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设计1

合集下载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仪器作为关键的工具,在检测、测量、实验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此,本文将介绍智能仪器的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

一、智能仪器原理智能仪器的核心是芯片,通过将芯片技术与检测技术相结合来实现智能化。

现代芯片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芯片作为控制部分是智能仪器的核心,通过内部的程序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是设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核心。

智能仪器的原理还牵涉到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如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

这些检测方法和技术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的检测和测量领域,例如光学、材料、环保等。

此外,智能仪器的原理还包括中央处理器、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它们共同构成了智能仪器的核心系统。

中央处理器负责控制系统的运行,传感器负责检测并采集样品的相关数据,而信号处理器则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智能仪器设计在智能仪器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设备的制造材料。

制造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质量、使用寿命和处理效率。

通常情况下,智能仪器的制造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塑料和玻璃等。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智能仪器的功能需求。

智能仪器的功能设计应当围绕着样品的测量对象和测量对象的物理特性等进行考虑。

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部件的选择,包括芯片、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等。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智能仪器的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的重点包括控制指令的设计、控制模式的选用、编码技术的应用等。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的功能需求和硬件设计进行相应的编程和测试。

三、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教学设计在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部分应包括智能仪器的原理、发展历程、重要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实践部分则应包括智能仪器的制造材料、关键部件的选择、软件设计等。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基础理论。

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的授课应以基础理论为主,特别是芯片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

智能美容仪器设计方案

智能美容仪器设计方案

智能美容仪器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美容仪器作为美容行业的创新产品逐渐受到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一款智能美容仪器的设计方案,包括功能需求、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

2. 功能需求2.1 基础功能•清洁功能:通过振动或旋转的方式,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为后续护肤步骤做好准备。

•按摩功能:提供具有舒缓、紧致和塑形等效果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护肤功能:配备不同的护肤模式,如补水、美白、祛痘等,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护肤方案。

•彩光疗法:利用红光、蓝光等不同波长的彩光,改善肌肤问题。

2.2 高级功能•皮肤诊断:通过皮肤传感器采集数据,分析皮肤水分、弹性、油脂等指标,提供个性化的护肤建议。

•智能化控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护肤需求,自动调整功能和护理模式。

•互联网连接:支持蓝牙或Wi-Fi连接,与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同步。

3. 硬件设计3.1 外观设计美容仪器应具有简洁、时尚的外观设计,采用高档材质,手感舒适,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便于握持和操作。

3.2 传感器与控制模块采用多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环境和皮肤的状态。

控制模块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实现智能控制和个性化护理功能。

3.3 电源与充电设计美容仪器内置可充电电池,以提供便携式的使用体验。

同时,应提供合适的充电方式和充电时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 软件设计4.1 用户界面设计软件设计应注重用户体验,提供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图标、按钮和滑动条等方式,方便用户选择和调整不同的功能和护理模式。

4.2 数据分析与算法通过采集的皮肤相关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皮肤诊断、护肤建议和优化护理方案等功能。

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算法模型,提升用户体验和护肤效果。

5. 用户体验5.1 操作便捷性美容仪器应具备简单易用的特点,用户可以轻松上手,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操作。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esign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没有测量就没有鉴别,科学技术就不能前进。

要测量就必须有正确的测量方法和先进的仪器仪表。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片微机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原理、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不得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一种完全突破传统概念的新一代测试仪器——智能仪器。

现在很多厂商、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都在研制开发各种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广大的仪表设计、生产和使用人员都不得迫切希望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在测量控制仪表中的应用技术。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本课程是测控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2、知识要求:要求必须具备电路、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汇编原理及单片机原理的学习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生出去工作打下基础。

3、能力要求:系统地阐述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人机接口、过程通道接口、串行和并行通讯接口、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仪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设计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学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基本与发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设计方法[重点难点]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的功能特点[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作业]课后复习思考题[课时]0.5学时第二章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中专用微处理机[目的要求]让学生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内容]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重点难点]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CHMOS型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方式、MCS -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教学方法]板书,以教、学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仪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了解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智能仪器仪表,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和处理;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对智能仪器仪表进行编程与调试;3. 能够分析并解决智能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仪器仪表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实验和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关注智能仪器仪表领域的新技术、新动态。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新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仪表概述- 介绍智能仪器仪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与传统仪器的区别。

2. 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深入讲解智能仪器仪表的核心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精度、分辨率、稳定性等。

3. 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 学习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包括硬件连接、软件配置等;- 探讨智能仪器仪表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4. 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 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进行智能仪器仪表的编程与调试;- 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实现对智能仪器仪表的控制。

