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将兵》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答案】“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阅读答案及考点

【文言文阅读答案】“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阅读答案及考点

【文言文阅读答案】“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阅读答案及考点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言太子不忍心,实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堪称浅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有。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自知?”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读,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存有一言,可以求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实乃前曰:“为之自知?”荆轲曰:“净光将军之首以献上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圆领,而右手?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到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急于乎?”樊於期袒护痛心而入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实乃今得闻教!”遂自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今行及而无信信:坚信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表示轻微的转折c.秦王必说道见到臣说道:通在“悦”,讨厌,高兴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小题2】以下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后)a.今行而无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b.净光将军之首以献上秦而燕国见到陵之耻除矣c.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闻教d.樊将军以困苦去归属于丹愿意得将军之首以献上秦【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分)a.擅于文辞,一席话以荣感人,并令樊将军甘心自尽苞藓。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恰当推论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莫费特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王翦将兵_文言文翻译

王翦将兵_文言文翻译

王翦者,秦之良将也。

始事于穰侯,后事于武安君。

武安君数言于秦王,请益兵以伐赵,秦王许之。

翦曰:“非多益兵,必益将,乃可。

”秦王乃益翦兵,而令将军。

翦既将兵,请食必倍于士。

或曰:“将军之食倍于士,何也?”翦曰:“夫战者,民之大事也。

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故饮食倍之。

与之同甘苦,则其战必用命矣。

”翦行军,每舍必选善地,置舍必居要害。

其所以善用兵者,盖由此也。

及至伐赵,赵王大惧,使平原君求救于楚。

楚王乃发兵,使春申君将之。

春申君与翦相拒,不能取胜。

翦乃益多设奇计,令士卒夜攻赵营,昼击楚军。

楚军大乱,不可止。

春申君乃夜遁,赵王亦遁。

翦遂定赵地,进兵击楚,楚兵大败。

春申君奔寿春,为楚相。

翦遂围寿春,楚兵皆降。

秦王闻之,大喜,乃赐翦爵位,封为武成君。

翦于是谢病,归老于频阳。

其后,秦王使王贲将兵伐齐,破之,遂并天下。

翦虽老,犹为秦王出奇计,以定天下。

译文:王翦,是秦国的一位杰出将领。

最初侍奉穰侯,后来又侍奉武安君。

武安君多次向秦王进言,请求增兵攻打赵国,秦王答应了他。

王翦说:“不是增加更多的兵力,而是必须增加将领,这样才能行。

”秦王于是增派了王翦的兵力,并任命他为将军。

王翦担任将军后,请求的粮食供应是士兵的两倍。

有人问:“将军的粮食供应是士兵的两倍,这是为什么?”王翦回答:“战争,是百姓的大事。

死者无法复活,断肢无法再续,所以饮食要加倍供应。

与他们同甘共苦,他们就会在战斗中拼尽全力。

”王翦行军时,每次扎营都会选择好的地点,布置营地时必定占据要害位置。

他善于用兵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等到攻打赵国时,赵王非常恐惧,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

楚王于是派出军队,任命春申君为统帅。

春申君与王翦对峙,未能取胜。

王翦于是想出更多奇计,命令士兵夜间攻击赵营,白天打击楚军。

楚军混乱不堪,无法制止。

春申君于是夜间逃走,赵王也逃跑了。

王翦于是平定了赵地,进军攻击楚国,楚军大败。

春申君逃至寿春,成为楚相。

王翦随后围困寿春,楚军全部投降。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青山)区中考五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青山)区中考五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五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热搜榜该降温了①“热搜”是热门搜索的简称,热搜榜是在某个时间段内热门搜索关键词的顺序榜单,汇集的是最热门、最受关注的话题。

当下的热搜榜通常由平台自动生成、实时更新、分类呈现,本质上是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在平台前台整理呈现后台信息热度数据的一种方式。

热搜榜在推出后迅速成为各平台的重要功能。

它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编辑,持续从海量信息中整理选择最“热门”的内容,精致摆盘后送到用户眼前,成为很多年轻人浏览新闻、关注社会的重要渠道。

榜单中用来标记信息的“热”“新”“沸”,也成了用户衡量信息重要性的关键标准。

②近段时间以来,各大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热搜榜不时引发争议,很多人对“热搜榜”发出了批评声。

③首先,热搜榜不是绝对客观的。

对于热搜榜,用户往往只关注大数据,而忽视算法。

不同平台的不同算法,是一个个算法“黑箱”,以不同方式把“它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一条信息,在不同平台热搜榜单的排序可能相差甚多。

