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最新苏少版五班级下册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过程:一、表演《盼红军》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老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消失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
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供老师把握同学自学的状况,准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老师点拔订正。
留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希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同学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同学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9.小结:表扬以最简洁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加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希望的心情参加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1.分组预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
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争论参与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
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加。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亮——花之歌。
(4)老师要深化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各组的排练演出,老师也应预备节目参加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头。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老师小结。
第七课爱满人间第三节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过程:一、表演《盼红军》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听:《草原小姐妹》2、唱:《草原赞歌》教学目标:1、聆听琵琶协奏曲,能展开想象,受到感动。
感受琵琶与管弦乐队对话的魅力。
2、能用朴素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赞歌》,体验歌曲自豪的情感。
能正确地演唱附点节奏、体会附点节奏带来的活力与动力。
教材分析:《草原赞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蒙古族歌曲,民族特色鲜明。
歌曲多采用后十六分节奏与附点节奏,体现了朝气蓬勃的情绪与赞美草原的喜悦感情,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特点,使人感到欢快、活泼。
歌曲中的衬词“啊”、“哈”、“嗬咿”把众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蒙古草原的诗歌、马蹄的节奏等方面)二、学习歌曲《草原赞歌》。
1、听录音范唱。
要求:感受音乐的情绪(快乐、自豪)。
2、随着录音用LU轻唱。
要求:注意声音的圆润、音准、节奏。
3、随着钢琴的伴奏用LU唱。
要求:熟练。
4、随着钢琴的伴奏唱歌词。
要求:吐字清晰、圆润,唱准音高与节奏。
5、重点练习有问题的乐句。
6、随音乐的伴奏有表情地歌唱。
三、欣赏《草原小姐妹》1、从龙梅、玉荣的故事导入:1964年2月9日,龙梅和玉荣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
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
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
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
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
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闭上眼睛欣赏《草原小姐妹》。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第一节:春晓第二节:春游2. 第二章:民族风第一节:茉莉花第二节:草原夜色美3. 第三章:美丽家园第一节:故乡的云第二节:我家在哪里4. 第四章:勇敢少年第一节:小燕子第二节:勇敢的鄂伦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3. 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节奏变化和音乐术语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和音乐常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教学挂图等。
2. 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为主题,播放春天气息浓厚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例题讲解:以《春晓》为例,讲解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3.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春晓》,注意音准和节奏。
分组练习,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4. 教学过程详细:春天来了:通过学习《春晓》和《春游》,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
民族风:学习《茉莉花》和《草原夜色美》,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爱国情怀。
美丽家园:学唱《故乡的云》和《我家在哪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勇敢少年:通过《小燕子》和《勇敢的鄂伦春》,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歌曲名称、重点节奏、音乐术语、创作背景等。
2. 板书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春晓》并录制视频。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分享给同学。
2. 答案:视频中要求音准、节奏准确,表情自然。
民族歌曲分享要求注明歌曲名称、民族、创作背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社团,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锻炼舞台表现力。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7页)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7页)第一单元娃教学内容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赞歌》歌表演《草原赞歌》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唱《娃》装饰音的作用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唱《海娃的歌》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1、组织教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
E、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新授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D、接龙唱谱。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童声中国娃第 1课时 课题《好一个土娃子》教学目标 1.用调皮、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准确表达歌曲调皮、天真的情绪。
2.和同学合作设计一个表演顺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演唱歌曲《好一个土娃子》,并且唱出歌曲特有的风格特点。
难点:结合唱、念、创的形式设计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 导学与提问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学生讨论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共同分享重回温暖集体的快乐,从而让快乐在音乐课延伸。
二、导入新课——新朋友 远远地听到他用粗嗓子唱着不成调的歌儿,穿着普通的有点土的衣服,光着脚奔跑在田间地头,一会儿摸鱼,一会儿抓鸟,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三、感受体验 1.《好一个土娃子》 (1)播放范唱。
(2)找出典型节奏并拍一拍。
2/4 X X X X X X X 师与学生聊一聊开学以后的感受,新的年级,新的课程,新的目标(出示具有以上特点的小孩图片)——引入新歌《好一个土娃子》 播放范唱(可采用接龙或拍腿改变音色的方式练习,降低学生畏难情绪,增加课堂趣味性。
)注意:鲜明的北方风格,歌词特有的儿化音2、(1)歌曲中加入说唱数板部分学生讨论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共同分享重回温暖集体的快乐,从而让快乐在音乐课延伸。
找出典型节奏并拍一拍 随着老师唱一唱歌谱听录音用轻声而富有弹性的演唱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接龙演唱 选择合适的声音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
| X X X |就算挨了重重的烟袋子他还摸着黑黑的脸蛋子(3)师带领学生唱歌谱。
