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一)

合集下载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某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水资源供给、水资源需求、供需平衡与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水资源供给某灌区的水资源供给主要是指降水和地表水资源。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降雨、降雪或雾凇等形式返回到地面的过程。

而地表水是指包括江河、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经渗流等方式上升到地表的水资源。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某灌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为X毫米,年降水量的变化范围在80%的概率下为X-ΔX毫米到X+ΔX毫米。

该灌区还有一条大江与其相接,大江全年的平均径流量为Y立方米,年径流量的变化范围在80%的概率下为Y-ΔY立方米到Y+ΔY立方米。

二、水资源需求某灌区的水资源需求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农业灌溉用水是最大的需求量。

农业灌溉用水是农田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资源。

根据灌区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某灌区的农业用水需求占总需求量的70%,城市生活用水占20%,工业用水占10%。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生长期,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致为A立方米/公顷。

三、供需平衡与问题分析在灌区中,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是关键。

供需平衡不仅影响到农田的灌溉效果,也影响到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的发展。

通过比较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量级可以得出是否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城市居民的生活。

供需平衡的问题还与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密切相关。

如果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也会导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供需平衡问题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量和径流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水资源供给。

在制定供需平衡策略时,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

某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薛松贵【摘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紧缺、水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背景下,应通过多种措施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基于未来水资源形势变化,提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至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前后三个阶段水资源配置方案.指出由于水资源短缺,城乡居民饮水、能源基地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水量,使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提出近期必须采取强化节水、加强调度管理、兴建干流调蓄工程,远期实现跨流域调水等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23【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水资源配置;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跨流域调水【作者】薛松贵【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450003,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4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又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

黄河水资源具有年际变化大、连续枯水段长的特点,在枯水期和枯水段,缺水更加严重。

未来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减少和需水量增加,水资源安全形势严峻,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非常必要。

自2002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合部署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在水利部统一领导下,经过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相关省(自治区)近10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邀请专家咨询20多次,多次征求并协调了流域省(自治区)意见,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天然年径流量534.8亿m3,仅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人均年径流量473m3,仅为全国人均年径流量的23%,却承担着占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

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引黄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山东省东明县是黄河人鲁第一县,黄河蜿蜒县境66 公里。

建国以后,东明县先后建成闫潭、谢寨、高村等3 处引黄灌区。

拥有干级渠道13条,设计引水流量175m3/s,设计灌溉面积82.6 万亩,东明县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灌溉效益十分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目前东明县引黄灌溉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问题分析1 、用水户的节水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区域性缺水的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节水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而我国节水和法制都很薄弱。

目前东明县节水管理处于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状况,定额标准混乱,没有统一的现行规定,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有关全面节水的法规,节水工作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同时,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认为节水是上级的事,与下级无关,没有把节水的重要性放在心目当中,上级要求严了只好开开会、传达传达会议精神而已,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

另外,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的想法等,由此造成了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决好“节水”的问题。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一是东明县引黄灌区及配套工程已运行30 年以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投资、农民投劳建设的,灌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年久失修,渗水漏水严重;灌区管理处作为灌区专门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引水灌溉,按上级要求引水、停水,只管理到干级渠道,对干级以下渠道建筑物只负责维修,而由乡镇控制使用。

二是灌区大多数农田仍然是沿用大水漫灌,土地高低不平,用水浪费严重;农田灌溉季节,上游乡镇为扩大自流灌溉面积私自调控节制闸,甚至拦堵渠道,造成灌区上游水资源浪费,下游浇不上水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健康发展。

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分析

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分析

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分析首先,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表明了水资源在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不同领域中的利用情况。

通过对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灌区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分析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水资源供给状况分析灌区水资源的供给情况与灌溉需求密切相关。

首先,需要分析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来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等。

地表水资源供给主要来自于河流、湖泊等水域,而地下水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

另外,灌区的降水情况也是影响灌区水资源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二、灌区水资源需求状况分析灌区水资源需求主要由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构成。

其中,农业用水通常占据灌区水资源需求的绝大部分。

因此,需要对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需水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合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作物需水系数等因素,评估灌区的灌溉水需求。

三、灌区水资源分配状况分析灌区水资源的分配状况是指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在分析灌区的水资源分配状况时,需要考虑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灌溉用水定额、灌区内部水资源分配情况等。

特别是需要关注灌区不同地块的灌溉水供应情况,是否存在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或浪费现象。

四、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在灌溉过程中用于作物生长的实际用水量与灌区可用水资源之间的比例。

通过分析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评估灌溉系统的效能和灌溉技术的合理性。

在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中,可以考虑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来评估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五、灌区水资源管理建议针对灌区水资源分配与利用状况的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改善水资源供给状况、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完善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灌区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合作,对灌区进行长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1. 引言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是指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灌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实现灌溉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对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灌区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灌区水资源平衡的因素。

2. 灌区水资源供应分析2.1 水资源供应方式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地表水供应和地下水供应两种形式。

地表水供应通常通过引水渠道或河道进行供水,而地下水供应则通过灌区内的抽水井进行取水。

2.2 水资源供应量分析在灌区水资源供应量的分析中,需要考虑自然水量、引水效率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

