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榆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榆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刘红英1,郑凌云2,拜存有1(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陕西杨凌712100; 2. 漯河市水利局,河南漯河462001) 摘要: 从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现状出发,对榆林市2010、2020 和2030 年水资源进行了二次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在充分考虑挖潜和节流情况下,保证率为50%、75%、95% 时的需水量都大于供水量,榆林市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区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缺水严重,据此提出榆林市必须实施外流域调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性缺水,解决本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
关键词: 水资源;供需平衡;榆林市中图分类号: TV21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43X( 2010) 03-0130-04 1 榆林市水资源概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5′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西邻宁夏、甘肃,北接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榆林市是陕西省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市之一,其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水体污染严重,水的可利用量特别有限。
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32.29×108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3%。
区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水土资源极不平衡,汛期河流来水量大,但河流泥沙量大难以开发利用。
由于30多年来没有兴建控制性水源工程,主要水系控制性骨干蓄水工程少,水利工程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水资源的调蓄、配置能力低下,缺水矛盾突出。
节水措施不到位,农业灌区大水漫灌,渠系渗漏非常严重,城镇化进程中,先进的节水设施得不到推广应用,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加之,矿区不少地段山体被挖空,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被大量排放,水位明显下降,造成开发利用难度大,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河北省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D I1 .9 9 jin 10 - 9 22 1 .5 1 1 o 0 36 / . s .0 1 8 7 .00 1 .5 s
水再 生可 利用量 和雨 水收集利 用量 ,对 曹 妃 旬 工 业 区 水 资 源 进 行 配 置 , 见表 l 。 如遇连续枯水年份该规 划不能完全满 足用水需求 。在 9 %保证率时 ,规划期 、 5 远景基本可满 足曹妃旬工业区的用水量需 求 ;在连续 枯水年时 ,规划期、远景可供 水量与需水量均存在一定差距 ,规划期 缺 水 15 1 .7 亿立方米 , 远景缺水 3 6 3L .0  ̄立方
用 足 地 表 水
键
。 菇≯ 0 0 0 源 ,同时采取海水利用、海水淡化 、污水 蠢— 0萋 j
施 ,来保证生产 、生活 用水 。通过 陡河水 库调节 计算 , 得出引滦入唐供水系统向曹
立足 本地 区水资 源 ,挖掘 本地 区水 资 源 潜 力 , 是 解 决 工 业 区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的途 径之 一 。工业 区地 表水资 源利 用 程度还 较 低 ,应 努 力提高地 表水 资源的 利 用 率 ,通 过 建 设 合 理 地 表 水 配套 工
年 )年 用 水 需 求 量 为 4. 3亿 m 8 。
甸工 业 区未 来缺 水 问题 提 出 了几点解 决 方 案。
曹 妃 甸供水规 划 为 :以 引滦入 唐地 表 水 为 主 水 源 ,桃 林 口水 库 为 辅 助 水
再 生 利 用 和 雨 水 收 集 利 用 多 途 径 开 源 措
,
供 水安 全 ;合 理 开 发利 用 ;新 思 路
水资源管理的供应与需求平衡

水资源管理的供应与需求平衡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水资源的供应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水资源管理的供应与需求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中供应与需求的平衡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供应水资源供应是指水资源的获取和供应方式。
它包括自然水源和人工水源两个方面。
1. 自然水源自然水源主要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储存的水资源。
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水层中。
这些自然水源是人类获取水资源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供应水的重要来源。
2. 人工水源人工水源主要是指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所形成的水源。
这包括水库蓄水、引水、输水等工程。
人工水源的建设是解决水资源供应不足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水资源需求水资源需求是指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它与人类水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密切相关。
1. 生活用水需求生活用水需求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水。
这包括饮用水、洗衣、洗澡、做饭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
2. 农业用水需求农业用水需求是指农业灌溉所需的水量。
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灌溉用水占据了全球水资源消耗的很大比例。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业用水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3. 工业用水需求工业用水需求是指工业生产及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水量。
工业用水涉及到很多领域,包括能源生产、制造业、矿业等。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业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三、供需平衡问题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是指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供需不平衡会导致水资源的紧缺或浪费,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许多问题。
1. 需求高于供应需求高于供应是指水资源需求大于水资源供应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水资源供不应求,会导致水资源的紧缺和供水困难。
人们可能面临着用水不便、水源污染和干旱等问题。
2. 供应高于需求供应高于需求是指水资源供应大于水资源需求的情况。
晴隆县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建议

4 76 2 . 6 79 7.
5 91 5. 16. 6 46
1 82 5. 29. O 8O
9 83 8. 34 , 245
1 . 2 1 . 5
1 . 7 44 .
