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1).测力仪一台;
2.)计算机一台;
3.)加速度传感器1个;
4.)AD转换器1台。
3、实验数据
钢板尺刻度(cm)
钢板尺实际振动长度(cm)
钢板尺振动频率(HZ)
相对误差
实验值
准确值
30
27.8
8
8.48
6%
30
25
7
10.48
14.12%
准确值的计算:
由资料知:悬臂梁的各阶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6.3
6.5
6.7
6.9
7.1
U0(v)
3.73
4.07
4.38
4.68
4.91
5.14
5.29
5.47
5.63
5.76
x(mm)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U0(v)
5.87
5.95
6.04
6.12
6.19
6.24
6.29
6.33
6.37
6.4
涡流式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铝片)
拟合曲线方程:
Uo=f(x)=0.6535x+0.8381
表5涡流式传感器被测体为铜片时的实测数据记录
x(mm)
5.2
5.4
5.6
5.8
6
6.2
6.4
6.6
6.8
7
U0(v)
3.59
3.6
3.87
4.22
4.53
4.8
5.06
5.27
5.45
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工程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实体或系统进行检测、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数字多用表5. 电阻箱6. 电容箱7. 电流表8. 电压表9. 万用表10. 实验平台五、实验内容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3)观察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
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1)了解频率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频率计;(3)测量信号的频率。
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1)了解数字多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数字多用表;(3)测量电阻值。
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1)了解电容箱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容箱;(3)观察电容对信号的影响。
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1)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1)了解万用表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万用表;(3)测量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设备,连接电路;2.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仪器和设备;3.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联用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号波形的变化,加深了对信号波形的理解;2. 频率计与信号发生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信号的频率,掌握了频率计的使用方法;3. 数字多用表与电阻箱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电阻值,提高了数字多用表的使用技能;4. 电容箱与示波器联用实验:观察到了电容对信号的影响,加深了对电容的认识;5. 电流表与电压表联用实验:成功测量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掌握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6. 万用表与实验平台联用实验:准确测量了实验平台上的各种参数,提高了万用表的使用技能。
工程测试系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工程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常用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3. 提高对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4. 培养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工程测试技术是研究如何对各种工程对象进行定量或定性测试的一门学科。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测试原理、方法以及测试仪器的操作,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万用表;2. 示波器;3. 频率计;4. 信号发生器;5. 阻抗分析仪;6. 数据采集器;7. 实验平台(如电路板、机械结构等)。
五、实验内容1. 万用表的使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2. 示波器的使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3. 频率计的使用:测量信号频率;4. 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产生标准信号;5. 阻抗分析仪的使用:测量阻抗;6. 数据采集器的使用:采集实验数据;7. 实验平台测试: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2. 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量:使用万用表,根据实验要求,测量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3. 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4. 测量信号频率:使用频率计,测量信号的频率;5. 产生标准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6. 测量阻抗: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电路元件的阻抗;7. 采集实验数据: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实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等;8. 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根据实验要求,对电路板、机械结构等进行测试。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万用表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2. 示波器观察结果:分析信号波形,得出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特性;3. 频率计测量结果:得出信号的频率;4. 阻抗分析仪测量结果:得出电路元件的阻抗;5. 数据采集器采集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测试技术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旨在发现和纠正软件中的缺陷,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一、测试策略测试策略是测试过程中的指导原则,它决定了测试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两种策略。
1.1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是基于功能需求和规格说明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无需了解软件内部实现细节。
我们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模拟用户的输入和操作,验证软件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进行正确的响应。
1.2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代码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软件的内部实现。
我们通过检查代码覆盖率、路径覆盖等指标,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是测试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率。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两种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2.1 等价类划分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基于输入域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将输入域划分为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代表一类具有相同特性的输入。
我们选择了代表性的等价类,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2.2 边界值分析边界值分析是一种基于输入域边界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它关注输入的边界条件。
我们选择了输入域的边界值,编写测试用例进行验证。
三、测试执行测试执行是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应用到被测软件上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两种方式进行测试执行。
3.1 手动测试手动测试是测试人员通过手动操作软件,按照测试用例逐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
我们记录了测试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2 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测试是使用专门的测试工具或脚本来执行测试用例的过程。
我们选择了一款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编写了相应的测试脚本,并执行了自动化测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方面。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测试与检测技术在现代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帮助我们验证假设、发现问题、评估性能和确保产品质量。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测试与检测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测试与检测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2.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测试实验;3.掌握测试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方法;4.熟悉测试报告的撰写规范。
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选择一个项目或产品,并设计一系列测试方案来评估其性能和质量。
测试方案应包含以下内容:1.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具体目标,例如评估产品的稳定性、准确性、可靠性等;2.测试对象:确定要测试的具体项目或产品;3.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例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等;4.测试数据:确定要收集的测试数据类型和数量;5.实验流程:安排合理的实验流程,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准备;6.数据分析:确定分析测试数据的方法和指标,以评估测试结果;7.结论与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和改进建议。