自然水量是指灌区水源地本身的水资源量,通过对该水源地的水量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水资源的可供量。

引水效率一般通过管道输水和水泵供水等方式来提高,以确保供水效果。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有助于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3. 灌区水资源需求分析3.1 农田需水量分析农田需水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水分特性等。

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测算和监测,可以获得灌区的总需水量。

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

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灌区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最大化。

4.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水资源供需差距分析通过对灌区的水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水资源供需的差距情况。

水资源供需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农田的产量。

当供需差距过大时,往往会导致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2 水资源供需平衡策略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优化水资源供应系统,提高引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的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

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可在尽量满足农田需水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保持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状态。

彭楼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彭楼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00年 与 2 2 21 0 0年的引金水量仍按 400万 m 计. 0
13 引黄水量 彭楼灌区设计年引黄水量 3 0 . 980万 m , 而取水许可批复 的引黄水量 指标 仅 850万 m . 20 0 自 00年引黄入 鲁通水 以来 , 彭楼灌 区年引黄水量一般在 2 0 000万 r , n 确定现状年 引黄水量 1 0 3 500万 m . 考虑灌区的续建配套 、 加强管理以
有效水利用 系数 r /
净 水 量
0 4 .5
06 .
07 .
92 88 1 2 . 1 l. 4 . 5 555 6 8l3 2
表 4 灌区作物净灌溉用水定额
m h 2 ’・ mI
现状年
400 0
2 1 00
18 6 7 40 0 0
22 00
186 7 40 0 0
地表水 当地径流可利用量 15 3 5
1 0 2 0 2 0 500 000 00 0 2 5 2 7 2 7 053 586 58 6
补给量 4项之和 , 而地下水允许开 采量则按地下水 补给量
8 %计算 , 5 计算结果见表 1 .
15 灌区总可供水量计算结果 . 对 以上各项供水量汇 总
表 2 5 % 频 率 年可 供 水 量 结 果 0 万 m
后 即可得到灌区可供 水量计算结果 .0 5 %频 率年计算 结果 见表 27 %频率年计算结 果见表 3 ;5 .
1 6 水 资源利用现状 . 对农业灌溉用水 的管理应 是水 资 源保护的重要部分. 但从表 2表 3仅是对水资源浪费 , 而且还 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 响, 如盐碱化 , 导致生产力 下降. 灌 区内大部分工业未实施 节水措施 , 水资源浪费严重 , 群众 生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一、引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平衡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分配。

一方面,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域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灌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一些浪费和滥用现象。

这使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因素:1. 气候因素: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受到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

2. 地理位置:灌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灌区位于水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灌区则面临更大的供需压力。

3. 灌溉制度和管理:灌区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的结构将影响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

四、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分析:1. 水资源供需量的计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供给量和灌溉水需求量的测算,可以得到供需量的具体数据,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将供需量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平衡的现状。

如果供需平衡不足,将会导致灌溉用水的不合理调配,影响农业生产。

3. 水资源供需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灌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挑战。

灌区改造报告

灌区改造报告

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建设背景1.1.1、灌区基本情况胡家水库灌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旬邑县城西北约15km的胡家水库左岸,该灌区以胡家水库为水源,二级抽水提水上原。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3米,坝顶长180米,总库容9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8万立方米。

泵站地形扬程96m,流量0.08m3/s,为二级抽水,一级站为浮船抽水,二级站为固定站抽水,各配套抽水机组2套,总装机525千瓦,配DN 200 mm扬水管道3条,2条工作,1条备用。

泵站用电由张洪镇供电站10km 线路“T”接2km高压线供给,变压器容量2×180KV A。

灌区衬砌“U”型干支渠10km,斗分渠12.5km,修建斗门、桥涵等建筑物150多座,设施控制灌溉面积5000亩,受益范围为赤道乡的胡家、义井、上官庄、赤道四村。

该灌区建成以来,曾发挥了一定效益,但因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大多设备已破烂不堪,加之渠道输水损失大,浇地费用高,效益低,群众积极性低,致使田间渠道及建筑物多处被破坏抢耕,不能正常运行,导致该灌区弃灌为旱。

2004年利用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资金对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在原抽水站浮船上安装200QJ50-130/10型潜水加压泵2台,塬面建供水站一处,站内建150m3蓄水池1座、20m高,50m3水塔1座、加压泵房三间30m2,安装IS80-65-160型加压泵1台,由浮船加压泵利用原泵站备用管道将水送至塬面蓄水池,再由塬面加压泵将水送至水塔,由水塔重力供水入管网。

抽水站扬程96米,抽水流量50 m3/h。

灌区改造主要为铺设暗管,铺设输水干管一条,横穿张洪镇新丰、新昌和府池三村,沿线分出六条灌溉支管,建成节水灌溉面积940.1亩,其中滴灌235.7亩,穴灌691.77亩,小管出流12.63亩。

