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质课件
《苏教版巍巍中山陵》课件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01
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
结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山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纪念地
02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纪念地,中山陵承载着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中山陵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03
作为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山陵已经成为中华儿女团
全价为100元/人,半价 为50元/人。
学生票
适用于全日制在校学生 (凭学生证购买),全 价为50元/人,半价为
25元/人。
免费政策
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 、1.4米以下儿童和导游 证持有者凭证件免费入
园。
注意事项
门票价格可能会有所调 整,请留意官方公告。
中山陵的交通方式
公共交通
游客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中山陵站,或乘坐公交101路、102路、 103路至中山陵停车场站或水榭路口站。
陵墓四周的雕塑,如鼎、华表等,寓 意深远,丰富了中山陵的人文内涵。
中山陵的特色景观
空间布局
中山陵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给人以庄重 、肃穆的感受,彰显出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
色彩运用
中山陵的建筑以白色为主调,给人以清新、素雅 的感觉,与周围的绿色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灯光照明
夜晚的灯光照明设计,使中山陵显得更加神秘、 庄重,增强了游客的视觉体验。
自驾游
游客可沿中山东路或中山西路行驶至中山陵停车场,停车费用为每 次20元/辆。
注意事项
由于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道路较为陡峭,建议游客尽量选择公共 交通或提前规划好自驾路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公开课巍巍中山陵》课件

02 中山陵的建筑结 构
中山陵的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
中山陵的整体建筑布局呈现中轴 线对称,从入口牌坊到墓室沿中 轴线依次排列,左右对称,体现 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空间层次
中山陵的建筑空间层次丰富,通 过石阶、平台、门洞、墓室等不 同高度的空间变化,营造出一种 庄重、肃穆的氛围。
中山陵的建筑特色
游客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中山陵站,出站后步行约15分钟即 可到达。
自驾路线
游客可沿中山东路或中山西路行驶至中山陵停车场,停车费 用为5元/小时。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的融合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一些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风格。
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的融合
中山陵所在的紫金山环境优美,中山陵的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和谐 的整体。
雕刻艺术的运用
在中山陵的建筑中,雕刻艺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凝聚民族精神
中山陵的建造对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团结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吸引了无数游 客前来参观和缅怀。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具 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它促进了中外文化交 流与传承,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
建筑细部
中山陵的建筑细部非常讲究,如门洞上的石刻、檐角的装饰等都非常精致,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
03 中山陵的文化内 涵
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意义。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教学难点:会从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角度来赏析说明文的语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一、情境导入,知识链接(一)欣赏图片,直观形象的了解中山陵这一建筑群的巍巍的特点。
(二)旧知回顾,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问题设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3、课文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二、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加油!1、读7-11自然段,举出你认为(就一个建筑物而言)最能体现中山陵巍巍这一特点的具体介绍。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孙中山先生的形象以及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3、读2-3自然段,说说为什么钟山能吸引孙中山先生。
三、交流反馈,体会巍巍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1、举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山陵巍巍这一特点的建筑具体介绍师小结:为了体现中山陵的高大,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别介绍了中山陵各部分的长宽高等,用精确的数字说明各部分的高大,进而让读者明白整个建筑群的高大。
过渡:中山陵不仅以它的高大雄伟吸引着游客,更加吸引游客的是陵园主人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孙中山先生的形象以及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师小结:中山先生崇高伟岸,博爱天下,他虽已过逝,精神却长存人间。
过渡: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先生的遗愿却是要葬在南京的钟山,3、为什么钟山能吸引孙中山先生?师小结:钟山气概万千,历史悠久,颇为巍巍。
总结语:总结刚才所学,中山陵的建筑,中山先生的形象和钟山的衬托共同体现了巍巍这一特征,所以巍巍具体表现在: 1、中山陵的雄伟高大、规模宏大。
2、孙中山崇高伟岸的形象。
3、钟山的气概万千、历史悠久。
作者紧扣巍巍这一中心,使得中山陵的特征突出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
《巍巍中山陵》课件

