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2章城市建设2.3地方城市的建设精编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市
在的子城,城北部分是街市和居民区,其中以子城西北乐桥
一带最为热闹。
苏州以河道作为城市骨架,既满足了城市功能,又平添 了几许特色。加之江南特有的人文气息,使这座水网成街的 江南古城充满了水乡文化的传统韵味。
第 二 章 城 市
苏州盘城水城城门
第 二 章 城 市
苏州
南方水网地区的大城市, 有水陆两套交通系统。
第 二 章

由于当时知识分子很集中,因此扬州也是一个文化中心

。绘画、书法等都自成一派。
扬州的居住区,由许多庭堂式的民居组成,多成长条形 。住宅内部的布置因大门的朝向不同而各异,旧城区道路仍 以十字形干道为主,形成方格网道路系统。新城区道路系统 则成不规则形。
二、地方城市的代表(四):登州蓬莱
山东半岛上的蓬莱水城则是为防御倭寇而建
第二章 城市建设
2.3 地方城市的建设
周朝分封大小诸候,城市数量也应与之相当。春
秋战国时各地大小城市迅速增加。秦以后各朝实行郡
县制,郡、县所在地即是朝廷派驻各地的政治、军事
统治据点,又往往是经济和文化的地方中心,其中有
些是交通枢纽,有些是手工业中心,有些是对外贸易

的港口,或兼而有之,也有的县是在原来自然形成的
城 市
。城门则有水陆各8座,每面各有2座,至今城西南角盘
门尚留水、陆城门遗址。白居易诗:“远近高低寺间出
,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 ”;“处处楼前飘吹管,家家门外泊舟舫。” 描述了唐时 这座水乡城市的风貌。南宋时苏州称平江,是经济上和
军事上都很重要的城市。
第 二 章 城 市
南宋平江府(苏州)城平面图

来的居民商业区,许多城市都陆续建造了“关城”,由

1到4座不等。

(二)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对城市的交通运输、供水、排
城 市
涝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外筑堤堵水,形成水库湖泊
,既可保证城市生活用水,又可增加城郊风景游览,所
以全国各地城市称“西湖”、“东湖”者比比皆是,这
大都于水利建设有关。城墙即是防御工程,又是防洪工

说明了城市的位置和形状。

重庆于周武王灭纣时,封姬姓于“巴”为巴子国。
战国秦汉时,沿江已形成背山面水的城市,以后不断向
山坡发展,但自宋至清,城的范围基本未变。城垣在金
碧山山顶,传为蜀汉都护李严所筑。明洪武初年又修筑 石城,各门均有商业码头。
早期的重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很发达;国
民党政府抗战时内迁后,它成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这一时期人口猛增,至抗战胜利时,已达100万人以上 。





二 章





二、地方城市的代表(三):扬州
扬州是典型的因运河而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城市。
扬州早在唐代就是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城之一,规模很
大。可以说开凿大运河是扬州发展的主要原因。历经后周、
南宋、元等朝代的改造修筑,形成了明代扬州城(今之旧城 )。
第 二 章

明代因商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在旧城与运河沿岸已
苏堤春晓
(三)道路与下水道:北方少雨,城中只作土路;南方则
大都铺以砖石。城市桥梁在唐以前多用木构,宋以后渐
被石桥代替。下水道是在街旁或街中设阴沟,一些城市
具备了完整的下水道体系。例如江西赣州城,北宋时已
形成了“福沟”和“寿沟”两个子系统组成的全城排水
系统,福沟汇城市南部之水,寿沟汇城市北部之水,再
城 市
了减小海浪的冲击,水门外两侧筑有平浪台和防
波堤。
蓬莱水城
第 二 章 城 市
城 市
是北方地方城市比较
普遍的一种做法,原
因不详。
此外,地方城市随 着商业的发达,结果 往往在城门附近形成 聚集的人群,从而形 成了“关”。
第 二 章 城 市
从城墙上俯瞰城内
第 二 章 城 市
市楼
第 二 章 城 市
俯瞰城内大街
第 二 章 城 市
杭州西湖
三潭印月
第 二 章 城 市
曲院风荷
第 二 章 城 市
苏州现在还保存着绍定二年平江图碑,这是我国最早的
城市地图,相当准确地表现了南宋时苏州城的平面布置:城
内有主要河道组成通向城门的干河,由此分出许多支河,通

向各居住巷,傍河两岸是街道市肆与住房,环绕城墙内外各

有一道城濠,既是交通环道,又是双层护城河。全城河道形

成一个交通网和排水系统。城内中部偏南为府治和平江军所
1400处,驿马4万多匹,驿船约6000艘。自京师通至各
府县,十分快捷。
江苏高邮。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 别称秦邮,又称盂城。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 邮”命名的城市。97年中国邮文化节曾在这里隆重召开 。
赣州古城
第 二 章 城 市
二、地方城市的代表(一):苏州
江南水网地区以水运为主,街道房屋沿两岸布置,
故小市镇常沿河展开成带状,大市镇因十字形、井字形
交叉河道而成块状。著名的古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
可称是水乡地区城市布局的典型。该城始建于春秋末年
吴王阖闾时(公元前514年),秦汉以后,城址基本上
保持沿用下来。根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记载,可知城墙位