该灌区节水项目的实施,又使胡家水库灌溉工程重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受益区的旱情,提高了当地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灌区受益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一)
摘要:黄河山东灌区从70年代开始出现枯水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特别是90年代有9年断流,年均断流达89天,给山东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基本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根据黄河天然来水规律和上中游用水发展趋势,预测现状和2010年水平灌区的可供水量将进一步减少,而需水量稳定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一般干旱年份,冬季和春季明显缺水,只有对水资源加强统一管理,并采取综合的开源节流和水质保护措施,才能确保山东沿黄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河山东灌区水量供需平衡
山东省是北方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

黄河是其最大的客水资源,目前全省每年引黄水量占全流域的四分之一,已有11个市(地)68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引用了黄河水,引黄供水范围内的土地、耕地、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1%、58%和48%,黄河水资源已成为沿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

1历年供需情况
1.1灌区及引黄概况
山东省引黄灌区工程建设始于50年代后期,灌溉面积仅为16万,50年代至80年代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90年代受自然条件和来水量减少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基本稳定在170万hm2,其中1993年达193万hm2。

随着全省引黄灌溉面积的稳步发展,引黄水量逐年递增,50年代为16.2亿m3;60年代为22.2亿m3;70年代为48.2亿m3;80年代为76.3亿m3;90年代因黄河上游来水偏少,引黄量有所减少,年均引水量为72.8亿m3。

汛期(7~10月)引水量占全年的28%,冬季(11~次年2月)占全年的14%,春季(3~6月)占全年的58%。

引水量中的9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

1.2来水及断流
山东黄河天然年均径流量为570亿m3。

受中上游大中型水库的调节及引黄影响,黄河来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50、60年代为486亿m3;70、80年代为367亿m3;90年代仅为222亿m3。

汛期来水量占全年的57%。

黄河下游自70年代以来,春季就因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不断发生断流现象,1972~1999年的28年中,利津站有21年出现断流,占总年份的75%,累计断流79次,共1061天,21年中平均每年断流51天,其中断流天数最多的年份是1997年,为226天,占全年时间的62%,1981、1995~1997年甚至出现了全境断流。

90年代长时间的断流致使因农田减产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工业年均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其中1995年仅原油减产造成的损失超过30亿元;河口三角洲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沿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发生严重困难,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现状水平供需平衡分析
2.1可供水量预测
根据干流大型工程对径流影响、引黄发展变化及黄河径流变化规律分析,选择1980~1995年小浪底站实测系列,扣除近十年水库以上用水增加值后,按照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及防凌运用方式,进行调节计算,求出汛期和冬季的蓄水量作为春季的补水量。

扣除河南的引水量后,推求出现状水平高村站的年来水量,考虑洪水期、高含沙期、冰凌期无法引水的情况和维持入海流量不小于50m3/s,并扣除高村以下河道蒸发、渗漏,推求50%、75%、95%保证率下相应的可引水量分别为181亿m3、122亿m3和86亿m3,可引水量约占来水量的62%。

2.2需水量分析
山东省工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变化,一方面与沿黄地区干旱程度、供水范围有关,另一方面还必须符合全流域水资源配水方案。

从现状用水情况看,一般干旱年份在85亿
m3左右,严重干旱年份高达123亿m3。

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国务院分配山东省的黄河水量多年平均为70亿m3。

根据以上情况,将正常引黄水量70亿m3作为方案I;将一般干旱年份的85亿m3作为方案Ⅱ;考虑“九五”期间全省规划新增用水量25~30亿m3,以及严重干旱年份高达100亿m3以上,将100亿m3作为方案Ⅲ,其年内各时段的需水量详见表1。

表1现状水平供需水量预测统计Theforecastingstatisticsofwatersupplyanddemandatpresentlevel
项目
保证率(%)
全年
7~10月
11~2月
3~6月
可引
50
181.3
65.1
29.0
87.2
水量
75
122.1
44.5
25.1
52.5
(亿m3)
95
86.0
31.8
18.8
35.4
需水量
方案Ⅰ
70.0
8.8
18.7
42.5
方案Ⅱ
85.0
10.5
24.0
50.5
(亿m3)
方案Ⅲ
100
12.1
29.7
58.2
2.3供需平衡分析
现状水平虽然黄河中上游用水量比以往明显增加,进入我省的多年平均来水量比1980~1998年实测值明显减少,但经小浪底水库调节后,春季来水接近现状情况。

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份,三个用水方案汛期、春季均有较多余水可供开发利用,冬季除方案Ⅲ供需基本平衡外,也有较多余水。

保证率为75%的枯水年份,冬季、春季来水明显减少,其总量仅能满足Ⅰ、Ⅱ两方案用水需求,方案Ⅲ分别缺水4.6亿m3、5.7亿m3,可利用平原水库在上年汛期多蓄,但开发利用难度大。

保证率为95%的特枯年份,年内各时段来水量大幅度减少,供需矛盾较大,按70亿m3用水方案测算,冬季供需基本平衡,春季缺水7.1亿m3,可利用平原水库在上年汛期多蓄,但开发利用难度较大;85~100亿m3用水方案,冬季缺水5.2~10.9亿m3,春季缺水15.1~22.8亿m3,农业灌溉缺水较多,但能满足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