精神
中山陵所传达出的科学民主、爱 国奉献、团结进取的精神,对于 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 要的启示和影响。
四、中山陵的现状
保存情况
中山陵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保护,各主要建筑构件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
修缮情况
中山陵经过多次的修缮,不仅恢复了原貌,还添加了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和装饰。
结语
历史地位
中山陵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无数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壮丽事业。
现实意义
中山陵的存在和发展,提醒着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伟人崇高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
人文价值
中山陵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 自己的力量。
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建筑风格 的重要代表之一,融合了中 西方建筑元素,充满了现代 感与庄重肃穆。
建筑材料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材料是花 岗岩和青铜,以及其他经过 精心挑选和制作的优质材料。
二、中山陵的历史
1
建造背景
2
中山陵是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
驱孙中山先生而兴建的,体现了人民对
先驱英灵的崇敬和纪念。
3
《巍巍中山陵》PPT课件
巍巍中山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本课件将 介绍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现 状,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中山陵
地理位置
中山陵位于中国南京市雨花 台区,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 米,背靠茅山,面朝明孝陵。
建筑风格
建造时期
中山陵的建造始于1926年,经历了多年 的建设与完善,于1929年正式竣工。
《巍巍中山陵》情景课件

华夏得普(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2004.5
通道
过了牌坊,是一条480多米的墓道直通陵门。
陵门
陵门宽27米,高16.5米,进深8.8米,有三个拱门。
碑亭
陵门后是碑亭,正中立一块高达9米的花岗石碑。
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碑亭阔约12米, 高约17米,正 中立高达9米的 丰碑,上刻 “中华民国十 八年六月一日 中国国民党葬 总理孙先生于 此”,为国民 政府主席谭延 闿手书。
祭堂前石阶
由碑亭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 石阶,共290级。
祭堂
祭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
孙中山坐像
祭堂中央是孙中 山坐像,高五米, 据说是当时蓍名 的波兰雕刻家保 罗阿林斯基在巴 黎用意大利白石 雕成。
墓室
祭堂后为警钟形 墓室,内有一下 沉式圆圹,深入 地下近两米,内 有孙中山卧像。 孙先生的遗体就 埋在五米以下的 长方形墓穴中。
巍巍中山陵
全景
中山陵是我国伟 大的民主革命先 行者孙中山先生 的陵墓,它坐落 在江苏省南京市 东郊钟山东峰小 茅山的南麓。中 山陵包括牌坊、 陵门、碑亭、祭 堂和墓室,被誉 为“中国近代建 筑史上的第一 陵”。
牌坊
博爱坊,这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
博爱匾
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两个镏金大字。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学案2

《巍巍中山陵》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3.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1.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资料链接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
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探究问题:1.文章由几个部分构成?列出提纲.2.看课后“探究与练习”第二题,将图标示清楚,并以解说员的身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说清楚。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2.本文介绍中山陵,为什么第2段用大半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3.联系贝聿铭的成功,说说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其方案有何特点?4.中山陵的总体布局为什么“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5.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6.文章第7到11段既分写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每一种方法找出一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具体例子可以在书上勾划,并编上序号)三、体味本文语言语言的准确主要体现在:1.确凿的数字;2.限制词、修饰语;3.概括语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1.描写;2.比喻、拟人等方法1.从以上几个方面,找出课文中你认为体现语言准确的地方,并做简要分析。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新课讲知课件1_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说明文的语言的确要求准确、平实,但为了
生动的表现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不排斥适当使
用描写的手法。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 一例。它用语生动,蕴涵深情,既准确地说明了中 山陵的建筑特征,又很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 人格。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4、本文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 的博大襟怀和不朽业绩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 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 象?
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返回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刘叙杰,我国著名建筑史学 家、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南京 师范大学附中49届校友,东南大学 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
专家、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会中
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传 统建筑及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 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游览 区的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
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的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
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平实,为什么第九 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突出陵园的庄严肃穆和 孙中山先生精神的不朽。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第四部分(第12段),说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
中山陵十分关注。介绍文字简洁,突出中山陵的“整齐、宁
静、肃穆”的景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