执行测试实验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我们将执行以下步骤来进行测试实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2.收集所需的测试数据;3.分析测试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4.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并进行结果解读;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电子产品进行测试实验。
具体测试方案和结果如下:测试目标评估该电子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测试对象选择型号为XYZ的电子产品进行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测试数据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1.使用寿命:通过连续使用该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来收集数据。
2.故障频率: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
实验流程1.准备实验所需的测试设备和环境;2.连续运行电子产品并记录运行时间;3.记录故障发生的次数和相关信息;4.结束实验。
检测技术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检测技术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检测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检测技术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获取样品性质、结构、组成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2. 检测仪器设备实训中,我们接触了多种检测仪器设备,如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显微镜等。
通过对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和特点,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
3. 实际应用案例实训过程中,我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检测实验。
例如,使用光谱仪分析金属材料的成分,使用色谱仪检测水质中的污染物,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成果1. 掌握了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检测实验。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检测技术实训,我对检测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我国检测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几点建议:1. 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实训效果。
2. 增加实训项目,丰富实训内容。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测试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电工测试技术的实验研究,掌握电工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电工测试技术的操作能力,为今后的电工实验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有数字万用表、示波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三、实验原理。
在进行电工测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工知识和测试原理。
电压、电流、电阻是电路中的基本参数,对其进行测试可以得到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数字万用表是一种通用的电工测试仪器,可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示波器则可以显示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能够直观地反映电路的工作状态。
四、实验内容。
1. 电压测试,通过连接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了解电源电压和各个元件的工作电压。
2. 电流测试,利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了解各个元件的工作电流,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
3. 电阻测试,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检查电路中的接线和元件是否正常。
4. 示波器应用,通过连接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波形,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五、实验步骤。
1. 连接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测量数值。
2. 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记录测量数值。
3. 利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记录测量数值。
4. 连接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波形,记录波形特征。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波形特征,可以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通过电压、电流、电阻的测试,可以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工作情况,判断电路是否正常。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可以直观地了解电路中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分析电路的工作状态。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工测试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电压、电流、电阻的测试方法和示波器的应用技术。
在今后的电工实验和工程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电工测试,为电路的调试和维护提供有力的支持。
八、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光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光学测试仪器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光学测试技术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光学测试技术是利用光学原理和方法对光学系统进行测试和检测的技术。
其主要内容包括:光学元件的测量、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测试、光学系统的性能测试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光学测试台- 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等)- 全息干涉仪- 激光器- 光学显微镜- 照相机- 计算机- 数据采集卡2. 实验材料:- 光学元件- 光学系统- 样品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光学元件测量(1)测量透镜的焦距将透镜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透镜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光斑直径,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2)测量透镜的球差将透镜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透镜后产生球差。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球差曲线,计算出透镜的球差。
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测试(1)测试光学系统的像差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像差曲线,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像差。
(2)测试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衍射图样,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3. 光学系统性能测试(1)测试光学系统的光通量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屏上。
通过测量光屏上的光强分布,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光通量。
(2)测试光学系统的光谱特性将光学系统放置在光学测试台上,调整光路,使激光束通过系统后聚焦到光谱仪上。
通过测量光谱仪输出的光谱曲线,计算出光学系统的光谱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学元件测量结果(1)透镜焦距:f = 200mm(2)透镜球差:C = 0.02mm2.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测试结果(1)像差:RMS = 0.01mm(2)分辨率:R = 50lp/mm3. 光学系统性能测试结果(1)光通量:Φ = 80%(2)光谱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学系统具有较好的光谱透过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波形的成与分解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
由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用一个频率为100hz、幅值为600正弦波的前五项谐波近似合成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整流波:
图1.1方波
图1.2锯齿波
图1.3三角波
图1.4正弦整流波
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
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2 正弦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3 方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4 三角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图2.5 正弦波信号+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
四、思考题
1、与波形分析相比,频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因为信号频谱()
X 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反应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2、为何白噪声信号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对信号的频谱影响很小?