置与河道系统是唐以前就形成的。


唐时,由于城内河道密布,桥也特别多,在白居易 和刘禹锡作苏州刺史时,苏州桥数在390座和370座之间
的,水城位于登州城北侧,北临渤海,西倚山岗
,东跨平滩,利用港湾凿为小海,供战舰停泊之
用,小海上架活栈桥以通小海两岸。城内1/3为水 面,2/3为陆地,除军营之外,还有许多庙宇,如
第 二
龙王庙、海神庙、三清殿、蓬莱阁等。城设水陆

城门各一座,是通往大海和内陆的唯一通道。水 门两侧有东、西炮台各1座扼守,相距约85米。为
在我国多江河山丘的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城市布
局多样,道路系统也往往成不规则状。依山筑城,则主 要街道沿等高线展开;沿江建市,则往往形成带状城市 。雾都重庆即是极有特色的“山城”。
重庆位于四川省东南(现为直辖市),是嘉陵江与 长江汇合处的山城,三面环水,一如半岛,形似秋叶一
第 二 章
片,有诗云“片叶浮沉巴子国,双江襟带浮图关”,正
通过12个水窗(涵洞)分别排入城东的贡江和城西的章 江。该工程至今仍为赣州老城区发挥着重要的排水作用
第 二


(四)邮驿设施:我国自秦汉时代就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邮

驿制度,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和政令传递起着重要

作用。驿站是官办接待站,凡持“驿关”的官员、使节
都可免费提供食宿、船车、夫马。元朝全国设有驿站
城隍庙、先贤庙等。
一、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
(一)防御工程:即城濠、城墙及其附属设施。这是关系
全城居民安危及政权存亡的大事,所以历代都十分重视
。早期的城墙为土筑,掘濠筑墙,土方平衡,顺理成章
。到明代,绝大多数府县都修筑了砖包城墙。为了利于
巡守,城上筑有城楼、角楼、窝铺等。南方城墙上多建
有“串楼”,以避烈日风雨。为了保护城门口外发展起

草市的基础上设置的。
章 城

地方城市都有一套相关的机构与设施。以明代为
例,这些设施包括:府县衙署(行政首脑机构)、察
院(检察机构)、税课司(税收机构)、巡检司(警
察机构)、仓贮(官粮贮备处)、儒学(官办学校)
、惠民药局(掌管医药施舍)、养济院(收养鳏寡孤
老)、漏泽园(掩埋无主尸殍)、山川坛、社稷坛、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了安定人心
第 二
,重新定重庆为“永久陪都”,编制了“陪都十年建设

计划”。但此规划缺乏科学性,未能获得实施。


重庆大到规划设计,小到建筑单体设计,可以说将 “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这是顺 应环境的设计,造就了重庆极富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 轮廓线错落有致,各城区隔江相望,城市空间丰富多彩 。
子城制度:
在南宋平江图中,也可看
到城由罗城与子城组成。衙

署区外围以城墙,形成的小

城叫子城。这是南北朝到宋

地方城市的一种制度性做法

,称为“子城制度”。

子城城门,即衙署区的入 口,往往在城门上建楼,楼 上挂鼓,负责向全城人宣告 时间,称谯楼,明清以后称 为“鼓楼”。
二、地方城市的代表(二):重庆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小东门、钞关、东关街、河下街一带最为繁荣,集中着
码头、客栈、旅店、饭店等。大商人也多在这一带居住,建
有许多大型的庭院式住宅。住宅多附有私家园林,有些保存
至今:如个园、何园、片石山房等。这些园林是按传统的园
林艺术手法建造,以假山、水池、花木取胜,因扬州地处南
北要道,所以园林艺术也融合了南北不同的风格,故与江南 园林有所区别。
程,关键时刻紧闭城门,可以抵挡洪水于城外。如安徽
寿县城墙就曾在多次水患中发挥重要作用。在1991年的
特大洪灾中,该城墙保护了城中数万人的生命财产的安
全。
西安关城
第 二 章 城 市
明清西安
现在的西安城墙是
明代所修,规模只相
当于唐长安时的皇城 。
第 二
城市采用十字街的

形式,十字街相交的 中心建钟楼,成为城 市的标志性景观。这

形成商业中心。扬州又是江南丝绸集中地,通过扬州经过大
运河供应北方的统治中心。明以后又是淮盐的集中地。清初
进一步开放私人晒盐及贩盐,扬州成为盐商集中地。城内为
地主及富商的奢侈生活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很多,使城市形
成畸形的繁荣。



第 二

章 城








第 二

章 城

运河从城东及城南流过,这一带就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