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真实经济周期》课件

《真实经济周期》课件

存货的作用:
• 工商企业持有存货是作为生产和销售战略 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求的一次未预期的增 加由未预期的产出增加和存货未预期的减 少来满足。相反,需求紧缩那么造成生产 下降和存货增加。因为企业一般要保持一 定的存货-产量比率,在一次未预期的冲击 下,对于存货意味的增加和减少,企业将 调整生产。
• 考虑一个没有政府部门的简单模型,产量 由消费者的销售、存货和非存货投资构成:
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忆
• 在凯恩斯之前,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此之间 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主要是贸易周期理论。
• 以凯恩斯为根底的乘数-加速模型; •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周期理论; •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 认识到经济周期的这种特殊性后,经济学家对经济
周期的研究开始转到对随机扰动的分析上来,提出 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理论假说,可以说是 众说纷纭。这些理论假说对扰动因素的解释可归纳 为三个方面。
•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 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 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的形 式和持续时间是不规那么的。没有 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 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样的精确公式 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 持续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 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这就增加了 人们对经济周期认识上的复杂性。
• 一是供给冲击,即直接影响经济的生产方面的冲击, 如技术进步、自然气候的变化、新的资源的开发等。 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有太阳黑子理论和熊彼特的技术 创新理论。太阳黑子假说把产出波动的原因主要归 结为农业的波动,认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农业生产 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及整个 经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的周期性。而 熊彼特的周期理论是一种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 期的理论,他用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来解释经济的繁 荣和衰退的交替现象。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和组 织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 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会增加 对资本品的需求,使银行信用扩大,从而引起经济 繁荣。但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厂商的盈利时机减少, 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 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才再次繁荣。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由于总投资是由净投资与重置投资(即折旧)构成,因而有:t时期总投资=v(Yt-Yt-1)+t时期的折旧。 由这两个公式表示的加速原理说明,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资本存量所需要的增量必须超过 产量的增加。
12.2经济周期
3)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加速模型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产生的 原因,这一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 比较有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还包括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心理周期理论等
外生经 济周期
理论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 波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的内在因素(如投资、货币等)的 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
• 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 子理论等
Yt cYt1 v(Ct Ct1 ) Gt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t
Gt
Ct
It
Yt
经济变动趋势
1
1.00
0.00
0.00
1.00

2
1.00
0.50
0.50
2.00
复苏
3
1.00
1.00
0.50
2.50
繁荣
4
1.00
1.25
0.25
2.50
繁荣
5
1.00
1.25
0.00
2.25
衰退
6
1.00
12.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 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的阶段
图中A—E部分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其中A—B为繁荣阶段,B—C为衰退阶段, C—D为萧条阶段,D—E为复苏阶段, B点是整个经济周期的峰顶,D点是整个经济周期的谷底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Y
图13-1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 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 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 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 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 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 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 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 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Presented By Harry Mills / PRESENTATIONPRO
13.2财政政策
13.2.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宏观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实现政策目标最主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所谓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就是指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采 取的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 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13.3货币政策
13.3.3财政—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
2)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经济萧条时
• 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这样能更有力地刺激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增加但提高 了利率水平,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利率的上升,以消除或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使总需求增加。
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时
• 可实行“双紧”组合,即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低需求,控制通货膨涨。一方面采用紧缩性的财政 政策,从需求方面抑制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货币供给量方面控制通货膨胀。

第七章经济周期教材PPT课件

第七章经济周期教材PPT课件
其中,Ii为引致投资,Ii (Ct Ct1)
4. 熊彼特的解释
创新 超额利润 仿效、创新浪潮 信用扩张、投资品需求增加 经济繁荣 创新被普及 超额利润消失 信用、 投资品需求下降 经济收缩、衰退。
5、心理预期
经济高涨时,投资预期过度乐观 过 度投资 过度繁荣;
当投资过度被察觉后,又转化为过度悲观 过度紧缩投资 经济萧条。
加速数(β)
加速数(加速系数):资本增量(投资)与产 量增量之比
K I
Y Y
可变形为: I Y
结论:
1. 投资的变动取决于年产量的增量的变动,而不 是取决于年产量的绝对变动
2. 由于资本-产量比大于1,因此净投资的变动 量倍数于产量的变动,这就是加速原理的作用。 加速原理既可以正方向起作用,也可以反方向起 作用
E
N
D B
C
T 0
t1 t2 t3 t4 t5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美国实际GDP的周期性波动
美国的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GDP的 周期波动
美国的实际投资与实际GDP的周期 波动
对其趋势值的偏离 1952 1960 1968 1976 1984 1992 2000 2008
0.8 0.6 0.4 0.2
5、熊彼特周期
综合,一个长周期(48~60年)包括6个中 周期(9~10年),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 期(40个月)
五、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
(一)二战以前的相关理论
1. 纯货币理论 信用扩张导致经济繁荣,出于黄金储备
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信用不得不转向 收缩,于是经济走向萧条。萧条时,资金 流回银行,逐渐进入下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3、政治周期理论(诺德豪斯)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原理(第三版)课件: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时期
1890-2003 1900-2003 1900-2003 1900-2003 1870-2003 1870-2003 1870-2003 1900-2003 1870-2003
期初人均真实 GDP(美元)
1280 663 987 610 1859 2022 3412 575 4094
期末人均真实 GDP(美元)
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 英国经济学家罗伊·哈罗德和英国经济学教授埃夫赛·多马各自独立 地提出了一个说明经济动态均衡增长的条件和途径的模型。后人将这两 个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 基本假设:
◦ 1.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即不存在技术进步。 ◦ 2.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 又可以作为资本品。 ◦ 3.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K 和劳动L, 且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固定不变, 即资本和劳
➢ 1925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 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即长周期。
(四)库兹涅茨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 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于1930年提出的,认为这种周期的长度为 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为20年。
(五)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39年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
(二)内生因素理论 ➢ 内生因素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是经济制度本身以内的诸因素,即在
经济体系内寻找经济周期的机制。 ➢ 1. 纯货币理论
◦ 纯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 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
➢ 2. 消费不足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共23张PPT)

