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引入烯键
插烯原理(Vinylogy principle):插烯物 A(CH=CH)n-B,A、B 之间的电性可通过共轭双 键传递。 可应用于其他共轭体系:亚胺、乙炔基、苯环、 芳杂环等。
O H3C C O H3C C CH2 CHO H3C OH O C C H C H OH
引入烯键
在饱和碳链上引入双键,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改 变较大,生物活性变化也较大。
可卡因
O O H2N Procaine
普鲁卡因
N
H
剖裂物-简化复杂结构
H3CO2C O O Cocaine 可卡因 O O Eucaine 优卡因 NH N CH3
H2N O
N
O Procaine 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Procaine的发现
从Cocaine到Procaine
苯甲酸酯占有重要地位 甲氧羰基并非活性所必须的基团 莨菪烷双环结构并不是必须的 氨基苯甲酸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插烯物与原药物相比,通常易代谢降解、活性 降低和毒性可能增大(共轭双键的反应性)。 插烯物变换时,A-(CH=CH)n-B,改变了A、B 间的距离。
引入烯键
N O
N O CH2CH2CH2CH3 O
N
N O CH2CH2CH2CH3
保泰松 Phenylbutazone
Styrylbutazone
O O O N(C2H5)2
奥昔拉定 Oxeladin 止咳
O O O N(C2H5)2
喷托维林 Pentoxyverine
止咳
合环和开环
H3C CH OH CH CH3 O 芬美曲秦 Phenmetrazine 食欲抑制剂 H N
NHCH3
新药研发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发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第一章:新药研发新药研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于药品行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药研发的首要目标是开发出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药品,包括新型化合物、抗体药物、生物技术药品等。
1.1 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1)药物发现阶段药物发现阶段是新药研发的起点,通常是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式,筛选出数百万种潜在药物分子,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寻找合适的候选药物。
(2)药物优化阶段药物发现阶段筛选出的候选药物需要在药物优化阶段进行再次筛选和评估。
此时,需要对药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蛋白结构的优化、活性的改进等,以求得最终的药效。
(3)药物临床前阶段药物临床前阶段主要是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确定药物的药效、毒副作用等指标,为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4)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对药物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其药效、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指标,并为药物的上市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2 新药研发的难点新药研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研究成本的高昂和研究时间的长。
新药研发的成本通常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由于药物的研发周期长,研究成本高昂,导致很多公司难以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此外,由于新药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研究成本和风险。
1.3 新药研发的趋势近年来,新药研发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技术药品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药品是新药研发的一大趋势,它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小,对一些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优势。
(2)个体化治疗的发展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新药研发开始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基因信息,从而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多学科合作的发展新药研发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协同运用。
因此,多学科合作将成为新药研发的趋势。
药物新发现与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药物新发现与研究的方法与途径药物是维护人类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药物的研究和发现并不容易。
为了更好地研究药物,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文将介绍药物新发现与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分子活性和性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之前预测药物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和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主要包括分子模拟、分子对接、药效团筛选等多个方面。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具有更高药效的分子,减少无效实验,节约时间和成本。
二、新药筛选与大数据新药筛选是药物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为了寻找新的药物并确定它们的活性、毒性和生物利用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也被应用到药物研究中。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预测,并进行筛选,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药物研究的周期。
同时,大数据平台可以帮研究人员分析更多数据,找出目标分子的生物途径、副作用、毒性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机制。
三、基因编辑技术和个性化药物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手段修改基因序列,进而创造利于人类生存的生命形式和产生个性化药物。
个性化药物是指根据患者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设计的药物,它们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小的副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部分基因突变,改变生物的功能性,从而创造出更加优良的人体和生命形式。
个性化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个性化药物将成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的重要工具。
四、人体研究和药物试验在药物研究的过程中,人体研究和药物试验是不可避免的环节。
人体研究是指从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层面研究健康或疾病状态下人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组织和器官功能等方面。
