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

合集下载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先导化合物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先导化合物是指有独 特结构且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能因为活性太小, 选择性不高,或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好,不能作为新药开发; 但可以在该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结构改造或 修饰,得到符合治疗要求的新药。
• 先导化合物大体是通过四个途径发现的,即:
OH
H
N
OO
O
N
奎宁碳酸乙酯
O2N
OH Cl
NH
H
Cl
OR
H OH
氯霉素棕榈酸酯 R= COC15H31 氯霉素琥珀酸酯 R= COCH2CH2COOH
3、软药设计
• 设计出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在完成治疗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 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 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物被称为“软药”(soft drug)。
O
ON NS
O
N H
奥美拉唑
O NS
N
N H
O
F
FF
兰索拉唑
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
•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体被化学信使(生理介质或神经递质) 所控制。体内存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交换系统,每一个信 使都各具特殊的功能,并在其作用的特定部位被识别。患病 时机体失去了平衡,而药物治疗,就是用外源性的化学物质 (信使),来帮助机体恢复平衡。
S
Cl
N
N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S
N N
异丙嗪 Promethazine
– (2)通过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物:药物通过体内代谢过程,可 能被活化,也可能被失活,甚至转化成有毒的化合物。采用这类 先导物,得到优秀的药物的可能性较大,甚至直接得到比原来药 物更好的药物。例如,抗抑郁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的代谢物去甲 丙咪嗪和去甲阿米替林,抗抑郁作用比原药强,且有副作用小、 生效快的优点。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O RN
H
H

N R
O
H2N
O N
N H
H
N
N
O
二者有相似的疏水性、 空间效应和电性效应, 有相似的药理活性。
普鲁卡因胺
利多卡因
如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胺均为局麻药,二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是通过酰胺基团的
反转而实现的。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先导化合 物的发现
26
2. pKa值相近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修饰
二、从天然化合物的活性成分中获得
例1 青蒿素——我国自主开
发的抗疟疾新药——从重要黄 花蒿中提取
含过氧桥的倍半萜(tie)内酯
CH3 H3C O
OO
O
CH3
O
青蒿素
CH3 H3C O
OO
CH3 OCH3
蒿甲醚
例2 紫杉醇
红豆杉提取(树皮中含量最高,但仅为 0.01%,红豆杉生长缓慢,保护植物)
全合成复杂,无工业应用价值。
物的发现
苯吗喃
OH
C H 3 美沙酮 10
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三、前药原理
单独讲解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先导化合 物的发现
11
四、软药
近年来为设计安全且温和的药物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目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H3COCOH2C O
H 3C O C O H 2C O
HO
OH
HO O
OH
体内
S R
2 第 章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新药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先导化合 物的发现
1
§ 2.1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Lead Compounds)
先导化合物是指在药效、选择性、药代动力学性质、理化性质和新

药理学g132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PPT课件

药理学g132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PPT课件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Drug Research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新药的定义
..在药物化学中,第一次用作药物的新的 化学实体
– –New Chemical Entity,NCE
..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更多的高水平的 新药研究,推动了药物研究的发展 ..“Me-too”药物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新 药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8
“Me-too”研究要点
..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
– –有时还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 更好或有药代动力学特色的药物
29
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
– –可从已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出发找到新药 – –或将毒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而获得新药
20
从磺胺的副作用得到新药
21
(2)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 物
..体内代谢
– –可能被活化 – –也可能被失活 – –甚至转化成有毒的化合物
22
2)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物
..药物研究的先导物
– –选择其活化形式 – –避免代谢失活或毒化的结构
6
Lead generation
..Lead generation is the term applied to strategies developed to identify compounds which possess a desired but non-optimized biological activity.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新药研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新药从研发开始,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而研发费用也极其高昂,据统计一种新药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20亿美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良好的研发和创新将会成为制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新药研发的过程新药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阶段附上简要的介绍:1.药物发现: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

此外还需要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各种质量和物性的评价,以确定它们是否适合用作药物。