5. 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分析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动态;- 介绍新型智能仪器仪表及其在现代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智能仪器仪表概述第二周:智能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第三周:智能仪器仪表的操作与应用第四周:智能仪器仪表编程与调试第五周:智能仪器仪表发展趋势与新技术教材章节关联:《物理》第九章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二节:智能控制系统及应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

智能仪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3位半数字电压表学生姓名、学号谭彩铭(0501170118)指导教师牛国柱2009-1-16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3位半直流数字电压表,满足下列要求1、量程为20mV,200mV,2V,20V,200V,测量精度要求0.1%2、3位半数码显示3、工作状态显示4、开机自检5、配简单键盘,如量程切换6、配微型打印机接口由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找解决方案实际搭建的数字电压表的量程为20mV,200mV,2V和8V,能完成量程的自动切换,并有各种量程状态以及超、欠量程的指示灯显示。

原理图附录一所示。

对应的完整汇编程序见附录三。

1 原理图总体思路由于采用3位半AD转换器TC14433,提供的基准电压为2V,可测电压量程为2V,故大于2V的待测电压衰减后输入,小于2V的待测电压放大后输入。

衰减和放大由51单片机控制控制模拟开关4051,4052来完成。

调试当中,发现若输入电压为负时,比例放大就不准确了,且相差较大,故又用运放和模拟开关搭建了一反相控制电路。

原理图当中,U15为用OP07搭建的电压跟随器,用于增大输入阻抗,减小输出阻抗,以减少对待测电压的影响。

U16为用OP07搭建的一反相器。

U1用于若发现待测电压为负,让待测电压反相后进入后续电路。

U6作用同U15。

U1用于控制是否将待测电压衰减1/4后进入后续电路。

U4和U7用于控制是否对电压进行衰减以及衰减多少。

U17作用同U15。

U2为用MC1403搭建的2V电压源,用于输出较准确的电压源给TC14433作为基准电压。

2 AD转换部分TC14433中,EOC与DU端相连,选择连续工作方式。

EOC与51单片机的中端口0相连,由中断方式采集数据。

中断0采集数据服务子程序如图2所示。

3 升降量程及量程状态指示灯显示程序控制升降量程即控制模拟开关4051和4052,是否对待测电压进行放大或衰减。

如何有效的控制量程的自动转换是一较难点,尤其是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和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实验是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应在智能仪器设计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微型计算机原理, 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实验是本专业学生获得智能仪器知识及动手能力培养的开端,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 具备利用单片机技术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加深对智能仪器知识的理解, 掌握智能仪器设计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基本运算程序设计1.实验的基本内容(1)顺序、分支、循环程序设计联系。

(2)比较程序设计。

(3)排序程序设计。

2.实验的基本要求(1)熟悉和掌握控制类程序的编写方法和设计技巧。

(2)初步进行程序调试和运行的练习。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二定时器应用程序设计1.实验的基本内容编程使T0工作于定时方式, T1工作于计数方式, T1的外部计数脉冲由T0产生, 最后由T1产生方波通过P1.1输出(用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来表示)。

P1.0接T1,P1.1接发光二极管。

2.实验的基本要求(1)理解MCS—51系列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概念和区别。

(2)掌握和熟悉单片机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

(3)学会运用定时器的定时与计数设计方法。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计算机。

实验三A/D功能设计实验1.实验的基本内容利用0809做A/D转换实验, 通过电位器提供模拟量输入。

编制程序, 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通过发光二极管L1—L8显示。

2.实验的基本要求(1)掌握A/D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智能仪器设计要点总结

1、什么是智能仪器?它有什么特点?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仪器相结合的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作用。

测量范围宽、精度高、稳定性好.智能仪器一般均配有GP—IB(或RS—232C、RS—485)等通信接口,可跟另外的智能仪器组成智能仪器系统。

2、按智能仪器的结构可将智能仪器分为哪两类?微机内嵌(内藏)式微机扩展式3、什么叫做微机内嵌式智能仪器?什么叫做微机扩展式智能仪器?将微机作为核心部件嵌入到智能仪器中,仪器包含一个或多个微机,属于嵌入式系统。

利用微机强大的功能完成信号调理、A/D转换、数字处理、数据存储、显示、打印、通信等各项任务。

将原智能仪器中测量部分配以相应的接口电路制成各种仪器卡,插入到PC机的总线插槽或扩展槽内,而原有智能仪器所需的键盘、显示器以及存储卡等均能借助于PC机资源(也就是利用微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完成数据分析和显示)给使用者的感觉是一个微机系统。

4、什么叫做个人仪器?其组成方式怎样?个人仪器(Personal Computer Instrumen t,PCI)亦称PC仪器,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仪器,其组成方法是,将原独立式智能仪器中的测量部分制作成仪器卡,插入PC的总线插槽,而原独立式智能仪器所需的键盘、显示器及存储器等均借助于PC的资源。

