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

浅析中国教育论文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中国教育论文篇一《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通过深入比对、客观分析和对教育改革的行动反思,探寻我国教育改革的瓶颈所在,提出了引发思考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育制度教材内容评价体系新中国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六十个春秋,走到了今天。
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那就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究竟与教育本质和教育理想逐步接近还是越来越远?毋庸置疑,新中国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汲取在逐步发展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在向思维的多元化和行为的多样化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是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还不能完全肯定。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基于当代教育的功效与它的过去相比在逐步退化,因为在学生成长、教育本身及社会现状等环节所反映出的与人的教育有关的诸多问题,越来越显著地映射出中国教育的乏力与无能(它本应该是强有力的)。
并且这一退化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已经深度波及了社会与民族的发展。
所以,当教育对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促进不大的时候,我们应该审视教育的成败与得失,而且从中有所收获,进而有所行动。
因此,我认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流程首先应该是思想理念的改革;其次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最后才是行为的改革。
而改革的思路首先应该明确和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要寻找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才是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此同时,要避免步入一种极为普遍的误区,即视硬件建设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和发展的潜力在于软件的建设与发展,而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并不是重点。
创办了日本第一所大学的福泽谕吉,是当代日本民族的灵魂人物。
目前日本钞票最大面额是一万日元,而该钞票上面的头像不是天皇,也不是其他政治或军事人物,却是福泽谕吉。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

探讨教育现状的征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的教育现状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育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学校设施先进,教师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队伍短缺。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布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
同时,加强城乡教育合作,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应试教育模式盛行当前的教育系统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问题,学生们过多地注重应试技巧和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们的思维僵化和创造力的丧失,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时,教师要从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的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许多传统的教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例如,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某些新兴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在传统教育中得不到有效的覆盖。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内容的更新和调整。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与企业和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论文

中国教育现状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中国于07年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晚了几百年啊),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
也正应为如此。
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这应该是教育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
“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
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
此时的教育尽管存在着等级差异,但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动荡,群雄逐鹿,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这时产生。
而诸子百家中每一家都开始广收门徒,其中最著名的孔子的弟子竟多达3000多人,此时的教育已经很正规化了,许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家的教育主张,如儒家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的“以法为教”等等。
到了汉武帝时期,兴办学校,优而则仕,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甚至于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如此。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

我国的教育现状议论文5篇我国的教育现状800字(一)二十一世纪悄然翻开行的篇章,中国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党高瞻远瞩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早在1977年9月,邓小平刚刚复出就深谋远虑地把教育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国全党人民面前,语重心长地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 到1985年5月,又提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2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政治,明天的经济。
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然而今天的中国,高考已经俨然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仪式,每年的高考新闻总是饶有趣味地制造着新的舆论场。
家长孔庙烧香祈求孩子高分,高三女生喊楼“邀睡”减压,衡水二中“高考誓师大会”激情上演,为让迟到女儿进场考试母亲甘愿下跪……在现实环境下,这些新闻迫使人们去反思些什么,但似乎又有其合理的一部分,因为高考为大,一切逻辑为高考让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3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
”4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依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经之路。
高考创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特殊情景,因为那里安放着难以抹去的故事和细节,而且浓缩了“中国式奋斗”的全部精髓和灵魂。
十年磨一剑,只为在这个六月“一考定乾坤”。
在由“竞争”二字所诠释的逻辑体系中,高考是举起生命重托的最佳路径,“黑色六月”成为一种恒定而牢固的社会现象。
竞争,不单单是高三学生的血酬定律,更是被早早地推向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
由高考卷起的这场竞争注定是深远的,是彻底的,是社会性的。
它悄无声息地接管了应试教育的全部逻辑,所有关于素质教育的美丽愿景被狠狠地打入冷宫,动弹不得。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范文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中国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也需要正视并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基础教育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高,竞争激烈。
因此,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过度强调分数和应试能力使得许多孩子缺乏充分的时间参与其他活动,既不利于全面发展也容易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
2.课外负担过重除了正常课程外,中国学生还必须参加大量额外辅导班和各类培训机构。
这种过度强调课外负担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限制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兴趣发展。
三、高等教育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需改革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导致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2.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和人口红利消失,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很多地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1.减轻基础教育压力政府应该适度减轻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负担,加强素质教育和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
2.优化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机构应将课程设置调整为更加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加大对科研与创新的支持,鼓励教职员工开展科学研究。
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机制。
同时,更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设置。
五、结论中国的教育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通过减轻基础教育压力、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以什么现状讲解

