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3课件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

合集下载

中图版必修三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教案(2)

中图版必修三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教案(2)

教案本节是必修三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对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完成要通过两种兴奋得传导,一种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种是通过突触的传导。

所以本节是在学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延续。

这些内容学生以前没有学过,而且又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是本章教学难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教材中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教材中先结合插图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够单方向传递的原因。

在个体的稳态与调节中,神经调节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它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了动物个体的稳态。

二、学生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反射,以及结构基础一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要通过图片展示、提问复习就能基本解决问题。

例如,请学生分别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例子,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结构等。

但是突触的结构及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方式和传导特点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要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有趣的动画视频等方式,变抽象为形象,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2)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能力目标:(1)能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活动和反射中枢的类型。

(2)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一一递质,例如乙酰胆碱。

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高中生物 3.1.3.1、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3.1、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第十三页,共76页。
【思维判断(pànduàn)】 1.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 【分析】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 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2.传出神经元末梢构成效应器。( )
【分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第十四页,共76页。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既无感觉又 无效应
第十八页,共76页。
兴奋传导
结构特点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功能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至效应器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运动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 (zhīpèi)的肌
对内外界刺激 (cìjī)发生相应 的活动
的______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突触
胞体
第七页,共76页。
(2)三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在____传__入__神__经__与_______传__出___神__经__之间增 加(zēngjiā)了一中个间__神__经__元______(,ch如uá缩nrù手-反射的反射(c弧h。uánchū(3)多元反射弧:具有多个中间神s经hé元nj,īn具g)有元多个___s__h_é突_n_j触联īn系g)。元
第二十一页,共76页。
【典例训练1】(2011·上海高考)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 动传导的可能(kěnéng)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 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二十二页,共76页。
【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有感觉无效应原因: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2) 明确产生感觉的部位(bùwèi)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 (bùwèi)是效应器。 2.题眼:“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据此推测兴奋不能传到手 部肌肉。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 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 神经。

高中生物必修三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共32张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共32张PPT)
中图版高中生物
第1课时 反射和反射弧
一、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 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定义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 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引起刺激 具体事物具体刺激引起的 信号刺激引发的反应 反应 (如声音、光、文字等)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存在时间 神经联络是终生的、固定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 的 消退
五部分缺一不可
反射弧的结构
3、特点:
①完整性:五部分缺一不可 ②单向性(方向性)
三、反射中枢—反射弧的核心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 某一反射的 及其 )内,是参与 的综合体。
1、作用: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 纳以及整理。
2、分类:
两元反射弧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6.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S
M
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 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 收缩 ;刺激 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 无反应 。 Ⅲ处,肌肉_________
突触小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轴突—轴突型 轴突—树突型 轴突—胞体型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神经冲动
突触前膜 对Ca+通 透性增大
钙离子 进入突 触小体
突触小泡 靠近前膜
释放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向后膜扩散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学习导航 中图版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学习导航 中图版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思维激活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

“谈艾色变”属于什么神经活动?感受器是什么?神经活动经历的途径是什么?提示:“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感受器是听觉器官,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

自主整理1.反射弧的构成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一个直接和连续的过程。

神经冲动在细胞间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末端膨大成球状或靴状的结构称为突触小体,其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内含有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突触小体再同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肌肉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Ca2+进入突触小体内。

由于Ca2+的作用,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并以出泡的方式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再通过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相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3.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担负着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的功能。

最简单的反射中枢叫二元反射弧,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则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

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与中间神经元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参与内脏反射的神经被称为植物性神经。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

4.巩固提高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与遗传因素、情绪、健康状况、年龄、训练程度等有关。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活动和反射中枢的类型。 2.评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 本方式是反射。 3.说明细胞间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4.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及突触传递的过程。 难点: 突触传递的过程。
反射弧的结构
⑴概念: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⑵结构:如图
⑶特点:
①完整性: 五部分缺一不可
②单向性(方向性):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不能反过来传导
效应器
探究神经冲动的传递
分析讨论答案
1.巧妙使用蛙生理溶液,从而证明是刺激迷走神经后产 生的某种物质使第二只蛙心律逐渐减慢。 2.始终保持蛙心自动节律性收缩;要把生理盐水都换掉, 防止前后影响。 3.说明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递同某种物质有关。
由于只有突触小体中有突 触小泡和神经递质。因此神经 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突触传递示意图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兴奋
突触小体
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兴奋抑制
突触后膜
兴奋的传递方向
神经元内: 树突→细胞体→轴突 双向性 同时
神经元间: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个神 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单向性 时间延搁
谢谢
突触和突触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神经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出 来,经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 突触后膜扩散到后一级神经元, 引起后一级神经元也兴奋。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 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 为传出神经。
一二三

2.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沿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大量 Ca2+进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一二三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一二三