《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细读课文,理出空间顺序。
(2)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的特点,体会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中山陵全景图介绍建筑布局,或根据课文相关说明画出示意图,形成对空间顺序的感受和认识。
(2)体会中山陵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所承载的伟人思想和表现的民族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山陵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根据补充的相关材料,了解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的历史性功绩,从而生发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概括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了解文中重点说明的建筑的风格。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辨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空间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激趣出示孙中山的图片,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问:认识这个人吗?2.预习检测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
3.深情导入请听一段导游词:(教师模仿导游的语调说)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大家一定想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
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了半个南京城。
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听了这样一段导游词,我和多数没到过南京的同学一样,充满无限向往,可今天我们不能把课堂搬到南京呀。
不过,有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刘叙杰先生的《巍巍中山陵》一文,你我完全可以得到“如临其境”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中山陵的方法。
2.体会“巍巍”的含义。
速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勾画与钟山和中山陵有关的生字词。 (温馨提示:以课下注释为主,用不同
的符号标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图示,在7—11段中 画出各部分的说明对象。
1.与钟山有关的词语
细读课文,体会“巍巍”含义
巍 中山陵——高大庄严
巍
细读课文,体会“巍巍”含义
巍巍孙中山
经历: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临时大总统
贡献:领导辛亥革命 结束封建帝制
思想:民主博爱 天下为公
巍
孙中山——永垂不朽
巍 中山陵——高大庄严
细读课文,体会“巍巍”含义
巍
孙中山——永垂不朽 衬
中山陵——高大庄严
lù
南麓
mǎng
草莽
chán
巉岩
tuó
坡陀
cēn
参错
suì
深邃
cuó'é
嵯峨
2.与中山陵有关的词语
i
门楣
qiàn
嵌金
liú lí
琉璃
qiónglóng
穹窿
fū
龟趺
1.与钟山有关的词语
南麓
草莽
巉岩
坡陀
参错
深邃
嵯峨
2.与中山陵有关的词语 灵柩 牌坊 门楣 嵌金 琉璃 穹窿
龟趺
祭堂外观
祭堂——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先生 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民族”、 “民生”、“民权” ; 重檐歇山建筑。
祭堂室内
祭堂内——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黑色大理 石护壁、《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堂中央偏 北、孙中山先生坐像。
墓室内部
墓室内部——高8.4 米、直径13.7米;先 生卧像、大理石棺、 环形走道及石栏。
四字词语
• 峰石突兀 风物优美 高大雄伟 • 气概雄伟 安详宁静 巍峨庄严 • 天下为公 天地正气 精神不朽
北
3
南小
屋
10墓室
内
9 祭堂
8 平台
7石阶 6 碑亭
5石阶 4 陵门
2 墓道
1 石牌坊
空间顺序
3
小外
屋
墓室
大祭平堂台
大平台
石阶
碑亭
石阶
小 屋
陵门
小
墓道
屋
石牌坊
跳读课文 讲解中山陵
温馨提示:画出关键词语,注意 说明对象及有关的数字和文字。
墓室
大祭平堂台
大平台
石阶
碑亭
石阶
小 屋
陵门
小
墓道
屋
石牌坊
石牌坊
石牌坊------三间三楼琉璃瓦顶、孙中山 手书“博爱”。
陵门
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手书“天 下为公”;蓝琉璃单檐歇山顶、花岗岩石。
碑亭
碑亭——平面方形、石碑高达8米;上刻“中 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 年六月一日”。
巍 钟山——气势雄伟
托
感谢聆听,恳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