2.前临床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候选药物进行初期的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计量范围,而药代动力学研究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3.临床前阶段:在此阶段,需要进入动物模型,对候选药物进一步评估。

研究人员需要将药物注射到动物体内,例如老鼠、猴子等,并详细研究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4.临床研究:这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此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对候选药物进行测试。

对于一个新的药物,临床测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临床毒性,第二阶段研究药物是否可以治疗疾病,第三阶段是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这个阶段的试验看似简单,其实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工作任重道远。

5.审批和上市:当通过必要的临床试验后,研究人员需要准备大量药物质量控制文件,以便向药品管理机构提交注册申请。

经过审核和审批后,新药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二、新药研发的技术1.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正在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技术。

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基因,预测他们对某些药物有良好的反应,而对其他药物则没有反应。

使用基因组学数据,可以确定适合哪些病人实施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和药物计划。

2.数字技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

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优化药物分子的结构,以及评估它们可能的作用机理。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PPT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PPT
治疗作用
2.1 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对另一种疾病有治 疗作用
– 可从已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出发找到新药 – 或将毒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而获得新药
从磺胺的副作用得到新药
Cl
N
H2NS
NH S
OO OO
氯 噻 嗪
H
Cl
N
H2NS
NH S
OO OO
氢 氯 噻 嗪
OO O S NN HH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Drug Research
一、新药研究概况 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三、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一、新药研究概况
1.新药的定义
新的化学实体 – New Chemical Entity,NCE
一、创制新颖的分子结构类型“ NCE”—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 二、创制“ ME-TOO”新药——模仿性新药研制开发; 三、已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延伸性新药研究开发; 四、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发展制剂新产品; 五、对老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重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2.2 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物
药物研究的先导物
– 选择其活化形式 – 避免代谢失活或毒化的结构
采用这类先导物,得到优秀的药物的可 能性较大
– 甚至直接得到比原来药物更好的药物
2.2 活性代谢物作药物
抗抑郁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的代谢物去 甲丙咪嗪和去甲阿米替林
– 抗抑郁作用比原药强,副作用小、生效快
2.新药研究的现状
现使用的有近4000个化学药物 每年以20-30个的速率增加 新药问世的速度减缓
– 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 – 对治疗要求的提高

什么是新药,新药的开发途径

什么是新药,新药的开发途径

什么是新药,新药的开发途径篇一: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2新药研发的定义及过程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新药研发。

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的技术创新工程,其通过试验不断改进药物性能,并证明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经过严格的科学审查,最后取得发给的允许上市的证明文件。

从完整意义上说,新药的研发过程需要历经“药物发现”、“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三个阶段。

通常,“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药物临床研究”这两个研究阶段又被统称为“开发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相互关联并且各有侧重点。

“药物发现”环节是药物研发活动的开始,具有浓厚的科研探索性质,旨在找到并确定针对某一疾病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作用机理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合成、活性研究等以寻找先导化合物为目的的研究工作,涉及到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甚至基因组学等学科。

药物发现处于新药研发早期,是一项创新程度及偶然性极高的科研活动,失败率极高,不但需要极高的科研水平,且投入巨大,所以往往由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在从事基础研究中完成,研发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学校科研经费拨款,各级政府科研计划资助等,以及部分制药公司的资金投入。

“药物临床前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最为复杂的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目的是针对己经确定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一系列非人体试验的研究,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提出临床试验申请并接受技术审评,审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研究阶段。

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药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评价等成药性研究内容参见图一,涉及到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毒理学等学科。

图1一1临床前研究工作结构获准临床试验许可后即进入“药物临床研究”,这一阶段主要将研究的药物应用于人体并观察药效和安全性,临床研究结束后需要将试验结果整理,然后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新药生产,获准后方可正式生产和上市销售。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比青蒿素低
第8页/共39页
微生物资源
可得新药和供研究用的先导化合 物
近代应用超敏菌株与特异靶方法 发现新的抗生素
得到抗感染药物以外的新药
第9页/共39页
抗感染药物
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别敏感的 菌株,并用不同β-内酰胺酶作区别 实验
得强力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的药物
第10页/共39页
2、以现有药物作为先导物
第2页/共39页
Lead optimization
Lead optimization is the 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a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 to fulfill all stereoelectronic, phys and toxicologic required for clinical usefulness.