5、什么是虚拟仪器?它能实现什么功能?虚拟仪器是指在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由用户定义功能,具有虚拟面板,其测试功能由测试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虚拟仪器的三大功能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显示结果6、虚拟仪器的三大功能模块分别是什么?计算机、仪器模块和软件7、LabVIEW的基本程序单位是什么?它包括哪几部分?8、什么是网络化仪器?在智能仪器中将TCP/IP协议等作为一种嵌入式应用,使测量过程中的控制指令和测量数据以TCP/IP方式传送,使智能仪器可以接入Internet,构成分布式远程测控系统。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

智能仪器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设计流程和关键参数。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一种智能仪器(如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仪器系统,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解决智能仪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智能仪器的仿真与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智能仪器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了解智能仪器在国家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电子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操作和设计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仪器概述:介绍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仪器概述2. 智能仪器原理:讲解智能仪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仪器原理3.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阐述智能仪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仪器设计流程4.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分析温度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智能仪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见智能仪器应用实例5.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智能仪器设计,包括选题、方案论证、硬件搭建、软件编程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智能仪器设计实践6. 智能仪器调试与优化:介绍智能仪器调试的基本方法、技巧以及优化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仪器设计》题目:智能仪表题号:十五题班级:自动化0605学号:06001276姓名:孙明远摘要智能仪器的定义:智能仪器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者微型处理器的测量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

智能仪器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传统仪器的应用范围。

智能仪器凭借其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等优势,迅速地在家用电器、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bstartIntelligent instruments d efinition: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that contain micro-computer or micro-process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has a right to judge the logical data storage operations and automation functions.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which greatly expand e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With its intelligent instrument small, strong function, l ow power consumption advantages of quickly applianc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ve been wid ely used.目录第一章智能仪器概述1.1 智能仪器的定义智能仪器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者微型处理器的测量仪器,拥有对数据的存储运算逻辑判断及自动化操作等功能。

它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传统仪器的应用范围。

智能仪器凭借其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等优势,迅速地在家用电器、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拾取被测参量的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经滤波去除干扰后送入多路模拟开关;由单片机逐路选通模拟开关将各输入通道的信号逐一送入程控增益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后送入单片机中;单片机根据仪器所设定的初值进行相应的数据运算和处理(如非线性校正等);运算的结果被转换为相应的数据进行显示和打印;同时单片机把运算结果与存储于片内FlashROM(闪速存储器)或E2PROM(电可擦除存贮器)内的设定参数进行运算比较后,根据运算结果和控制要求,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如报警装置触发、继电器触点等)。

此外,智能仪器还可以与PC机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由单片机作为下位机采集各种测量信号与数据,通过串行通信将信息传输给上位机——PC机,由PC机进行全局管理。

1.3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了CPU、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甚至A/D、D/A转换器等电路在一块芯片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即单片机)出现了。

以单片机为主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又组成了所谓的“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也就是智能仪器。

与传统仪器仪表相比,智能仪器具有以下功能特点:①操作自动化。

仪器的整个测量过程如键盘扫描、量程选择、开关启动闭合、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以及显示打印等都用单片机或微控制器来控制操作,实现测量过程的全部自动化。

②具有自测功能,包括自动调零、自动故障与状态检验、自动校准、自诊断及量程自动转换等。

智能仪表能自动检测出故障的部位甚至故障的原因。

这种自测试可以在仪器启动时运行,同时也可在仪器工作中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仪器的维护。

③具有数据处理功能,这是智能仪器的主要优点之一。

智能仪器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或微控制器,使得许多原来用硬件逻辑难以解决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用软件非常灵活地加以解决。

例如,传统的数字万用表只能测量电阻、交直流电压、电流等,而智能型的数字万用表不仅能进行上述测量,而且还具有对测量结果进行诸如零点平移、取平均值、求极值、统计分析等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不仅使用户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也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④具有友好的人机对话能力。

智能仪器使用键盘代替传统仪器中的切换开关,操作人员只需通过键盘输入命令,就能实现某种测量功能。

与此同时,智能仪器还通过显示屏将仪器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处理结果及时告诉操作人员,使仪器的操作更加方便直观。

⑤具有可程控操作能力。

一般智能仪器都配有GPIB、RS232C、RS485等标准的通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与PC机和其他仪器一起组成用户所需要的多种功能的自动测量系统,来完成更复杂的测试任务。

1.4智能仪器发展趋势1微型化微型智能仪器指微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应用于仪器的生产中,从而使仪器成为体积小、功能齐全的智能仪器。

它能够完成信号的采集、线性化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信号的输出、放大、与其他仪器的接口、与人的交互等功能。