3. 91 8‘ 63
7 . 69 2 23 0.
引 水 工 程 提 水 工 程 集 雨 工 程 人 饮工 程
晴 隆 县 2 0 年 供 水 能 力 组 成 08
工 程 性
北盘江大渡 口干流以下一光照电站 以上晴隆 区 北盘江光照电站以下—麻沙 河汇口以上 晴隆 区
北 盘 江 麻沙 河 晴隆 区 晴 隆 县
7. 23 31 4. 9
水 资源供需平衡 的建议 , 旨在为晴隆县 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契机。 【 关键词 】 水资源 供 需平衡 睛隆
晴 隆 县 位 于 贵 州 省 的 西 南 部 ,为 黔 西 南 州 的 东 北 角 , 于 云 贵 高 原 中段 。 晴 隆 县 是 贵 州 省 的暴 雨 集 中 属 区, 多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8m 降 雨 多 集 中 在 5 l 33 m, ~ 0月 , 占全 年 降 雨 的 8 %以 上 , 水 资 源 丰 富 , 降 雨 时 空 2 雨 但 差 异 极 大 。全 县 多年 平 均 径 流 量 89 . 7亿 m , 隆 县 地 3晴
水利建设与管理・ 1年第2 21 0 期
经 验 交 流
7 1
蜻 葚 潺 需 静 拆 黟 幢 供乎 静 诩 资
刘 杰
( 贵州大 学 资源 与环境 工程 学 院 贵阳
【 摘
50 0 ) 5 0 3
要 】 随着人 口的增长和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睛睛隆县 可利用 的水资源 已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本文在分析晴隆县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 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 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 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m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 年=32.5m3/s,Cv=0.29,Cs=2Cv;∑7~9 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和∑10~2 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 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
表 4.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3单位:m3/s4.1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
基于生态需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量与河 道难控制利用弃水量 , 并扣 除 两者 问重复 汁算 量 ; 地
下 水 可利 用 量 为 可 以被 开 采 的 地 下水 , 于地 下水 已经 超 采 的 对 地 区 , 减 去 超 采 部 分 的水 量 ; 他 可 利 用 水 主 要 是 中 水 回 用 需 其 及 跨 流 域调 水 。 河 道 内生 态 需 水 量 是 维 持 河 道 生 态 系 统 稳 定 必 须 给 河 道
资源供需必须遵循全面性 、 I 主动性和牛态优先的原则 。 统一 生、
1 基于生态需水的供需平衡分析 2 实
1 1 供水 系统 .
供 水 系统 包 括 来 自当 地 的 地 表 水 、 下 水 和 其 他 水 源 的 可 地 利 用水 。地 表 水 可 利 用 量 为 地 表 径 流 量 减 去 河 道 内生 态 需 水
收 稿 日期 :0 9 0 -2 20 — 3 0 基金项 目: 国家自 然科 学基金 资助 项 目(07/ , 6l ) 国家“6” 461 24 7 ( 0 ∞3 ; 3 83 计划项 目
1 2 需水 系统 .
需水系统包括生活 、 生产和生态 系统 需水。生活系统需 水
主 要 指 居 民生 活 需 水 ; 产 系 统 需 水 包 括 工 业 与 农 业 生 产 需 生
过去的水资源供 需分析仅 仅计算社 会经济需水 , 而不考虑 生态需 水 , 影响了生态系统 的 良性 运行 , 不符合 建设 生态城 市
的 要求 。水 资 源 供 需 研 究 巾一 个 长 足 的 进 步 是 不 仅 考 虑 生
产生活需水 , 而且还考虑生态环境需水
:面向生态城市的水
(. 1 中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科 学 与资 源 研 究所 陆 地 水 循 环及 地 表过 程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0 ; 北 0 1 1
原州区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规划思路

原 州 区 自 2 0 年 以来 .共 建 成 各 类 高 效 节 水 工 程 00 O3 .6万 h 其 中设施 农 业 园 区配套 00 万 h 灌 区低 m。 . 8 m, 井 压管 道 配套 01万 h 骨干 坝 扬水 管 道 配 套 O 0 万 h .2 m, . 3 m,
南 城拐 子 二 级 扬 水 节 水 补 灌 工 程 0 1 万 h . 2 m 。随 着 库 井 灌 区节 水 改 造 配套 和补 灌 、 灌 、 喷 灌 、 下 滴 灌 等 节 喷 微 膜 水灌 溉 技 术 的 推 广和 一 批 抗 旱 水 源 工 程 的 建 成 , 加 水 增
年蓄水量为 0 2 6 r, .7 亿 n 机井 6 5 ( 。 5 眼 其中农用机 井 58 3
眼) 现 状 供 水 量 为 0 19亿 I。黄 河 水 0 1 亿 m。 , .2 l l 。 .7 3
2 3 现 状 用 水 量 .