第25页/共39页
2、前药设计
如果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 的化合物,在体外没有或很少有活 性在生物体或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 又转化为原来的药物而发挥药效时
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Parent Drug)
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为前体药物, 简称前药(Prodrug)
第26页/共39页
前药研究的目的
第3页/共39页
相互关系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为寻找最佳化合物提供了基础和新 的结构类型,
先导化合物优化 –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和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第4页/共39页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1、从天然资源 2、以现有的药物 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第5页/共39页
第13页/共39页

新药开发课件

新药开发课件

我国目前新药研究与开发总的状况
新药研究经费严重不足 研究相关条件不配套 科研立项低水平重复 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人才 创新思维匾乏
我国目前新药研究与开发总的状况
另外,制剂缺乏基础性研究,大多是 应用型研制,水平低,剂型单一,技术落 后,辅料品种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先 进企业,竞争力差,难以进人国际市场, 绝大部分只能以粗原料出口,附加值低。
第二节 新药开发的基本过程
新药开发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 选题与论证 新药的选题与论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市场 (2)功能 (3)效益 2. 立题
3. 设计方案
包括: 药物的成分或者处方筛选、制备工艺、 质量标准、稳定性、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验 证等方面。
4. 临床前研究
在研究方案完成后即可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药物筛选的方法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 几种。 ①随机筛选。 ②经验式筛选。 根据结构 - 活性关系(构效关系), 不断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由此发 现同类型而作用更好的新药物,许多 “me-too"药(仿制药)都是通过这 种方式发现的。
③合理药物设计。合理药物设计是指 根据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确定的 靶点结构,基于药物与受体作用的所 谓“锁-钥”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 药物设计的一种方法。 ④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 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 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 )成 员后,知识产权保护的压力剧增,这给我 国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 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国外新药研发的现状和趋势
根据WHO 公布的世界卫生状况显示, 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排序为:心脏病、癌 症、脑血管病、下呼吸道感染、结核病、 慢性支气管阻塞、腹泻、痢疾、艾滋病和 乙型肝炎,以上表明除心、脑血管疾病和 癌症外,各种传染病仍是人类的大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 先导化合物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出发点。先导化合物是指有独 特结构且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可能因为活性太小, 选择性不高,或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好,不能作为新药开发; 但可以在该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结构改造或 修饰,得到符合治疗要求的新药。 • 先导化合物大体是通过四个途径发现的,即:
丙米嗪 R= -CH3 去甲丙米嗪 R= -H N R N R 阿米替林 R= -CH3 去甲阿米替林 R= -H
N
–(3)以现有突破性药物作先导:近年来随着生理生化机制的了 解,得到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的药物,称原型药物(Prot otype Drug)。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Me-too” 药物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 的药物相当。这种旨在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 研究,大都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例如兰索拉唑 及其它的拉唑的研究是以奥美拉唑为先导物的,其活性比奥 美拉唑活性更强。