我们了解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的频带所含的噪声能量相等的噪声。
由于在时域上,白噪声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叠加到波形上会把信号的波形完全搅乱,所以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
但在整个频带上,白噪声均匀分布,所以从频谱上看,只是把有用信号的频谱抬高了一点而已。
五、工程案例分析
频谱分析可用于识别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是信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例如,在机床齿轮箱故障诊断中,可以通过测量齿轮箱上的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最大频率分量,然后根据机床转速和传动链,找出故障齿轮。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2.6 大型空气压缩机传动装置故障诊断图
分析:由该系统通过所得到的频谱图可知,分析齿轮转动各轴的啮合情况,该频谱图由四种频率的简谐波叠加而成,分别反映了四对齿轮啮合处的振动情况。
由频谱图可知,因为在第三根轴处波动最大,显示在第三根轴不稳定,所以可以判断第三根轴处发
生故障。
实验三 一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阶跃信号测量一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原理,掌握从系统响应信号中测量系统时间常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温度计、低通滤波器、或忽略质量的弹簧阻尼系统,系统的输入X i (t)和输出X 0(t)可等效为一阶测试系统。
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T 为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
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响应输出滞后于物理量的变化,带来误差。
这个误差可以用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常数T 来表示,T 越小,系统响应越快。
系统的时间响应常数可以通过测量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响应信号来完成。
对一阶系统来说,对系统输入阶跃信号,测得系统的响应信号。
取系统输出值达到最终稳态值的63%所经过的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如下图所示:
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计算
)
(),1(1
00000t x x x T
dt dx =-=11)()()(0+=
=s i T s X s X s
G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3.1 T=0.1s,阶跃信号激励
图3.2 T=0.5s,阶跃信号激励
图3.3 T=1s,阶跃信号激励
图3.4 T=0.1s,斜坡信号激励
图3.5 T=0.5s,斜坡信号激励
图3.6 T=1s,斜坡信号激励
图3.7 T=0.1s,脉冲信号激励
图3.8 T=0.5s,脉冲信号激励
图3.9 T=1s,脉冲信号激励
实验四 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参数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掌握用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量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原理,掌握从系统响应信号中测量系统阻尼系数和固有频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机械式千分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测量系统,系统的输入Xi(t)和输出X0(t)可等效为二阶测试系统。
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式中:C L R
LC n /21
;/1=
=ξω。
对二阶系统来说,给系统输入脉冲信号或阶跃信号,测得系统的响应信号。
取系统响应信号一个振荡周期的时间t b ,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固有频率: b n t f /1=
取系统响应信号相邻两个振荡周期的过调量M 和M1,可近似计算出系统的阻尼系数:
πξ2/1
ln M M =
如下图所示:
对系统输入输出取傅立叶变换,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曲线,也可从传递函数曲线上读出系统的阻尼和固有频率参数。
三、实验结果
图4.1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阶跃
图4.2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阶跃
图4.3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阶跃
图4.4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阶跃
图4.5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斜坡
图4.6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斜坡
图4.7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斜坡
图4.8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斜坡
图4.9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50,脉冲
图4.10 阻尼比为0.02,固有频率为200,脉冲
图4.11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50,脉冲
图4.12 阻尼比为0.8,固有频率为200,脉冲通过以上曲线可知固有频率越大,阻尼比越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越短。
固有频率越大,阻尼比越大,过渡过程时间越短。
与N只与阻尼比有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