经济周期理论(共23张PPT)

5
(6) 净投资
0
2
10
0
50
5
0
3
11
1
55
5
5
4
13
2
65
5
10
5
16
3
80
5
15
6
19
3
95
5
15
7
22
3
110
5
15
8
24
2
120
5
10
9
25
1
125
5
5
10
25
0
125
5
0
11
24
-1
120
5
-5
(7) 总投资
5 5 10 15 20 20 20 15 10 5 0
从上述变化过程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中周期或中波
法国经济学家莱芒特·朱格拉于1862年在其《论 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
提到:通过对物价、生产就业的统计资料分析可以 发现,经济活动呈波浪般地变动。朱格拉认为危机 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不断面 临三个连续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 机和清算。危机是由繁荣造成的不平衡状态的结果 。这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周期现象,平均每一周 期的长度为9—10年。这种周期后来被称为朱格拉 周期,或“中周期”、“中波”。朱格拉周期也是 以后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基本周期。
2.影响加速数。假定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数与资本
一产量比率的数值是相同的。所以,政府采取措施影响加速
数就是影响资本—产量比率。这就是说,政府应通过适 当的政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粘性工资和价格PPT课件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粘性工资和价格PPT课件
资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实际工资下降w不变就业增加1218?货币供给增加ad曲线右移价格上涨产出增加lm曲线右移后由于价格水平上涨左移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失业减少12191220产出投资消费就业顺周期一致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相反1221长期内名义工资调整到劳动市场供给需求相等时消除凯恩斯主义失业经济恢复效短期内经由粘性工资模型中的适当货币或财政政策经济恢复效率需要足够迅速地采取货币或财政政策且政策变量变动准确将具有预期效应1222?能源相对价格未预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实际工资高于均衡水平长期内名义工资下降倾向价格水平下降产出增加实际利率下降直至劳动市场均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产出、投资、消费、就业顺周期,一致 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相反
12-20
粘性工资模型中政府政策的作用
• 长期内,名义工资调整到劳动市场供给需求 相等时,消除凯恩斯主义失业,经济恢复效 率
• 短期内,经由粘性工资模型中的适当货币或 财政政策,经济恢复效率
• 需要足够迅速地采取货币或财政政策,且政 策变量变动准确,将具有预期效应
12-11
给定P时r和Y的确定
给定P,产品 和货币市场 均衡时,r和 Y的确定
12-12
总需求曲线
•价格水平上涨使 LM曲线向左移动 •AD曲线向下倾斜
12-13
IS曲线右移使AD曲线右移
• 当期政府购买增 加
• 税收现值下降 • 预期未来收入增
加 • 当期资本存量减
少 • 未来全要素生产
率提高
12-17
粘性工资模型中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 AD曲线右移,价格 上涨,产出增加 LM曲线右移后由于 价格水平上涨左移 实际工资下降,劳 动供给曲线左移, 失业减少
12-18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4讲经济周期理论.ppt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4讲经济周期理论.ppt
目前还有一些国家和学者采用经济变量的增长率来度量和研 究经济周期,即考察经济变量的同比(与上年同期比)或者环比(与 前期比)增长率的周期波动情况,称为“增长率周期波动”。我国 大多数研究部门和政府机构都采用增长率周期来研究我国的经济 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指标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组能够反映和 标志周期波动的代表性指标并加以适当分类,然后再按一定的方 法将各类指标合成为若干综合指数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周期。所选 的这组经济变量称为景气指标,为了及时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情 况,一般都采用月度(或季度)数据作为景气指标。
1.经济时间序列的分解
一般来说,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包含三种变动因素,即长期 趋势T、循环(周期)波动C和随机扰动I。长期趋势是指经济变量随 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变动趋势。循环波动是围绕着 长期趋势以数年为周期的一种周期性波动。随机扰动又称不规则 变动,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此外,序列中还可能包含季节性波 动S,这是一种每年重复出现的周期波动,通常由气候节假日等因 素所引起。
第四讲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涵义与类型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切尔(W.C.Mitchell.)和伯恩斯
(A.F.Bums)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 组织其活动的那些国家的总量经济活动中可以发现的一种波动形态。一 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差不多同时发生的扩张,接下来是同样一般性 的衰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融入下一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 化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1年以上到10年、 20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更短的周期。”
4.长周期。长度为45~60年,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 夫(Nikolai Kondratieff)提出,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对这 种长周期形成原因的解释有很多种,如人口的增加、地理上的新 发现、新资源的开发、战争等,但技术进步和革新可能是产生长 周期的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建筑活动的循环变动 而引起的。
10
3.主周期(朱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 Juglar)于1862年出 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 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 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熊彼 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拉周期。汉 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通常用一国GDP、工业生产 指数、就业率和商品销售增长率等指标 的升降趋势来表示。
2
具体解释
1.从逻辑和理论分析的角度
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的反复出现 2.从统计分析的角度