以什么现状讲解以中国教育现状为话题,现状分析如下:中国教育现状可以说是世界上备受瞩目的一个话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明显的问题。
一线城市的名校资源丰富,优质教育资源聚集,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中国的教育过度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考是学生们的一次重要考试,但是过于功利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们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只为了追求分数而努力,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这导致了学生们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三,教育体制的僵化和官僚化也是中国教育现状中的一个难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繁多,层级复杂,教育政策频繁变动,学校领导层官僚化严重,这些都使得教育改革难以推进,教育资源难以合理配置,教师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教育公平问题也是中国教育现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社会阶层分化加剧,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公平,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现状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教育体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希望中国的教育事业能够不断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

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推荐文章探析中国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问题浅议论文热度:中国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论文热度:入党转正志愿书最新范文热度:领导七一建党节讲话稿精选热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中国教育现状的论文篇一《中国教育现状与原因分析》【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中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价值、教育实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问题原因一、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
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和中国经济大国地位和构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相比,中国的教育还存在不少的严重问题(杨德广,20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前途和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教育。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越是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越突出,就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目前的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育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成为“记忆的容器”。
枯燥的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教师中也有“一本教案连用多年”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只是机械地重复以往的内容,教学方法单一,年复一年。
(二)教育价值取向工具化、功利化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内在目的被外在目的僭越,教育的“速成主义”“功利主义”愈演愈烈,并与传统的“唯功名”的教育观念达成内在一致。
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把教育置于一种外力的惯性漩涡之中。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作文