3.突触传递的方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 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传递。
思考感悟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怎样的信号转换?
提示: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一二三

三、反射中枢
1.反射中枢的作用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是整个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弧的类型 (1)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 (2)三元反射弧:如缩手反射。 (3)大多数反射弧包含多个中间神经元,具有多个突触联系。中间神经 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功能
感受刺激,将刺激转变为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接受兴奋,对兴奋进行整合、分析处理, 做出机体应产生何种反应的决定,以兴奋 的形式经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控制效 应器产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应 将神经中枢发出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课件(中图版必修3) (1)

1.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课件(中图版必修3) (1)

特别提醒
(1)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
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发生,任何一个环节
中断,反射即不发生。
(2)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即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例1
(2011· 高考江苏卷)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 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 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 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习导航 1.评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重点]
2.说明细胞间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 [重、难点] 3.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活动和反射中枢的类 型。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反射弧的构成
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______。 2.结构基础——反射弧
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 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 传递作好准备。 (3)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 特点——流动性。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 由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
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只能是单向传递。
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
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除位于脊髓外,还有脑干和大脑等部位.
要点二
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 A.轴突—树突 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 图示为:
2.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缝隙,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 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 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课 时 作 业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演示结束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标 解 读 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 2.掌握突触和突触传递。 3.说明反射中枢的类型。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课 时 作 业
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菜 单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 有什么不同?
课 时 作 业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ZT ·生物
必修三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然后提出兴 奋在神经细胞之间是怎样传递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 探究活动的实验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突触的结 构和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学生学习之后,画出突触的 结构,并回答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过程。最后教师通过课件 演示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过程,总结突触传递 的特点。 3.反射中枢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直观易懂,可让学生自己 学习然后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 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 为传出神经。
一二三

一、反射弧的构成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 3.反射弧的构成:
一二三

①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
④传出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⑤效应器:作出应答反应
一二三

思考感悟刺激传出神经,肌肉能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提示:这不属于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只有 感觉, 无效 应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例题 1】 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 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 出神经纤维,③是传入神经纤维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切断③,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 解析:依图示可知⑤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纤维,①为神经中枢,③为 传出神经纤维,④为效应器。综合分析只有 C 项正确。 答案:C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兴奋性突触 功能上
抑制性突触 (2)效应器中形成的突触类型。
轴突——肌肉型 轴突——腺体型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2.突触传递过程
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3.突触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 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树突,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问题导引●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上面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 不正确的有哪些?
提示:A 图和 C 图,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 后膜,所以 A 图、C 图错误。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名师精讲●
1.突触类型 (1)突触的常见类型。
功能
感受刺激,将刺激转变为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接受兴奋,对兴奋进行整合、分析处理, 做出机体应产生何种反应的决定,以兴奋 的形式经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控制效 应器产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应 将神经中枢发出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对内外刺激产生相应的活动
破坏 后 的影 响
既无 感觉, 也无 效应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名师精讲●
1.“反射”完成所必备的两个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 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刺 激强度小于一定“阈值”不能引发动作电位产生,只有强度达一定阈值时方 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一二三

四、植物性神经
1.参与内脏反射的神经被称为植物性神经。 2.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它们对同一组织或 器官的作用是相反的。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反射和反射弧
●问题导引●
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若其中某一部分受损,膝跳反射还能否完成? 提示:反射弧。若其中某一部分受损,膝跳反射则不能完成。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3.界定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概念
特点

条 通过遗传 ①不经过大脑皮
件 获得,与 反 生俱有 射
层,②先天性,③终 生性,④数量有限
条 在后天生 件 活过程中 反 逐渐训练 射 形成
①经过大脑皮层;② 后天性;③可以建 立,也能消退;④数 量可以不断增加
意义
使机体初步 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 复杂多变的 生存环境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 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元末梢传到突触后神经元,需要历经神经递质的释 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 0.5 ms),这段 时间就叫做突触延搁。
(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 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实例
眨眼、啼哭、膝跳 反射、吃东西分泌 唾液等
学习、“望梅止 渴”“画饼充饥”等
探究点 一
探究点 二
4.反射弧结构和功能
反射弧结构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中功 能相同的神经元的细胞 体集中在一起共同调控 某一特定功能的结构)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等)
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一二三

3.突触传递的方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 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传递。
思考感悟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怎样的信号转换?
提示: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一二三

三、反射中枢
1.反射中枢的作用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是整个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弧的类型 (1)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 (2)三元反射弧:如缩手反射。 (3)大多数反射弧包含多个中间神经元,具有多个突触联系。中间神经 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一二三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 (1)突触小体:神经元轴突末梢末端球状或靴状的结构。 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内。 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 (2)突触结构。
一二三

2.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沿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大量 Ca2+进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一二三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