此外,近年来屡次“买榜”的曝光也说明了商业利益在算法“黑箱”的作用。

④其次,有些时候部分热搜信息的社会价值也经不起推敲。

热搜榜的顺序不等于新闻价值的排序,但经常被当作判断新闻价值的依据。

娱乐乃至八卦新闻屡屡登上热搜高位,很多时候占据公共注意力,不遗余力汇集“吃瓜群众”,无形之中助推了“娱乐至死”的氛围,让严肃新闻榜上无名。

更极端的情况下,热搜的爆发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聚集网民的强烈情绪,而事实核查的缺位容易导致极端情绪错位或失控,使热搜成为培养网络暴力的“温床”。

热搜榜本来是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媒体“大浪淘沙”后得到的“热门”新闻,但如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登上热搜”本身就可能成为一则新闻的标题或者价值点,影响信息在互联网甚至传统媒体上的二次报道,进一步增加该信息在舆论场中的权重。

⑤因此,我认为热搜榜虽好用,但也不要忘记给它降降温。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目录1.胜人者先自胜2.王冕传(节选)3.赵威后问齐使4.六一居士传(节选)5.王翦将兵6.傅显迂缓7.北门之管(节选)8.卫灵公天寒凿池9.宋人酤酒10.荀巨伯探病友11.甲与乙相善12.公卢之谏13.乐不思蜀14.孔文举年十岁15.齐鲁夹谷之会(节选)16.狗监17.触龙说赵太后(节选)18.师旷论学19.创鹜之报20.吕氏春秋·贵因21.晋献文子成室22.孺子善谏23.庖夫24.孟子见梁惠王25.庄周家贫26.二翁登泰山27.范蠡浮海出齐28.文天祥传(节选)29.郑板桥开仓济民30.答谢中书书31.食喻32.张元饲弃狗33.太祖弹雀34.武帝游宴见马35.罗企生拒谢桓公36.梅圣俞诗集·序(节选)37.束氏狸狌38.子产论政宽猛(节选)39.李泰伯改字40.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1.劝学(节选)42.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43.朱文公受骗44.临江之麋45.亭林先生神道表胜人者先自胜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六卿请复.A B薄.如钱唇(《活板》)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钟鼓不修.战而.不胜C 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答】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译】②期年而有扈氏服。

【译】3.本文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论及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且在某些观点上不谋而合。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人物传记类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人物传记类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人物传记类1、阅读《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⑤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⑥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以:同“已”,已经。

⑥营护:料理,护送。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2)禹锡终易连州(3)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4)时人义之【小题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B.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于园》)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两小儿辩日》)D.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赵普》)【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译文:【小题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2)为官:(3)为师:2、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折枝:压弯了树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

(1)尝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3)惟戎不动()【小题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题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最新】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最新】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瓦菲(fēi)百舸(gě)峥嵘(zhēng) 冰屑(xiè)B、瞋(chēn)目骨髓(suí) 熬菜(āo) 炖肉(dùn)C、颓圮(pǐ)方遒(qiú) 蓓蕾(léi) 忸(niǔ)怩D、青荇(xìng) 杀戮(lù) 濡(rú)缕档案(dăng)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麦糟糯米刚愎自用相形见绌B、忤视漫溯不暗水性惩前毖后C、针贬瞋目瞠目结舌卑官野史D、愁怅鏖战纵横捭合并行不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精神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参加华商会的客人们赞叹道:“扬州的瘦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是人间的又一天堂”。

C、参加活动的50位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将被邀请参加5月11日中午,在家园国际酒店四季厅举办的慈母宴,尽享天伦之乐。

D、《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早已正式实施,可是对于这项新标准,很多店家置之度外,省城服装市场上仍有大量不符合新标准规定的服装出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的广泛传播,使橘子洲美誉广传,蜚声中外。

正是这种自然天赐和历史文化的凝结,使橘子洲成为长沙的“瑰宝”,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B、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了。

C、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摊上大事了”这句台词经常见诸于报端,成了2013年的流行语。

D、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鸿门宴》拓展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拓展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拓展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这属于词义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翦将兵》阅读答案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4分)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
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
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答案;
8.(4分)①好:喜爱,喜欢;②是:对(正确);③引:率领,带领;④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每个1分)
9.(2分)D
10.(3分)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1分)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2分)
11.(2分)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

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