羧苄青霉素
• 雌二醇等天然雌激素在体内迅速代谢,作用时间短暂。与长 链脂肪酸形成的酯类,因不溶于水而贮存于体内脂肪组织中 成为延效制剂。
OR' 雌二醇 R= R'= H 雌二醇二丙酸酯 R= R' =COCH2CH3 雌二醇庚酸酯 R= H R'= CO(CH2)5CH3 雌二醇戊酸酯 R= H R'= CO(CH2)3CH3 雌二醇苯甲酸酯 R= H R'= COC6H5
RO
• 利用作用部位的某些特异的物理及化学或生物学特性,应用前 药原理设计前体药物,可使药物在某些特定靶组织中定位。 • 如果化合物具有较高毒性,但对病理组织细胞有良好治疗作用, 则可以在药物分子上引入一个载体,使药物能转运到靶组织细 胞部位,而后,通过酶的作用或化学环境的差异使前药在该组 织部位分解,释放出母体药物来。许多有效的抗癌药物就是根 据这种设想而设计的,例如从氮芥到环磷酰胺。
O O N+ O O O 阿曲库铵 Atracurium O O O O O N+ O O
4、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一般的构效关系的研究是根据同类药物的结构变化,讨论其 活性变化的有无或趋势,而定量构效关系是用数学函数式来 表示同类药物结构变化后活性的改变。 • 同类药物是指具有相同基本结构并有同一药理作用类型的药 物。用于先导物的优化则是指同一个先导物用不同的电子等 排体进行替换得的一系列同类物。利用所得的数学函数式可 以预测未合成的化合物的活性和估计同类药物中活性最优的 化合物。 • 定量构效关系经常使用的物理化学参数如下表所示:
O H OH O OH NH2 L-(4-甲酰基-3-羟苯基)甘氨酸 NH2 O N H 苯丁亮氨酸 OH O
2、以现有的药物作为先导物
• 已有的药物中有些可被选作先导物,进一步优化得到新药。 这可有以下的几种类型。
– (1)由药物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在某些情况下,一药物的 毒副作用可能对另一种疾病有治疗作用。例如吩噻嗪类抗精神 失常药氯丙嗪及其类似物,是由结构类似的抗组胺药异丙嗪的 镇静副作用发展而来的。
1、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替换
• 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相等,它们的理化 性质亦相似。这一关系被扩大到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离 子或基团,被称作电子等排体。
外层电子数 4 5 6 7
N+
P
S
Cl
P+
As
Se
Br
S+
Sb
Te
I
• 组胺H2受体拮抗剂中环内等价电子等排体的应用较为成功, 例如以呋喃和噻唑置换咪唑环得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它们 的H2受体拮抗作用均比西米替丁强。在半合成抗生素中,环 内等价电子等排体(噻吩环、噻唑环、四氮唑环)的并相互 替代也应用的较多。 • 利用生物电子电子等排体对先导化合物中的某一个基团逐个 进行替换得到一系列的新化合物,是药物化学家设计研究药 物的经典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药理筛选,可能得到比 先导化合物更优的化合物或药物。
–从天然产物中得到; –以现有的药物作为新药研究的基础; –用药理模型筛选新药; –根据生理病理机制设计药物。
1、从天然资源得到先导化合物
• 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出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耐氯喹的疟原 虫有极高的杀灭作用。后采用结构修饰的方法合成了抗疟效果 更好的蒿甲醚和青蒿素琥珀酸酯,疗效比青蒿素高5倍,且毒 性比青蒿素低。
第二节
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与 方法
徐文方 教授
13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 有目的的研究一个新药,首先要确定其治疗用途,药物在体 内可能作用的靶点和判定药物活性的药理模型,在这些基础 上进行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 • 新药的药物化学研究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发现先导化合 物,二是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
OO O O O 青蒿素 Artemisinin H H OO O O OR 蒿甲醚 Artemether R= -CH3 青蒿素琥珀酸酯 Artesunat R= -OCOCH2CH2COOH H H
• 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中,能获得新药和供研究用的先导化合物, 近代应用超敏菌株与特异靶方法发现了许多新的抗生素。
O O O N H O H H N O2N H NH Cl OR OH O H Cl
奎宁碳酸乙酯
氯霉素棕榈酸酯 R= COC15H31 氯霉素琥珀酸酯 R= COCH2CH2COOH
3、软药设计
• 设计出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在完成治疗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 途径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从而避免药 物的蓄积毒性。这类药物被称为“软药”(soft drug)。 • 阿曲库铵在生理pH和体温下,由于季氮原子的β 位上的强吸电子 作用,可进行Hofmamn消除,生成N-甲基四氢罂粟碱和其它代谢 物,链上的双酯也可被血浆中的酯酶水解,这种性质避免了氯筒 箭毒碱类肌肉松弛药的蓄积中毒副作用。
