守业更比创业难》MV设置问题情境导入,启动学生自学。

(2)从历史资料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的情景、学会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法。

(3)通过观看资料片和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表演。

让学生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4)回顾汉代众帝王的守业历程由学生谈感受,让学生从历代汉帝王的做法中获得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爱民、廉政、德政”、统一安定的重要、“开拓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我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学法设计】高效自学、合作学习法【导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守业更比创业难》MV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

3.12.3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12.3 大一统的汉朝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如何解决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题,重点由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认识统一对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课本、同步练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汉武帝重用人才的故事学法指导:本课通过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且通过二段材料的阅读,指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为以后解材料题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请小导师带领大家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导师概述知识结构,提问要点,同学补充、点评,指出优、缺点。

课件出示:《精致美妙的汉服》图片(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营造氛围)生:欣赏图片。

师: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这种服装已不多见,然而大汉民族却在中华大地上一代代繁衍,汉语也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些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有着密切的关系?(汉朝)汉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王朝?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大汉王朝。

(板书:12课大一统的汉朝)汉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西汉的历史。

二、出示目标(同上)三、导学达标(一)文景之治课件出示:《牛车》图师:由于秦朝的暴政及秦末长期的战争,西汉建立初年国家贫穷,王侯将相也只能乘牛车。

如果你是汉高祖,面对如此局面你会怎么做呢?生:(学生思考后回答,还可参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回答。

)师:汉高祖从秦朝灭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能力目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键入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全面阅读教材,标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
3、老师的问题:
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意义如何?
(三)拓展创新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治,在当时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措施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讨论)
(四)系统总结
1、知识建构:
2、归纳:学习封建统治的巩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谁统治时期?()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文帝、景帝
D. 景帝
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3、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高祖
二、简答题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
2、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活动与探究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搜集一下有关汉武帝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其一生作出客观评价。

(六)当堂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