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阅读答案附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阅读答案附翻译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阅读答案(附翻译)《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阅读答案(附翻译)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8.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名我固当固:本来B.驼业种树业:以……为业C.且硕茂,早实以蕃蕃:茂盛D.字而幼孩字:养育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2)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1)吾又何能为哉(2)视为止,行为迟C.(1)则又爱之太恩(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1)故不我若也(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10.下面各项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A既自以心为形役B刀刃若新发于硎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1.对全文下列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借郭橐驼之口,写“养树”写得简洁生动,用的是简笔,目的是为下文用繁笔写“养人”蓄势张本。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愚溪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每小题2分,翻译4分)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占据B.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北面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爱好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像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寡人之于国也C.故更之为愚溪入之愈深,其进愈难D.其南为愚亭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作者委婉地表达对黑暗政治抗议的一组是①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②予虽不合于俗③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④遂负土累石,塞其隘⑤以予故,咸以愚辱焉⑥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箱。

①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①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①罴(pí):棕熊。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道:道路B.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湍:急流C.殆.不可数殆:几乎,差不多D.若.牛马之饮于溪若:好像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就()例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A.负土而.出B.三十而.立C.博学而.笃志D.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句子中,与“若牛马之饮于溪”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尝射于家圃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4.这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2)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答案】1.A2.C3.D4.示例:“其碳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在溪边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派在山上攀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的奇形怪状)。

5.(1)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2)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A.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道:行走。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例句:而,连词,表并列。

文言文阅读训练:柳宗元《非国语》(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柳宗元《非国语》(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柳宗元《非国语》(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二:《国语·周语》载,郄至曰:“吾有三伐,勇而有礼,反之以仁。

吾三逐楚军之兵,勇也;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能获郑伯而赦之,仁也。

”邵公以告单襄公,襄公曰:“郄至何三伐之有?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

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

奸仁为佻,奸礼为羞,奸勇为贼。

有三奸以求替其上,远于德政矣。

”公①谓三奸之说,自郄至死难后,后人追合②之也。

左氏在《国语·晋语》载,厉公六年,鄢之战,郄至三逐楚共王兵,见王必下奔。

退战,王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属见不谷而下,无乃伤乎?”郄至甲胄而见客,免胄而听命,曰:“君子之外臣..至,以寡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当拜君命之辱,为使者故,敢三肃之。

”君子曰:“勇而知礼。

”公谓左丘明前既载其三奸之事,而于此所书又如此,固已自异也。

郄氏诚良大夫,不幸遭厉公之淫暴,谗嬖窃构以利其室,卒及于祸。

吾尝怜焉。

今夫执笔者以其及也,而必求其恶以播于后世,然则有大恶幸而得终者,则固掩矣。

世俗之情固然耶?(改编自柳宗元《非国语》)材料一:晋既克.楚于鄢,使郄至献捷于周。

朝见前,王叔简公饮之酒,交酬甚厚,饮酒宴语相说也。

明日,王叔誉诸朝。

郄至见邵桓公,与之语。

邵公以告单襄公曰:“王叔誉温季③,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

今夫子见我,以晋国之克也,为己实谋之,曰‘微.我,晋不战矣!若是而知晋国之政,楚、越必朝。

’”襄公曰:“君子不自称也,非以让也,恶其盖人也。

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

求盖人,其抑下滋甚,祸至不远,故圣人贵让。

《书》曰‘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是则圣人知民之不可加也,故王天下者必先诸民,然后庇焉,则能长利。

以吾观之兵在其颈不可久也虽王叔未能违难。

王叔欲结于郄至,危矣!”(改编自《国语④·周语·单襄公论郄至佻天之功》)[注] ①公:柳宗元的自称。

《柳宗元》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溪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榜:本指摇船用具。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

(2分)(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诗中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闲散、宁静的隐逸生活。

(2)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

详细答案(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

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

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

(2分)(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

(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1分)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阅读答案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

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①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②、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③,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④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梓人:木匠。

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坐: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矜: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规矩: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故:旧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B.以责为人子者耳
乃设九宾礼于庭古之学者必有师
C.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D.指麾众工,各趋其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柳宗元讽刺执政者“理事不当”的一组是
①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②亲小劳,侵众官③促其耕获,督其蚕织
④是不知相道者也⑤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⑥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3分)
(2)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2分)
(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3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