• 在使用的参数中,有的需用化合物测定,有些可根据已有数 据进行计算。现在已积累了很多用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数 据,可在文献中查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推算未合成的化合 物的数据,使之可进行活性预测。
• 利用定量构效关系方法进行先导物优化的一般过程如图所示:
测定生物活性 化合物的设计 化合物的合成 计算QSAR方程 验证QSAR
Cl HN Cl 氮芥 O O P N N H 环磷酰胺 Cl Cl
• 许多药物由于味觉不良而限制其应用。例如抗疟药奎宁具有 强烈的苦味,利用奎宁分子中的羟基使其成为碳酸乙酯,由 于水溶性下降而成为无味奎宁,适合于小儿应用。许多抗生 素都有强烈的苦味,例如氯霉素、红霉素等,就是利用结构 中的羟基酰化作用来遮蔽苦味的,常用的前体药物有氯霉素 棕榈酸酯和琥珀酸酯,红霉素碳酸乙酯和硬脂酸酯等。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 在新药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先导化合物后,进一步的工作就 是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以得到与先导化合物类似结构的 较好的药物。使其活性更强、选择性更好、毒副作用更小以 及具有符合使用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 通常用于先导化合物优化的方法有: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 行替换、前药设计、软药设计、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等等。
2、前药设计
• 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在体外没有或很少有 活性,但在生物体或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又转化为原来的药物 而发挥药效时,则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Parent Drug),修 饰后得到的化合物为前体药物,简称前药(Prodrug)。 • 概括起来前药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⑴ –⑵ –⑶ –⑷ 增加药物的代谢稳定性。 干扰转运特点,使药物定向靶细胞,提高作用选择性。 消除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以及不适气味。 改变溶解度以适应剂型的需要。
• 如羧苄青霉素口服时对胃酸不稳定,易被分解失效。将其侧链 上的羧基酯化为茚满酯则对酸稳定,可供口服,吸收得以改善。
O NH COOH O S N COOH O O O NH N O 茚满酯 S COOH
• 于是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内源性的受体激动剂就顺理成章的 成了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 例如氟脲嘧啶的研究以DNA或RNA合成的核苷酸尿嘧啶作 为先导化合物,将5位的氢换成氟,使之成为生物体的正常 代谢物的代谢拮抗剂,用做抗肿瘤药。
O HN O N H 氟尿嘧啶 F HN O N H 尿嘧啶 O H
传统化学合成…
组合化学合成…
• 组合化学也被称为非合理药物设计(Irrational Drug Design), 其研究策略是采用构建大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库,并不进行混 合物的分离,通过高通量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发现其组分具有生物活性后再进行分离并确定其结构。对没有 活性的大量化合物就不做结构确证和分离的工作。所得到的活 性化合物可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 高通量筛选是组合化学能否实施的一个关键。以影响生命过程 的一些环节的酶、受体、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的靶标进行分 离,纯化和鉴定,由此建立起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的体 外筛选模型。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动化操作系统,即可以实现高 通量、快速、微剂量的筛选。
– 6-位取代基:考查p、sm、sp、F、R、Es、MR等参数,发现Es 与生物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
lg
2 1 -3.32[Es ] - 4.37Es 3.92 (6) (6) MIC
n=8 R=0.989 S=0.108 Es(6)0=-0.66
– 8-位取代1.02[B ] 3.73B 1.30 4(8) 4(8) MIC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科学家提出一种新药研究的新思路,即 对含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个化合物的化学品库进行同步的合成 和筛选,这一方法现叫做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 Chemistry)。 • 组合化学化合物库的构建是将一些基本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 酸、单糖等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手段装配成不同的组合,由 此得到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