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全书详解
高一必修一物理课程讲解

高一《必修一》的物理课程内容解读
首先,这门课程会详细介绍质点和参考系的概念。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用于描述那些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
参考系则是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会改变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其次,时间和位移也是课程的重要部分。
时间对应一段过程的始终,而位移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
再者,速度和加速度是两个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物理量。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此外,课程还会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些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最后,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也是必修一物理中的重要主题。
曲线运动涉及速度方向的变化,万有引力则是描述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这些内容都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对于理解更高级的物理概念和进行物理实验都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提出问题,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理解所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讲解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讲解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等。
高中物理作为必修课程之一,为学生打下了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
第一章:物理世界与物理学方法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物质世界。
物理学方法论是系统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包括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等。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和规律。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指标进行描述。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置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
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保持不变,则称为匀速运动;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变化不定,则称为变速运动。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第三章:力的概念与力的矩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和形状。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矩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旋转效果的物理量。
当一组力对物体施加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平衡;当一组力对物体施加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发生平动或转动。
第四章:谐振运动与机械能守恒谐振运动是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某一频率振动的运动形式。
谐振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周期与频率成反比、机械能守恒。
对于谐振系统,机械能可以由势能和动能组成,当没有非弹性损耗时,机械能在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第五章: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的表达式是F=ma。
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其他与力和加速度相关的公式,如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摩擦力等。
第六章:牛顿学派与洛伦兹学派牛顿学派和洛伦兹学派是物理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派别。
牛顿学派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相对运动是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高一物理第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第一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一物理第一册是物理学习的起点,涵盖了许多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下面将对高一物理第一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引力和运动1.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引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引力的计算:引力的计算可以使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其中F为引力大小,m1和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万有引力常量。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若物体上没有合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和能量:功是物体受力沿运动方向所做的力的数量积。
能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3.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和弹力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即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机械能相等。
三、电学基础知识1. 常用电学量:电荷、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是电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2. 元件和符号:电源、导线、电灯泡等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
符号用于表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形状和特性。
3. 电阻与电导:电阻是物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电导是物质导电能力的量度,电导越大,电阻越小。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四、光学基础知识1. 光传播的基本规律:光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等规律。
2. 焦点和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一个特定的点,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该点称为透镜的焦点,与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
高一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作为高一学生,物理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学科,是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对高一物理全一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受到加速度的改变。
1.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质量越大,所需力的大小越大。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3 运动的描述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4 动力学常用公式涉及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公式有:v = u + at、s = ut + 0.5at²、v² = u² + 2as。
第二章:力学进一步2.1 推导运动规律通过牛顿定律推导运动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定律。
2.2 力学系统的能量变化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2.3 力的做功和功率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做功,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
2.4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热学基础3.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3.2 理想气体基本性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
3.3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第四章:电学基础4.1 静电学基础静电荷分布和电场力的计算,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正比于它们的电荷量乘积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的倒数。
新高一同步课程讲义——物理必修1(含详细答案解析)

1. 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________,这个用来作______________就叫做参考系。 2. 选取原则:
(1)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的选取是________,一般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来选取。 (2)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把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思考2】 刻舟求剑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刻舟之人的荒唐之处在于错选了参考系,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第3⻚
第 1 讲 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上) 备。”这里的 12 分钟是指时间还是时刻?火⻋正点驶离本站的时刻是多少?