根 据 原 州 区 用 水 现 状 , 状 年 城 镇 人 口用 水 指 标 现 为 7 /人 ・ 0L d.农 村 人 口 用 水 指 标 采 用 4 /人 ・ 0L d,
地 表水 资源量 12亿 I,地 下 水 资源量 为 04 亿 m, .1 n 。 .1 。
重 复 计 算量 为0 4 亿 m, 资 源 总量 为 12 ' 。地 下 水 . l 。水 . lL m, f 可 开采 量为0 2 亿1。 . 3 1 1 。 宁夏 黄 河 水 资 源 县级 初 始水 权 分配 给原 州 区 当地 地 表 水资 源可利 用量 为 0 7 . 8亿 m, 。黄河 水为 0 4 . 8亿 m。 总 。
2 高效 节 水 灌 溉 规 划水 资源 的供 需 平 衡 分 析
2 1 水 资 源 概 况 .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一、引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平衡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分配。
一方面,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域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灌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一些浪费和滥用现象。
这使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因素:1. 气候因素: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受到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
2. 地理位置:灌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灌区位于水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灌区则面临更大的供需压力。
3. 灌溉制度和管理:灌区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的结构将影响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
四、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分析:1. 水资源供需量的计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供给量和灌溉水需求量的测算,可以得到供需量的具体数据,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将供需量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平衡的现状。
如果供需平衡不足,将会导致灌溉用水的不合理调配,影响农业生产。
3. 水资源供需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灌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第五章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 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
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
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
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
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 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 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
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
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
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
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
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
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
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
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
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
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
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28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
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
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
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
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
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
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
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
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保证率 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地下水工程 合计
75% 25469 176 2184 27829
90% 20375 140 1747 22262
95% 16980 117 1456 1855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 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
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29
表5-2 温岭市城乡生活、工业用水现状供需平衡表
乡镇名称
2000年(万吨)
日需水量 (万吨/日) 现状日供水能力
(万吨/日)
生活 工业 小计
温岭市区
(含温峤)
1350.1 698.6 2048.7 5.6 4.67
泽国镇
416.8 422.4 839.2 2.3 0.9
大溪镇
344.1 257.8 601.9 1.6 0.7
松门镇
304.5 171.4 475.9 1.3 0.45
石塘镇
285.4 84.6 370 1.0 0.77
新河镇
321.7 133.4 455.1 1.2 0.2
箬横镇
367.9 176.4 544.3 1.5 0.25
城南镇
181.8 16.2 198 0.5 0.05
滨海镇
179.8 30.8 210.6 0.6 0.09
石桥头镇
75.5 11.2 86.7 0.2 0.17
坞根镇
59.2 5.2 64.4 0.2 0.01
合计
3886.6 2007.8 5894.4 16.1 8.26
从表5-2可见,目前温岭市区及各镇的供水都不能满足需求,全
市总体上缺水,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二、不同水平年城乡供需平衡分析
1.水量平衡分析
温岭市在现状水平下城乡水资源供需不能平衡(见表5-2),缺水
7.84万吨/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城镇供水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农村居民自来水的普
及率也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城镇和农村需水量的增加,现有的供水
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发展的要求。
30
表5-3 温岭市城乡生活、工业用水规划水平年供需平衡表
乡镇名称 日需水量(万吨/日) 现状日供水能力(万吨/日)
日缺水量(万吨/日)
2010年 2020年 2010年 2020年
温岭市区
16.3 25.8 4.67 11.6 21.1
泽国镇
4.3 7.4 0.9 3.4 6.5
大溪镇
3.1 5.1 0.7 2.4 4.4
松门镇
2.4 3.9 0.45 2.0 3.5
石塘镇
1.4 2.1 0.77 0.6 1.3
新河镇
2.2 3.5 0.2 2.0 3.3
箬横镇
3.0 4.8 0.25 2.8 4.6
城南镇
0.9 1.1 0.05 0.9 1.1
滨海镇
1.0 1.5 0.09 0.9 1.4
石桥头镇
0.5 0.7 0.17 0.3 0.5
坞根镇
0.3 0.4 0.01 0.3 0.4
合计
35.4 56.3 8.26 27.1 48
2.解决城乡缺水的基本思路
解决城乡供水紧缺矛盾的基本思路是:近期充分利用当地水资
源,以开源为主;远期在开源的同时,加强节流措施。
根据温岭市地势西高东低、水资源西丰东少的特点,市域内城乡
供水调配原则是:挖潜配套,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并逐步开发西部
山区水源,实施“西水东调”,引入长潭水库及市外水源,补充东部
及城区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