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作文
标题: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当今社会,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然而,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当前语文教学依然偏重于知识灌输,教材内容过于固化,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强调“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过分追求应试成绩,而轻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现象。
其次,教学方法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课堂互动不足,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难以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另外,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的优势。
再者,评价体系方面,现行的语文考试评价标准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多元智能的考察相对不足,这无疑限制了语文教学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其真正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同时,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让语文教学更富活力,更具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现状可以这么说,教育乃立国之本。
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到国民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去,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像英美法德日这些发达国家在崛起指出,无一不把国民教育摆在首位。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德国,在普鲁士帝国时期,小学就开始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学习的范围全面实用而科学(中国于07年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晚了几百年啊),从此以后,德国将国民教育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并在各个领域催生出一大批光辉璀璨的巨星。
也正应为如此。
才使德国拥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叫板英法美等强国的实力。
而在21世纪这个号称信息,知识的时代,不重视教育民族只能等待的淘汰的命运。
中华历经五千年之沉浮而不消逝,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几未间断的教育史。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这应该是教育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
“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
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
此时的教育尽管存在着等级差异,但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动荡,群雄逐鹿,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在这时产生。
而诸子百家中每一家都开始广收门徒,其中最著名的孔子的弟子竟多达3000多人,此时的教育已经很正规化了,许多大家都提出了自家的教育主张,如儒家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法家的“以法为教”等等。
到了汉武帝时期,兴办学校,优而则仕,积极地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甚至于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也是如此。
隋唐推行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
宋、元、明、清,历代相袭,这种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推行长达1300年之久。
科举制度是选士用人制度和教育史的巨大进步。
而今天中国实行教育制度尽管比起封建时期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难脱其影响。
说起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有一个很令人费解的现象: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就像明知前面有一个坑,但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
自1977年恢复高考来,的确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高考制度它的弊端我们应该是亲身体会的。
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本该自由发挥的文科也被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陷于困顿之中。
我们在高考之前的十几年的学习仿佛只是为了一张试卷而服务的。
我们喜欢做的事情做不了,只能背书。
我们向往的事情不能想,只能埋头于题海。
我们的爱好被规定为只能是学习。
好学生的定义变成了冰冷数字。
上至教育部,下至父母学生,仿佛一切都是为高考服务。
千军万马抢过高考这一独木桥,实际年中我们忽视了发散的思维,创新的精神甚至是快乐的童年只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占一席位。
对于高考弊端我不想多说,因为人们对这个的争执已经持续了很久,我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也许有人会反驳难道高考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否则为何国家还要持续三十多年实行高考制度呢?我想高考还是有一些优点的:首先,方便统一实施考试,招生,录取。
管理教育的人省事,学校省事,大学也省事。
至少大学不用费尽心思的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选拔学生,全国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不管跟国外比怎么样,在国内大家都是一样的。
另外,高考还有一个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
可以说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几乎时间的一切纷争都源于不公平。
而高考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
不管那些作弊和暗箱操作,至少大家的起点一样,时间一样,机会平等。
我想这一点也是高考能够实行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对于高考这么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东西,真令人难以抉择啊!高考纵然有许多弊端,但在新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它恐怕还会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存在很长的时间。
因为就目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它真的比其他的制度要合适。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
大家千辛万苦地通过高考位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从容地踏进大学的校门。
我现在就在大学中学习,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
我仅仅是一个学生我没有资格对中国的大学教育数三道四。
在这里我就引用耶鲁大学前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的几句话来谈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吧:1.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指我们国家对于办教育,就像是办工厂一样,而且是低档大路货工厂,以为数量就代表质量,多就是好,大就是强。
比如我们发了很多毫无价值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大学生扩招,数量全球第一,就有教育官员宣称: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徒惹笑谈。
这都是不懂基本的“教育”概念才会闹出来的笑话。
)2.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说实话,这句话我很赞同。
在大学里我很少看到有教授或老师对喜欢某一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孤陋寡闻)3.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真应了那句话:乱世出英豪。
我们的今天从历史上大踏步地倒退,今天没有真教育,没有真文化,更没有教育家。