重点: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带给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4)随录音轻声而富有弹性的演唱。
2.为歌曲“锦上添花”。
四、拓展延伸——综合表演1.唱2.念3.创4.演五、课堂小结随着音乐课教学的深入,“土娃子”的形象不断丰满,从平面到立体,从书中走到身边,从陌生到亲切,最终幻化为你我他。
(思考在歌曲中加入数板部分有什么作用)(2)巩固接龙演唱(师生,男女)(注意声音的表现力)a.根据土娃子的生活,为歌曲设计1~2个动作。
最新新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新苏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节奏、拍子与节拍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2. 能分辨不同的节奏、拍子和节拍;3. 能唱出《茉莉花》、《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两首歌的节奏、拍子和节拍。
教学内容1. 节奏的概念和分类:二分、三分、四分节奏;2. 拍子的概念和分类: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3. 节拍的概念;4. 《茉莉花》的歌词、节奏、拍子和节拍;5. 《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词、节奏、拍子和节拍。
教学过程初步感知1. 让学生跟着录音听《茉莉花》的曲子,并手拍节奏,注意体验曲子的节奏和拍子;2. 让学生跟着录音唱这首歌,并口型清晰,注意把握节奏和拍子。
节奏、拍子和节拍的解释1. 引导学生了解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可以使用课件图片、老师板书等方式;2. 分类讲解二分、三分、四分节奏的划分;3. 分类讲解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区别和特点;4. 画图或者视频等教具展示节拍的概念。
把歌曲中的节奏、拍子和节拍联系起来1. 唱《茉莉花》这首歌,让学生口型清晰、节奏准确;2. 请学生举手说出这首歌的节奏和拍子;3. 老师给学生演示节拍的打法,让学生学着打节拍;4. 让学生配合节拍,将《茉莉花》这首歌按照节奏唱;5. 让学生跟着录音唱《采蘑菇的小姑娘》,完成唱歌任务,并在过程中感知节奏、拍子和节拍的存在。
课堂小结1. 强调节奏、拍子和节拍的概念;2. 总结二分、三分、四分节奏的分类;3. 总结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区别和特点;4. 总结节拍的概念。
第二单元非洲鼓的节奏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鼓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鼓的分类;2. 学会非洲鼓的打法和节奏;3. 听懂《非洲鼓》的歌曲内容;4. 能打出《非洲鼓》的节奏。
教学内容1. 非洲鼓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2. 非洲鼓的分类;3. 打法和基础节奏;4. 《非洲鼓》的歌词、节奏和拍子。
教学过程初步了解非洲鼓1. 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非洲鼓的外形和常见情景;2. 介绍非洲鼓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3. 分类介绍非洲鼓的种类。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4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4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唱出《竹林中的小径》这首歌曲。
2.能够理解歌曲主旨,感受歌曲情感。
3.能够运用形体和声音的表现方式,表演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学习:《竹林中的小径》2.形体、声音表现:课文《竹林中的小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歌曲学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形体、声音表现:能够准确表达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以及运用肢体和声音表现出不同情感。
四、教学步骤1. 歌曲学习(1) 教师让学生听一遍《竹林中的小径》。
(2) 教师跟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 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着学唱。
(4)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组进行学唱和竞赛。
2. 形体、声音表现(1) 教师给学生讲解《竹林中的小径》的情节,分析课文所描述的不同情感。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别表演课文中不同的场景。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包括肢体动作、表情和声音的表现。
(4) 教师组织班级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五、温故知新(1) 给学生播放一遍上节课所学习的歌曲《爱的供养》。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歌曲学习的过程,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学习的歌曲学习中。
六、作业布置(1) 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歌曲,学习唱一段,并准备下节课上演。
(2) 练习本节课学习的《竹林中的小径》,准备参加校内歌唱比赛。
(3) 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以歌曲学习和形体、声音表现为主要内容,通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通过形体、声音表现来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加强了课堂互动。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下节课上加强。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活中的音乐第二节:音乐的作用2. 第二章:音乐与舞蹈第一节:舞蹈音乐的特点第二节:常见的舞蹈音乐3. 第三章:民族音乐第一节:民族音乐的特点第二节:我国部分民族音乐欣赏4. 第四章:西洋音乐第一节: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第二节:西洋乐器及代表作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舞蹈音乐的特点,学会欣赏和表演舞蹈音乐。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了解我国部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4. 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及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重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舞蹈音乐的特点、民族音乐及西洋音乐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教学光盘等。
2. 学具:音乐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播放生活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细节:讨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
2. 教学新知:(1)音乐与生活:a. 讲解生活中的音乐实例,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2)音乐与舞蹈:a. 欣赏舞蹈音乐,让学生了解舞蹈音乐的特点。
b.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舞蹈音乐。
(3)民族音乐:a. 欣赏我国部分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b. 学唱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4)西洋音乐:a. 介绍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
b. 欣赏西洋乐器及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例题讲解:a. 分析生活中的音乐实例,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
b. 欣赏舞蹈音乐,讲解舞蹈音乐的特点。
c. 分析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特点。
(2)随堂练习:a. 让学生举例说明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课时第一单元童声中国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3、通过歌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大草原的美好和对自己家乡“松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教学重难点:1、运用创新手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师:又来到了我们共同唱歌跳舞的欢乐时光!首先让我们跳起来,动起来,一起放松心情好吗?师生共同表演舞蹈《青春舞曲》。
二、实践体验、学唱歌曲: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也蕴育了各具风格特色的民族歌曲。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倾听一首歌曲,想一想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和哪首歌曲很相像?并在图片中选择出这个民族的服装。