积累性扩张和收缩的反复出现。
3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危机
高涨
萧条
复苏
1.复苏阶段:由于在经济萧条阶段,各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 的进一步衰退,继续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同时, 萧条阶段市场物价、利率、劳动力成本低,这为在萧条阶 段没有破产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遇。由于这些企业 的开工生产,促使经济活动有衰退转向复苏。复苏阶段的 特征是:市场物价、就业、消费开始缓慢止跌回升。
5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3.危机阶段。由于在经济繁荣高涨阶段后期各种生产要素 价格局高不下,一方面,生产者囤积拒售,消费者持币带 购,商品积压,各国政府为了抑制物价高涨,开始实施紧 缩银根和财政投资政策,另一方面,投资成本高昂。社会 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产品买不出去,资金链条断 裂、债务缠身,部分企业关门歇业、破产倒闭,市场物价 开始下跌,经济发展进入危机阶段。
• 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 物质基础
19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 危机只是暂时地、局部地解决了生产 与市场间的矛盾!
只能缓解,不能消除
走出危机的力量 决定周期长度的因素
20
走出危机的力量
• 资本的增值是在运动中实现的 摆脱经济停滞和萧条
新一轮的竞争
先进技术 更新设备
需求增加(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复苏、高涨、危机
21
决定周期长度的因素
14
一、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Ⅰ (1)以物易物
一头牛 = 一袋米 (2)简单的商品经济
一头牛=3个金币 买卖分离
15
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Ⅱ
• 货币的职能 支付手段 赊账 信用危机
16
货币的职能
• 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 • 国际货币
17
2.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 (N·D·Codrulieff)于1925年提出资本主 义经济中存在着50~60年一个的周期,故 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也称长周期。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是科技进步革新。
9
2.中长周期(库兹涅茨周期)
•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 提出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 种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 称为“库兹涅茨”周期,它与建筑业的伸缩关系 密切又称建筑周期。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三重含义(具体
表现)
(1)发达的商品经济
(2)社会化大生产 (3)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危机 的根 源
18
具体表现
• 无限扩大的生产能力与市场上有支付 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
•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规律
• 指时间长度约为10年左右,也称为中周期、固定 资本投资周期。
• 产生原因:由于失业、物价随设备投资的波动而 发生变化。
11
4.短周期(基钦周期)
• 英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J·Kitchen)于 1923年提出了存在着一种40个月(3~4年) 左右的小周期,而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 三个小周期,故称为“基钦周期”。基钦提 到,这种小周期是心理原因所引起的有节奏 的运动的结果,而这种心理原因又是受农业 丰歉影响食物价格所造成的库存调整引起的, 又被称为库存周期。
第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2.1 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 2.2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2.3 影响行情变化的非周期性因素 2.4 西方商业循环理论
1
2.1 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 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宏观经济运 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 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经济萧条阶段,各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长期 低迷,促进经济复苏,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
经济政策→经济复苏。
7
注意
1.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包含等间隔 性的含义,只强调再现性和重 复性。
2.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辨析
广义: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 随机波动
狭义:周期性波动Biblioteka 周期性波动8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1.长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6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4.萧条阶段。由于在经济危机阶段后期出现 的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产品买不出
去,资金链条断裂、债务缠身,部分企业关门歇 业、破产倒闭,市场物价开始下跌的“多米诺骨 牌效应”,促使整体经济发展进入衰退阶段。
在经济衰退阶段,生产停止,市场萧条,物 价、利率和就业大幅度下降。
• 产生原因:因企业库存投资的循环而产生。
12
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一般 被认为是四种经济周期自然 叠加的结果。
13
2.2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 核心: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经济周期的阶段性(阶段划分、特征)
4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2.高涨阶段。由于经济复苏阶段初期表现出的复苏根基 不稳,各国政府一般为了促进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继 续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同时,经济的复苏,物 价的起稳回升、就业形势的好转,人们的投资、消费信 心的增强,推动人们迅速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经济发 展呈现生产、物价、就业和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全面繁 荣的景象。 在经济繁荣高涨阶段中后期,政府为了实现经济的 平稳增长,开始实施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的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