没有大师,只有大楼,只有一堆靠出卖资源和劳动力换来的票子,以及一栋栋的房子,一批批等着拿个文凭去打廉价工,对真理和智慧毫无兴趣,也没有自己理想的“学生仔”)4.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
难怪他们喜欢自诩为园丁。
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在中国,头衔就是一切啊)5.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我想这句话足以让那些整天嚷着要与国际接轨的所谓的教育专家闭嘴了)这位校长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评论还有很多。
当然这只是一些个人的观点,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为什么中国可以在那些国际奥数等比赛中获得一次次金牌,而十几亿的中国人至今却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学术上的最高荣誉呢?我想这已经足以说明中国教育是何等地失败,何等落后啊。
另外中国的教育现状不仅仅存在这些大的问题,还有一些小的问题也是很值得人们去反思的。
比如,英语教育,虽说英语几乎变成了国际语言,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认真的甚至是病态的苦学它啊。
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还是会在国内工作的,英语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了。
难道在中国用得到英语与人交流?可是现在在大学中,对英语的学习要求已经远远大于它的实际需求了。
有的甚至考中文博士都要求英语水平达标。
也许用一句笑话最能表现出中国这种近乎疯狂的英语教育现状:闭上眼以为在牛津,睁开眼却在天津。
其次,中国很不重视孩童时期的教育。
可这个学期的教育却很重要,因为它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在中国,如果有一个5岁的孩子能在众人面前认出字母“o”,那么他必将得到众人的赞叹,羡慕。
“这孩子真聪明”,“长大了一定有出息”等等,他的父母也会面露自豪。
可是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
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
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
三个月后,法院判决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
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的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曾见个这么两只天鹅,一只完好无损,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
剪去翅膀的被收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
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
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不起来;在小水塘里的那只,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由于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也只好老实地呆在水塘里。
今天,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里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或者说他们早早地将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美国内华达州后来在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时,依据伊迪丝的案例对相关条文作了修改。
美国现在的《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
这两项规定使美国的创新科技保持的世界领先。
我想在中国幼儿在学校也拥有两项权利:1.认字母数字的权利。
2.回答“是”的权利。
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止这些,但以我的水平只能想到这些了。
602001 02 管理学 3.5 必修79.0 609001 14 大学英语-1 3.5 必修76.0 609005 27 大学英语听说训练-1 1 必修84.0 610007 02 高等数学A-1 5.5 必修86.0 610042 15 计算机文化基础 3.5 必修78.0 611004 06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必修69.0 617001 1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必修83.0 Q28001 体育-1 1 必修90.0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21.0 已修读课程门数: 8 通过课程门数: 82009-2010学年春(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02 01 计算机应用 3 必修71.0 602040 02 专业实习 3 必修优秀609002 23 大学英语-2 4.5 必修67.0 610008 13 高等数学A-2 6.5 必修67.0 610017 06 线性代数 2 必修63.0611003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必修63.0990234 03 社交礼仪 1.5 任选81.0 990244 04 宝石学 1.5 任选68.0990290 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5 任选82.0990379 01 体育人文社会学1.5 任选73.0Q28002 体育-2 1 必修63.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29.0 已修读课程门数: 11 通过课程门数: 112010-2011学年秋(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03 01 会计学 2 必修71.0 602006 01 西方经济学-1 3 必修69.0 602078 01 数据库基础 3 必修60.0 609003 39 大学英语-3 4.5 必修75.0 610003 07 概率统计 3.5 必修80.0611027 0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 必修78.0990085 01 计算机网络 2 任选65.0 990101 01 古典文学 2 任选94.0 Q28003 体育-3 1 必修75.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27.0 已修读课程门数: 9 通过课程门数: 92010-2011学年春(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04 01 管理信息系统 2 必修78.0 602008 01 技术经济学 4 必修69.0602041 01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3 必修80.0602043 01 西方经济学-2 3 必修78.0 609004 33 大学英语-4 4.5 必修88.0 Q28004 体育-4 1 必修79.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17.5 已修读课程门数: 6 通过课程门数: 62011-2012学年秋(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09 01 市场营销(双语)3 必修79.0602010 01 运营管理 4 必修60.0 602020 01 广告学 3 限选60.0 602032 01 管理经济学 3 限选77.0 602033 01 国际金融 2 专业任选79.0 602034 01 组织行为学 2 专业任选72.0602168 01 统计学 4 必修66.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21.0 已修读课程门数: 7 通过课程门数: 72011-2012学年春(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11 01 运筹学A 4 必修64.0 602012 01 管理专业外语 3 必修76.0 602013 01 财务管理 3 必修62.0 602021 01 公共关系 2 限选83.0 602022 01 国际贸易理论 2 限选78.0 602035 01 科技文献检索 1 专业任选88.0 602036 01 计算机网络 3 专业任选75.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18.0 已修读课程门数: 7 通过课程门数: 72012-2013学年秋(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602014 01 经济法 2 必修85.0 602015 01 企业战略管理 3 必修76.0 602016 01 人力资源管理 3 必修93.0 602017 01 电子商务 2 必修90.0 602025 01 管理哲学 2 限选80.0 602031 01 会计报表分析 3 限选83.0602224 01 工商管理综合课程设计3 限选中等617002 08 就业培训 1.5 必修94.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19.5 已修读课程门数: 8 通过课程门数: 82012-2013学年春(两学期)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英文课程名学分课程属性成绩Q51100 教学实训 6 限选87.0 最低修读学分: 8.0 已修读课程总学分: 6.0 已修读课程门数: 1 通过课程门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