药物试验是指在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代谢和作用过程中进行各项试验,诊断作用、副作用、毒性等指标。
新药开发流程

新药开发流程
新药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严
格筛选和测试。
下面将介绍新药开发的整个流程。
首先,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药物发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研
人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如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等方法,寻找具有潜
在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一旦发现了潜在的候选化合物,就需要进行
初步的生物学活性筛选,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治疗潜力。
接下来是药物预临床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会对候
选化合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对其毒性、药代动力学、药效
学等方面的评估。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候选化合物是否安全、有效,是否值得进一步开发。
然后是临床试验阶段。
一旦候选化合物通过了预临床研究,就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I期、II期和
III期。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会对候选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只有通过了临床试验,药物才能获得上市许可。
最后是药物上市阶段。
一旦药物通过了临床试验,就可以向监
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
监管机构会对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只有通过审查,药物才能正式上市销售。
总的来说,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严格筛选和测试。
只有通过了各个阶段的评估和审查,药物才能最终上市销售,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新药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多个阶段的研究和试验来逐步寻找并优化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以下是新药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的详细描述。
1.目标识别与验证新药的研发通常从确定治疗具体疾病的分子靶标开始。
科学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的手段分析和识别潜在的靶点,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验证其与疾病相关的重要性。
先导化合物是具有一定活性且具备一定药理性能的化合物,是新药设计的起点。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高通量筛选、分子对接和化合物库筛选等方法。
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会设计和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评估,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3.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发现的先导化合物通常只具备较低的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能,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优化来提高其药物性能。
优化的目标包括提高活性、提高选择性、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能以及降低毒性等。
这个阶段使用的工具包括计算化学、药物化学合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等技术。
4.体外和体内评价先导化合物的活性和药物性能需要进行全面的体外和体内评价。
体外评价通常包括对化合物在细胞系和动物组织中的活性进行测定,以及对其与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研究。
体内评价通过使用动物模型来评估化合物的药物代谢、毒性、药物有效性和药动学等特性。
5.临床前研究一旦先导化合物通过了体内评价,并且显示出良好的药物性能,进一步进行临床前研究。
这包括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毒性评估、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等。
这些研究是为了评估化合物在人体中的药物性能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6.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的最后阶段,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小样本试验,主要评估新药的药物动力学和安全性。
第二阶段是中等规模的试验,用于进一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评估新药的疗效、剂量和安全性。
如果临床试验顺利并证明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则可以向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
药物化学 13 新药研究的途径及新药开发

CH3 NHCH(CH2)3N(C2H5)2
氯喹 (Chloroquine)
Cl
N
CH3O N NHCH(CH2)3NH2 CH3
伯氨喹 (Primaquine)
(四)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理病理的深入了解,人们可能 在更多的生理病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合 理的假说,从而设计药物的化学结构。这称 为药物设计的理性途径,又称为合理药物设 计(Rational Drug Design)。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体被化学信使(生理介 质或神经递质)所控制,体内存在一个异常 复杂的信息交换系统,每一个信使具备特殊 的功能,并在其作用的特定部位被识别。患 病时机体失去了平衡,而药物治疗就是用外 源性的化学物质来帮助机体恢复平衡。
二、新药设计简介
为了提高新药筛选的命中率,减少合成及 筛选工作量,运用已知的药物构效关系规 律,在70年代提出了新药设计的概念。其 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步:先导化合物的寻 求与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所谓先导化合物,是指可以用来进行结构 改造从而获得预期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并 不要求先导化合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生理活 性。
作用靶点选定后,需要建立对其作用可评价 的检验测定的生物模型。一般开始是用离体 方法,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或离体器官进 行活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实验动物的病理 模型进行体内试验。 以上两个方面体现了创制新药中药理学的准 备,而化合物的准备则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设 计的任务。 药物分子设计大体可分成两个阶段:先导化 合物(先导物,原型物,Lead Compound) 的产生(Lead Discovery)和先导化合物的 优化( Lead Optimization)。