初听歌曲。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赞歌》。
(课件1:无画面)3、再次感受,当你闭上眼睛倾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4、让我们来一同欣赏草原的美景,再次欣赏歌曲(课件2:声像俱全)5、看到美丽的景色,老师都忍不住想唱歌了,你们欢迎吗?教师范唱。
6、出示图片“美”。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美在哪里?1)旋律美用“嗒”模唱歌曲。
2)歌词美有感情读歌词。
3)内在情感美介绍歌曲背景,并欣赏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
(课件3) 这首歌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年儿童龙梅和玉荣两姐妹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也表现出他们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更展现了内蒙草原的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7、这样“美”的一首歌,就让我们用美丽的心情,美丽的表情,美丽的声音来演唱一遍好吗?8、自学请为歌曲分段,每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感情来演唱?一段、轻快有弹性的声音,似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听到马儿驰骋的哒哒蹄声。
二段、更加自豪的感情。
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
9、分组合作学习一组用“嗒”伴唱;一组主唱;一组用自制道具伴奏;一组用舞蹈表演。
三、歌曲创新改编,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1、提问:我们的家乡是哪里?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么就让我们做一次“小小作词家”,把这首歌改编成《草原赞歌》2、学生朗读自编的歌词。
3、随音乐热情的演唱《草原赞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
2、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
3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A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B介绍主奏乐器:琵琶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完整欣赏E重点欣赏第1段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F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形式。
三、复习歌曲《草原赞歌》A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C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D接龙唱谱E用“LU”模唱旋律。
F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4、表演《草原赞歌》a)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b)师生互动。
四、全课总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欢快调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蒙古族歌曲的演唱风格。
2、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情境,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听,唱,演等情感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你们听听熟悉吗?如果你觉得熟悉也不需要跟着演唱,安静地听完告诉老师歌曲的歌名和情绪是什么,好吗?2、同学们都感受的很好,那你们能不能再仔细地体会一下歌曲从哪里开始情绪变得更加欢快、激动人心,下面老师来演唱,请你们听到情绪最激动最欢快的部分用手或者脚步来回应我好吗?(出示歌谱,师范唱)。
3、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感受能力真棒,今天这首歌曲,它确实是整个前半部分是比较平和的欢快活泼,整个后半部分是更加的跃动、高涨,所以老师就用这两种色块把歌曲的情绪简单的划分一下。
(出示色块图谱)4、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一下歌曲的两个色块部分,感受情绪的递进,全体起立跟上我哦。
5、歌唱教学(1)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歌曲的情绪从欢快到跃动又到激动人心呢,我们一起到歌谱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第一色块的乐谱,跟着老师四小节模唱一次。
(2)我们先试着把第一色块歌词填进去。
(师弹一句,生填词一句)(3)第一色块第一段完整连起来唱(师加入前奏,请学生仔细接准第一个字)(4)学生自己尝试填入第一色块的第二段(5)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你们的歌声,下面老师和你们合作,你们演唱第一色块,老师接唱第二色块,你们在心里跟唱。
(6)模唱第二色块乐谱。
(7)填词演唱第二色块,有困难再解决。
(8)老师演唱第一色块,学生接唱第二色块。
(9)完整演唱全曲(慢速)(10)既然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准备加快速度了,完整演唱全曲。
(11)跟伴奏演唱。
6、加动作表演唱。
7、变换演唱形式丰富歌曲。
三、总结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体验、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
2、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
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1、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由于《鸿雁》是今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的歌曲,(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2、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生答3、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
(背景音乐《鸿雁》)二、播放歌曲《鸿雁》1、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自由的旋律?悠长。
2、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
3、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
三、欣赏蒙古族歌曲《草原牧歌》(出示课件)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师: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四、竖笛学习1、练习音阶2、自己试吹3、找出难吹的句子4、解决难点5、练习第二单元绿海林涛里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银色的桦树林》2.听:《美丽的喀纳斯湖》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和歌唱《银色的桦树林》,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银色的桦树林》。
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二)欣赏《美丽的喀纳斯湖春野》1.在《美丽的喀纳斯湖》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
3.出示《美丽的喀纳斯湖》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
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喀纳斯湖”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
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请学生闭眼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美丽的喀纳斯湖》,有表情地齐读。
(四)学习歌曲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
(点击课件)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
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银色的桦树林》,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1)3.听《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森林狂想曲》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祖国的美丽风光。
教学重难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旋律创编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银色的桦树林》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3.师:刚刚我们是用齐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请一些学生上来表演。
4.尝试用二声部轮唱,并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师对学生的声音提出一些要求。
5.小组合作,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醒学生动作的设计要富有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