(3) 张强同学手里拿着汽⻋票,上面写到:发⻋时间:14 点 30 分。这里的“时间”指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例8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极长 C.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线段表示
1.2 题型归类解析
1.2.1 对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 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一列火⻋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可视为质点 B.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 D.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第2⻚
新高一同步课程讲义——物理必修 1
新高一同步课程讲义——物理必修 1
第 1 讲 运动学基本概念精析(上)
1.1 知识要点梳理
1.1.1 机械运动
1. 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______的,静止是______的。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课件(30张)

艺术家与科学家都被同一事物所吸 引——自然及人性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的起 源、生命的真谛,以及死亡的涵义 科学用数学这个共同语言来表达, 因此大家可以分享对于世界的认知; 而艺术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科学语言的应用 科学素养的提高
5、课时建议 总课时:8~9节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课时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1课时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2课时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课时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课时 机动 1课时
2、教师善示范,学生好规矩 例如,坐标 x 与 坐标变化量∆x 例如,速度—时间图象 实验数据测量与记录,求速度, 建坐标,描点,连线
例如,做实验的规矩 座次,行为规范,实验准备 等
3、情景和方法,一以而贯之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验很多,例如描 绘速度——时间图象,可用电磁打点 计时器、火花打点计时器、轨道小车、 气垫导轨、传感器。处理数据求速度, 可选四点三段距离,可选三点两段距 离等。 入门时,让学生关注的少点,掌握 得好点,在情景和方法上应该注意 “一以贯之”。
例题3.关于时间的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 的是时刻 A. 2008年8月8日晚20:00,第二十九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 B. 校运动会100m赛跑的最好成绩是12.8s C. 学校上午8:00开始上课 D.“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一周用时90 分钟
例题4.下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 直线散步的位置-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在这一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 B.在t=10.0min时刻,B熊的速度较大 C.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D.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
-1
10 5 0
1
2
3 4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记笔记时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听”、“想”、“记”的关系 同学们要逐步养成手脑并用、边听边记的习惯.因高中 课堂教学难度、容量都比较大,如果把“听”和“记”绝对 分开进行,必然会有一些内容听不到或记不全,这必然影响 学习效果. (2)及时整理笔记 由于时间紧迫,笔记可能有各种缺陷,要及时补漏勘
三、参考系
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 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 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15 m/s 的 相同速度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边的树木作为参考系,则两 车都是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若以其中任意一辆车为参
方法指导
一、理解质点 例1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 上以9秒69打破男子百米跑世界纪录,再创速度极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 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解析 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我们关心的是他的名次, 无需关注其动作的细节,可看做质点.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 要领时,如果作为质点,则其摆臂、提腿等动作细节将被掩 盖,无法研究,所以就不能看做质点. 答案 AD 点评 (1)不能以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来断定能否将一个物体 看做质点,关键是物体自身因素(如大小和形状)对我们所研 究问题的影响程度. (2)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视为质点,平动的物体是指物体 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 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 代替整个物体.但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视为质 点.
•
• • •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课时10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时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小结 课时12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时1 质点
课前导航
参考系和坐标系
我国是文明古国,对运动早就有研究.早在汉代成书的 《尚书纬· 考灵曜》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 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也。” 毛泽东同志的诗中也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 天遥看一千河。” 请你思考: 1.选什么物体为参考系,才能说“地恒动不止”? 2.“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否视为质点? 3.有一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如果说刻舟求剑者的 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坐标原点
地面为原点 抛出点为原点
出发点坐标
3m 0
最高点坐标
8m 5m
落地点坐标
0 -3 m
互动平台
育才老师告诉你如何记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是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听讲、观察和思 考而记录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俗话说“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知识总要有所遗忘, 而学习笔记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稍加整理,就可以使知 识系统化,便于日后复习巩固. 学习笔记应以注重内容、不拘形式、发展能力为原则, 起到拓宽知识、加深理解、训练思维、提高效率的作用. 1.学习笔记应记什么 (1)记重点
物理
人教版·必修1
目
• • • • • • • • • 课时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第 课时2 时间和位移 课时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时6 《运动的描述》单元小结 课时7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时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课时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①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叙 述常常是简洁而严谨的,一个关键的字、词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内 涵.因此在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学习中,必须及时把老师在 课堂上分析的这些隐藏着的潜台词整理出来,并做必要的记录.