(五)幸运发现
1.青霉素的发现
Fleming幸运地、适时地抓住了数个凑在一起 的机遇,发现了青霉素。 青霉素产生青霉菌 青霉菌污染了培养基 培养基中有其它菌与青霉菌一起生长 培养条件合适 观察到细菌生长点及抑菌圈的出现
生物制药开发新药的生物途径

生物制药开发新药的生物途径新药的研发一直是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途径被用于开发新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途径,并探讨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一种途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细胞的基因组结构,进而产生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例如,利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人体的特定基因导入到细菌或其他生物体中,使其产生人类需要的蛋白质药物。
二、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无性生殖方式获得与原生物体基因相同的后代。
在药物开发中,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某个细胞株,以获得足够的药物产量。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通过传统培养方式获得足够药物的细胞。
三、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生物途径之一。
通过培养人体细胞、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可以大量生产药物。
细胞培养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环境条件,提高产量和纯度,并且可以获得与人体细胞更接近的药物。
四、抗体工程抗体工程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抗体工程,可以生成具有更高亲和力和更好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改良的抗体可以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疗,例如肿瘤治疗中常用的单克隆抗体。
五、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直接编辑细胞基因组,可以实现精确的基因改造。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修复遗传疾病所导致的突变基因,也可以插入新的基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在新药研发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起来,生物制药开发新药的生物途径有很多,其中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细胞培养、抗体工程和基因编辑是比较常见的几种途径。
这些生物途径的发展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制药领域将会迎来更多令人瞩目的突破。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一、研发靶标的确立、新药物实体的发现和确立根据化学或生物学药物设计、天然药物、生物药物既有的经验理论、偶然的发现或现有临床的经验启发等等确立研发靶标及新药物实体(化学或生物实体)的来源方案。
1、天然物的提取和筛选植物:长春花——长春碱、长春新碱太平洋红豆杉树——紫杉醇动物:胰岛素、激素、天花疫苗2、有机合成和筛选分子设计合成体外、体内的活性筛选特异性疾病动物模型筛选(药效、药代等)化合物结构优化再评价新化合物实体(NCE)3、既有药物的分子改造(药物的升级换代)头孢菌素: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
4、生物制品实体的设计、发现和筛选5、其他途径:如既有药物的适应症的拓展和转变、复方的研发等二、临床前研究1、化学或生物实体的工艺研发及产品制备开发出符合新药申报要求的化合物实体制备工艺研发,并按照该工艺制备足够量的化合物实体(药物)用以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等等,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该部分为确立(化学、生物)药物实体后临床前研发的主体工作;该部分研发是系统的体系,需要严格依据相应指导原则等的要求,过程和结果必须符合指导原则、结果必须考虑放大和生产的可能性、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都必须与既有的类似品种对照)、原料药/制剂/药理药代的过程系统配合和效果融合等等;研发过程中不断的判断宏微观效果、并作方案的调整、优化和再评价,并在不同的阶段作出相应的决策。
2、生物学特性研发及方案确立目的: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经过全面研究以获得有关药效;如何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排泄的情况;以及如何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参入范围:需要应用于新药开发的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O
O
O O
43
1.6 消除苦味的前药
苦味是一化合物溶于口腔唾液中,与味 觉感受器苦味受体产生相互作用之故
克服苦味的方法
– 制剂上的糖衣法,胶囊 – 制成具有生物可逆性的结构衍生物
药物的水溶性很小,因此在唾液中几乎不能溶解, 故无苦味的感觉
44
1.6 消除苦味的前药:无味奎宁
利用奎宁分子中的羟基使其成为碳酸乙 酯,由于水溶性下降而成为无味奎宁
– 寻找该先导化合物系列衍生物中的最佳化合 物
– 系列设计
4
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1、从天然资源 2、以现有的药物 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5
1、从天然资源得到先导
植物;微生物;动物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All available anticancer drugs, 1940s-06/2006, by source (N ) 175).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07, Vol. 70, No. 3 8473
RO
OR'
雌 二 醇 R=R'=H 雌 二 醇 二 丙 酸 酯 R= R' =COCH2CH3
雌 二 醇 庚 酸 酯 R=HR'=CO(CH2)5CH3
雌 二 醇 戊 酸 酯 R=HR'=CO(CH2)3CH3
雌 二 醇 苯 甲 酸 酯 R=HR'=COC6H5
疗效作用部位 刺激 刺激-效应关系
治疗作用 13
2.1 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对另一种疾病有治 疗作用
– 可从已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出发找到新药 – 或将毒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而获得新药
14
从磺胺的副作用得到新药
Cl
N
H2NS
NH S
OO OO
氯噻嗪
H
Cl
N
H2NS
NH S
OO OO
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药理筛选 得到比先导化合物更优的化合物或药物
36
2、前药设计
如果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 合物,在体外没有或很少有活性在生物 体或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又转化为原来 的药物而发挥药效时
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Parent Drug) 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为前体药物,简称
1.1 植物成份作先导
从中药青蒿中分离抗疟有效成分 青蒿素(Artemisinin)为新型结构的倍
半萜过氧化物
– 对耐氯喹的疟原虫有极高的杀灭作用
OO
O
H
O
H
O
9
1.11 结构优化
蒿甲醚(Artemether) 青蒿素琥珀酸酯(Artesunat)
– 疗效比青蒿素高5倍,且毒性比青蒿素低
– 不仅在医疗效果中,也在医药市场上取得了 较大的成功,