微型智能仪器随着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不断成熟,价格不断降低,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它不但具有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能在自动化技术、航天、军事、生物技术、医疗领域起到独特的作用。

例如,目前要同时测量一个病人的几个不同的参量,并进行某些参量的控制,通常病人的体内要插进几个管子,这增加了病人感染的机会,微型智能仪器能同时测量多参数,而且体积小,可植入人体,使得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2 多功能多功能本身就是智能仪器仪表的一个特点。

例如,为了设计速度较快和结构较复杂的数字系统,仪器生产厂家制造了具有脉冲发生器、频率合成器和任意波形发生器等功能的函数发生器。

这种多功能的综合型产品不但在性能上(如准确度)比专用脉冲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器高,而且在各种测试功能上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3 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崭新领域,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用于机器人、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推理证明等各方面。

智能仪器的进一步发展将含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即代替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在视觉(图形及色彩辨读)、听觉(语音识别及语言领悟)、思维(推理、判断、学习与联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这样,智能仪器可无需人的干预而自主地完成检测或控制功能。

显然,人工智能在现代仪器仪表中的应用,使我们不仅可以解决用传统方法很难解决的一类问题,而且可望解决用传统方法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

4 融合ISP和EMIT技术,实现仪器仪表系统的Internet接入(网络化)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技术正在逐渐向工业控制和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设计领域渗透,实现智能仪器仪表系统基于Internet的通讯能力以及对设计好的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进行远程升级、功能重置和系统维护。

在系统编程技术(In-System Programming,简称ISP技术)是对软件进行修改、组态或重组的一种最新技术。

它是LATTICE半导体公司首先提出的一种使我们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甚至在产品卖给最终用户以后,具有对其器件、电路板或整个电子系统的逻辑和功能随时进行组态或重组能力的最新技术。

ISP技术消除了传统技术的某些限制和连接弊病,有利于在板设计、制造与编程。

ISP硬件灵活且易于软件修改,便于设计开发。

由于ISP器件可以像任何其他器件一样,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处理,因此编程ISP器件不需要专门编程器和较复杂的流程,只要通过PC机,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甚至INTERNET远程网进行编程。

EMIT嵌入式微型因特网互联技术是emWare公司创立ETI(eXtend the Internet)扩展Internet联盟时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单片机等嵌入式设备接入Internet的技术。

利用该技术,能够将8位和16位单片机系统接入Internet,实现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数据采集、智能控制、上传/下载数据文件等功能。

目前美国ConnectOne公司、emWare公司、TASKING公司和国内的P&S公司等均提供基于Internet的Device Networking的软件、固件(Firmware)和硬件产品。

5 虚拟仪器是智能仪器发展的新阶段测量仪器的主要功能都是由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显示等三大部分组成的。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数据分析和显示完全用PC机的软件来完成。

因此,只要额外提供一定的数据采集硬件,就可以与PC机组成测量仪器。

这种基于PC 机的测量仪器称为虚拟仪器。

在虚拟仪器中,使用同一个硬件系统,只要应用不同的软件编程,就可得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量仪器。

可见,软件系统是虚拟仪器的核心,“软件就是仪器”。

传统的智能仪器主要在仪器技术中用了某种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而虚拟仪器则强调在通用的计算机技术中吸收仪器技术。

作为虚拟仪器核心的软件系统具有通用性、通俗性、可视性、可扩展性和升级性,能为用户带来极大的利益,因此,具有传统的智能仪器所无法比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第二章设计任务及目的单片机综合练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此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单片机综合练习的任务是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控制器。

该设计采用ATmega16单片机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要求8位数码管显示(4位显示测量值,4位显示设定值),4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

适配Cu50热电阻,测温范围为0℃~130℃。

采用比例控制、并用晶闸管移相驱动1000W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AC220V)。

按钮任务:1.功能选择按钮:选择需要设置数据,如,报警上限值、下限值、给定值的输入状态选择。

2.数码管选择按钮:选择需要设置数据的数码管。

3.数字增加按钮:用于设置数值的增加,每按下一次,数值加1。

4.数字减少按钮:用于设置数值的减少,每按下一次,数值减1。

发送显示数据任务:位扫描与段码输出。

需要将要显示的数据,组合成数组,在转换成十进制数字,发送到74HC595。

ADC数据获取任务:选择通道,并将转换完成后的数据存入数组。

数字滤波:用平均值滤波。

第三章硬件设计3.1 系统原理框图以上为系统框图Atmega16单片机按键输入报警输出指示和显示热电阻输入下载通信移相驱动加热器3.2 详细原理图及说明3.2.1按键4个按键与单片机的接线图及个按键的作用如上图所示;当单片机的引脚输入为低电平时,表示该引脚所对应的按键按下,单片机实现相应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