②记典型习题.典型习题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可起到引导、 启发和示范作用,能发展分析、综合、归纳和应用知识等多方面 的能力,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③记一般规律.通常情况,老师会将类似的或有关联的问题 进行分类、概念,整理其分析思路,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C.研究菲尔普斯100米自由游触壁的瞬间
D.记录某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各时刻的位置时
答案 D
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B.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怎样运动 C.参考系是不动的物体 D.参考系是人们假设不动的物体
答案 C
误.
(3)要注意笔记的合理布局 课堂笔记不要写得过密,行与行、段与段之间要留有适
当的空白,以便于修改、补充和整理.
同步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 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研究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特点时,下列运动 员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姚明在扣篮的动作时 B.研究李小鹏在双杆上比赛的动作时
答案 BCD 点评 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参考系的选取非常关 键.如在本题中,甲中乘客在观察高楼的运动时,是以自己 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若以地面为参考系,高楼是静止的. 变式训练1 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 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 参考系的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 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
(2)记疑点、难点
发现问题是认识上的进步,问题得到解决是知识水平的提 高.物理学习说到底就是生疑、释疑的过程.每个同学可整理出 自己学习情况的“问题集”,以便检查自己学习中遗留的问题, 提高学习效率.
(3)记课外知识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物 理学习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应广泛地阅读, 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随时采撷信息,使一些现象与物理知 识产生神奇的碰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解析 若汽车的坐标是1 km,则表示汽车旗杆以东1 km; 汽车在的坐标是-2 km,则表示汽车在旗杆以西2 km.
答案 旗杆以东1 km,旗杆以西2 km
点评 用坐标确定了物体的位置,我们就能定量地描述物
体的运动,特别要注意坐标正负号的含义,坐标的绝对值表
示汽车离开坐标原点的距离,正负号表示方向.
录
课时13 弹力 课时14 摩擦力 课时15 力的合成 课时16 力的分解 课时17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课时18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课时19 《相互作用》单元小结 课时20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2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的关系 课时22 牛顿第二定律 课时23 力学单位制 课时24 牛顿第三定律 课时25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课时2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课时27 《牛顿运动定律》单元小结
解析 “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 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A正确;“地球围绕太阳转” 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B错误;“同步卫星在高空 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 以选项C错误;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 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选项 D正确. 答案 AD 例3 为了确定一辆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汽车的位置, 我们可以取x轴表示长安街的东西方向,x轴的正方向指向东, 并且取天安门前的旗杆作为坐标轴的原点,那么汽车的位置 就由它的坐标完全确定了.若汽车的坐标是1 km,则表示汽 车处于什么位置?汽车的坐标是-2 km呢?
变式训练2 从高出地面3 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 m后落回地面,如图1-2所示,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 建立坐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下面的表格.
坐标原点 地面为原点 抛出点为原点
出发点坐标
最高点坐标
落地点坐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 在物体运动的直线上建立直线坐标系,定量描述物 体的位置,若以地面为原点,则出发点、最高点、落地点的 坐标分别为x1=3 m,x2=8 m,x3=0;若以抛出点为原点, 则x1′=0.2,x2′=5 m,x3′=-3 m.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
题方便而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 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3.理想化模型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客观存在的复 杂事物的一种近似反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 法. 二、质点 1.质点的特点:具有质量,占有位置,无体积和形状,
考系,则另一辆是静止的.
2.选择参考系的原则 (1)选取参考系一般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
统来决定.
例如研究火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选取火车作为 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 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时,参考系常可以略去不提,如 “汽车运动了”,就不必说成“汽车相对地面运动了”.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 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四、坐标系 1.建立坐标系的物理意义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 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坐标系的种类及特点 (1)直线坐标系:以某一点为原点,规定单位(有时是长 度,有时是时间,也可能是其他物理量)、正方向或变化方向 的意义.
(2)平面坐标系:物体在某一平面内运动时需建立平面坐 标系.如图1-1所示,在图甲中,a、b、c三点有相同的横 坐标,在图乙中,A、B、C三点有相同的纵坐标,由此可以 发现:如果仅仅确定某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该点的位置并 不能唯一确定,如果同时确定某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该 点的位置唯一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