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 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
19
“Me-too”药物
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
– 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
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 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更多的高水平的
新药研究,推动了药物研究的发展 “Me-too”药物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新药研
–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需用药量少、快速筛选
自动化操作系统 可以实现大数量、快速、微剂量的筛选 组合化学实施的关键
28
组合化学 + 高通量筛选
构建大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库
– 不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出其中具有生物活 性的化合物
– 再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 – 对无活性的化合物不做分离、结构确证
侧链上的羧基酯化为茚满酯
– 对酸稳定,可供口服,改善吸收
O
S N H
C O O H N O
C O O H
羧 苄 青 霉 素
O
S N H
O
O
N O
C O O H
茚 满 酯 39
2.2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雌二醇在体内迅速代谢,作用时间短暂 与长链脂肪酸形成酯,不溶于水而成延效制剂
– 可在体内缓慢水解,释放出母体药物而延长疗效 – 作用时间可持续数周
3、软药设计
“硬药”(hard drug)
– 在历史上曾有人试图设计一类在体内不受任何酶攻 击的有效药物,以避免有害代谢物的产生
它们的H2受体拮抗作用均比西米替丁强
HH
N
NN S
N
N
H
N
34
1.3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
在半合成抗生素中,环内等价电子等排 体(噻吩环、噻唑环、四氮唑环)也应 用较多
局部麻醉药 巴比妥类药物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 精神病治疗药物
35
1.4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应用一般 方法
利用生物电子电子等排体对先导化合物 中的某一个基团逐个进行替换得到一系 列的新化合物
氢氯噻嗪
OO O S NN HH
Cl
Chlorpropamide
O Cl
N H O
OO O S N NH H
Glibenclamide
15
2.2 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物
体内代谢
– 可能被活化 – 也可能被失活 – 甚至转化成有毒的化合物
代谢活化
代谢降解
转运型
治疗活性型药物
治疗活性型药物
无治疗活性产物
OO
O
H
O
H
OR
蒿甲醚 Artemether
R= -CH3
青蒿素琥珀酸酯 Artesunat R= -OCOCH2CH2COOH
10
1.2 微生物资源
环孢菌素A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种脂溶性环 状多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瑞士科学 家分离鉴定后被开发成免疫抑制剂(抑制 T淋巴细胞功能),广泛应用于控制异体 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
– (Irrational Drug Design) – 其研究策略完全不同于合理药物设计
25
混分法的合成
Mix-split method
26
化合物库的筛选
D
E
G
F
27
高通量筛选 High through put screening
做药物作用的靶标
– 酶、受体、离子通道等,可纯化鉴定
建立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的体外筛选模 型
2
2.新药研究的现状
现使用的有近4000个化学药物 每年以20-30个的速率增加 新药问世的速度减缓
– 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 – 对治疗要求的提高
3
3.新药的研究方法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Lead Generation)
– 为寻求新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 – 类型衍化
先导化合物优化(Lead Optimization)
40
2.3 提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及疗效
如果化合物具有较高毒性,但对病理组 织细胞有良好治疗作用
则可以在药物分子上引入一个载体,使 药物能转运到靶组织细胞部位
通过酶的作用或化学环境的差异使前药 在该组织部位分解,释放出母体药物来, 以达到治疗目的。
41
2.4 提高选择性减低毒副性
本身不具备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在体内的代 谢转化,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才有 烷基化活性
– 有时这也被称作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31
1.1 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1)、一价电子等排体
– 卤素和XHn基团,X=C、N、O、S
(2)、二价电子等排体
– R-O-R’、R-NH-R’、R-CH2-R’、R-Si-R’
(3)、三价电子等排体
– -N=、-CH=
(4)、四价电子等排体
– =C=、=N=、=P=
适合于小儿应用
OH
H
N
OO
O
N
奎宁碳酸乙酯
45
1.7 增加水溶性的前药
在分子中引入一些亲水性基团,增加水溶性, 以利于注射给药
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通过分子 中的羟基与磷酸或有机二元酸成酯,制成有良 好水溶性的盐类,可以制成针剂
在体内通过酶解而重新释放出母体化合物发挥 作用。
46
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29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替换 前药设计 软药设计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30
1、生物电子等排体
电子等排体
– 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相 等,它们的理化性质亦相似
– 扩大到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生物电子等排体”
– 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 的生物活性的相同价键的基团
23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得到先导化合物
组合化学
HighDtrhurgoughput screening
高通量筛Can选didate
100,000 - 1,000,000
Medicinal Chemistry 1,000 - 5,000
Drug Candidate 1-5 Drug
24
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
“Me-too” 研究要点
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
– 有时还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 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
O
ON NS
N H
奥 美 拉 唑
O
O NS
N
N H
OF FF
兰 索 拉 唑
21
3 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
人体被化学信使所控制
– (生理介质或神经递质)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Dru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